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文部分
包淳亮,1997,《中國大陸村民委員會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大陸所碩士論文。吳玉霞,1997,《中共鄉政村治體制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林長盛,1995,《大陸農村村民自治制度研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5年9月。
林尚立,1996,《農村自治與基層選舉》,高雄:中山大學大陸所碩士論文。
陳炳臨,1998,《中國大陸農村村民委員會制度之研究》,台北: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淳斌,1999,《中國大陸農村村自治制度研究---一個蘇南農村的個案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湯必貞,1999,《經濟改革下大陸農村村民自治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德欽,1996,《閩南農村村民自治之研究》,台北: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蕭家聲,1997,《中共村民自治制度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蕭錦炎,1999,《中共村級地方自治選舉對共黨統治的影響》,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中共官方文獻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1998,《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在農村普遍實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轉引自《人民日報》,1998.6.11第一版。
〈吉林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2001,《中國民政》,2001年6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29-31。
四川省宜賓市法建領導小組,,2001,〈深化依法治村促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中國司法》,2001年8期,北京:中國司法雜誌社,頁30-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彙編,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釋義》,北京:法律出版社。
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內務室、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編,2001,《村民自治工作手冊》,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內務室、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編,2000,《選舉法律問答》,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全國基層組織建設聯繫會議辦公室、中共中央組織部組織局主編,1999,《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指導》,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
湖南省司法廳,2001,〈農民呼喚法律〉,《中國司法》,2001年11期,北京:中國司法雜誌社,頁32-33。
廣東省普法辦,2002,〈突出四民主兩公開抓好農村基層普法依法治裡工作〉,《中國司法》,2002年1期,北京:中國司法雜誌社,頁31-32。
福建省司法廳宣傳處,2002,〈依法治村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司法》,2002年1期,北京:中國司法雜誌社,頁35-36。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政法司,1999,《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講話》,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三)期刊、書籍
人民出版社編輯部,199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于宏軒,2001,〈村民罷免村主任的幾點啟示〉,《中國民政》,2001年6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3。
于雅博、陳秀梅,2001,《黨的基層宣傳工作手冊》,太原:山西出版社。
天兒慧,1994,《中國蛻變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台北:月旦出版社。
山西出版社編寫組,2001,《黨組織選舉工作手冊》,太原:山西出版社。
中共中央組織部組織局主編,1999,《農村基層幹部實用手冊》,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
中共中央組織部組織局編,2001,《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問答》,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2001,《農村政策簡明讀本》,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央紀委辦公廳,1997,《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中央文獻出版社編寫組,2001,《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知識問答》,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編寫組,2001,《黨支部工作問答》,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國共產黨章程,1998,《1998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編,2000,《中國農村發展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方維規,2000,〈「議會」、「民主」與「共和」概念在西方與中國的嬗便〉,《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0年4月號,總第58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頁49-61。方江山,2000,《非制度政治參與》,北京:人民出版社。
王銘銘,1997,《社區的歷程》,天津:人民出版社。
王振輝,2001,〈論當代學者對晚年毛澤東烏托邦思想根源之詮釋〉,《共黨問題研究》,27卷8期,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發行,頁7-22。王雅林,1998,〈農村基層的權力結構及其運行機制-對黑龍江省昌五鎮的個案研究〉,《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出版,頁37-51。
王敬堯,2001,〈中國農村的治理:理論與實踐的對話〉,《中國民政》,2001年10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3-35。
王仲田,1998,〈論中國農村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王仲田、詹成付主編,1999,《鄉村政治-中國村民自治的調查與思考》,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王生波,2001,〈直選村官為何難當〉,《中國民政》,2001年5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41。
王振耀,1998,〈中國村民委員會的基本進展與理論依據〉,編於陳明通、鄭永年,《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變遷---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1998 年2月。
王振耀,2000,《中國村民自治理論與實踐探索》,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王道還等譯,2000,孔恩著,《科學革命的結構》,台北:遠流出版社。
