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徵引書目 三浦祐之 1933 〈台北平野の開拓に就て(一)〉,《台灣農事報》323:2-13。 小葉田淳 1968 《中世南島通交貿易史の研究》。東京:刀江書院。 中村拓 1965 《御朱印船航海圖》。東京都:日本學術振興會。 中村孝志 1977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上卷概說.產業》。台北:稻香出版社。 1936 〈エスパニヤ人の台灣占據と布教事業〉,《科學の台灣》4(1):14-20。 1936 〈蘭人時代の蕃社戶口表〉,《南方土俗》4(1):59-42。 1937 〈蘭人時代の蕃社戶口表〉(2),《南方土俗》4(3):196-181。 1951 〈台灣におけるエスペニア人の教化事業〉,《日本文化》30(賴永祥翻譯成中文,改稱〈十七世紀西班牙人在台灣的佈教〉,刊於氏著,《台灣史研究初集》,頁112-146)。 1991 中村孝志主講,曹永和譯,〈十七世紀中葉的淡水、基隆、台北〉,《台灣風物》41(3):118-129。 1994 吳密察、許賢瑤譯,〈荷蘭時代的台灣番社戶口表〉,《台灣風物》44(1):234-197。 日本史料集成編纂會(編) 1975 《中國朝鮮の史籍しこおけ日本史料集成,明實錄之部一》。東京:國書刊行會。 王一剛 1970 〈西班牙佔據北台史料〉,《台北文獻》直字13/14:1-8。 王必昌 1961 《重修台灣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113種。 王瑛曾 1962 《重修鳳山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146種。 王鑫 1993 《台灣的地形景觀》。台北:渡假出版社。 石莊作 1935 〈金包里の傳說二つ三つ〉,《南方土俗》3(4):39-42。 石原道博 1962 〈皇明祖訓の成立〉,收於清水博士追悼記念明代史論叢編纂委員會編,《清水博士追悼記念明代史論叢》,頁1-35。東京:大安。 石澤良昭、生田滋 1998 《東南アジアの傳統と發展》。東京:中央公論社。 田中則雄 1979 〈強制栽培制度〉,收於《世界の歷史13 南アジア世界の展開》,頁256-258。東京:筑摩書房。 田中健夫 1966 《倭寇と勘合貿易》。東京:至文堂。 1982 《倭寇:海の歷史》。東京:株式會社ニュートンプレス。 1989 《世界歷史と國際交流,東アジアと日本》。東京:放送大學教育振興會。 方豪 1994 《台灣早期史綱》。台北:學生書局。 尹章義 1989 《台灣開發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永積洋子(編譯) 1980 《平戶オランダ商館の日記》。東京:岩波書店。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71 《明經世文編選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289種。 申叔舟(著),田中健夫(譯注) 1991 《海東諸國紀》。東京:岩波書店。 米慶余 1998 《琉球歷史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江日昇 1960 《台灣外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60種。 江樹生 1984 〈梅花鹿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收於王穎主持,《台灣梅花鹿復育之研究七十三年度報告》,頁3-62。 江樹生(譯)、冉福立(Kees Zandvliet)(著) 1997 《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老地圖》。台北:漢聲出版社。 江樹生(譯) 2000 《熱蘭遮城日誌》第一冊。台南:台南市政府。 善之助 1917 《海外交通史話》。東京:東亞堂。 安倍明義 1938 《台灣地名研究》。台北:蕃語研究會。 伊能嘉矩 1909 《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東京:富山房。 1906 〈清領以前の台北地方(1-2)〉,《台灣慣習記事》6(6-7)473-483、584-593。 1928 《台灣文化志》。東京:刀江書院。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 1986 《平埔族調查旅行》。台北:遠流出版社。 朱仕玠 1957 《小琉球漫誌》。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3種。 朱德蘭 1990 〈十五世紀琉球的亞洲外交貿易〉,收於《第二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頁195-222。台北:中琉文化經濟協會。 吳玉英 1992 〈西班牙統治菲律賓時期的中、菲貿易〉,香港:私立新亞研究所史學組博士論文,未刊。 吳奇娜 2000,〈17-19世紀北台灣硫磺貿易之政策轉變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刊。 宋文薰 1980 〈由考古學看台灣〉,收於陳奇祿等著,《中國的台灣》,頁93-220。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宋文薰、連照美 1984 〈台灣史前時代人獸形玦耳飾〉,《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4:148-169。 向達(校注) 2000,《兩種海道針經》。北京:中華書局。 全漢昇 1972 《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 佐伯弘次 1992 〈海賊論〉,收於荒野泰典、石井正敏、村井章介編,《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史》,頁33-61。東京:東京大學。 村上直次郎 1925 〈呂宋の入貢を促したる秀吉の書翰について〉,《史學雜誌》,36(5):62-69。 