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著作
一、 王文宇,金融法,元照,2001。
二、 王文宇,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元照,2000。
三、 王伯琦,近代法律思潮與中國固有文化,法務通訊雜誌社,1993。
四、 王紀鯤,都市計畫概論,東大,1991(三版)。
五、 史尚寬,信託法論,台灣商務,1945。
六、 方嘉麟,信託法之理論與實務,月旦,1996(二版)。
七、 呂榮海等著,信託法實用,蔚理,1996。
八、 洪遜欣,法理學,三民,1994。
九、 吳光明,證券交易法論,三民,1996。
十、 吳惠林,經濟學的天空,翰蘆,2000(四版)。
十一、 吳森田,經濟學要義,智勝文化,2002初版。
十二、 林左裕,不動產投資管理,智勝,2001。
十三、 周長齡,法律的起源,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北京。
十四、 殷海光,思想與方法,水牛,1996。
十五、 馬漢寶,西洋法律思想論集,漢林,1985。
十六、 夏道平,我在《自由中國》,遠流,1989。
十七、 夏道平,自由經濟的思路,遠流,1989。
十八、 徐國香,信託法研究,五南,1986。
十九、 黃春興、干學平等著,經濟學原理,新陸,1994。
二十、 黃仁宇,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聯經,1996。
二十一、 舒光,科學哲學導論,水牛,1993。
二十二、 陳春山,信託及信託業法專論,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
1997。
二十三、 陳適庸,現實法學之形成及其思想方法之研究,三民,1981。
二十四、 陳俊輝,哲學的基本架構,水牛,1996初版二刷。
二十五、 張金鶚.白金安合著,不動產證券化,永然,1996再版。
二十六、 楊士毅,邏輯‧民主‧科學──方法論導讀,書林,1996。
二十七、 楊崇森,信託與投資,正中,1997(八版)。
二十八、 廖大穎,證券市場與股份制度論,元照,1999。
二十九、 顏厥安,法與實踐理性,允晨文化,1999。
三十、 顏厥安,與ROSA歡樂起舞,新新聞,1999。
三十一、 顏厥安,金字塔的秘密,茂昌,1998。
三十二、 賴源河、王志誠等著,現代信託法論,五南,1996。
三十三、 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二),元照,1999。
三十四、 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三),元照,2002。
三十五、 潘秀菊,信託法之實用權益,永然,1996。
三十六、 熊秉元,大家都站著,天下文化,1995。
三十七、 熊秉元,金字塔的秘密,茂昌,1996。
學術論文
一、 王寶輝,法之本質之再認識,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66。
二、 方國輝,公益信託與現代福利社會之發展,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博士論文,1992。
三、 何佩芬,證券投資信託法制現代化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1998。
四、 陳彥希,契約法之經濟分析,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五、 陳怡芬,不動產證券化運用於都市更新之研究,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8。
六、 林長振,信託受益權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七、 邱昭賢,國內不動產證券化之研究,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八、 胡英鵬,我國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制度改善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
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九、 許耀東,信託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十、 陳金泉,公益信託法律問題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十一、 黃俊達,論信託制度主體與客體及行為,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8。
十二、 張毅堅,民間土地開發合建行為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3。
十三、 楊昌國,從經濟分析方法探討法之時效性,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0。
十四、 鄭蕙佳,不動產抵押貸款債權證券化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8。
十五、 劉臺強,法律詮釋學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十六、 賴純慧,公益信託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十七、 鄭國鼎,法律之解釋與適用─詮釋學循環與先前理解之評介─,國
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十八、 顏厥安,法體系的統一性與多元社會,收錄於「多元主義」,中央
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8。
十九、 錢永祥‧戴 華主編,哲學與公共規範,中研院社科所,1995。
二十、 戴 華‧鄭曉時主編,正義及其相關問題,中研院社科所,1993。
期刊論文
一、 謝哲勝,法律經濟學基礎理論之研究,收錄於「法與經濟分析」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中研院社科所,2000。
二、 熊秉元,經濟學和法律分析,收錄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二十一期,月旦,1997。三、 台灣金融研訓院,信託法制與實務,台灣金融研訓院,2001。
四、 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都市更新魔法書,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
