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文建會(2002):《中華民國89年臺灣圖書雜誌出版市場研究報告》。台北,文建會。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行仁(1999):〈二十一世紀電子出版品的發展趨勢〉。《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第三期,頁7-10。
台北雜誌工會譯,Paul Brown-Kenyon原著(2001):〈邁向獲利的階梯:推展獲利的線上策略〉。《2001年第二屆台北國際雜誌研討會論文集》。
匡文波(1999):〈方興未艾的中國大陸電子出版業〉。《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第5卷第4期,頁59-62。呂綸泰(1997):《傳統出版業跨足電子出版領域之進入策略研究─資源基礎理論觀點》。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辛廣偉(2002):《版權貿易與華文出版》。台北,遠流。
王鏑、洪敏莉譯, Percy, Larry原著 (2000)著:《整合行銷傳播策略─從企劃、廣告、促銷、通路到媒體整合》。台北,遠流。
林真美譯,鹽澤實信原著(1990):《日本的出版界》。台北,臺灣東販。
林建宏、吳怡國、錢大慧譯,Don E. Schultz, Stanley I. Tannenbaum, Robert F. Lauterborn原著(1994):《整合行銷傳播:21世紀企業決勝關鍵》。台北,滾石文化。
林錦鈴(1998):《電子書行銷成功因素之探討》。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印刷組碩士論文。
東森媒體科技集團策略發展中心(2000):《亞洲地區國家網際網路發展現況》。台北,東森媒體科技集團策略發展中心。
吳興文(2000):〈網路書店的未來─從實體到數位出版的銷售〉。《兩岸網路與出版研討會論文集(台灣部分)》,頁1-15。
吳思華(2001):〈我國數位化知識商品交易市場發展策略與體制設計〉。《經濟部科技研究發展專案》。台北,經濟部。
季延平譯, Ward Hanson原著(2000):《網際網路行銷》。台北,華泰。
邱怡佳(1997):《整合行銷傳播實施之初探性研究─以國內信用卡產品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邱炯友(2000):〈電子出版的歷史與未來〉。《電子出版與圖書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4-74。
邱秋娟(2002):《台灣出版社進行電子書出版現況初探─創新傳布理論之運用》。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編譯出版中心(2000):《台灣網路書店發展現況》。嘉義,南華大學編譯出版中心。
洪順慶(1999):《行銷管理》。台北,新陸書局。
施美玲(1997):《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祝鳳崗(1996):〈整合行銷傳播之運用:觀念與問題〉。《傳播研究簡訊》,第6期,頁6-8。
高仁君、藍美貞譯,Peter Weill 、Michael R. Vitale原著(2001):《企業 e 化八原型 : 從實體到虛擬、從有限到無限的獲利經營模式》。台北,藍鯨。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台北,滄海。
洪鴻志(2001):〈二十一世紀漢字基因工程─現代倉頡朱邦赴〉。《CNN單月雜誌》,2001七月號,頁72。
陶丹、張浩達(2001):《新媒介與網絡廣告》。北京,科學出版社。
郭家銘(2000):《圖書出版的數位化現象暨其科技歷程探索》。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郭瓊隆(1999):《整合行銷傳播規劃在網路行銷上的應用─以台灣電子商店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許長田(1998):《行銷學:競爭、策略、個案》。台北,生智。
許桂芬(1999):《網際網路在出版業之應用:企業行銷策略與消費者行為研究》。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惠莉等譯,小林博一原著(2001):《出版大崩壞》。台北,尖端。
陳信元(1998):《大陸出版集團發展趨勢與影響》。台北,陸委會。
陳日陞(1998):〈邁向華文單一市場的途徑與選擇〉。《出版界》,54期,頁5-6。陳瑩霜(2001):《整合行銷傳播理論於廣告代理商網路廣告經營之應用》。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曾茹萍(2002):〈誰抓得準500億商機〉。《E天下雜誌》,第20期,頁127-133。
溫世仁(2002):《空中書城》。台北,未來書城。
溫世仁(2001):《電子書輕鬆初體驗》。台北,未來書城。
賀秋白(2000):〈數位出版與出版人〉。《2000中華印刷科技年報》,頁100-109。
黃筱娟(1999):《整合行銷傳播組織調適方式之研究:以實施高層級整合行銷傳播之企業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楊佳蓉(2000):《整合行銷傳播在推廣策略上之應用─以行動電話預付卡為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褚峻、巢乃鵬(2000):〈中國網上書店發展模式研究〉。《圖書情報工作(北京) 》,2000年8月,頁71-74。
廖品眉譯,Max McKeown原著(2001):《尋找e消費者,個人化消費新商機》。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廖明瑜(2000):《從訊息整合面向探討整合性廣告之整合傳播效果》。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榮泰生(1998):《行銷研究》。台北,五南。
劉美琪(1999):〈整合行銷傳播─說的比作的多?〉。《廣告學研究》,第12期,頁117-119。
蔡美瑛、陳蕙芬(1998):〈整合行銷除播在高科技產業行銷上之應用─以Computex Taipei ''96英代爾(Intel)公司參展個案為例〉。《民意研究季刊》,204期,頁46-62。羅文坤(1995):《行銷傳播學》。台北,三民。
羅澤生(1994):〈數位出版與傳播革命〉。《戰略生產力雜誌》,1994年10月,頁47-49。羅文輝(1991):《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
蘇昭月譯,David C. Moschella原著(1999):《權力狂潮:全球科技勢力大預言》。台北,麥格羅希爾。