1931 〈基隆の紅毛城址〉,《台灣時報》1931年11月:13-22(許賢瑤中譯,〈基隆的紅毛城址〉,《台北文獻》117:127-138)。 1934 〈イスパニヤの台灣占據〉,《科學の台灣》2(5-6):7-12。 村上直次郎(譯) 1929 《異國往復書翰集增訂異國日記抄》。東京:駿南社。 1938 《出島蘭館日誌》。東京:文明協會。 村上直次郎(譯注)、中村孝志(校注) 1972 《バタヴィア城日誌》三冊。東京:平凡社。 李元春 1958 《台灣志略》。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18種。 李光周(著)、尹建中(編) 1996 《墾丁史前住民與文化》。台北:稻香出版社。 李壬癸 1991 〈台灣北部平埔族的分類及其語言根據〉,《台灣風物》41(4):214-197。 1993 〈台灣南島民族的遷移歷史〉,收於張炎憲、陳美蓉編,《台灣史與台灣史料》,頁23-44。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6 《宜蘭縣南島民族與語言》。宜蘭:宜蘭縣政府。 李金明 1990 《明代海外貿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李東華 1986 《泉州與我國中古的海上交通──九世紀末至十五世紀初》。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李鹿苹 1984 《台灣小區域地理研究集》。台北:國立編譯館。 李毓中 1998 〈明鄭與西班牙帝國:鄭氏家族與菲律賓關係初探〉,《漢學研究》16(2):29-59。 1999 〈西班牙殖民台灣時期的史料:聖薩爾瓦多城的財務報告〉,《台灣史料研究》14:119-146。 2001 〈北向與南進:西班牙東亞殖民拓展政策下的菲律賓與台灣(1565-1642)〉,收於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頁31-61。台北:樂學書局,2001。 2001 〈西班牙與台灣早期關係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台灣文獻》52(3):357-371。 佚名 1962 《清初海疆圖說》。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155種。 何平 1998 《清代賦稅政策研究,1644-1840》。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何喬遠 1996 《閩書》。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福建省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 沈有容(輯) 1959 《閩海贈言》。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56種。 沈演 1633 《止止齋集》。中央圖書館影印日本尊經閣文庫藏本。 沖繩縣立圖書館史料編集室(編集) 1992 《歷代寶案》。那霸:沖繩縣教育委員會。 汪大淵(著),蘇繼廎(校釋) 1981 《島夷志略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余文儀(纂修) 1962 《續修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121種。 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編纂) 1978 《イギリス商館長日記 原文編之上》。東京: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 和田清 1924 〈琉球.台灣の名稱に就いて〉,《東洋學報》14(4):06-129。 松田毅一 1981 《近世初期日本關係南蠻史料の研究》。東京:風間書房。 岡本良知 1936 《十六世紀日歐交通史の研究》。東京:弘文莊。 1936 〈1590年以前に於ける日本とフィリピン間の交通と貿易〉,《史學》14(4):1-60。 岩生成一 1926 岩生成一,〈海外貿易家平野藤次郎〉,《歷史地理》48(4):12-23。 1927 〈豐臣秀吉の台灣征代計畫〉,《史學雜誌》38(8):4-37。 1934 〈松倉重政の呂宋島遠征計畫〉,《史學雜誌》45(9):1115-1143。 1934 〈長崎代官村山等安の台灣遠征と遣明使〉,《台灣大學文政學部史學部史學研究科年報》1:285-357。 1936 〈明末日本僑寓支人甲必丹李旦考〉,《東洋學報》23(3):63-119。 1939 岩生成一,〈有馬晴信の台灣島視察船派遣〉,阪上福一編,《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創立三十年記念論文集》,頁287-295。台北:台灣總督府博物館。 1958 《朱印船貿易史の研究》。東京:弘文堂。 1966 《南洋日本町の研究》。東京:岩波書店。 1987 《續南洋日本町の研究:南洋島嶼地域分散日本人移民の生活と活動》。東京:岩波書店。 林子候 1978 《台灣涉外關係史》。嘉義:編者刊行。 林仁川 1987 《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貿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林偉盛 1998 〈荷蘭時期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貿易,1622-1662〉,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刊。 2000 〈荷蘭東印度公司檔案有關台灣史料介紹〉,《漢學研究通訊》19(3):362-371。 林盛彬 1997 〈1626年西班牙進佔台灣北部及其相關史料研所〉《台灣風物》47(3):173-192。 胡滄澤 1992 〈魏晉南朝時期北方漢人入閩及其對福建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2/2:25-32。 