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中華民國木球協會(民90):木球規則,中華民國木球協會。
王永賢(民89):高中生團體旅遊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建國高中校外教學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博士論文。王宗吉(民85):論如何指導民眾的運動文化,現代體育,第15期,頁56-59。
王宏維(民90):中華民國中等學校木球委員會成立工作報告,中華民國木球協會木球運動特刊第九期。
王宏維(民91):木球運動發展過程,國立新化高中風原文苑第六十六期。
王沛泳(民90):球迷參與行為及參與滿意度之影響因素-統一獅實証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王美芬(民81):單親青少年休閒狀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呂雨晴(民88):淺析休閒教育之內容。台灣體育,103期,5-9。
余育蘋(民81):運動代表隊組成之我見,大專體育,3卷2期,42-44頁。
巫慧萍(民90):臺北市中小學體育育樂營實施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世昌(民89):同儕對休閒活動影響之研究-以南開工商專科學校為例,朝陽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沈淑貞(民88):桃竹苗地區運動健身俱樂部服務品質與會員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清山(民8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笑天(民90):科學工業園區休閒遊憩參與阻礙因子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建地(民85):我國青少年休閒活動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新龍、劉潤藩(民90):國人參與木球休閒運動行為之調查研究,台南:復文書局。
周仲忽(民90):木球教練應有的素養,中華民國木球協會。
吳文銘(民90):人格特質、自我娛樂能力、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線性關係結構之建構與驗證,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翁玉珠 (民84):青少年休閒活動傾向、凝聚力、與情緒調適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翁明輝(民90):理事長的公開信,木球運動特刊,第九期。
涂淑方譯(民86):休閒與人類行為。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連婷治(民87):台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孫孟君(民86):身體障礙青少年休閒自由、休閒偏好及休閒阻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文長(民84):大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與興趣分組體育課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論文。陳文長(民87):大專學生休閒運動體驗量表之信度與效度分析。嘉南學報24期,107-116。陳南琦(民89):青少年休閒無聊感與休閒阻礙、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春壅(民89):民眾參與藝文活動休閒取向之研究--宜蘭縣,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藝文(民89);休閒阻礙量表之建構-以北部大學生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許振明(民86):大專院校組訓運動代表隊考量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義雄(民82):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行政院青輔會。
董 燊(民90):木球運動發展過程,中華民國木球協會。
黃立賢(民85):專科學生休閒興趣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黃金柱(民82):體育管理,師大書苑,台北市。
黃俊清(民90):木球手冊,中華民國木球協會。
程紹同 (民85):木球亞洲行-東南亞木球推廣活動記事,木球運動季刊,第三期,第一版。
程紹同(民87):中學生運動休閒參與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教育部委託專題研究計畫。
程紹同(民87):大學生運動休閒參與指標研究。台北:漢文書店。
張少熙 (民83):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玉鈴(民87):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宏亮(民87):木球的發明及其推展。國民體育季刊,120期,104-110。張宏亮(民87):木球運動的禮儀。台灣體育,100期,50-51。
張宏亮(民88):木球與高爾夫球差異。台灣體育,101期,53-55。
張宏亮(民89):木球運動,台北,師大書苑。
張孝銘(民87):論週休二日後社區休閒活動之規劃。國民體育季刊,118期,31-37。張春秀(民83):雲林工專學生體育正課滿意度與休閒運動影響之調查研究,雲林工專學報13期,P145-198。張添福 (民86):木球手冊,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木球委員會。
張翠珠(民90):高屏地區大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教育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寶盛(民84):木球運動規則技術圖解說明,中華民國木球協會。
楊顏惠(民90):木球運動基本技術要領,中華民國木球協會。
蔡文皇(民87):員工協助方案對員工「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之影響-以製造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崇濱(民88):試論全民運動推展之道。台灣體育,101期,2-4。
蔡爾司(民90):台灣地區大學生木球課程滿意度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齊維君(民90):木球運動發展史,中華民國木球協會。
鄭志富(民86):運動領導量表(中文版)編製研究,臺灣師大體育研究,1卷,頁101-120。
鄭順璁(民90):大學生生活型態、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芳遠(民90):社區民眾使用學校運動場地之參與、需求和阻礙因素調查研究-以新竹市南寮社區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佩佩(民87):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潘玉山(民77):台北縣紡織業勞工休閒活動現況與期望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盧英娟(民90):高職學生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輔導策略之研究─以國立水里商工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盧照琴(民87):全民運動的省思與見解。台灣體育,100期,7-9。
賴清材(民89):我國北區軍事院校學生休閒運動需求探討,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鍾溫凊(民81):科學工業園區休閒遊憩參與阻礙因子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家廉(民87):大專學生社團活動參與之休閒利益探討。台灣體育,96期,13-17。
謝明容(民87):大學生科系選擇、休閒選擇及其重要性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研究所碩士論文。羅明訓(民87):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蘇廣華(民90):憂鬱傾向與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及休閒滿意關係研究-以國立台南護專學生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二、英文部份
Caldwell, L., & Weissinger, E. (1994). Factors influencing free time boredom in a sample of perso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 Therapeutic Recreation Journal, 28(1), 18-24.
Caldwell, L. L., & Smith, E. A. (1995). Health behavior of leisure alienated youth. Loisir et societe, 18(1), 143-156.
Carroll, B., & Alexandris, K. (1997).Perception of constraints and strength of motivation: Their relationship to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in Gree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9, 279-299.
Crawford, D. W., Jackson, E. L. & Godbey, G. C. (1991).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s, 13, 309-320.
Dunn. N. J., & Wilhite. B. (1997). The effects of a leisure education program on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psychosocial well-being of two older women who are home centered. Therapeutic Recreation Journal, 31(1), 53-71.
Iso Ahola. S. E., & Weissinger, E. (1990). Perceptions of boredomin leisure: conceptualizat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leisure boredom scal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2 (1), 1-7.
Jackson, E. L. & Henderson, K. A. (1995). Gender-based analysis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s, 17, 31-51.
Raymond, L. C. P., & Kelly, J. R. (1991).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unemployed North American urban minority youth. Society and Leisure, 14(2), 497-511.
Samdahl, D. M., & Jekubovich, N. J. (1997). A critique of leisure constraints: Comparative analyses and understanding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9, 430-452.
Shaw, S.M., Caldwell, L.L., & Kleiber, D.A. (1996). Boredom, stress and social control in daily activities of adolescent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8, 274-292.
Vodanovich,S.J., Verner, K. M., & Gilbride, T. V. (1991).Boredom proneness: Its relationship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Psychological Reports, 69, 1139-1146.
Weissinger, E., & Caldwell, L. L. & Bandalos, D. L. (1992). Relation betwee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boredom in leisure time. Leisure Science, 14, 329-341.
Weissinger, E. (1994). Recent studies about boredom during free time. Park and Recreation, 29(3), 3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