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4 04: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佳芝
論文名稱:學校行政人員參與台灣綠色學校計畫之研究--推行環境教育的動機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administrators participate in Project Taiwan Green School --the motivation of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指導教授:王順美王順美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環境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8
中文關鍵詞:環境教育綠色學校計畫學校行政人員動機
外文關鍵詞:environmental educationgreen school projectschool administratorsmotiv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6
  • 點閱點閱:53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摘 要
綠色學校以學校作為環境教育推動場域,從校園空間面、政策面、生活面、教學面四個面向,著手環境教育行動,目的是為了讓環境教育得以在校園中落實與紮根。學校行政人員是主導學校推動環境教育的核心人物,瞭解行政人員的參與的動機與影響因子,有助綠色學校計畫的推動。
本研究運用訪談的方式,探索14所國中小的行政人員「加入綠色學校的動機」、「推動環境教育的動機」、「推動過程中影響動機的因子」及「綠色學校計畫的推動項目內容對參與的影響」,經由訪談資料的整理、歸納、分析與詮釋,其結果如下:
一、參與綠色學校的動機:學校行政人員主要希望能夠從綠色學校網路上獲得環境教育相關的資訊;其次,他們視綠色學校網站為各學校間與中心辦公室一個交流互動的管道,除此之外,能夠持續學校的環境教育目標及給自己與學校同事一個推動的著力點也是加入的動機之一。
二、推動環境教育行動的動機:(1)擔任的職位角色是推動的起始點(2)學校特殊的環境教育問題是發展環境教育的契機(3)發展學校的環境教育特色,藉以提昇學校的競爭力的目標引導(4)主導者的環保理念、態度引領環境教育行動(5)實踐教育理念是參與行政人員的最高指導原則。
三、影響動機的因子:在行動的過程中,動機受到某些因素,使動機增強與減弱,增強的原因包含:(1)要有行動的行動點子,才會產生行動的具體目標(2)校長對環境教育的重視程度,建立基本規範(3)同事、人力上的支援減低活動推動上的負擔(4)相關資源可以協助與運用幫助活動的推行。相反的,也有一些因素是行動的阻力,減低了學校行政人員推動環境教育的動機:(1)學校活動的相互排擠效應(2)執行推動上的無力感(3)校內沒有經費支援環境教育行動。
四、在綠色學校推動的內涵項目對參與的影響:(1)藉由自評表清楚方向與目標,但在填寫提報上,產生一些疑慮與擔憂(2)受到研討會上的熱力感召(3)上網提報上能力的不足。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從外在的誘因與內在的動機上,雙管齊下的提供受訪者充分的行動動機,在行政人員的動機增強上部分,其建議如下:(1)提供與環境教育業務有關的行政人員明確的工作角色內容(2)找出學校環境教育特色,與環境問題,以此為推動的目標方向(3)在研討會上深入淺出的探討環境教育的重要性,運用相關的案例做說明。(4)強調環境教育與教育理想實踐的目標一致性與相合性(5)提供學校行政人員獎勵與進修的管道。
在綠色學校計畫本身的項目內涵上,本研究的建議有:(1)在網路上建立專家指導的服務團名單(2)舉辦區域性研習會(3)解決網路提報,各學校能力不足的問題(4)增強希望樹的獎勵機制。
關鍵詞:學校行政人員、環境教育、綠色學校計畫、動機
Abstract
Project green school is a plan that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rough schools from four aspects-- space of campus, policy, lifestyle and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green school project is to mak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E) in school practicable. School administrators are key people who guide to set school EE into action and to realize administrators’ motivation of promoting green school project is helpful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project.
In this research, the multi-case studies are used as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approach for the data collection method is interview. We explore the four questions-- “the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green school project”, “the motivation of taking EE action”, “som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gree of motiv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green school project contents”─by interviewing administrators from 14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The results are as below:
1. The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green school project:the main motiv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is to get some EE information from green school network. Secondary, they view green school network as a place where they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Moreover,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s being 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enter and give oneself and co-workers a clear working direction are part of motivation.
2. The motivation to take EE action:(1)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promotion is the roles he/she plays in his/her job(2)special schoo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blem is the critical time of develop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3)improving competition ability of school is the goal to lea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school(4)the whole situat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leader’s point of view of EE (5)the highest guide principles is to put the education goal into practice。
3. Som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gree of motivation:during the process of action, the degree of motivation could be increased or decreased. The reasons of the increasing degree of motivation are :(1)action ideas produce action direction(2)a school principal’s attention on EE is important(3)a fellow worker’s help to lower the burden(4)support from some other resources. On the contrary, some factors decrease the degree of motivation:(1)one activity push out the other one(2)the difficulty to carry out the project(3)no funds supported.
4. The influence of green school project contents:(1)knowing the direction of GS by self- estimate table but some anxiety and worry produced when writing it.(2) the idea deeply influence in the seminar(3) increase some encumbrance about to report the information 。
In the part of how to strengthen administrators’ motivation , the suggestions are :(1)provide administrators definite work about EE (2)To find EE features and EE problem of school , then to develop it or to solve it ( 3)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EE in school, use some of concrete case in the seminar(4)emphasize EE as the of education(5)give reward or provide opportunity to pursue further education.
