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1925-1970)本名平岡公威,13歲開始作詩,16歲時使用三島由紀夫的筆名,在國文學雜誌「文藝文化」發表他的第一部小說『花盛開的森林』,顯示他在文學上的早熟。1949年以『假面的告白』一書,確立了作家的地位,自此文學創作之路一帆風順,在日本文學佔有一席之地。 三島由紀夫出生於戰亂的大正末期,親眼目睹大日本帝國的戰敗後,由美國為主的盟軍占領統治下,日本天皇地位由「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之」轉變為「天皇之地位乃是基於國民全體的意見而來」,天皇由「神」轉變為「人」。 『金閣寺』是三島美學的代表作品,三島由紀夫以金閣寺比喻為日本美學的根源-日本天皇,是公家文化與武家文化的融合,也是「文武兩道」「菊花和劍」的表現。以口吃青年「溝口」比喻為戰後日本,因和平憲法「日本不再保有陸、海、空軍乃其他戰力、不承認國家之交戰權」,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日本猶如口吃,只重視經濟成長,放棄日本美學的根源,放火燒毀金閣寺。 三島由紀夫強力主張天皇親政,自掏腰包招募愛國青年大學生組織「楯之會」,1970年11月25日帶「楯之會」成員六人闖入東京市谷的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駐地,煽動自衛隊發動政變失敗,當場切腹自殺。對三島由紀夫而言,切腹自殺是武士道的精神、也是三島美學的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