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書籍:
丁文林譯,(1994),巨將美術週刊─卡那雷托,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小形研三、高原榮重,(1995),造園意匠論:綠地設施設計,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中華學術院編輯,(1983),美術論集(叢書第五冊),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1988),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3兩宋繪畫上,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4兩宋繪畫下,台北: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王定理,(1993),中國畫顏色的運用與製作,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王麟進譯,(1994),巨將美術週刊─華鐸,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耀庭,(1998),中國繪畫賞鑑,香港:三餘堂有限公司。
任永溫、余企霓譯,(1960),西洋美術史,台北:教育部出版。
朴先圭,(1989),繪畫思想與造形理論,台北: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朱鈞珍編著,(1990),香港園林,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朱玄,(1997),中國山水畫美學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任仲倫,(1993),遊山玩水─中國山水審美文化,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余樹勛,(1989),園林美學與園林藝術,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何恭上主編(馮振凱撰述),(1991),中國美術史,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何恭上編著,(1995),隋唐五代繪畫,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何恭上編著,(1996),兩宋名畫精華,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呂清夫譯,(1975),名畫欣賞文庫1─達文西,台北:大陸書店。
呂清夫譯,(1975),名畫欣賞文庫14─喬托,台北:大陸書店。
呂佛庭,(1982),中國繪畫思想,台北:正中書局。
呂以寧、林炯行譯,(1999),景觀設計概論,台北:六合出版社。
李霖燦,(1970),中國畫史研究論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李霖燦,(2000),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長山譯,(1994),巨將美術週刊─根茲巴羅,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建群,(2000),英國美術史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李福臻主編,(2000),東京富士美術館珍藏西洋名畫展:文藝復興至二十世紀,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沈子丞編,(1982),歷代論畫名著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余得全,(1994),巨將美術週刊─瓜第,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進益編著,(1984),造園學,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林文鎮,(1993),園林之美學,台北:中國造林事業學會。
金紹健、鍾信,(1993),丹青揮灑見精神,台北:台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吳方正、吳宗寶、陳玉玲譯,(1995),十六至十九世紀西方繪畫中的風景畫─羅浮宮博物館珍藏名畫特展,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周國黎譯,(1994),巨將美術週刊─洛漢,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周積寅編著,(1998),中國畫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雨芸譯(Kenneth Clark著),(1987),從古典到浪漫,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金紹健、鍾信,(1993),丹青揮灑見精神,台北:台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侯錦雄、李素馨合譯,(1996),景觀設計元素,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侯錦雄、吳樹陸、吳介禎譯,(1999),庭園詩學,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視覺設計研究所主編,(1988),構圖要領,台北:唐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袁金塔,(1999),中西繪畫構圖之比較,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徐改,(1993),中國古代繪畫,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徐德生譯,(2001),自然形式,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馬寶昌譯(奇普˙沙利文著),(2001),景觀繪畫,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梁小鴻編著,(1973),繪畫構圖概論,台南:友寧出版有限公司。
J.M. Parramon著,梁國元主編,(1990),構圖的技法,台北:唐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Zoltan Szabo著,莊修田編譯,(1981),風景水彩畫法,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陳景容,(1987),構圖與繪畫分析,台北:武陵出版社。
陳英文,(1990),中國山水畫寫生理念之研究,屏東:東益出版社。
陳體仁譯,(1994),巨將美術週刊─福拉哥納爾,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1989),秋景山水畫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1989),故宮書畫圖錄(二),台北: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1990),故宮書畫圖錄(四),台北: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1991),故宮書畫圖錄(六),台北:故宮博物院。