In the part of green school project contents, the suggestions are :(1)to establish professional service member list in the GS network(2)to hold regional workshop(3)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GS members have difficulty to share their achievements in the GG network (4)to strengthen reward system of GS wishing tree.
Keywords:school administrator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green school project, motivation.
目錄
謝詞………………………………………………………………………………Ⅰ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Ⅳ
目錄………………………………………………………………………………Ⅵ
圖目次……………………………………………………………………………Ⅷ
表目次……………………………………………………………………………Ⅷ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與重要性………………………………………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名詞界定…………………………………………………………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綠色學校計畫在環境教育上扮演的角色與功能………………7
第二節 學校推行環境教育的法令規章、人事職責與相關需求………22
第三節 影響行政人員參與動機與動機相關理論………………………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43
第二節 研究流程…………………………………………………………44
第三節 研究對象…………………………………………………………49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51
第五節 資料處理…………………………………………………………54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6
第四章 個案介紹與分析
第一節 受訪學校個案介紹………………………………………………59
第二節 受訪學校基本資料分析…………………………………………79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加入綠色學校的驅動力量………………………………………83
第二節 推動環境教育行動的動機………………………………………92
第三節 影響動機因子……………………………………………………114
第四節 綠色學校計畫推廣機制對教師參與的影響……………………13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149
第二節 研究建議…………………………………………………………152
參考文獻…………………………………………………………………………157
附錄
附錄一 論文訪談計畫……………………………………………………163
附錄二 訪談意願傳真……………………………………………………167
附錄三 效度檢核表………………………………………………………169
附錄四 訪談重要敘述句…………………………………………………171
附錄五 綠色學校計畫的邀約摺頁………………………………………176
圖目次
圖2-1 希望樹生長流程……………………………………………………… 17
圖2-2 行為的基本歷程……………………………………………………… 30
圖2-3 行為影響因子………………………………………………………… 31
圖2-4 人的需要類別………………………………………………………… 34
圖2-5 人類需求的層次關係………………………………………………… 37
圖3-1 研究流程……………………………………………………………… 45
表目次
表2-1 各國綠色學校的比較………………………………………………… 13
表2-2 登錄綠色學校的縣市………………………………………………… 19
表2-3 參與學校希望樹生長狀況…………………………………………… 20
表2-4 各縣市政府教育局推動環境教育輔導小組階段工作任務………… 24
表2-5 動機相關理論的比較整理…………………………………………… 41
表3-1 研究時間進度表……………………………………………………… 44
表3-2 訪談大綱……………………………………………………………… 48
表3-3 受訪對象與稱謂……………………………………………………… 50
表4-1 受訪學校所在區域…………………………………………………… 79
表4-2 受訪者擔任職位……………………………………………………… 80
表4-3 受訪者性別…………………………………………………………… 80
表4-4 受訪學校的環境教育相關背景……………………………………… 81
表4-5 受訪學校希望樹的生長……………………………………………… 81
表4-6 受訪學校的環境教育行動…………………………………………… 82
表5-1 各校加入綠色學校計畫的動機……………………………………… 90
表5-2 推行環境教育行動的動機……………………………………………112
表5-3 影響行政人員動機持續的相關因子…………………………………125
表5-4 減低動機的相關因子…………………………………………………133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1999):《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揚智出版社。
王 鑫、李映霜、王筱雯(1999):《國民中小學校園環境稽核及調查參考手冊~英國的例子》。台北: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王 鑫、曹致凡(2000):《英國生態學校運作模式之規劃》。台北: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王少泉(1999):《探索新環境典範的內涵─環境教育專業人士對台灣環境議題態度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文科(1996):《教育研究法》(第四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加微(1995):《行為科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順美、梁明煌(2000):《台灣綠色學校伙伴網絡計畫推展先驅計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王懋雯(1997):《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王鑫(1997):〈英國環境教育的近期發展〉。《環境教育》,32,頁13-32。
王鑫(1999):《國民中小學校園環境稽核及調查參考手冊-英國的例子》。台北: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王鑫(2000):《英國生態學校運作模式之規劃》。台北: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2000):台灣綠色學校夥伴網路。http://www.giee.ntnu.edu.tw/greenschool/main/sub3-1.htm
朱素鑾(1996):〈報酬與回饋對內在動機的影響〉。《中華體育》,10:1=37,頁105-110。
吳芝儀、李奉儒譯(Patton, M.Q.著)(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宋建奇(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研習需求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永展(1995):《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台北:胡氏圖書。
李欣怡(1999):《我國國民中學推行學校環境教育主題工作現況之研究-以台灣北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儒(1997):〈推動環境教育的關鍵-教師環境教育能力的提昇〉。《廣州師範學院學報。
林志成(1991):〈動機理論對提振國民中小學教師士氣之啟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3,頁115-131。
邱皓政(2000):〈工作動機的內生性與外生性-臺灣與美國大學生動機內涵之計量研究〉。《應用心理研究》,7,頁221-251。
邱義城(1997):〈芝麻開門-動機管理論〉。《管理雜誌》,271,頁22-25。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香港教育學院公民教育中心(2001):綠色學校網站 http://itied.ied.edu.hk/~gschool/Content.htm
徐宗國譯,Strauss, A. & Corbin, J.(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國民中學訓導工作手冊編輯小組(1986):《國民中學訓導工作手冊》。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台灣省政府教育廳、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宣傳教育中心編(2000):《全國創建綠色學校經驗文集》,頁314。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期。