金武正紀 1993 〈舶載陶瓷器からみた琉球の海外貿易─中國陶磁器を中心として〉,收於琉中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實行委員會編集,《琉中歷史關係論文集(四)》,頁339-364。那霸:琉中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實行委員會。 知念勇 1983 〈中國交易と沖繩出土の中國陶瓷〉,收於沖繩縣立博物館編集,《沖繩出土の中國陶磁 ジヨ-ジH.ケア氏調查收集資料》下冊,沖繩本島編,頁115-116。那霸:編集者刊行。 金關丈夫 1978 《琉球民俗誌》。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 奈良靜馬 1942 《西班牙古文書を通して見たる日本と比律賓》。東京: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 邱炫煜 1995 《中國海洋史專題研究:明帝國與南海諸蕃國篇》。台北:蘭台出版社。 1997 〈從大德南海志看宋末元初廣州的海外貿易〉,收於張炎憲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六,頁173-215。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周元文(纂修) 1960 《重修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66種。 周明德 1994 《海天雜文》。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周致中(著)、陸峻嶺(校注) 2000 《異域志》。北京:中華書局。 周達觀(著),夏鼐(注) 2000 《真臘風土記》。北京:中華書局。 桑原騭藏 1968 〈蒲壽庚の事蹟〉,收於宮崎市定等編,《桑原騭藏全集》,第五卷,頁21-241。東京:岩波書店。 高良昌吉 1987 〈琉球.沖繩の歷史と日本社會〉,收於朝尾直弘等編,《日本の社會史 第一卷列島內外の交通と國家》,頁373-375。東京:岩波書店。 高良倉吉 1989 《新版琉球の時代 大いなる歷史像を求めて》。那霸:ひるぎ社。 宮城榮昌 1977 《琉球の歷史》。東京:吉川弘文堂。 姚瑩 1960 《中復堂選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83種。 柯淑純、林玉鈴(主編) 1995 《社寮文史調查手冊》。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胡家瑜、崔伊蘭(主編) 1998 《台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胡興華 1996 《拓漁台灣》。台北:台灣省漁業局。 洪連成 1993 《找尋老雞籠:舊地名探源》。基隆:基隆市政府。 郁永河 1983 《裨海紀遊》。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方豪合校足本。 馬淵東一 1974 《馬淵東一著作集》。東京:社會思想社。 范咸(纂修) 1985 《重修台灣府志》。收於《台灣府志.三種》。北京:中華書局。 凌純聲 1979 《中國邊疆民族與環太平洋文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唐文基(主編) 1995 《福建古代經濟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唐羽 1995 《台灣採金七百年》。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市錦綿助學基金會。 1990 〈明鄭之取金淡水、雞籠考〉,《台灣文獻》41(3-4):37-51。 高拱乾 1985《台灣府志》。收於《台灣府志.三種》。北京:中華書局。 袁珂(校注) 1982 《山海經》。台北:里仁書局。 徐葆光 1972 《中山傳信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292種。 徐兢 1972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漢城:亞細亞文化社。 翁佳音 1998 《大台北古地圖考釋》。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1999 〈近代初期北部台灣的貿易與原住民〉,刊於黃富三、翁佳音主編,《台灣商業傳統論文集》,頁45-80。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連橫 1962 《台灣通史》。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128種。 許孚遠 1611 《敬和堂集》。13卷,中央圖書館影印日本內閣文庫藏本。 陳子龍(等選輯) 1962 《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陳正祥(等纂) 1954 《基隆市志.概述篇》。基隆:基隆市文獻委員會。 1954 《基隆市志.自然環境篇》。基隆:基隆市文獻委員會。 陳宗仁 1996 《從草地到街市──十八世紀新庄街的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 1998 陳宗仁,〈沙湧港塞─清代八里坌的興衰〉,《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6:27-36、45-47。 2000 〈南港社與北港社考釋──兼論清代台北地區番丁銀制〉,《台灣史研究》7(1):1-26。 陳尚勝 1997 《懷夷與抑商:明代海洋力量興衰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陳希育 1991 《中國帆船與海外貿易》。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陳荊和 1963 《十六世紀之菲律賓華僑》。香港:新亞研究所。 陳侃 1970 《使琉球錄》。收於《使琉球錄三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287種。 