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81.91)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9 15: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棟樑
論文名稱:泡沫混凝土耐火性之探討
指導教授:黃然黃然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河海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河海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4
中文關鍵詞:泡沫泡沫混凝土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5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泡沫混凝土之耐火性質。試驗變數包括水灰比、含氣率、升溫溫度等。含氣率包括控制組Va=0﹪及30﹪、40﹪、50﹪、60﹪等五種。升溫溫度則包括25℃、200℃、400℃、500℃、600℃、800℃、1000℃等七種升溫區。試驗針對泡沫混凝土之顏色、尺寸、體積、裂縫發展與分佈、重量、解熱回復前後之抗壓強度、孔隙指數、熱傳導行為等。再者,本研究另以XRD、EDS、SEM等方法,針對解熱回復後之試體,藉微觀結構的觀測以解釋其巨觀行為之變化;並與控制組之水泥砂漿作比對以探討泡沫混凝土耐火的基本性質。
試驗結果顯示初步若以顏色變化評估泡沫混凝土受火害程度是不可行的。長度及體積變化率水泥砂漿與泡沫混凝土同樣有兩個高峰期,在500℃及1000℃時收縮情形最明顯,而泡沫混凝土變化率較高於水泥砂漿且隨著含氣率增加提高。裂縫發展在500℃以前並不明顯,而600℃時達到頂峰;含氣率愈高時裂縫寬度有愈小之趨勢且較高的水灰比有助長裂縫發展的趨勢。殘餘重量受水灰比影響不大,含氣率的影響除了在200℃時較明顯外,其餘各升溫區均差異不大,但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受高溫後之抗壓強度無論何種水灰比,在500℃以下控制組水泥砂漿優於泡沫混凝土,而超過600℃至1000℃時,泡沫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則優於控制組;另解熱回復後之抗壓強度則以水灰比0.45,含氣率30﹪時最優,且有強度提高之情形,600℃時較解熱回復前提高73﹪;其餘還是以控制組較高;抗壓試驗後試體都呈剪力及剪加破壞模式。試驗發現孔隙指數比除了隨溫度升高而提高外,亦隨著含氣率的增加而降低。相對於控制組的熱傳導行為,泡沫混凝土的熱傳導能力較低。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範圍 ………………………………………………………2
1-4研究步驟與方法 ………………………………………………3
第二章文獻回顧
2-1泡沫混凝土種類及應用 ………………………………………4
2-2水泥砂漿之熱學性質 …………………………………………5
2-2-1水泥之成份 ……………………………………………………5
2-2-2水泥漿體之微觀結構 …………………………………………6
2-2-3細骨材之熱學性質 ……………………………………………10
2-2-4水泥砂漿之熱學性質 …………………………………………13
2-2-5水泥砂漿之解熱回復性質 ……………………………………14
2-3泡沫混凝土之熱學性質 ………………………………………16
2-3-1泡沫混凝土微觀特性 …………………………………………16
2-3-2熱傳導係數 ……………………………………………………17
2-3-3泡沫材料之熱傳導行為 ………………………………………18
2-3-4泡沫材料之熱膨脹行為 ………………………………………19
第三章試驗計劃
3-1 試驗計劃與流程 ………………………………………………20
3-2試體分類 ………………………………………………………20
3-2-1試體編號 ………………………………………………………20
3-3試驗材料性質 …………………………………………………23
3-4配比設計 ………………………………………………………26
3-5試體製作與養護 ………………………………………………29
3-6試驗變數 ………………………………………………………32
3-7試驗方法 ………………………………………………………32
3-7-1火害試驗 ………………………………………………………32
3-7-2火害外觀及變化量量測 ………………………………………34
3-7-3火害重量變化量量測 …………………………………………35
3-7-4抗壓試驗 ………………………………………………………35
3-7-5孔隙指數量測(VIM)…………………………………………35
3-7-6熱傳導行為及試體中心溫度量測 ……………………………37
3-7-7掃瞄式電子顯微鏡觀測 ………………………………………37
3-7-8X光繞射分析 …………………………………………………38
3-8試驗設備 ………………………………………………………39
第四章試驗結果與分析 ………………………………………………
4-1外觀變化 ………………………………………………………45
4-1-1顏色變化 ………………………………………………………45
4-1-2尺寸變化 ………………………………………………………57
4-1-3體積變化 ………………………………………………………62
4-1-4裂縫發展與分佈 ………………………………………………65
4-2重量變化 ………………………………………………………70
4-3力學試驗 ………………………………………………………76
4-3-1升溫作用後之抗壓強度 ………………………………………76
4-3-2解熱回復後之抗壓強度 ………………………………………83
4-3-3解熱回復前後抗壓強度之比較 ………………………………91
4-3-4泡沫混凝土升溫作用後之破壞行為 …………………………94
4-4孔隙指數量測 …………………………………………………107
4-4-1孔隙指數量測之基本原理 ……………………………………107
4-4-2火害最高溫與孔隙指數量測結果 ……………………………107
4-5熱傳導行為 ……………………………………………………114
4-6泡沫混凝土受火害解熱回復後之微觀分析
