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Vasari 著/【文藝復興的奇葩(Lives of the Artists,Vol I)】/中譯本/台北:志文出版/1979. 本書為英譯本的節譯,僅介紹拉菲爾、達文西、米開蘭基羅三人生平與作品。 2.Arnheim 著/【藝術與視覺心理學(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中譯本/台北:大陸書店/1982. 主要以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探究視覺藝術心理的名著。 3.Wolfflin 著/【藝術史的原則(The Principle of Art History)】/中譯本/台北:雄獅圖書/1987 . 比較文藝復興與巴洛克藝術間差異,首開藝術史形式主義研究之先。 4.蔡源煌 著/【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1988. 5.羅青 譯/《繪畫中的後現代主義》 by Steven Henry Madoff (1985)/台北:徐氏基金會/ 1989. 6.陸蓉之 著/《後現代的藝術現象》/ 台北:藝術家/ 1990. 一本對藝術的現代或後現代主義解說詳細、圖片充實的入門著作。 7.高宣揚 著/【結構主義】/台北:遠流出版/1990. 結構主義作全盤性整理,行文流暢縝密,值得細讀。 8.蘇珊.朗格 著.劉大基 等譯/【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1991. 9.Roland Barthes著,李幼蒸 譯/《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文選》/台北:久大、桂冠/1991. 10.Barthes著/【寫作的零度(The Zero of Writing)】/中譯本/台北:桂冠出版/1991. 其中「符號學原理」一章,乃法國式的符號學(Semiology),艱澀頗不易讀。 11.Suzi Gablik 著,滕立平 譯/【現代主義失敗了嗎?】/台北:遠流出版社/1991. 本文著現代主義的式微與延續的矛盾情節。 12.Berger 著/【媒介分析方法(Media Analysis Techniques)】/中譯本/台北:遠流出版/1992. 第二章:「馬克思主義分析方法」與第四章:「社會學分析方法」,簡明扼要,適合初學。 13.葉維廉 著/ 《解讀現代‧後現代:生活空間與文化空間的思索》/ 台北:東大/ 1992. 14.俞建章、葉舒憲 著/【符號:語言與藝術】/台北:九大/1992" 15.蔡源煌 著/《當代文化理論與實踐》/台北:雅典/1992. 16.Fokkema,Douwe and Bertens,Hans 著.王寧等譯/【走向後現代主義】 /台北:淑馨/1992. 17.王岳川/《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台北:淑馨/1993. 18.羅青 著/《什麼是後現代主義》/ 台北:學生書局/ 1993. 羅青認為,所謂後現代主義,其關鍵所在,簡單的說,就是哲學上,解構思想的出現,文學上,後設語言的發展,社會上,消費導向的趨勢。在五.六十年代的農業社會時期,現代主義的確有其必要,主要的功能,在于和傳統明快的.果斷的決裂,藝術家必須反傳統的模式突破。但現代主義亦造成了文學和大眾的疏離感。而現在,台灣社會正走向資訊社會,並與西方主要的經濟文化力量,同步發展,因為科技以及累積知識的方式改變,促使我們全面正視後現代主義的創作方式。 19.詹明信 著,唐小兵 譯/【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合志文化/1994. 20.Fiske 著/【傳播符號學理論(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中譯本/台北:遠流出版;信報發行代理/1995. 介紹符號學並應用到傳媒上,簡明扼要,舉例鮮活。 21.Chalumeau 著/【藝術解讀(Lectures del''Art)】/中譯本/台北:遠流出版/1996. 第三章:「藝術的社會學」與第五章:「馬克思主義與藝術」,提供法國式藝術批評的另類思維。 22.勵忠發 著/【記號.藝術.情報】/台北:正中書局/1996. 日本在符號學方面的整理,有不錯的符號圖表與量測方法。 23.Payne 著/【閱讀理論(Reading Theory)】/中譯本/台北:書林出版/1996. 第五章:「讀畫」對理解Derrida《繪畫中的真理》一書中的第五章:「還原」(Restitutions)」助益頗大。 