陳信雄 1993 〈從琉球出土中國陶瓷窺探中琉關係〉,琉中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實行委員會編集,《琉中歷史關係論文集(四)》,頁319-338。那霸:琉中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實行委員會。 陳國棟 1978 〈西班牙及荷蘭時代的淡水(上、下)〉,《台灣人文》4:27-34;5:25-33。 2000 〈十七世紀初期東亞貿易中的中國棉布〉,「近代早期東亞海洋史與台灣島史:慶祝曹永和院士八十大壽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頁1-19。 陳漢光 1968 〈明代清初北台武備〉,《台北文獻》直字1/2/3/4合刊:37-55。 陳培桂(纂修) 1963 《淡水廳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172種。 陳夢林(纂修) 1962 《諸羅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經濟研究室年,台灣文獻叢刊第141種。 陳壽祺(等纂) 1968 《福建通志》。台北:華文書局。 張天澤著,姚楠、錢江譯 1998 《中葡早期通商史》。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張廷玉(等撰) 1975 《明史》。台北:鼎文書局。 張彬村 1984 〈十六世紀舟山群島的走私貿易〉,《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一輯,頁71-95。 張增信 1988 〈明季東南海寇與巢外風氣體1567-1644〉,張炎憲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輯,頁313-344。 1988 《明季東南中國的海上活動 上編》。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張應俞 1993 《杜騙新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燮(著),謝方(點校) 2000 《東西洋考》。北京:中華書局。 曹永和 1979 《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8 〈環シナ海域交流史における台灣と日本〉,箭內健次編,《鎖國日本と國際交流》上卷,頁613-639。東京:吉川弘文館,1988。(鍾淑敏等譯,〈環中國海域交流史上的台灣和日本〉,《台灣風物》41(1),1991/3:17-43)。 1990 〈台灣島史研究的另一途徑──「台灣島史」概念〉,《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5:7-9。 2000 《中國海洋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2000 《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曹履泰 1959 《靖海紀略》。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33種。 國分直一 1986 《海上の道:倭と倭的世界の模索》。東京:福武書店。 黑潮文化の會(編) 1977 《日本民族と黑潮文化:黑潮の古代史序說》。東京:角川書店。 黃士強 1984 《台北芝山巖遺址發掘報告》。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黃秀敏(譯) 1993 《台灣南島語言研究論文日文中譯彙編》。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 黃美英(編) 1996 《凱達格蘭族書目彙編》。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黃省曾(著)、謝方(校) 1982 《西洋朝貢典錄》。北京:中華書局。 黃叔璥 1957 《台海使槎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4種。 黃鴻釗 199 《澳門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梁嘉彬 1965 《琉球及東南諸海島與中國》。台中:東海大學。 夏琳 1958 《閩海紀要》。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11種。 夏琳 1958 《海紀輯要》。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22種。 彭孫貽 1959 《靖海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35種。 森山恆雄 1988 〈豐臣期海外貿易の一形態續論〉,收於箭內健次編,《鎖國日本と國際交流》,頁203-235。東京:吉川弘文館。 程紹剛(譯註) 2000 《荷蘭人在福爾摩沙》。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董應舉 1967 《崇相集選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237種。 湯開建 1999 《澳門開埠初期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湯錦台 2002 《前進福爾摩沙──十七世紀大航海年代的台灣》。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楊彥杰 1992 《荷據時代台灣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楊君實 1961 〈台北縣八里鄉針三行及大坌坑文化兩史前遺址調查報告〉,《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7/18:45-66。 趙汝适(著),楊博文(校釋) 1996 《諸蕃志》。北京:中華書局。 