王旭,1998,〈國家與社會權力的互強〉,編於陳明通、鄭永年,《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變遷---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
王家福主編,2000,《人權與二十一世紀》,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司,1998,《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教程》,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司,1998,《村民委員會選舉教程》,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白益華,1998a,〈《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形成及其基本精神〉,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白益華,1998b,〈談談《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基本原則〉,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白益華,1998c,〈就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頒佈實施答記者問〉,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白益華,1998d,〈談談村民委員會的立法問題〉,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白益華、吳明,1998e,〈建立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加強村民委員會建設〉,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白益華,1998f,〈談談制訂《村民委員會組織條例》的幾個問題〉,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白益華、王然,1998g,〈法的神經〉,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白益華,1998h〈論中國大陸農村的村民自治制度〉,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白益華,1999,〈我看《村委會組織法》〉,《中國民政》,1999年1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20-21。
石之瑜,1998a,〈西方學者對中國村民自治制度的理解〉,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石之瑜,1998b,《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文化篇---集體主義的民主》,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古德曼,2000,〈改革二十年以後的中心與邊緣:中國政體的重新界定〉,《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0年10月號,總第61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頁118-128。
史健玲,2000,〈全國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理論研討會綜述〉,《中國民政》,2000年8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26-27。
申靜、陳靜,2001,〈村莊的『弱監護人』:對村幹部角色的大眾視角分析〉,《中國農村觀察》,2001年5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頁53-61。
李偉等編著,2000,《農村黨支部書記手冊》,北京:中國盲文出版社。
李偉等編著,2000,《農村村主任手冊》,北京:中國盲文出版社。
李偉等編著,2000,《農村基層黨組織手冊》,北京:中國盲文出版社。
李柏光、林猛譯,1999,Robert A.Daul著,《論民主》,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朱力宇,1999,《彭真民主法治思想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向春,2001,《農民權益保護手冊》,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共黨問題研究中心資料室,1998,〈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台北:《共黨問題研究》,24卷8期,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發行,頁92-93。
仲維華,2000,〈一肩挑兩委值得提倡〉,《中國民政》,2000年7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2。
吳大英、楊海蛟等著,1999,《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吳國光,1994,《國家、市場與社會--- 中國改革的考察研究1993至今》,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吳國光,1998,〈為什麼在農村?為什麼是農民?---中國民主化失敗中的一個例外〉,編於陳明通、鄭永年,《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變遷---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
吳國光,1999,〈從派系鬥爭到制度競爭〉,編於林佳龍、邱澤奇,《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
吳象,2001,《中國農村改革實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肖桂雲、張蓉主編,2001,《農村社會學》,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
肖唐標、邱新有,2001,〈選民在村委會選舉中的心態與行為〉,《中國農村觀察》,2001年5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頁62-68。
肖耀宇、李純才、李新,2001,〈關於聘任法制村主任實行依法治村的調查〉,《中國司法》,2001年12期,北京:中國司法雜誌社,頁30-31。
邱澤奇,1998,鄉村選舉與村鎮組織關係〉,編於陳明通、鄭永年,《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變遷---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
邱澤奇,1999,〈制度性因素與中國政治民主發展〉,編於林佳龍、邱澤奇,《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
宋月紅,2000,〈直選:鄉村民主政治的基核〉,《中國民政》,2000年3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17。
余金苟,2000,〈直選『村官』的任職條件〉,《中國民政》,2000年7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2。
李惠宗,1998,《憲法要義》,台北:敦煌書局。
李學田,2000a,〈競選演說非常必要〉,《中國民政》,2000年3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16-17。
李學田,2000b,〈對村委會候選人進行資格審查---並不違法〉,《中國民政》,2000年6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2。
李秀江,2001,〈村民代表的性別結構也應合理〉,《中國民政》,2001年2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4。
李連江、歐博文,1998,〈村民自治:構想與實踐〉,編於陳明通、鄭永年,《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變遷---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