24.Jean Luc Chalumean 著.王玉齡、黃海鳴譯/【藝術解讀】/台北:遠流/1996. 25.楊大春 著/【後結構主義】/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1996." 26.楊大春 著/【解構理論】/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1996.08. 「解構」一詞是台灣世紀末思想文化界最流行的一個新詞,但什麼是「解構」,卻很少人能把它說清楚。本書對於「解構」一詞的解說及對此一理論的闡釋,言簡意賅,並對此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有詳細的論說,且以解構式閱讀具體實踐操作,是迄今為止國內所見對「解構」一詞解說得最為清楚、詳細的一本入門書。 27.Richard Appignanesi 著 Chris Garratt 漫畫作者,黃訓慶 譯/【後現代主義】/台北:立緒文化/1996. 本書追溯了後現代性的三門系譜:藝術.理論與歷史,並對傅柯.李維史陀.巴特.德希達.拉康與李歐塔等後現代代表人物進一步發展的結構主義.符號學與解構主義的本質【布希亞】/台北:立緒文化出版加以解釋說明。 28.歐崇敬 著/【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台北:揚智文化事業/1998.05. 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是二十世紀後葉裡最能引起世界各學科廣泛討論的歐陸學說,其影響已遠超過存在主義和解釋學僅僅只侷限哲學一學科的思考;結構與解構主義的影響乃是幾盡一切的人文與社會科學,甚至是應用科學的所在。探究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的發展,也就成為當代中國學術的重要歷程。 29.Ziauddin Sardar 著Borin Van Loon漫畫作者,陳貽寶 譯/【文化研究】/台北:立緒文化出版/1998. 文化研究一書提供了清晰而明確的導覽,帶領讀者穿越這個複雜科目的地雷區。本書位讀者勾勒出其完整概要的發展歷史,同時檢視主要擁護者的理念,並呈現出文化研究應用到全世界各地的特色。 30.Chris Horrocks 著,王尚文譯/【布希亞】/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紅螞蟻行銷/1998. 31.Casstells, M. 著,夏鑄九等譯/《網絡社會之崛起》/台北:唐山/1998. 32.王晴佳、古偉瀛 著/【後現代與歷史學 中西比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0.04 33. 王受之 著/【世界現代美術發展】/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02. 回顧現代,展望當代,所有的藝術思潮,創意上的嶄新發揮不只是針對傳統美學的批判反省,更是對人類在現代社會的生活內容上,所提出的一股強烈質問及反省。 自達達.超現實.普普之後,引爆新藝潮是怎樣的新動力推動的呢?藝術的發展還有怎樣的可能性呢?作者從新普普運動談起,介紹極限藝術.觀念藝術.環境藝術.身體藝術.女性藝術等,更將世界拓展到世界各個地域。 論文: 34. 盧明德 著/<記號:物質性符號的表達─談資訊時代的藝術>/《ARTWAVE》,七十七年第二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主辦「中華民國電腦繪圖藝術展」特刊),P.15∼22/1988. 35. 陳光興﹝1990﹞〈炒作後現代?──評孟樊、羅青、鍾明德的後現代觀〉,《自立早報》副刊,1990年2月23日。 36. 羅雅萍 著/【後現代繪畫中符號媒介的形式意義】/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7 本研究主要研討符號媒介在繪畫作品中,如何構成作品的形式,以及其所傳達的意義;在時期劃分上,是以後現代為討論範圍;在主題內容的限定上,則以純藝術表現的繪畫為領域。 37.謝鴻均 著/【後現代藝術欣賞之道】/台北: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2001.02 38.Mark Slouka 著,張義東 譯/【虛擬入侵】/台北市:遠流/1998虛擬入侵。 39. 倪再沁 著/「茲土有情-李梅樹和他的藝術」 40. 何懷碩 著/「筆墨辯論:現代中國繪畫國際研討會」中發表的論文/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