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 專書部份
漢‧班固《漢書》,台北:鼎文書局,民66
晉‧郭璞《山海經》,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廣記》,台北:新興書局,民47
宋‧施諤《淳祐臨安志》,清光緒間錢瑭丁氏嘉惠堂刊本,收入《武林掌故叢編》
宋‧董嗣杲《西湖百詠》,清光緒間錢瑭丁氏嘉惠堂刊本,收入《武林掌故叢編》
宋‧周密《武林舊事》,清光緒間錢瑭丁氏嘉惠堂刊本,收入《武林掌故叢編》
元‧陶宗儀《輟耕錄》台北市:世界書局,民52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北平古今小品書籍印行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本之景印本,台北:世界書局
明‧吳承恩《西遊記》台北市:桂冠,民76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清光緒間錢瑭丁氏嘉惠堂刊本,收入《武林掌故叢編》
明‧吳從先《小窗自紀》,臺南縣:莊嚴文化,1996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世界書局據明金陵兼善堂本景印
明‧馮夢龍《情史》,臺北市:廣文,民71
明‧祁彪佳《遠山堂明曲品劇品校錄》,上海:上海出版公司,1955
明‧沈寵綏《度曲須知》,民國十四年石印本
《熊龍峰小說四種》臺北市:天一出版,民74
清‧傅王露《西湖志》臺南縣:莊嚴文化,1996
清‧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康熙十二年金陵王衙刊本
清‧陳梅溪《西湖拾遺》,乾隆五十六年自愧軒刻本
清‧黃圖珌《雷峰塔》傳奇,收於《白蛇傳集》,臺北:明文,民70
清‧黃圖珌《看山閣集》,北京市:北京出版社出版,2000
清‧方成培《雷峰塔》傳奇,清乾隆三十七年水竹居刊袖珍本
清‧李調元《雨村劇話》,臺北:臺灣中華,民59
清‧玉花堂主人《雷峰塔奇傳》,台北:天一出版社
清‧曹雪芹《紅樓夢》台北市:桂冠,民76
纂修人不詳《浙江錢塘縣志》臺北市:成文,民64
清‧陸次雲《湖壖雜記》,清光緒間錢瑭丁氏嘉惠堂刊本,收入《武林掌故叢編》
清‧梁章鉅《浪跡叢談》,臺北市:廣文,民58
清‧楊懋建《夢華瑣簿》,收入張次溪編《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63
清‧顧祿《清嘉錄》,台北市:東方文化供應社,民60
清‧徐珂《清稗類鈔》台北市:商務,民55
清‧汪啟淑《續印人傳》,民國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清‧錢德蒼輯《綴白裘》,收於王秋桂編《善本戲曲叢刊》,臺北市:臺灣學生,民76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台北市:學海,民58
清‧吳長元《燕蘭小譜》,收於張次溪編《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63
《消寒新詠》,收於《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63
清‧邗江小遊仙客編《菊部群英》,收於《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63
周明泰《道咸以來梨園繫年小錄》,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63
清‧楊懋建《丁年玉筍志》,收於《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63
清‧無名氏《菊臺集秀錄》,收於《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63
清‧不著撰人《新刊菊臺集秀錄》,收於《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63
清‧小鐵笛道人《日下看花記》,收於《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63
清‧吳長元《燕蘭小譜》,收於《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63
清‧張際亮《金臺殘淚記》,收於《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63
清‧楊靜亭《都門雜詠》,收於《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北平梨園竹枝詞彙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63
《都門新竹枝詞》,收於《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北平梨園竹枝詞彙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63
清‧余嵩慶《擷華小錄》,收於《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63
《雷峰塔,白娘娘》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135,台北:東方文化供應社,民60
《白蛇傳集》臺北:明文,民70
上田秋成《上田秋成集》,東京:岩波書店,1959.7
阿英《雷峰塔傳奇敘錄及其他》,上海市:上雜,1953