杜蒲、李玉玲譯,1992,Maurice Meisner著,《毛澤東的中國及後毛澤東的中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何包鋼、郎友興,1999,〈「步雲困境」:中國鄉鎮長直接選舉考察〉,《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999年10月號,總第55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頁125-136。何包鋼、郎友興,1999,〈大陸村民選舉與自治制度中民主性的生長與發展〉,《中共研究》,35卷12期,2001年12月,頁85-96。何包鋼、郎友興,2000,〈村民選舉中的政治競爭:對浙江個案的分析〉,《中共研究》,34卷5期,2000年5月,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頁46-59。何包鋼,2000,〈鄉村選舉調查隨筆〉,《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0年4月號,總第58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頁128-136。何青漣,〈已經走道盡頭的小農經濟---關於中國農村、農民與農業的對話〉,當代中國研究》,普林斯敦:當代中國研究中心,2001年3期,頁2-39。
何新,〈中國當代社會的隱憂〉,《社會學》,1989年第二期。
何尚主編,1999,《人類精神的高地》,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
何明銳、廖金碧主編,1997,《街道黨組織建設》,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初版。
沈榮華、周傳銘,1999,《中國地方政府規章研究》,上海:三聯書店
沈延生,1998,〈村政興衰與重建〉,《戰略與管理》,1998年第六期。
佟寶貴,〈十年磨一劍---《村委會組織法》更臻完善〉,《中國民政》,1999年1期,台北: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18-19。
呂亞力,1997,《政治學》,三民書局印行。
苑鵬,2001,〈中國農村市場化進程中的農民合作組織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出版,頁63-72。
直夫,2001,〈大陸農村存在不穩定因素〉,《中共研究》,35卷4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頁100-111。林文軒,199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之大陸農村現況》,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
拓夫譯,1991,摩爾著,《民主與獨裁的社會起源》,台北:桂冠出版社。
周雪光主編,1992,《當代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周其仁,1994,《中國區域發展差異調查》,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周其仁,1994,《農村變革與中國發展---1978-1989》,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周爾鎏、張雨林,1994,《中國城鄉協調發展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易鳴輝、胡堅,2001,〈村務公開應把握的三個要素〉,《中國民政》,2000年7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1。
苗佳,2000,〈關於村兩委一把手一肩挑的思考〉,《中國民政》,2000年8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1-32。
依國棟、宮香玉,2001,〈抓村規民約建設,促村級民主管理〉,《中國民政》,2001年5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3-34。
柳金財,1999,〈中共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鄉政村治」模式的探討〉,《共黨問題研究》,25卷4期,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發行,頁27-40。柳金財,1998,〈中共基層民主建設運作中「黨」的因素分析〉,《共黨問題研究》,24卷11期,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發行,頁28-40。柳金財,2000a,〈中國大陸農村自治制度的現狀與未來〉,《共黨問題研究》,26卷5期,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發行,頁3-7。柳金財,2000b,〈改革開放後大陸農村新興宗族勢力對村民自治制度運作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26卷11期,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發行,頁24-37。金永祚、江河,1992,〈論基層農村自治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政法叢刊》1992年第三期。
金源坤,1999,〈村民自治下中國大陸農民的政治參與〉,《共黨問題研究》,25卷10期,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發行,頁27-35。沈宗瑞,2001,《國家與社會中華民國的經驗分析》,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約翰.內維爾.凱因斯,2001,《政治經濟學的範圍與方法》,北京:華夏出版社。
姜正林,2001,〈根治村民自治中的四重四輕現象〉,《中國民政》,2001年11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40。
姜新立,2000a,〈中共意識型態之演變與發展(上)〉,《中共研究》,34卷4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頁77-86。姜新立,2000b,〈中共意識型態之演變與發展(下)〉,《中共研究》,34卷5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頁60-69。孫廣德,1999,《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集》,台北:桂冠出版社。
孫培武,1998,〈大陸政治自下而上的挑戰跡象〉,《中共研究》,32卷6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頁85-93。
胡永佳,2000,〈村民自治、農村民主與中國政治發展〉,《當代中國研究》2000年第4期,普林斯頓:當代中國研究中心,P89-101。
白沙洲,2000,〈重新審視中國農村的基層選舉和村民自治〉,《當代中國研究》2000年第4期,普林斯頓:當代中國研究中心,P102-113。
胡榮,2001,《理性選擇與制度實施--- 中國農村村民委員會選舉的個案研究》,上海:遠東出版社。
胡偉,1999,〈中共黨內民主與中國的政治發展〉,編於林佳龍、邱澤奇,《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
俞子清主編,1999,《憲法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俞德鵬,2001,〈農民負擔問題的社會和法律分析〉,《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1年2月號,總第63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頁127-137。姚煥,1998,《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雲南:雲南大學出版社。
侯西勛、費京潤,2002,《村民民主自治法律知識》,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郭德宏、李玲玉主編,2001,《中共黨史重大事件述評》,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郭捷主編,2002,《鄉鎮企業法律知識》,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郭華倫,1982,〈關於研究中國大陸問題之方法〉,《中共問題論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徐勇,1997,《中國農村村民自治》,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徐勇,2001,〈為民主尋根〉,《中國農村觀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頁75-79。
徐德順、吳強稼,2001,〈東豐縣村民自治向縱深發展〉,《中國民政》,2001年10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50-51。
徐祥臨,2000,《農村經濟與農業發展》,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
