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81.91)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8 10: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台芬
研究生(外文):Tai-Feng Liu,
論文名稱:保本型高收益債券結構與評價
論文名稱(外文):On Structure and Valuation of GROI(Guaranteed Return On Investment)
指導教授:李賢源李賢源引用關係黃崇興黃崇興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ee, Hsin-YuanHuang, Chun-Sh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商學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一般商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中文關鍵詞:保本型債券保本收益債券
外文關鍵詞:Principal Protected Market Linked NoteGuaranteed Return On Invest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0
  • 點閱點閱:47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保本型高收益債券其結構為,固定收益市場投資工具加上衍生性金融商品而成的結構型金融商品。由於固定收益商品部份可以結構出保本部份,衍生性金融商品部份提供標的投資工具的參與率。由於固定收益部分保本率的不同;衍生性金融商品選擇權的策略、參與率,及標的不同又可結構出新奇多元金融商品。
本文除了以行銷角度探討保本型高收益債券,同時以保本結構型態的三大分類:Unlimited Profit Potential, Limited Profit Potential及Fixed Profit Potential為基礎評價。評價部份,評價債券發行時以發行金額計算,分別計算出投資於衍生性商品部份資金與定存部份資金金額,並計算債券參與率。由於本文探討以行銷角度出發,評價以投資人角度視算投資收益,而非發行者角度試算投資與避險面的試算。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a GROI is a combination of fixed income instrument and an embedded derivative option. The fixed income portion guarantees to repay the full investment amount at maturity. The option portion provides equity participation of the chosen market.
There are basically 3 structures for clients to participate on the upside of any chosen instrument: unlimited profit potential, limited profit potential, and fixed profit potential. Based on the given structure, we will calculate the principal guarantee portion, participation rate, and subsequently the allocation of bond and option portion of the note.
Due to the flexibility of the structure, the issuer may customize to suit client’s any particular needs. In addition, such products allow investors to achieve the gains of any underlying instrument, such as any particular stock, equity market, interest, currency, etc, with certain amount of guaranteed investment repayment. The thesis will not only focus on the technicality of the notes, I will also focus on the marketing perspectives of such products, along with introduction of some of the most popular types of principal protected high yield notes. I will also focus on how to evaluate the investment benefits and pitfalls of such products from investor’s point of view.
目錄
表目錄 2
圖目錄 3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 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7
第二章 相關連結工具、商品介紹 9
第一節 各式選擇權與結構商品 11
第二節 保本型結構產品 13
第三章 結構型債券結構、分類與風險 16
第一節 結構型債券結構要素 16
第二節 GROI商品特性及發行者與投資者角度看優缺點 21
第三節 保本型結構債券的避險 24
第四章 GROI的4P 26
第一節 GROI產品的設計、銷售及市場行銷 26
第二節 GROI的其他規定 30
第三節 誰該在什麼時候申購GROI 32
第五章 三種型態GROI報償型態風險結構及評價方法 34
第一節 UNLIMITED PROFIT POTENTIAL GROI 34
第二節 LIMITED PROFIT POTENTIAL GROI 40
第三節 FIXED PROFIT POTENTIAL GROI 46
附錄: 53
第六章 結論 54
參考文獻 55
附件 56
參考文獻
1. Satyajit Das(2001),Structured Products & Hybrid Securities,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Asia) Pte. Ltd.
2. Roberto Knop(2002),Structured Products,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Asia)Pte. Ltd.
3. UBS Training Folder(2001),Derivative, Published by UBS AGScorpio Partnership Survey, 2002年1月
4. 彭博資訊系統(Bloomberg, 2002年6月27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李桐豪 (1998),「檢視問題金融機構發生原因與處理政策」,基層金融,第37期,1998年9月。
2. 林碉力、車鵬程 (1995),「我國基層金融機構合併相關問題之探討」,基層金融,第30期,1995年3月。
3. 林維義 (1998),「從加拿大存款保險制度談金融監理改制」,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1卷,第4期,1998年6月。
4. 林繼恆 (1998),「處理經營失敗銀行相關法令及對策之檢討」,基層金融,第37期,1998年9月。
5. 林享能 (2003),「論農漁會信用部之改革」,國家政策論壇季刊,春季號,2003年1月。
6. 陳清心、陳聯一、徐梁心漪 (1995),「有關農會信用部經營不善處置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8卷,第4期,1995年6月。
7. 陳瑞慧 (1998),「臺灣儲蓄互助社之組織及業務問題探討」,信用合作,第56期,1998年4月20日。
8. 陳戰勝 (2000),「金融機構危機之預防與處理」,信用合作,第63期,2000年1月20日。
9. 陳寶瑞、郭秋榮 (2003),「美、日、韓及我國金融監理機構立即糾正措施之比較」,臺灣銀行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9卷,第3期,2003年3月20日。
10. 張春雄、張文添 (1998),「談銀行購併信用合作社相關實務問題」,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1卷,第3期,1998年3月。
11. 郭瑜芳、王嘉麗 (2000), 「我國與美國對問題金融機構之認定標準概述」,今日合庫,2000年12月。
12. 黃泉興、梁連文 (1996),「基層金融機構內部控制之探討」,基層金融,第33期,1996年9月。
13. 黃介良、梁連文 (1999),「問題金融機構危機處理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2卷,第3期,1999年3月。
14. 曾國烈、楊泉源、侯如美、徐梁心漪、吳義隆 (1996),「我國以資本為基準之監理措施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9卷,第3期,1996年3月。
15. 曾國烈 (1998),「信用合作社之經營管理」,信用合作,第58期,1998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