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民87)。國小審定本教科書評鑑報告(二)。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方炎明(民78)。近四十年來我國國民中小學之科學教育。教育資料集刊第十四輯。台北:國立編譯館。王文科(民84)。教育的內容---課程。載自王家通主編,教育導論(253-279)。高雄:麗文。
王美芬、熊召弟(民84)。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王鳳喈(民87)。中國教育史。台北:國立編譯館。
毛松霖(民83)。研究發展過程。載自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自然科新課程概說 (7-12)。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毛松霖(民84)。民國八十年代國小自然科學課程改進之構想。載自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自然科實驗本教師手冊第十二冊 (1-21)。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毛松霖(民87)。國民小學自然科學課程實驗研究報告。載於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自然科學課程實驗研究報告(1-11)。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毛連塭(民81)。我國中小學課程標準之修訂與實施。台灣教育,第497期,28-31。台北:台灣省教育會。
甘漢銑、熊召弟、鍾聖校(民80)。小學自然科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甘漢銧(民81):我國國小自然科課程教材縱貫分析研究。台北:南宏。
甘漢銧(民87)。八十年代國小自然實驗內容總覽。載於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自然科學課程實驗研究報告(72-74)。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民76)。國民小學科學教育環境調查報告第一期。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民77)。國民小學科學教育環境調查報告第二期。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民87)。國民小學自然科課程設計指導綱領。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全中平、楊龍立、許春峰、杜明進(民87)。我國國民小學自然科學課程理念與架構之基礎研究。臺北師範學報,11期,349-392。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汪霞(民87)。國外中小學課程演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李玉貴(民86)。從責擇其完備的角度出發---「解讀國小新課程標準」。現代教育論壇(三),11-16。台北:教育資料館。
李子建、黃顯華(民85)。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吳清基(民79)。我國課程標準修訂的理念與作法。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各國中小學課程比較研究(70-73)。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基(民83)。國民小學課程發展的趨勢。載於教育部主編,我國各級學校課程改革發展狀況(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參考資料叢書)(91-108)。台北:教育部。
吳璧純(民87)。八十年代國小自然科實驗課程的教學心理學基礎解決問題教學。載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自然科學課程實驗研究報告(12-23) 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周淑卿(民87)。國定課程---徘徊在自由與控制之間。課程與教學季刊,1(4),13-28。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高新建(民80)。國小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新建(民86)。美國學科標準的訂定與推廣及其對我國課程修訂與推廣的啟示。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邁向未來的課程與教學(15-36)。台北:揚智。
陸又新(民84)。新舊課程標準說話教材綱要比較。國教天地,113,16-21。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陳伯璋(民81)。我國第九次國小課程標準修訂之析論。台灣教育,第497期。32-35。台北:台灣省教育會。
教育部(民57)。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民64)。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2)。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揚智。
教育部(民77)。第六次全國教育會議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7)。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國立編譯館(民88a)。國民小學自然課本第七冊(四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民88b)。國民小學自然教學指引第七冊(四上)。台北:國立編譯館。
郭重吉(民81a)。從科學哲學的改變探討科學教育的過去與未來。載自彰化師大學報,第三期,532-555。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郭重吉(民81b)。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 20(5),548-568。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張淑芳(民82)。我國國小課程標準修訂之決策過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清濱(民86)。課程標準「標準」嗎?。研習資訊,14(2),1-7。台北: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黃光雄(民79)。英國國定課程評析。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中小學課程比較研究(379-399)。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74)。我國教育部課程行政的檢討與改進。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行政比較研究(19-38)。台北: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
黃政傑(民80)。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嘉雄(民87)。英、紐學校自主管理政策之比較。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研究與政策國際比較(195-241)。台北:揚智。
溫明麗(民86)譯。官方知識的政治運作策略:國定課程的意義何在?載於楊思偉、溫明麗主編,課程‧政治---現代教育改革與國定課程(1-50)。台北:師大書苑。
楊思偉(民86)。日本型國定課程的批判與分析---多元性和差異之論辯。載於楊思偉、溫明麗主編,課程‧政治---現代教育改革與國定課程(92-149)。台北:師大書苑。