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論集》,臺北市:學海,民86
張長弓《鼓子曲言》,上海:正中,民37
趙景深《彈詞考證》,臺北:臺灣商務,民55-56
譚正璧、譚尋編《彈詞敘錄》,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1981
周良主編,蘇州評彈研究會編《評彈知識手冊》,上海市:上海文藝社,1988
周峰主編《吳越首府杭州》,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王秋桂編《中國民間傳說論集》,臺北市:聯經,民69
陳慶浩、王秋桂編《中國民間故事全集‧浙江卷》,臺北市:遠流,民78
張敬《明清傳奇導論》,台北市:東方,民50
曾師永義《詩歌與戲曲》,台北市:聯經,民77
曾師永義《論說戲曲》,臺北市:聯經,民86
曾師永義《說俗文學》,臺北市:聯經,民69
曾師永義《參軍戲與元雜劇》,臺北市:聯經,民81
曾師永義《戲曲源流新論》,臺北縣:立緒文化事業公司,民89
曾師永義《中國古典戲曲選註》,臺北市:國家,民72
婁子匡、朱介凡《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台北市:正中,民56
樂蘅軍《意志與命運》,台北市:大安,1992
黃石《端午禮俗史》,台北市:東方文化供應社,民60
田漢《田漢文集》,北京市:中國戲劇社,1983-1985
程炳達、王衛民編《中國歷代曲論譯評》,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曹惆生編《中國音樂舞蹈戲曲人名辭典》,台北:里仁書局,民7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同治乙丑岳禪寶刻本
釋惠能《六祖壇經》,台北:慈雲山莊、三慧學處出版,民83
陸萼庭《昆劇演出史稿》,上海市:上海文藝,1980
劉有恆《崑曲名曲集》,台北市:劉有恆,民79
王季烈《集成曲譜》,台北市:學藝,民70
怡庵主人《六也曲譜》,台北市:臺灣中華,民66
馬少波、章力揮、陶雄等合編《中國京劇發展史》,臺北市:商鼎文化出版,民80
陳芳《清代戲曲研究五題》,台北:里仁書局,民91
武俊達《京劇唱腔研究》,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鄧運佳《中華梨園一枝花─川劇藝術》,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鄧運佳《中國川劇通史》,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發行,1993
嚴福昌《川劇藝術引論》,成都市:巴蜀書社,2000
王秋桂主編《中國地方戲曲叢談》,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思想文化史研究室,1995
廖奔《中國戲曲聲腔源流史》,台北市:貫雅文化,民81
常靜之《中國戲曲及其音樂》,臺北市:學海,民84
蔣菁《中國戲曲音樂》,北京市:人民音樂,1995
張庚、蓋叫天等著《戲曲美學論文集》,台北市:丹青,民75
邢莉主編《中國女性民俗文化》,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5.8
杭州市文化局主編《杭州的傳說》,台北:淑馨出版社,1990
二、 期刊或報紙論文
林顯源〈傳統戲曲中「白蛇」故事之白蛇形象演變與其內容意義初探〉,《復興劇藝學刊》23期潘少瑜〈雷峰塔倒,白蛇出世─白蛇形象演變試析〉,《中國文學研究》14期秦女凌雲〈白蛇傳攷證〉,《中法大學月刊》第二卷
青木正兒〈小說「西湖三塔」與「雷峰塔」〉,文史雜誌6卷1期
林景蘇〈白蛇傳的階級意識與象徵〉,《文藻學報》第十期邱坤良〈人蛇間的一段不了緣----「白蛇傳」在話本與戲劇中的演變〉,中國時報12版,民68.4.15
曾師永義:〈從崑腔說到崑劇〉,《臺靜農先生百歲冥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系,2001.12
揚漣〈川劇之源流及其演化〉,《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五卷第十二期
黃得時〈白蛇傳之形成〉,《中國文選》122期趙豫蒙〈淺談《白蛇傳》的民族特色〉,《語文學刊》1996:5
陳琬菁〈端午情深─白蛇傳〉,《東吳中文系刊》23期,民86.5
謝忠燕〈人妖戀故事模式的延伸─論方本傳奇《雷峰塔》〉,《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2000:1
林波、章菁森〈川劇《白蛇傳》藝術創新三題〉,《四川戲劇》1994:2
周建渝〈「色誘」:重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二十世紀雙月刊》2000:12
黃敬欽〈白蛇故事的迷思結構〉,《中國學術年刊》20期,民88.3三、 學位論文
潘江東《白蛇故事研究》台北市 : 臺灣學生, 民70
林麗秋《論雷峰塔白蛇故事的演變》,89學年度中山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四、 影音資料
蘇崑:斷橋
上崑:全本白蛇傳
上崑:斷橋
中國崑劇藝術團:盜庫銀
中國京劇院:全本白蛇傳
國光劇團:全本白蛇傳
上海京劇院:全本白蛇傳
成都芙蓉花川劇團:青蛇傳
成都芙蓉花川劇團:金山寺
四川省川劇院:白蛇傳
四川省實驗川劇院:白蛇傳
明華園歌仔戲團:遊湖借傘
河南豫劇一團:斷橋
小百花越劇團: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