萬明 2000 《中國融入世界的步履:明與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箭內健次 1938 〈マニラの所謂パリアンに就いて〉,《台北帝大史學科研究年報》5:191-346。 詹素娟(主持)、劉益昌(協同主持) 1999 《大台北都會區原住民歷史專輯:凱達格蘭調查報告》。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詹素娟 1995 〈宜蘭平原噶瑪蘭族之分布、來源與遷徒─以哆囉美遠社、猴候社為中心〉,潘英海、詹素娟編《平埔研究論文集》,頁41-76。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1998 〈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1900年〉,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刊。 1999 〈分類的迷思─淡水河系原住民的族群類緣問題〉,收於周宗賢主編,《淡水學學術研討會:過去.現在.未來論文集》,頁1-25。台北:國史館。 2000 〈地域社群的概念與檢驗─以金包里社為例〉,收於《北台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3-244。台北:政大歷史系。 盛子棟 1976 〈西班牙人竊據台北始末〉,《台北文獻》直字38:351-358。 廖漢臣 1952 〈西班牙人據台考〉,《台灣風物》1(1):41-46。 1959 〈荷人經略北部台灣〉,《台灣風物》8(3):1-17。 廖秋娥、黃致誠(編纂) 1996 《台灣地名辭書,卷17基隆市》。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鄧孔昭 2000 《鄭成功與明鄭台灣史》。北京:台海出版社。 鄭樑生 1985 《明代中日關係研究:以明史日本左傳所見幾個問題為中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賴永祥 1970 《台灣史研究初集》。台北:撰者刊行。 劉益昌 1998 〈古老的石門人〉,《北縣文化》55:4-14。 2001 〈台灣北部新辨認的訊塘埔文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東南亞考古研究室主辦,「珠江三角洲與台灣地區考古─近年來的新發現和親評估研討會」,2001年6月,頁1-22。 劉斌雄 1963 〈台北八里坌史前遺址之發掘〉,《台北文獻》3:2-59。 臧振華 1989 〈試論台灣史前史上的三個重要問題〉,《考古人類學刊》45:85-106。 1997 〈考古學與台灣史〉,收於臧振華編,《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之整合研究》,頁722-74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幣原坦 1938 《南方文化の建設へ》。東京:富山房。 鹿野忠雄 1940 〈フィリピン.バタン諸島.紅頭嶼.台灣民族移動線〉,《新亞細亞》2(11):26-36。 鹿野忠雄(著),宋文薰(譯) 1955 《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台北:台灣文獻委員會。 薛化元、翁佳音(總纂) 1997 《萬里鄉志》。台北:萬里鄉公所。 濱下武志 1993 〈地域研究とアジア〉,收於溝口雄三等編,《地域システム》,頁1-12。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1997 〈東亞海港間關係的歷史發展〉,「第七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國際研究會論文」,1997年5月1-3日,頁1-8。 簡萬火 1931 《基隆誌》。基隆:基隆圖書出版協會。 顧炎武 1981 《天下郡國利病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蔣毓英(纂修) 1985 《台灣府志》。收於《台灣府志.三種》。北京:中華書局。 劉良璧(纂修) 1961 《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74種。 施琅 1958 《靖海紀事》。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13種。 葉向高 2000 《蒼霞餘草》。北京:北京出版社,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25冊。 鄭若曾 1983 《鄭開陽雜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鞏珍 1961 《西洋番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藍鼎元 1977 《鹿洲初集》。台北: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402冊。 謝金鑾 1962 《續修台灣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140種。 謝杰 1985 《虔台倭纂》。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顧祖禹 1981 《讀史方輿紀要》。台北:洪氏出版社。 薛國中、韋洪(編) 1993 《明實錄類纂:福建台灣卷》。武漢:武漢出版社。 蕭崇業 1970 《使琉球錄》。收於《使琉球錄三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287種。 羅青霄(纂) 1965 《漳州府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嚴從簡(輯) 1968 《殊域周咨錄》。台北:華文書局。 龜井明德 1986 《日本貿易陶磁史の研究》。京都:同朋舍。 