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民國88年4月,建立各國際(內)商港港灣作業與棧埠作業績效服務指標委託調查分析研究。
2.朱金元,民國82年,高雄港貨櫃碼頭營運作業績效指標之研究,運輸計畫季刊,vol.20(4),pp.427-460。
3.基隆港務局,民國84年9月,基隆港裝卸機具服務品質指標之研究,基隆市。
4.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國81年10月,「台灣地區國際港埠作業效率之比較分析」,台北市。
5.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國82年6月,西太平洋主要港埠之比較評估(下冊),台北市。
6.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國82年10月,台灣港埠整體發展及深水化研究─基隆港之整體開發計畫,台北市。
7.丁吉峰,民國86年6月,貨櫃碼頭營運作業績效評估之研究---多準則評估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基隆。8.倪安順,民國81年11月,我國國際港埠營業績效與評比制度之建立,航運季刊,PP21-62,台北市。9.邱盛生等,民國81年10月,臺灣地區國際港埠作業效率之比較分析,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研究報告,台北市。
10.鄭俊華,民國85年6月,基隆港船舶優先靠泊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11.蘇立恆,民國68年6月,多目標港口船席作業系統之模擬,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研究所,新竹。
12.唐明月、鄭仁宗,民國71年12月,港埠貨櫃船席調配作業之研究-以基隆港為例,運輸計劃季刊,第十一卷第四期,PP539-556,台北市。
13.朱金元,民國80年12月,高雄港貨櫃碼頭營運作業績效指標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第二十卷第四期,PP427-460,台北市。14.單誠基,民國79年3月,台灣港埠最適能量之使用率研究,運輸計劃季刊,第十九卷第一期,PP75-92,台北市。15.簡進國,民國83年6月,基隆港航道容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16.張建隆,民國77年6月,基隆港貨櫃碼頭優先靠泊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17.黃承傳,民國80年3月,貨櫃碼頭營運改善策略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第二十卷第一期,PP29-53,台北市。18.何樹生,民國77年5月,評基隆港貨櫃碼頭優先制度,航貿週刊。19.戴易靜,民國90年6月,「等候模式應用於船舶等候進港時間推估之適切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基隆。20.Plumlee, Carl L., P.E., “Port Performance Index”, Public Works Consultants, 188W Elfin Green Port Unenme, 1979.
21.Hoffman,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Productivity”, Port Management Textbook Containerization, Bremen, 1985.
22.Thomas, B. J., “Operations Planning in Ports”, University of Wales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Cardiff, UK, 1985.
23.Kuo, Tu-cheng, 1992, “Development of a Container Terminal Simulat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 Analysis of Terminal 18, Port of Seattle,”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