五、 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都市更新條例」闡釋與思考,收錄於「空間雜誌」第一一一期,空間,1998。
六、 台灣不動產證券化展望,收錄於「空間雜誌」第一一二期,空間,1998。
七、 吳明修建築師事務所,衡陽路歷史建築物更新計畫,收錄於「空間雜誌」第一三四期,空間,2000。
八、 歷史風貌保存與都市更新實施策略,收錄於「空間雜誌」第一三七期,空間,2001。
九、 都市更新課題與挑戰,收錄於「空間雜誌」第一二五、一二六期,空間,2000。
十、 洪裕聖、張祥瑞,投資信託運用於都市更新事業之研究,收錄於「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第二屆青年環境共生論壇」,1999。
十一、 鍾慧貞,都市更新不動產投資信託二項子法說明,收錄於「都市更新之不動產證券化」,邁向21世紀都市更新研討會專題討論2,1999。
十二、 張金鶚,美國REIT制度與我國都市更新不動產證券化之比較,收錄於「都市更新之不動產證券化」,邁向21世紀都市更新研討會專題討論2,1999。
十三、 李瑞倉,公有土地參與都市更新的趨勢,收錄於「公有土地都市更新之推動」,邁向21世紀都市更新研討會專題討論5,1999。
十四、 陳棠,公有土地信託收錄於「公有土地都市更新之推動」,邁向21世紀都市更新研討會專題討論5,1999。
十五、 謝哲勝,不動產證券化之研究,收錄於「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七卷第一期,1997。
十六、 張宏賓,日本最新投資信託法修正對我國證券投資信託管理制度之啟示(上),收錄於「證券暨期貨管理雜誌」第十八卷第七期,2000。十七、 張宏賓,日本最新投資信託法修正對我國證券投資信託管理制度之啟示(下),收錄於「證券暨期貨管理雜誌」第十八卷第八期,2000。十八、 陳錚漢,國內不動產證券化未來實施方向,收錄於「建築經理季刊」第十一期,1999。,
翻譯文獻
一、 Alfred Ernest Mander原著,沈 沫譯,通俗邏輯,商務,1996。
二、 A.P.d’Entreves原著,李日章譯,自然法(Nature Law),聯經,1996。
三、 Chava Frankfort-Nachmias and David Nachmias原著,潘明宏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韋伯文化,1998。
四、 David D.Friedman原著,徐源豐譯,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Law’s Order),先覺,2002。
五、 Dennis Lloyd原著,張柏茂譯,法律的理念(The Idea of Law),聯經,1991。
六、 Edgar Bodenheimer原著,結構群譯,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 Jurisprudence The Philosophy and Met hod of the Law),結構群,1990。
七、 Herbert M.Levine原著,王業立.等譯,政治學中爭辯的議題,韋伯文化,1999。
八、 Hans Kelsen原著,雷崧生譯,純粹法學,司法行政部,1957。
九、 Hans Kelsen原著,雷崧生譯,法律與國家,正中,1972。
十、 Hans Kelsen原著,沈宗靈譯,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GeneralTheory ofLaw and State),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北京。
十一、 John Kenneth Galbraith原著,杜念中譯,不確定的年代(The Age of Uncertainty),時報文化,1996。
十二、 Ludwig von Mises原著,夏道平譯,人的行為(Human Action),遠流,1991。
十三、 Michael E.Tigar & Madeleine R.Levy原著,紀 琨譯,法律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學林(上海),1996。
十四、 Roscoe Pound原著,吳守恭譯,法的任務,協志工業叢書,1991。
十五、 Roscoe Pound原著,結構群譯,法律史解釋(Interpretations of Legal History),結構群,1991。
十六、 Rudolf von Jhering原著,林文雄譯,為權利而抗爭(DER KAMP UM’s RECHT),協志工業叢書,1996。
十七、 Rene Descartes原著,錢志純‧黎惟東等譯,方法導論˙沈思錄(A Discourseon Method. Meditations and Principles of Philosophy),志文,1996。
十八、 Richard A. Posner原著,蔣兆康譯,法律的經濟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中國大百科全書,北京,1997。
十九、 Richard A. Posner原著,蘇力譯,法理學問題(The Problems of Jurisprudence)中國政法大學,北京,1994。
二十、 Sir PAUL VINOGRADOFF原著,陳柏齡譯,法的常識(Common Sense in Law) ,協志工業叢書,1996。
二十一、 孟德斯鳩原著,張雁深譯,論法的精神,臺灣商務,1998。
二十二、 穗積陳重原著,黃尊三、薩孟武、陶彙曾、易家鉞等譯,法律進化論,商務,1934。
二十三、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譯,關於都市再開發之共同化問題、信託及空間權之研究,國有財產局,1996。
二十四、 夏道平. 等(譯),自由經濟的魅力(Demain Le Capitalisme),天下,1989第四次印行。
二十五、 鄭玉波譯,羅馬法要義,漢林,1991。
二十六、 藍科正‧戴台馨等譯,經濟學佈道家(The Economist Preacher,and Other Essays),遠流,1993。
外文書籍
一、 Richard A. Posner,Economic Analysis of Law,2th ed,Boston&Toronto:Little,Brown and Company Press,1977。
二、 Richard A. Posner,The Problems of Jurisprudence,Harvard Colle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
三、 R.H. Coase, Firm, Market, and the Law ,Chicago&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