4-6-1X光繞射分析……………………………………………………120
4-6-2 能量散佈波譜分析 ……………………………………………127
4-6-3 掃瞄式電子顯微鏡(SEM)觀測分析 ………………………131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136
5-2建議 ……………………………………………………………142
參考文獻 …………………………………………………………………143
﹝1﹞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施工須知」,科技圖書,PP231-244,18版,(1992)
﹝2﹞ 王天志「加聚丙稀纖維之高性能混凝土在高溫後之強度恢復」,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3﹞ 張郁慧「火害延時對混凝土材料性質之影響」,國立臺灣工業技術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4﹞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沈得縣、沈進發「添加化學摻料對混凝土耐火性能影響之探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計劃名稱: 建築物防火研究,(1994)
﹝5﹞ 林志賢「起泡劑特性及配比對泡沫混凝土工程性質影響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6﹞ Mehta, P. K and Poulo J.M.Monteiro,「Concret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Materials」,Second Edition,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Sevies, (1993).
﹝7﹞Mehta, P.K.,「Concrete Structure, Material,and Properties」,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1986).
﹝8﹞ Mindess, S.and J.F. Young,「Concrete」,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 N.J.(1981).
﹝9﹞ 沈得縣、黃兆龍,「高爐熟料與飛灰之波索蘭反應機理及對水泥漿體巨微觀性質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博士論文,(1991)
﹝10﹞黃兆龍「高等混凝土技術」,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1985)
﹝11﹞黃兆龍,蔡明谷,「水密性、耐火性、抗蝕性、耐疲勞與其他耐久性」,營建簡訊98期,(1990)
﹝12﹞朱金元「含波索蘭材料水泥漿體/砂漿高溫延時與解熱回復性質之研究」,國立臺灣工業技術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13﹞Hirth H.C.,「Therma Properties of Concrete at Extrem Temperatures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Eny、in G、D、of The uniu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California,(1982)
﹝14﹞張宏如,「噴水對混凝土燒失量之影響」,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碩士論文,(1993)
﹝15﹞涂耀賢,「以燒失量試驗法推測混凝土受火害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碩士論文,(1991)
﹝16﹞林玉茹「高相對密度泡沫水泥之熱學性質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17﹞劉冠德「泡沫水泥材料微觀結構與其剪力行為之關係」,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18﹞ISRM
﹝19﹞ASTM C796-87a,「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oaming Agents use in producing cellular concrete using preformed Foam」
﹝20﹞ASTM C39,「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ylindrical concrete specimens」
﹝21﹞G.T.G.Mohamedbhai,「Effect of exposure time and rates of heating and cooling on residual strength of heated concrete」,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1986)
﹝22﹞蔡銘儒「含飛灰水泥漿體/砂漿高溫延時與解熱回復性質之研究」,國立臺灣工業技術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23﹞許順欽「含飛灰水泥漿體與砂漿在高溫作用後巨微觀性質之研究」,國立臺灣工業技術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24﹞林尚賢「以X射線繞射試驗法推測混凝土受火害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工業技術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25﹞林炳炎,「火,火,火,混凝土的耐火性及熱性質」,營建世界,1986.6
﹝26﹞林哲生,「微波加熱對泡沫水泥微觀結構及力學性質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