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
(一)一般
《易經集註》,四卷,台北:文化圖書公司,一九九四年五月出版。
宋.吳自牧,《夢梁錄》(《學海類編》本),二十卷,台北:文源書局,一九六四年八月初版。
明.王在晉,《通漕類編》,九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七○年十二月初版,據國家圖書館藏明天啟崇禎年間刊本景印。
明.王圻纂輯,《三才圖會》,一一二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己酉(三十七年)原刊本。
明.王濟,《君子堂日詢手鏡》(《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說》本),一卷。
明.何喬遠,《名山藏》,不分卷,台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一年一月,據明崇禎十三年刊本景印。
明.吳時來,《江防考》,六卷,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明萬曆五年刊本。
明.宋濂等,《元史》,二一○卷,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七五年四月初版。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一八卷,上、下兩冊,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一九八七年三月初版,據崇禎十年原刻本。
明.李東陽等奉敕撰、申明行等奉敕重修,《大明會典》,二二八卷,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六四年三月再版,據明萬曆十五年司禮監刊本。
明.李昭祥,《龍江船廠志》,八卷,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八五年十二月臺初版,據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癸丑(三十二年)刊本。
明.沈啟,《南船紀》,四卷,《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技術卷第一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四月一版一刷,據北京圖書館藏清乾隆六年沈守義刻本。
明.汪汝謙,《西湖韻事》(《武林掌故叢編》本),一卷,台北:京華書局,一九六七年五月初版。
明.汪應蛟,《海防奏疏》,二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周之翰,《通糧廳志》,一二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七○年十二月初版,據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三年原刊本景印。
明.林烴等,《福建運司志》,一六卷,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八一年六月初版,據國家圖書館明萬曆癸丑(四十一)年刊本。
明.祁伯裕等,《南京都察院志》,四○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印明天啟三年序刊本。
明.邱濬,《大學衍義補》,一六○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弘治元年建寧府刊本。
明.侯繼高,《全浙兵制考》,三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萬曆二十年序刊本。
明.姚錫禧編,《戚將軍練兵日記》,一二卷,台北:漢學研究資料中心景照日本江戶寫本。
明.胡宗憲,《籌海重編》,一二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影鈔明刊本。
明.胡宗憲,《籌海圖編》,一三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天啟四年新安胡氏重刊本。
明.范 淶,《兩浙海防類考續編》,一○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八七年三月初版,據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壬寅(三十年)浙江官刊本景印。
明.茅元儀,《武備志》,二四○卷,《中國兵書集成》,瀋陽:解放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八月一版一刷,據明天啟刻本景印。
明.茅瑞徵,《皇明象胥錄》,八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叢書第一集景印。
明.夏原吉等,《明實錄》,三○四五卷,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一九八四年五月再版。
明.孫旬,《皇明疏鈔》,七○卷,台北:學生書局,一九八六年六月初版。
明.席書編次、朱家相增修,《漕船志》,八卷,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八一年六月臺初版,據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甲辰(二十三年)刊本。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一○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十一月一版一刷。
明.徐寅,《洗海近事》,二卷附一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隆慶序刊本。
明.徐學聚,《國朝典彙》,二○○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六五年元月,據國家圖書館珍藏善本景印。
明.張岱,《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八卷、五卷,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四年三月初版。
明.張翀等,《皇明留臺奏議》,不分卷,台北:廣文書局,一九七二年元月初版。
明.張萱,《西園聞見錄》(《明代傳記叢刊》本),一○七卷,台北:明文書局,一九九一年元月初版,據民國二十九年北平哈佛燕京學社排印本景印。
明.張燮,《東西洋考》(人人文庫),一二卷,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七一年十月臺一版。
明.戚繼光,《紀效新書》,一八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間東牟戚氏刊本。
明.莊應會、春侯甫纂輯,《經武勝略》,二○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許孚遠、陳子龍、宋徵璧等編,《皇明經世文編》,五○八卷,台北:國風出版社,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出版,據國家圖書館珍藏明崇禎間平露堂刊本景印。
明.許然明,《茶疏》(《筆記小說大觀》本),一卷,台北:新興書局,一九八五年一月版。
明.陳仁錫,《皇明世法錄》,九二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六五年元月,據國立中央圖書館珍藏善本景印。
明.陳繼儒,《太平清話》(《筆記小說大觀》本),四卷。
明.陳繼儒,《辟寒部》(《筆記小說大觀》本),四卷。
