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資料:
方炳林(民63),普通教學法,台北市,教育文物。
方郁琳(民90),幼兒電腦教學-論點觀,社會科學學報,9期,pp.45~64。毛連塭(民79),智能結構學習基本能力測驗之研究及指導手冊,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創造思考教育中心,p.8,pp.41~63。
王秀雄(民79),美術與教育,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王德育 譯(民80), 創造與心智的成長--透過藝術談兒童教育,台北三友圖書公司 。
王文科 譯(民85),皮亞傑式兒童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出版社。
王多智(民89),國小美勞科陶藝教育理念架構之研究,台南,台南師範學報,33期,pp.523~543。朱進財 主編(民84),「幼兒教育」學前研討會實錄,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李錫津(民75),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學生創造能力發展之影響,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英輔 譯(民80),兒童的繪畫與教育,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
李月卿、鄭信雄(民85),幼兒感覺發展檢核表-實施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李基常、王繼正(民87),創造性問題解決式的專題製作教學,技術及職業教育,pp.39~44。呂桂生(民82),台灣地區國小兒童-美勞人物繪畫、塑造表現能力研究,台灣省,國校研習會出版。
呂清夫(民82),造形原理,雄獅圖書。
呂金燮(民88),認知的穩定感對兒童後設認知表現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2期,pp.55~88。沈淑蓉(民87),廣告設計科學生創造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兒童藝術文教基金會 主編(民80),幼兒造形感覺遊戲,台北,東皇出版。
村木朝司(民76),造形遊戲-黏土遊戲,台北,千華。
林幸台(民63),創造性教學對才賦優異者創造力發展的影響,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木貴(民77),國小雕塑教學的研究,台中,台灣省省政府教育廳。
林生傳(民77),新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林品章(民79),基礎設計教育,台北藝術家。
林田壽(民80),國小國畫教學之現況調查與其理論基礎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第5期,pp.284-389。林清山譯(民80),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林春輝(民81),最好的幼兒百科,台北,光復。
林國平(民81),兒童學習方式與立體造形之題解探討,國教園地,1期,pp.29-38。
林美珍(民85),兒童發展心理學,心理出版社。
林廷華(民88),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正修學報,pp.157~196。林佩蓉(民88),七歲以下幼兒就讀學前機構比例之調查專案計劃,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吳明雄(民77),創造思考與發明實驗課程對高工學生創造發明能力之影響,國科會計畫NSC77-0111-S003-24
吳隆榮(民79),造形與教育-美術教育之理論及其實踐,台北市,千華圖書出版。
吳進風(民83),觸覺是扎開兒童智慧之門,陶藝,5期,pp.100~102。
吳緒筑 譯(民83),幼兒教育設計與活用,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吳瓊洳、蔡明昌 譯(民88),幼兒數的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周逸芬(民83),蒙特梭利-幼兒單元活動設計課程,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洪榮昭、曾愛晶(民88),培養創造往問題解決能力之教學策略探討,台灣教育,pp.47~56。姚明燕(民89),蒙特梭利-遊戲與學習,台北市,及幼文化出版。
周麗華(民89),我國青少年對造形基本要素的認知與表現,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柯淑芬(民83),平面與立體造形之意象研究---探討造形、色彩、光源角度、視線角度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胡寶林(民83),立體造形與積極自我,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袁之琦、游恆山(民75),心理學名詞辭典,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翁麗芳(民83),談幼兒及早教育風潮,國民教育,pp.26-30。教育部(民76),幼稚園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p.5,p.52。
教育部(民80),三至六歲幼兒接受學前教育比例之調查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pp.64~65。
教育部(民81),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指標,pp.77。
教育部(民89 a),教育部公報,89.2.23行政院台(89)教字第05570號函核定修正
教育部(民89 b),教育部公報,89.9.30(89)國字第89122368號令公布
教育部(民89 c),89學年度各級學校概況,教育部統計處。
教育部(民89d),教育部公報,教育部八十九年九月份重要措施,第25條。
教育部(民91),教育部公報,教育部九十一年二月份326期,附錄資料。
許月雲 主編(民86),台灣幼教世紀發展史-學術研究會實錄,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張秋治(民68),小學的陶藝教育,台灣教育,338期,pp.38~40。
張祖炘、朱純、胡頌華編(民84),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五南圖書公司。
張春興、林清山(民81),教育心理學,東華書局。
張春興(民88),現代心理學,台北正中。
黃正皓、周甘逢(民75),兒童創造力培育活動手冊,彰化市,復文書局。
黃希庭 譯(民81),認知心理學,五南圖書公司。
黃壬來(民82),幼兒造形藝術教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黃世鈺(民87),幼兒感覺動作教育-課程與評量,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黃作后(民90),基本形狀的繪畫能力培養對幼兒創造思考力的影響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淑智(民83),83年度兒童陶藝教育研討座談會,陶藝,4期,pp.21~32。
陸雅青 譯(民86),兒童藝術治療,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郭禎祥(民79),藝術教學的階層模式與問題策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 p.623。
郭有遹(民90),創造心理學,台三版,台北市:正中書局。
陳淑美(民59),學前兒童在系列知覺測驗上的反應研究,心理與教育。陳龍安(民73),創造思考教學模式,台北市華江國小(編),教師研究專輯(1-13)。陳龍安(民73),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龍安 修訂(民75),陶倫斯圖形創造思考測驗乙式,台北市立師院特教中心印。陳龍安(民77),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心理出版社。陳昭儀(民80),創造歷程階段論,創造思考教育,3期,pp. 46-49。陳龍安、朱湘吉(民83),創造與生活,國立空中大學。
陳朝平、黃壬來(民84),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陳木子(民86),藝術的創造鑑賞批評,台北市,環宇出版。