徐斯儉,2001,〈大陸農村經濟發展與基層民主發展的關係-鄉鎮企業產權改革與農村基層民主〉,《中國大陸研究》,44卷5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出版,頁19-38。唐永瑞,2000,〈中共改革開放理論基礎初探〉,《共黨問題研究》,26卷8期,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發行,頁19-28。唐仁俊,2001,〈後冷戰時期西方國家對中共「和平演變」與中共因應策略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27卷2期,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發行,頁28-39。莫紀宏,1999,《政府與公民憲法必讀》,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桑玉成,1998,《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
馬克思、恩格斯,2001,《共產黨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
陳箭、劉民安,1992,〈簡論村民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政治與法律》1992年第六期。
陳欣新,2000,《「一國兩制決策研究」》,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
陳浙閩,2001,《村民自治的理論與實踐》,天津:人民出版社。
陳安,1998,〈關於中國大陸民主化動力的比較研究〉,編於陳明通、鄭永年,《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變遷---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
陳方正,1999,〈「五四」是獨特的嗎?---近代中國與歐洲思想轉型的比較〉,《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999年6月號,總第53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頁33-45。陸學藝主編,2001,《內發的村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陸學藝主編,2002,《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社。
浦興祖主編,1999,《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陶東風,1999,〈從呼喚現代化到反思現代性〉,《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999年6月號,總第53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頁15-29。秦興方,2001,〈農村城市化進程中農民集團的行動邏輯:以江蘇為例〉,《中國農村觀察》,2001年5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頁69-74。
華羊,2001,〈中國共產黨行動指南正在劇變---評江澤民「七一」講話〉,《中共研究》,35卷12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頁75-84。麥朝成主編,2000,《中國大陸農村基層民主化的社經影響》,中華經濟研究院編印。
崔智友,2001,〈中國村民自治的法學思考〉,《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出版,頁129-140。
游豐吉,1998,〈大陸農業和農村體制改革之研究〉,《中共研究》,32卷12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頁36-48。游豐吉,2001,〈大陸鄉鎮企業面臨結構調整〉,《中共研究》,35卷11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頁72-83。許安標,1999,《農民如何行使民主權利---村民委員組織法---實用問答》,北京:法律出版社。
許崇德,2000,《中國憲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許崇德主編,2000,《憲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張汝力,2001,〈目標、手段與偏差---農村基層政權組織運行困境的一個分析框架〉,《中國農村觀察》,2001年4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頁66-73。
張靜,1999,〈村幹部的產生及其組織化支持系統〉,《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999年10月號,總第55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頁148-158。張靜,2000,《基層政權鄉村制度諸問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張琢,1992,《中國社會和社會學百年史》,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張隆義,1992,《和平演變的理論與實際》,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
張家敏,1998,《建國以來》(1949-1977),香港:香港政策研究所出版。
張樂生,2001,〈直選中的賄選問題〉,《中國民政》,2001年5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7。
張樂生,2001,〈如何保障村委會依法履行職責〉,《中國民政》,2001年8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41。
張樂生,2002,〈村兩委不宜一肩挑〉,《中國民政》,2002年2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29。
張樂天,1998,《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北京:東方出版中心。
張厚安、白益華主編,1992,《中國農村基層建制的歷史演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張厚安、譚同學,2001,〈村民自治背景下的鄉村關係〉,《中國農村觀察》,2001年6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頁58-66。
張淳翔,2001,〈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評述〉,《共黨問題研究》,27卷10期,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發行,頁1-3。
張紅譯,1995,Adam Przeworski著,《資本主義與社會民主》,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章釗谷,2001,〈兩難悖結中的---對村級兩委關係的議論〉,《中國民政》,2001年1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1-32。
章琅,2000,〈對當前大陸社會穩定問題之研析〉,《中共研究》,34卷7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頁60-69。黃衛平,2000,《中國基層民主發展的最新突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社。
黃衛平、張定淮、楊龍芳,2001,〈中國大陸鄉鎮長選舉方式改革研究〉,《當代中國研究》,普林斯頓:當代中國研究中心,頁46-64。
黃宗智,1992,《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黃宗智,1994,《中國研究的規範認識危機》,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黃宗智,1994,《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黃光國,2001,《社會科學的理路》,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百煉,1998,〈中國大陸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述要〉,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傅伯言、湯樂毅、陳小青著,2001,《中國村官》,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葉新興等,1998,《大陸沿海地區農村發展研究---從農村組織談起》,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葛克昌,1997,《國家學與國家法》,台北:月旦出版社。
