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陳局全,”航太工業材料之鍛造”,金屬工業 27卷6期,民國82年11月。2. 金屬中心IT IS計劃http://www.mirdc.org.tw/information/share/share3-2.htm。
3. 林昇立,”塑性加工學”,新科技書局,民國81年。
4. Berg J.M.;Adams R.J.;Malas J.C.;Bandda S.S.,”Nonlinear optimization-based design of ram velocity profiles for isothermal forging”,IEEE transactions on,Volume:3 Issue:3,Sept1995。
5. 張猛,”論鍛造技術之發展”,”鍛造” 第十卷第二期,民國90年6月。6. K. Lange,Some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d forging to a high-tech precision technology,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35,1992,pp245-257。
7. 沈鎮虎,鋁合金冷間鍛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8. 李永晃等編著,”工廠實習-熔接與鍛造”,新科技書局,民國79年。
9. 王昉,”鋁合金冷鍛之電腦輔助可鍛性分析”,The Chinese Journal of Machanics,Vol.11,No.3,1995。
10. Fu Peifu;Jing Weifeng,”An Intelligent CAD System for Cold-forging Parts in Automobile Industry”,Vehicle Electronics Conference,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1999。
11. 鍛造技術手冊,中華民國鍛造協會,1996。
12. ”Resesrch on the Warm Closed Die Forging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to Crank Shaft of Motorcycles”,Project Report,MIRDC-179-T105(85),June,1996。
13. ”Development of Near Net Shape Forging Technology for Crank Shaft Assembly Parts(1)”,Project Report,MIRDC-179- T207 (86),June,1997。
14. 傅尹坤,”省能源鍛造製程技術”,能源季刊 第三十卷 第二期,民國89年4月。15. 林文樹,”鋁及鋁合金鍛造”,工研院工業材料所,1985。
16. 蕭春木,”國內鋁合金錠產業與技術概況”,產業調查與技術第134期。
17. 李輝煌,”田口方法”,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18. 黎正中,”穩健設計之品質工程”,台北書局有限公司,民國82年。
19. 鄭燕琴,”田口品質工程技術理論與實務”,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民國82年7月。
20. 張季娜、羅仕勇、宋振昌、蔡彰文、陳世璉、莊泰旭、邱鎮宏、高述崙譯,”田口式品質工程導論”,中華民品質管制學會,民國82年。
21. G.Taguchi,”Introduction to Quality Engineering”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Tokyo,1990。
22. 陳長有、許振聲、陳伯宜;”機械工程實驗”,全華出版,民國76年。
23. 林震、林進誠、張樹仁、陳志明、張進興、梁添財,”機械工程實驗”,新科技書局,民國81年。
24. 孟繼洛,”機械材料”,曉園出版社,民國79年。
25. 王永謙、金文修、田久旺譯,”潤滑油基礎與應用”,全華出版,民國84年。
26. 李冠宗,”潤滑學”,高立出版,民國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