Bañón, Luis Delgado y Dolores Delgado Peña 1992 “La Presencia Española en Formosa(The Spanish Presence in Formosa).” Revista de Historia Naval 37:55-72. Blussé, Leonard 1990 “Minnan-jen of Cosmopolitan? The Rise of Cheng Chih-lung alias Nicolas Iquan.” In Vermeer, E.B. ed.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Fukien Province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pp. 245-264. New York: Brill, 1990. 1995 ”Retribution and Remors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Protestant Mission in Early Colonial Formosa”, In: Prakash, Gyan. ed. After Colonialism: Imperial Histories and Postcolonial Displacementpp, pp. 153-182.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林偉盛中譯,〈懲罰與悔恨:早期福爾摩沙的政教關係〉,《台灣文獻》49(4):267-286。) 1996 “No Boats to China.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and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the China Sea Trade, 1635-1690.” In Modern Asian Studies 30(1): 51-76. Blair, Emma Helen and James Alexander Robertson (eds.) 1903-1909 The Philippine Islands 1493-1898. Cleveland. Ohio: The A. H. Clark Company. Borao, José E. 1992 “La Llegada de Españoles a Isal Hermosa, en el Contexto del Mito Orientalista.” Encuentros en Catay 6: 183-205. 1992 “The Spanish Presence in Taiwan(1626-42).”《台大歷史學報》17:315-330。 1993 “The Aborigines of Northern Taiwan According to 17th-century Spanish Sources.”《台灣田野研究通訊》27:98-120. 1994 “Spanish Sources for the History of Taiwan.”In台灣大學歷史系編,《台灣史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47。台北:編者自刊,1994。(李毓中翻譯為中文〈有關台灣的西班牙史料〉,刊於《台灣風物》45(3):188-173)。 1996 ”Consideraciones en Torno a la Imagen de Koxinga Vertide por Victorio Riccio en Occidente,” Encuentros en Cathay.10: 48-77. 1998 “The Catholic Dominican Missionaries in Taiwan, 1626-1642.” 林治平主編,《台灣基督教史:史料與研究回顧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5-76。台北:宇宙光出版社。 2001 “Fleets, Relief Ships and Trad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the Philipinas, 1626-1642.” Maritime History of East Asia and the History of the Island of Taiwan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elebration of the Eightieth Birthday of Professor Yung-ho Ts''ao, pp. 1-29. Borao, José E. et al. (eds.) 2001 Spaniards in Taiwan. Taipei : SMC Publishing. 1974 “Macao as a Religious and Commercial Entrepot in the 16ty and 17th centuries.”.Acta Asiatca 26: 64-90. Chaudhuri, K. N. 1985 Trade and Civilisation in the Indian Ocean: an Economic History from the Rise of Islam to 175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Chaunu, Pierre 1960 Les Philippines et le Pacifique des Iberiques. Paris: S.E.V.P E.N. Clark, J. D. 1896 Formosa. Shanghai: Mercury Press. Cortesao, Armando e Avelino Teixeira da Mota ed. 1987 Portugaliae Monumenta Cartographica. Lisboa: Imprensa Nacional-Casa da Moeda. Dietmar, Rothermund 1981 Asian Trade and Eurpoean Expansion in the Age of Mercantilism. New Delhi: Manohar. Dyke, Paul A. van 1997 “How and why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Became Competitive in Intra-Asian trade in East Asia in the 1630s.” Itinerario 21: 41-56. Garner, Richard L. 1988 “Long-Tern Silver Mining Trends in Spanish Americ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eru and Mexico.”