明.陶承慶,《商程一覽》,二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章潢編,《圖書編》,一二七卷,台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一年元月初版,據明萬曆四十一年刊本景印。
明.費元祿,《旦黽采館清課》(《筆記小說大觀》本),二卷。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四○卷,台北:鼎文書局,一九八○年九月三版,據嚴敦易注鈔日本所藏明金陵兼善堂本景印。
明.黃汴,《一統路程圖記》,八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隆慶四年刊本。
明.黃省曾,《吳風錄》(《學海類編》本),一卷。
明.鄭大郁編訂,《經國雄略》,四八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鄭若曾,《江南經略》,八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隆慶二年林潤吳郡刊萬曆四十二年崑山鄭玉清等校補本。
明.鄭若曾,《海防論江防論湖防論》,不分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八七年三月初版,據國家圖書館藏清雍正間清稿本舊鈔本景印。
明.鄭若曾,《鄭開陽雜著》,一一卷,台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一年四月臺一版,據清康熙三十一年版本景印。
明.鄧士龍輯,許大齡、王天有主點校,《國朝典故》,一一○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四月一版。
明.蕭崇業、謝杰,《使琉球錄》,二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再版,據明萬曆原刊本景印。
明.應檟修、劉堯誨重修,《蒼梧總督軍門志》,三四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七○年十二月初版,據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九年廣東布政司刊本景印。
明.謝杰,《虔臺倭纂》,二卷,台北:國家圖書館,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台初版,據明萬曆乙未刊本。
明.謝肇淛,《五雜俎》,一六卷,台北:新興書局,一九七一年五月初版,據明萬曆刻本景印。
明.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上、下冊,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三月一版。
明.顧元慶,《夷白齋詩話》(《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說》本),一卷。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百部叢書集成.金陵叢刊》本),一○卷,台北:藝文書館版。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武林掌故叢編》本),二四卷。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武林掌故叢編》本),二六卷。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未》(《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八○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版。
清.孫承澤,《春明夢餘錄》(《四庫全書珍本》六集),七○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版。
清.張廷玉,《明史》,三三二卷,台北:鼎文書局,一九七八年十月再版。
清.梁章鉅撰、周止禮注譯,《浪跡叢談四種》,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九月一版。
清.清高宗敕撰,《續文獻通考》,二五○卷,台北:新興書局,一九六三年十月一版。
清.陳田輯,《明詩記事》,共六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一版一刷。
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二五二卷,台北:鼎文書局,一九七七年四月初版。
清.龍文彬,《明會要》,八○卷,台北:世界書局,一九六五年四月第二版。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一二○卷,台北:廣文書局,一九七九年,據清道光十一年成都萬龍育敷文閣據珍版景印。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一三○卷,台北:樂天出版社,一九七三年十月再版。
民國.周作人編,《明人小品集》,四卷,台北:金楓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一月初版。
民國.何世銘,《俞大猷年譜》,泉州文獻叢刊第五種,泉州歷史研究會,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五六四頁。
(二)文集
明.王宗沐,《敬所王先生文集》,三○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年福建巡按劉良弼刊本。
明.朱紈,《甓餘雜集》,一二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十五年序刊本。
明.黃猷吉,《兩高山人萬壑樓藏稿》,四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三十二年序刊本。
明.龔用卿,《雲岡公文集》,一七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藍格舊鈔本。
明‧王九思,《重刻渼陂王太史先生全集》,一六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間王獻翁萬達分刊崇禎庚辰(十三年)張宗孟修補本。
明‧王冕,《竹齋詩集》,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舊鈔本清黃丕烈手跋並題簽。
明‧王縝,《梧山工先生集》,二○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刊本。
明‧王彞,《媯蜼子集》,六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鈔本。
明‧朱同,《覆瓿集》,八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丙辰( 四十四年)歙縣朱氏家刊本。
明‧江以達,《明善齋集》,一四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隆慶己巳(三年)紀振東刊本。
明‧余寅,《農丈人集》,二八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甲辰(三十二年)周禮寫刊本清同治七年徐時棟手跋。
明‧呂柟撰、徐緟等編,《涇野先生文集》,三六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乙卯(三十四年)真定知府于德昌刊本。
明‧宋訥,《西隱文稿》,一○卷附錄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戊寅(六年)滑縣知事劉師魯校刊本。