馮崇義,1989,《農民意識與中國》,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費孝通,1994,《鄉土重建與城鄉發展》,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鄒子嬰,1998,〈中共農村黨組織、新興家族和基層民主〉,編於陳明通、鄭永年,《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變遷---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
湯晉蘇,1998a,〈論中國農村基層選舉制度〉,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湯晉蘇,1998b,〈村民委員會組織建設的背景、現狀和政策導向〉,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湯晉酥、王仲田、白昭光,1998,〈農村民主選舉的突破〉,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賀雪峰,2001,〈鄉村選舉中的派系與派性〉,《中國農村觀察》,2001年4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頁74-79。
董天傑,2000,〈從中共建政後社會變遷看二十一世紀中國大陸社會〉,《共黨問題研究》,26卷4期,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發行,頁85-100。傅濤,2001,〈村民自治中的問題與建議〉,《中國民政》,2001年10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43。
楚成亞,2001,〈農民公共權力分析〉,《中國農村觀察》,2001年6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頁67-71。
楊開煌等合著,1999,《中國大陸研究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楊開煌,1998a,〈大陸閩北地區『村民委員會』選舉評述〉,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楊開煌,1998b,〈中共政權民主化之可能性研究〉,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楊開煌,1998c〈中國農村自治初探〉,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楊雪冬,2000,〈利益的分化和保護:現代話語市場化進程中的中原農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總第29期,頁13-24。楊慧玲譯,2000,Michael H.Lessnoff著,《當代政治哲學巨擘》,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鄧正來,2001,《市民社會》,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社。
詹成付,2001,〈評村委會選舉中的三類選票〉,《中國民政》,2001年11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5-37。
趙劍英、滕瑤,1999,〈改革開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1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出版,頁4-11。
鄭昌淦,1995,《中國政治學說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鄭宇碩、岳經綸合著,2001,《大陸基層民主化:進程與趨勢》,台北:遠景基金會。
鄭永年,1998,〈中國會變的更民主嗎?〉,編於陳明通、鄭永年,《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變遷---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
鄭永年、邱澤奇,1999,〈從法制到法治---對中國法制發展的現實觀察〉,編於林佳龍、邱澤奇,《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
鄭永年,1998,〈地方民主、國家建設與中國政治發展模式〉,編於陳明通、鄭永年,《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變遷---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
廖運桃,1999,〈深圳村民自治十年回眸〉,《中國民政》,1999年4期,台北: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7。
榮敬本等著,1998,《從壓力型體制向民主合作體制的轉變---縣鄉兩級政治體制改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劉清波,1999,〈中共「八二憲法」修正總評〉,《共黨問題研究》,25卷8期,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發行,頁7-14。劉喜堂,2001,〈怎樣制訂村規民約〉,《中國民政》,2001年4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4。
劉喜堂,1998,〈歷史與現實---論我國鄉村社區權力結構〉,編於石之瑜、楊開煌、白益華,《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劉鵬,2001,〈淺論中國農村社會組織的現代化〉,《中國農村觀察》,2001年6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頁54-57。
劉金海,2001,〈鄉土權威與法理權威的形成及演進〉,《中國農村觀察》,2001年4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頁59-65。
齊航建、蔣文,2000,〈對村委會候選人進行資格審查---違法〉,《中國民政》,2000年3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0。
蔣碧昆主編,1999,《憲法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魯競,1998,〈中共的村民自治狀況分析〉,《中共研究》,32卷12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頁93-103。賴遠清,1991,《台灣地區解嚴後政治民主化轉型之研究》,台北: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西麗、王險峰,2002,《農民的權利和義務》,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韓慶貴,2001,〈村民罷免村官現象思考〉,《中國民政》,2001年1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26。
韓裕玖,2001,〈淺談村委會與村黨支部的關係〉,《中國民政》,2001年6期,北京: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6。
韓明謨等著,1999,《中國社會與現代化》,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謝英芬,2001,《黨的基層幹部工作手冊》,太原:山西出版社。
謝英芬,2001,《黨支部工作方法教程》,太原:山西出版社。
謝英芬,2001,《黨的基層組織工作手冊》,太原:山西出版社。
謝秋民、邱長福,2000,〈農村民是調解的誤區〉,《中國民政》,2000年3期,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頁33。
龍飛,1998,〈中共在農村推行村委直選制度研析〉,《中共研究》,32卷8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頁24-35。龍飛,2000,〈大陸農民問題日見突出〉,《中共研究》,34卷11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頁77-89。譚青山,1999,〈市場化改革與中國民主進程〉,編於林佳龍、邱澤奇,《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
黨建讀物出版社編寫組,2001,《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