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93(4): 898-935. Hirth, Friedrich and W. W. Rockhill 1911 Chau Ju-kua, his work on the Chinese and Arab trade in the twelfth and thirteenth centuries. St. Petersburg: Imperial Academy of Sciences. Imbault-Huart, Camille 1893 L''ile Formose : Histoire et description. Paris: Ernest Laroux.(黎烈文譯,《台灣島之歷史與地誌》,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台灣研究叢刊第56種) Laarhoven, Ruurdje and Elizabeth Pino Wittermans 1985 “From Blockade to Trade: Early Dutch Relations with Manila, 1600-1750,” Philippine Studies 33: 485-504. Mascaraque, Bel Pozuelo 1994 “Historia del Pacifico.” Cuadernos de Historia Contemporanea 16: 219-226. Moloughney, Brian and Weizhong Xia 1989 “Silver and the Fall of the Ming: a Reassessment,” Papers on Far Eastern Asia 40: 51-78. Morga, Antonio de 1961 Sucesos de las Islas Filipinas. Manila: Comisión Nacional del Centenario de José Rizal. Parker, Geoffrey and Lesley Smith 1997 The General Crisis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New York: Routledge. Phelan, John Leddy 1959 The Hispanization of the Philippines: Spanish aims and Filipino responses, 1565-1700.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Reid, Anthony 1988 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1450-1680.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2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 c.1400-1800.” In Nicholas Tarling,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pp. 460-507.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The Crisis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n Southeast Asia.” In Geoffrey Parker and Lesley M. Smith, eds., The General Crisis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pp. 206-233. New York: Routledge. Santamaria, Alberto 1966 “The Chinese Parian.” In Felix, Alfonso Jr. ed., The 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s. pp. 67-118. Manila; Solidaridad Publishing House, 1966-69. Schurz, William L. 1939 The Manila Galleon. New York: E. P. Dutton. Subrahmanyam, Sanjay 1990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erce: Southern India, 1500-165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hompson, E. Maunde (ed.) 1964 Diary of Richard Cocks: Cape-merchant in the English Factory in Japan, 1615-1622. New York: B. Franklin. Ts’ao Yung-ho 1998 “Taiwan as an Entrepôt in East Asia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tinerario 21(3): 94-114.(中譯文見曹永和著,陳宗仁、陳俐甫合譯,〈十七世紀作為東亞轉運站的台灣〉,《台灣風物》48(3),1998/9,頁9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