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81.91)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9 16: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澄津
研究生(外文):Cheng-Jin Chen
論文名稱:梧棲漁港多功能利用之經濟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An Economic Analysis of Multifuntional Utilization of Wuchi Fishing Harbor
指導教授:陳清春陳清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Chun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經濟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6
中文關鍵詞:漁港多功能經濟效益梧棲漁港羅吉斯模型旅遊成本法
外文關鍵詞:Mutifuntional Utilization of Fishing HarborEconomic BenefitWuchi Fishing HarborLogit modelTCM mode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0
  • 點閱點閱:81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台灣地區隨著國民所得之逐年提升,週休二日政策的實行,民眾對於休閒遊憩活動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近年來國人戶外遊憩活動及旅遊增加的結果,每逢假日前往漁村、漁港等地區旅遊,進行遊憩活動的遊客甚多,創造了大量的消費需求。因此許多漁港在面臨魚類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多有意朝向漁港多功能利用發展,為漁會及漁民帶來利益,為漁港帶來新的價值與效益。
本文主旨即在探討台灣發展休閒漁業過程中,漁港多功能發展的遊憩效益及經濟價值。本文以全國著名的梧棲多功能漁港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訪問與實地勘查,就目前國內推動漁港多功能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與情況加以研究,進而提供漁港多功能利用之建議。
本文先以單一變量的羅吉斯模型建立梧棲漁港與遊客間的關係,再以非市場估價方法中的旅遊成本法(Travel Cost Method)建構分析之模型,衡量梧棲漁港遊客所創造之遊憩價值。實證結果顯示,平均每一位受訪者之遊憩效益推估為772.48元。據此再評估梧棲漁港多功能利用之經濟效益。以民國89為例,一年前往梧棲漁港旅遊之遊客人次約在80萬人,可估得年經濟效益約為6億1千7百98萬元,較政府與民間之投入高出甚多。顯見一個發展成功的多功能漁港,確實能為當地帶來不少的貢獻,也使得漁港利用效益能再提升,擺脫過去限於捕魚的單一功能,開拓未來漁港新的價值。
目 錄 頁次
謝辭 i
論文提要 ii
表次 iii
圖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資料來源 6
第二章 理論應用之說明與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理論應用之說明 7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6
第三章 我國漁港概述及梧棲漁港多元化發展 35
第一節 漁港之類別機能與設施 35
第二節 我國漁港投資建設與利用概況 46
第三節 梧棲漁港及其多功能發展 56
第四章 梧棲漁港遊憩效益之實證分析 70
第一節 遊客問卷調查資料之分析 70
第二節 梧棲漁港遊客遊憩行為之實證分析 84
第三節 梧棲漁港遊價值之衡量-旅遊成本法(TCM)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2
 第一節 結論 102
 第二節 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6
附錄一、台灣地區各縣市漁港類別名稱 110
附錄二、中華民國漁港法 111
附錄三、旅遊成本法四種需求函數推估表 114
附錄四、梧棲漁港遊客意見調查表 115
參考文獻
中日文部份:
1.久保純一,(1997),「特3漁港あり方について-八戶漁港」,漁港論文集,第39巻6-12頁。
2.王以仁,(1995),「海洋漁業發展與漁港建設」,海大漁推,第16期1-24頁。
3.台灣省漁業技術顧問社,(1996),台灣地區漁港建設基本資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4.江榮吉,(1998),「休閒農漁業的經營管理」,農業經營管理會訓,第17期8-10頁。
5.吳文桂,(1995),台灣東北角沿岸休閒釣魚之經濟分析,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6.兒玉いずみ、小山康吉、木田三次,(1996),「漁港周邊における生態等保全の狀況と漁港漁村整備方式について」,海洋開發論文集,第12巻315-320頁。
7.明田定滿、吉屋溫美、長野章,(1996),「漁港の水面多目的利用とその課題について」,海洋開發論文集,第12巻309-314頁。
8.胡正欣,(1998),台灣地區觀光魚市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9.胡興華,(1995),「台灣省漁港、漁船、船員管理輔導」,台灣農業,第30期93-104頁。
10.孫文宏,(2001),台灣北海岸娛樂漁業之經營分析,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桑世華,(1997),「第三期台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農政與農情,第50期28-32頁。
12.財團法人台灣漁業及海洋技術顧問社,(2001),梧棲漁港港區範圍及漁港計劃修正檢討書面資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3.張瑞欣,(1992),台灣地區漁港之調適規劃,漁港年鑑-第148-162頁。
14.許文富、陳清春,(1993),日本休閒漁業發展概況,農業金融論叢,第29期:頁181-207。
15.許文富、陳清春,(1997),我國休閒漁業發展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
16.陳清春,(1992),我國觀光休閒漁業展規劃之研究,台灣省漁業局委託研究計劃報告書。
17.陳清春,(1997),台灣地區魚貨直銷中心設立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研究報告。
18.陳凱俐,(1993),開闢新遊憩區成本效益分析,宜蘭農工學報。
19.陳詩璋,(2001),碧砂漁港發展多功能利用之經濟效益評估,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0.陸雲,(1990),「環境資源估價之研究─非市場估價法」,經濟論文集,第18卷第1期93-135頁。