陳俞均(民86),學齡前兒童形態認知與造形表現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淑敏(民88),從認知發展的研究看幼兒教育,幼兒教育年刊,國立台中師範學院,pp.121~130。陳奐宇(民89),創造思考教學對圖形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與六年級普通班為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龍安(民89),創造思考教學,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陳龍安(民89),幼稚園創造思考教學活動設計(一),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梁培勇(民88),遊戲治療-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夏勳 主編(民73),幼兒美術教育,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賈馥茗(民59),數學(題解)創造力發展之實驗研究,施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2期,pp. 149-240。賈馥茗(民60),數學創造力發展之實驗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2期,pp.149-240湯偉君和邱美虹(民88):創造性問題解決(CPS)模式的沿革與應用,科學教育期刊,台北師大。
詹秀美(民79),影響創造力的環境因素,資優教育季刊,34期,pp. 15-40。廖素珍(民82),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幼稚幼兒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文化大學兒童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葉俊顯(民88),國小美勞陶藝戶外教學活動之討論,國教世紀,184期,pp.23~27。蔡金柱、李叡明 譯(民82),兒童畫的心理與教育,台北市,世界文物。
蔡仁宏(民88),積木在建築立體形構運用上之探索,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蕭春金(民89),兒童造形表現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鄭明憲(民85),兒童立體造形與繪畫發展間關聯性初探,國教輔導,314期,pp.20-23。鄭凱元(民90),造形藝術與造形設計思考模式的關係,藝術家,309期,pp.380-387。鄭昭明(民82),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務,桂冠圖書公司。
鍾思嘉(民71a),兒童智能訓練-幼兒能力訓練-5歲創造力,台北市,好時年出版社。
鍾思嘉(民71b),兒童智能訓練-幼兒能力訓練-5歲綜合篇,台北市,好時年出版社。
鍾思嘉(民71c),兒童智能訓練-幼兒能力訓練-6歲綜合篇,台北市,好時年出版社。
鍾聖校(民79),認知心理學,心理出版社。
趙雲(民86),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台北藝術家。謝如山(民90),國科會89年度第二期數學教育專題研究計劃成果討論會精簡論文集(二),未出版。
謝美慧(民90),台灣幼兒教育現況及發展趨,台灣教育。劉豐榮(民75), 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水牛圖書。
劉振源(民80),兒童設計教學-造形教育的基礎,美育月刊,11月,pp.6-13。劉思量(民81),藝術心理學,台北,藝術家。
劉鎮洲(民85),陶藝生活,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
戴文青 譯(民86),你的七歲孩子-保守而退怯的年齡,p.72,信誼基金會。
魏美惠(民84),近代幼兒教育思潮,台北,心理。
簡楚瑛 編(民88),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樊湘濱(民82),「創造導向」、「品質導向」、「學科導向」的美術教育,美勞科研習教材-國民小學美勞教學之原理與實務,新竹,新竹師範學院主編。
錢秀梅(民79),創造力的幾個觀點,創造思考教育,2期,pp. 48-50。賴美容(民80),創造性英語教學策略對國小資優學生創造力和學業成就之影響,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振明(民89),啟發孩子的美術潛能,台北縣:光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西文資料:
Bruner , J. S. , Oliver, R. R. , & Greenfield P. M. (1966) .studies in cognitive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omenius,J. E.(1969).London:The MacMillan co.,pp.78~79
Canady, J. E. (1982). CPS for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6(2), 132-149.
Foster, K. M. (1979). A Guide for Teaching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in the Gifted Classroom. San Diego City Schools, Calif.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85 771)
Guilford, J.P.(1959).Three faces of intellect. American psychologist, 14 459-479.
Guilford, J. P. (1977). Way beyond the IQ. Buffalo, NY: 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 Inc.
Guilford, J. P. (1988). Som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of-intellect.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48,1-4
Isaksen, S. G. & Parnes, S. J.(1985). Curriculum Plann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9(1), 1-29.
Liao, T. F. (1994). Interpreting Probability Models : Logit, Probit, and Other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Sage University Paper series on Quantitative Application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07-101. Thousand Oaks, CA: Sage.
Piaget, J. (1951).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Trans. c. Gattegno & F. M. Hodgson, New York:Norton(1945)
Parnes, S. J. (1967). Creative behavior guidebook. New York:Scribners.
Piaget, J. (1962).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 New York:Norton
Reed, S. K. (1988).Cognition:Theory and applicatins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Torrance, E. P. (1972). Can We teach children to think creativel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00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