楊淑珍(民64)。閱讀國民小學課程標準以後。國教月刊,26(8),73-75。台北市立師院學院。
楊陳傑(民86)。國民小學新課程實施之展望。研習資訊,14(2),22-28。台北: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楊龍立(民76)。我國科學教育思想的演進。省立新竹師範學院第一期學報。
楊龍立(民83)。中西科學教育制度的興起及理念的變遷。台北:文景。
楊龍立(民84)。國小社會與自然課程的統整。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1),131-144。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葉楚生(民64)。課程標準與教材編輯。台灣教育,第290期,7-9。台北:臺灣省教育會。
葉楚生(民66)。國民小學課程標準修訂經過。台北: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趙金祈(民66)。美、英、日、澳科學教育實施情況與檢討。載於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自然科學研習教師手冊(87-118)。台北: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熊召弟(民80)。小學自然科學課程的發展。載於甘漢銧、熊召弟、鍾聖校合著,小學自然科研究(97-117)。台北:師大書苑。
鄭博真(民84)。國民小學國語科現行與新修訂課程標準之比較研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4),154-166。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盧秀琴(民87)。從「顯微世界」看教材編寫的演變。載於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自然科學課程實驗研究報告(34-40)。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歐用生(民80)。從課程實施的概念談國小課程標準的修訂。我國中小學課程標準之修訂與實施。台灣教育,第492期,1-4。台北:台灣省教育會。
歐陽鍾仁(民76)。科學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賴慶三、陳忠照、鄧寶生、張英傑(民83)。 國民小學中年級自然科學改編本教科用書教材內容調查研究報告。台北:國立編譯館。
鍾聖校 (民85)。國小自然科課程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魏明通(民86)。科學教育。台北:五南。
蘇育任(民87)。從第十二冊「環境問題探究」看教材編寫演變。載於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自然科學課程實驗研究報告(61-66)。台北: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蘇育任(民88)。國小自然科第十二冊STS教材的研發與試驗。國民教育研究集刊,第7期,31-51。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二、英文部分
Apple, M. W. (1986). Teacher and tests. New York: Routledge.
Beyer, L.E. & Apple, M.W. (1998). The curriculum: Problem, politics, and possibilities. Alban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Cleminson, A. (1990). Establishing an epistemological base for science teaching in the light of contemporary notions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and how children learn scienc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7(5), 429-445.
Cubberley, E. P. (1916). Public school administr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von Glasersfeld , E. (1995). Radical constructivism:A way of knowing and learning. Washington, D.C.:The Falmer Press.
Goodlad, J. L. (1991). Curriculum making as a sociopolitical process. In M.F. Klein(Ed.), The politics of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issues in centralizing the curriculum, 9-23.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Graham, C. S. (1986). STS in middle/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One state’s response. Science Throgh Science Technology Reporter, 2(5), 6.
Hodson, D. (1988). Toward a philosophically more valid science curriculum. Science education, 72, 19-40.
Hurd, D. H. P. (1961). Biological education in American secondary schools (1890-1960 ) , BSCS Bulletin No.1, 1961.
Hurd, D. H. P. (1979). New directipns in teaching secondary school science. Illinois, Chicago: Rand McNally.
Kellly, A. V. (1990).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A critical review. London: Paul Chapman.
Smith, M. S., O’Day, J., & Cohen, D. K. (1990). National curriculum, American style: What might It Look Like? American Educator, 14(Winter 1990), 46.
Saunder, W. L.(1992). The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Implication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science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92(3), 136-141.
Schwab, J. (1978). The practical:A language for curriculum. In I. Westbury & N. J. Wilkof
(Eds.), Science, curriculum, and liberal education: Selected essays(p.287-321).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tenhouse, L. (1975).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 Heine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