莊申編著,(1988),根源之美,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曹諾,(1993),美術構圖例釋,台南:大孚書局有限公司。
曾培堯編著,(1980),構圖研究,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黃崇鍾譯,曼德(Harald Mante)著,(1985),攝影構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黃文捷譯,(1994),巨將美術週刊─柯洛,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湯庭國譯,(1994),巨將美術週刊─魯本斯,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傅抱石,(1995),中國繪畫理論,台北:里仁書局。
張瑞林譯,(2001),天堂的歷史,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賈輝豐譯,(1994),巨將美術週刊─布勒哲爾,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身源、張弘晰編著,(1990),西方畫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蓋瑞忠編撰,(1989),藝術欣賞入門,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
劉天華,(1992),園林美學,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振源,(1996),西洋繪畫導覽─拉飛爾前派,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劉思量,(2001),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蔣勳,(2000),美的沉思,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蔡明發,(2001),構圖的訣竅,台北: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儲菊人,(1948),芥子園畫譜,上海:中央書店。
藝術家工具書編委會主編,(1981),美術大辭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龔賢等著,(1975),山水畫論,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龔秀敏譯,(1994),巨將美術週刊─康斯塔伯,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Christopher Brown,(1983),Dutch paintings,London : National Gallery in association with W. Collins。
Franciso Asensio Cerver,(1994),World of Environmental Design:Urban SpacesⅡ(Urban Parks),Barcelona:Francisco Asensio Cerver。
Jakob Rosenberg, Seymour Slive, and E.H. ter Kuile,(1989),Dutch Art and Architecture 1600-1800,London:Penguin Group。
Katharine Baetjer(catalogue),(1993),Glorious nature:British landscape painting 1750-1850,New York:Hudson Hills Press。
William Vaughan,(1999),British Painting The Golden Age from Hogarth to Turner,London:Thames and Hudson Ltd。
Wolfgang Stechow,(1981),Dutch landscape painting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Ithaca, N.Y.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期刊:
王哲雄,(1988),印象主義之前─西洋風景畫的萌芽及其演變,師大學報,(33),549-573。王可平,(1992),心師造化與模仿自然─中西方繪畫創作原則之比較,文化月刊社,(148),89-102。
文夢霞,(1999),中國山水畫的緣起,源遠學報,(11),121-142。司徒立,(1995),風景˙歷程─羅浮宮風景畫藏台北展我談,雄獅美術,(295),21-27。
朱玄,(1996),論中國山水畫藝術技巧,興大中文學報,(9),1-20。沈以正,(1985),論山水、人物、建築、園林,臺北市立美術館館刊,(7),44-47。李霖燦,(1990),山水畫與風景畫的探討,美育,(9),39-45。吳振岳,(1989),淺談十九世紀初英、法浪漫主義風景繪畫,台灣美術,(4),64-70。
吳雅鳳,(1998),由田園主題的變遷談透納的英國風景,中外文學,27(6),73-106。姚夢谷,(1970),國畫的構圖及其他,中央月刊,2(7),163-168。姚夢谷,(1978),國畫的構圖及其他,新知識,(128),22-24。侯迺慧,(1998),宋代園林理念初探,中山人文學報,(7),57-78。袁金塔,(1981),中西繪畫空間表現法的比較,藝壇,(160),8-18。徐書城,(1991),透視學的歷史命運─中西繪畫比較研究,美術研究,(62),10-17。
郭為美,(1981),論中西繪畫及其比較研究,藝術學報(29),65-87。郭有遹,(1995),中西藝術創造原理探微,國立編譯館館刊,24(2),235-282。
張芳薇,(1987),風景如畫─淺談十七世紀荷蘭風景畫,臺北市立美術館館刊,(13),17-22。葉維廉,(1987),美感意識意義成變的理路─以英國浪漫主義前期自然觀為例,中外文學,15(10),4-45。劉奇俊,(1993),歷代英國風景畫,藝術家,37(2),294-315。劉平衡,(1997),談國畫的透視方法,美育月刊,(83),1-10。劉克峰,(1999),余承堯結構山水之構圖特徵,台灣美術,(46),75-84。
錢志堅,(1993),畫境與畫意(上),炎黃藝術,(42),16-20。
錢志堅,(1993),畫境與畫意(中),炎黃藝術:(43),43-49。
錢志堅,(1993),畫境與畫意(下),炎黃藝術:(44),43-48。
韓秀蓉,(1987),尼德蘭繪畫特質與其象徵隱喻之表現,臺北市立美術館館刊,(13),11-16。戴玉珍,(1994),人與自然之間─談風景畫的發展,竹北學粹,(2),131-146。譚興萍,(1984),透視與繪畫,藝術學報,(36),193-267。學位論文:
高吉齡,(1985),以中國山水畫為媒介探討自然景觀空間美質之構成,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張原輔,(1996),「風景畫」中環境空間意識在建築設計上之轉化─以淡水為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