21.焦正清,(1999),「推動漁港功能多元化建設」,中國水產月刊,第563期53-54頁。
22.黃宗煌,(1989),遊憩資源之經濟效益評估方法與實證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23.黃榮波,(1999),漁港形狀之構成要素美觀評估,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4.黃綜熙,(1995),台灣東北角娛樂漁業之經濟分析,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5.廖冠傑,(1999),休閒漁業之供需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
26.福田正嗣、西裕司,(1987),「漁港を中心とした砂海岸の開發整備について」,海洋開發論文集,第3巻41-45頁。
27.遠藤正男、伴登昭夫,(1986),「皆生漁港整備基本構想について」,海洋開發論文集-第2巻13-18頁。
28.歐慶賢,(1999),台北縣發展觀光休閒漁業之研究,台北縣政府委託計劃。
29.蔡有忠,(2000),漁港多功能發展之整備基本構想之研究-以澎湖赤崁漁港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30.蔡東霖,(1990),遊憩效益評估法之檢討與比較,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31.鄭蕙彥,(1997),「台灣發展休閒漁業之經濟可行性分析─以新港村為例」,台灣銀行季刊,第48卷第4期。
32.蕭代基,(1987),「旅遊成本法:投入需求函數或產出函數」,中國經濟學會論文集,第161-179頁。
33.闕壯狄,(1996),「漁港、漁村建設與觀光漁業發展」,中國農業推廣學會,第1-29頁。
英文部分:
1.American Sportfishing Association.(1996).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Sport Fishing. American Sportfishing Association Report.
2.Amemiya,Takeshi.(1978).On a Two-Step Estimate of a Multivariate Logit Model.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Vol.8:13-21.
3.Becker,T. (1965). A Theory of the Allocation of Time. The Economic Journal vol.75:493-517.
4.Bishop,R.C. and T.A. Heberlein. (1979). Measure Values of Extramarket Goods:Are Indirect Measures Biased. American Journal Agricultural Economics.
5.Brown, Gardner Jr. and R. Mendelsohn. (1984). The Hedonic Travel Cost Method.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vol.6:813-827.
6.Castro,J. Villaverde and P. Coto-Millan. (1998). Port Economic Impack: Methodologies and Application to the Port of Santand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vol. 25: 159-179.
7.Cameron,T.A.(1992). Combining Contingent Valuation and Travel Cost Data for the Valuation of Non-market Goods. Land Economics. Vol.68: 302-317.
8.Clawson, M.(1959).“Methods of Measuring the Demand for and Value of Outdoor Recreation”. Reprint No.10,Resources for the Future,Inc,Washington D.C,1959.
9.Clawson, M. and J.L. Knetsch,1966,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Baltimore:Johns Hopkins Press。
10.Hotelling, H.(1947).“Letter to the National Parks Service” Economic Studies of Outdoor Recreation, Washington,D.C.Vol:56
11.Mitchel, R.C. and R.T. Carson. (1989). Using Surveys to Value Public Goods.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for Resource for the Future.
12.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 (1996). The NMFS-Specific Plan to Meet the Goals and Objectives of the Recreational Fishery Resources Conservation Plan 1996-2001. 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 Report.
13.National Recreational Fisheries Coordination Council. (1997). Recreational Fishery Resources Conservation Plan. National Recreational Fisheries Coordination Council Report.
14.Oliver, Andy. (1994). Towards a Reduction in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Marine Fisheries: A Buyout Proposal for the United States. Marine Affairs Graduate Seminar.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Fall 1994.
15.Willing, R.D. (1976). “Consumer’s Surplus without Apolog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66: 589-59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