張子超、王順美、梁明煌、柯淑婉(1999):《綠色學校推廣研究》。台灣省環境保護處委託計畫期末報告。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清濱(1997):《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台北:台灣書店。
張德銳(1993):〈動機理論與教師工作士氣〉。《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4,頁143-161。
張慧蘋(1999):〈淺談工作動機與績效之關係〉。《今日會計》,75,頁94-96。
教育部(1999):《環境教育輔導小組運作與綠色學校推廣工作研習會》。台北市: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教育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7):《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臺北:教育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頁8。
梁明煌(2000):《綠色學校計畫學校行政研習會-行動研究的步驟與學校環境問題解決的運用研習手冊》。台南市政府教育局、台南市勝利國小。
梁明煌、王順美、張子超(1999):《綠色學校推廣研究計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期末報告。
莊耀嘉編譯(1990):《馬思洛-人本心理學之父》。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許韻珣(1997):《台灣屏東地區國小教師資源回收行為之變項研究》。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度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的理念與理論分析》。九年一貫課程系列研討會。
陳美惠(1998):〈心理動機與激勵士氣之探討〉。《今日會計》,71,頁96-104。
陳嘉彌(1997):〈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其接受創新程度間之關係研究〉。 《教育研究資訊》,5:5,頁45-62。
曾紅鷹(2001):〈綠色學校創建指南〉。《全國首批國家表彰綠色學校校長培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大連:國家環保總局宣傳教育中心。
童惠芬(1998):《探索國小教師實施環境教育之需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煜(1996):《國民中學校園環境教育之研究以台北縣六國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論文。
黃政傑(1991):《教育理念革新》。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乾全(1995):《國中生環境保護行為相關因素之探討及教育介入效果之評估》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堅厚講、陳慧珍整理(1992):〈人類行為動機的分析〉。《人事月刊》,15:1=83,頁26-30。
黃瑞琴(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再版六刷。台北:心理。
黃寶園(1997):〈對於動機理論的一些看法〉。《國教之聲》,31:1,頁47-52。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葉燕燕(1996):《社區環境行動及其環境教育意義─以83年度台北市十大環保社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安彥 (1996):〈評介「動機系統理論」與其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8,頁45-49。
劉繼和(2001):〈日本綠色學校的基本想法和推進策略〉。《全國首批國家表彰綠色學校校長培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大連:國家環保總局宣傳教育中心。
鄭茂春(1999):〈自我歸因論與學習動機的探討〉。《國教天地》,135,頁37-42。
鄭彩鳳(1998):《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鄧天德(1991):《苗栗縣環境教育資源之調查與推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謝文全(2000):《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Bradley, L. H. (1985).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inc.
Chawla, L. (1998). Significant life experiences revisited: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Sources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9 (3), p11-21.
Connect. (1976). The belgrade charter. Connect, Vol.ⅠNo.1.
Deci, Edward L. (1982). Effects of Performance Standards on Teaching Styles: Behavior of Controlling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4(6), p852-59.
Fien, J., & Corcoran, P. B. (1996). Learning for a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Education Research, 2(2), p227-236.
Ham, S. H., & Sewing, D. R. (1988). Barriers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t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2), p25-33.
Hines J. M.,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 (1986).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 (2), p1-8.
Hungerford, H. R., & Volk, T. L. (1990). Changing learner behavior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1(3) , p8-21.
Lee, Y. J. & De Young, R. (1995). Factors influencing individual recycling behavior in office settings: A study of office workers in Taiwan.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7(3), p380-404.
Katharine Blick Hoyenga, Kermit T. (1984). Motivational explanations of behavior : evolutionary, physiological, and cognitive ideas. Hoyenga Monterey, Calif.
Sergiovanni, T. J. & Carver, F. D. (1980). The new school executive : A theory of administration. (2nd ed. ). New York : Harper & Row.
Hsu, S. J. (1998). An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Literacy and Analysis of Predica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Held By Secondary Teachers in the Hualien Area of Taiw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4(3), p229-243.
Sivek, D. J. & hungerford, H. R. (1989/90).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members of three Wisconsin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Skinner, B. F. (1969). Conting of Reinforcement. New York: Appleton Century-Crofts.
UNESCO(1976).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Education. Paris:UNESCO.
UNESCO. (198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Tbilisi conference. Published by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Vendome.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ley & Sons, Inc.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