英文書目
Burnett J. & Moriarty S. (1998), Introduction to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an Integrated Approach.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Caywood, C. L. (1997), The Handbook of Strategic Public Relations and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USA: McGraw-Hill
Daniel & Emma Minoli (1998), Web Commerce Technology Handbook. USA: McGraw-Hill.
Dilenschneider, Robert L. (1991),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n the Post- Advertising Era.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Vol.17, pp.227-236.
Ducan, T. R., Everett, S. E.(1993), Client Perception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33, pp.30-33.
David Rader, Joe O’Halloran, Martin (2002), e-book distribution. What went wrong? What’s next? USA: SRI Consulting Business Intelligence.
George E. Belch & Michael A. Belch (1998),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A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4thed. USA: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Kotler, P., & Mindak, W. (1978), Marke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October, pp.13-20.
Nowak G. & Phelps J. (1994), Conceptualizing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henomenon: An Examination of Its Impact on Advertising Practic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dvertising Research. 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and Research in Advertising, Vol.16, No.1, 1994, pp.49-66.
Richard Curtis & William Thomas Quick (2002), How to get your e book published. USA: Writer’s Digest Books.
Schultz, D. E.(1996), Be Careful Picking Data Base for IMC Efforts. Marketing News, March, 11.1996. p.14.
Schultz, D. E.(1996), IMC Has Become a Global Concept. Marketing News, Feb. 26.1996. p. 6.
Schultz, D. E.(1996), Customers determine value of your marketing tactics of your marketing tactics. Marketing News, Feb. 26. 1996. p13.
Schultz, D. E.(1997), IMC in the hyper-competitive marketplace. Marketing News, July, 21 1997. PP. 37.
Peppers, D. & M. Rogers (1993), The One to One Future, Raphael Sagalyn, Inc. USA: Doubleday & Company, Incorporated.
Priscilla Salant & Don A. Dillman (1994): How to conduct your own survey. USA: John Wiley & Sons Inc.
Wolcott, Harry F(1994), Transforming qualitative data. London: Sage.
Yarbrough, J.F.(1996), Putting the pieces together’. Sales & marketing management, 1996:1, pp.69-73.
網站
尤建忠(2001):〈聚焦美國出版新趨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216.239.53.100/search?q=cache:http%3A%2F%2Fdongfangzhixiao.com.cn%2Fcgi-
包心萍(2000):〈衛星傳輸電子書檔案的過程〉。台北,方正。http://www.2tigeers.net
狄特利(2002):〈電子紙爭雄記〉。《科學人》,2002年5月號。台北,天下文化。http://www.sciam.com.tw/read/readshow.asp?FDocNo=47&CL=18
何英煒(2002):〈台灣上網人口突破800萬大關〉。台北,中時電子報。http://tw.news.yahoo.com/2002/08/09/technology/ctnews/3448202.html
李雅萍(2002):〈NetValue公佈三月份台灣網際網路研究報告〉。台北,資策會電子商務研究所。
http://www.find.org.tw
蕃薯藤(2002):〈蕃薯藤入口網站網路調查〉。
http://www.yam.com.tw
科學月刊(2002):〈加強數位產業發展方案通過〉。《科學月刊》,387期。台北,天下文化。
http://www.scimonth.com.tw/sc_mp_list00_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