明‧宋濂撰、黃溥選編,《潛溪先生集》,一八卷附錄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天順元年弋陽黃氏蜀中刊本配補鈔本。
明‧李默,《群玉樓稿》,七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隆慶六年建安李氏家刊本。
明‧林唐臣,《林登州遺集》,二三卷附錄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辛巳(十四年)閩漳林興刊本。
明‧胡奎,《斗南先生詩集》,存二卷(卷四、卷五),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舊鈔本。
明‧倪岳,《青谿漫稿》,二四卷附錄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正德八年徽郡守熊世芳刊本。
明‧夏言撰、田汝成編,《賜閒堂稿》,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五年曹忭等杭州刊本。
明‧徐賁,《北郭集》,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影鈔明成化間吳門張習刊明初四家詩集本。
明‧殷雲霄,《石川集》,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已酉(二十八年)關中張光孝編刊本。
明‧烏斯道撰、蕭基選,《春草齋集》,一○卷附錄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二年蕭氏浙江刊本。
明‧袁麥,《袁永之集》,二○卷附錄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丁未(二十六年)姑蘇袁氏刊本。
明‧高啟,《槎軒集》,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舊鈔本清黃丕烈手鈔補十七葉並跋。
明‧張以寧撰,石光霽編、張淮續編,《翠屏集》,四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成化十六年德慶府儒學刊本。
明‧張璧,《陽峰家藏集》,三六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甲辰(二十三年)石首張氏世恩堂原刊本。
明‧陶安撰、張祐編,《陶學士先生文集》,二○卷附事蹟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弘治十三年太平郡齋刊本。
明‧喬宇,《喬莊簡公集》,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隆慶辛未(五年)山西按察使王世貞編刊本。
明‧湛若水,《甘泉先生續編大全》,三三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乙卯(三十四年)刊萬曆癸巳(二十一年)修補本。
明‧黃樞,《後圃黃先生存集》,四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庚戌(二十九年)休寧黃氏古林山房重刊本。
明‧楊基,《重刻楊孟載眉庵集》,一二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新都汪汝淳校刊本。
明‧鄒守益,《東廓鄒先生文集》,一二卷遺稿存八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末年刊本。
明‧廖道南,《玄素子集》,五五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丙申(十五)至二十二年刊本。
明‧趙時春,《趙浚谷文集》,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庚辰(八年)河南巡撫周鑑刊本。
明‧劉基,《覆瓿集》,二四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初刊宣德五年補刊羅汝敬序文本清徐釚黃丕烈各手跋。
明‧歐陽德,《歐陽南野先生文集》,三○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七年梁汝魁陝西刊本。
明‧潘恩,《潘笠江先生集》,一二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四年聶叔頤編刊本。
明‧錢宰,《臨安集》,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舊鈔本。
明‧戴鱀撰、張時徹選,《戴中丞遺集》,八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九年明州戴氏家刊本。
明‧韓邦奇,《苑洛集》,二二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一年刊本。
明‧聶豹,《雙江聶先生文集》,一四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甲子(四十三年)永豐知縣吳鳳瑞刊隆慶六年增補序文本。
明‧羅洪先,《念庵先生集》,一三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癸亥(四十二年)撫州刊本。
明‧蘇伯衡撰、林與直編,《蘇平仲文集》,一六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正統壬戌(七年)處州府推官黎諒刊本。
明‧龔用卿,《雲崗公文集》,一七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藍格舊鈔本。
(三)方志
明.方岳貢等,《崇禎.松江府志》,五八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崇禎四年刊本。
明.牛若麟等修,《崇禎.吳縣志》,存五二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壬午(十五年)刊本。
明.王一化等,《萬曆.應天府志》,三二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五年刊本。
明.王宗沐,《萬曆.江西省大志》,八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二十五年序刊本。
明.王崇等修,《嘉靖.池州府志》,九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二四,上海:上海古籍書店,一九八二年八月,據明嘉靖年刊本景印。
明.王瓚編集,《弘治.溫州府志》,二二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三二,上海:上海書店,一九九○年十二月初版,據明弘治刻本景印。
明.申嘉瑞、李文、陳國光等纂,《隆慶.儀真縣志》,一四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一五,上海:上海古籍書店,一九八二年八月,據明隆慶年刊本景印。
明.何喬遠,《閩書》,一五四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一版一刷。
明.何棐等,《嘉靖.九江府志》,一六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嘉靖六年刊本。
明.吳道邇,《萬曆.襄陽府志》,五一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十二年刊本。
明.李圮、劉梧等,《嘉靖.惠州府志》,一二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嘉靖二十一年刊本。
明.李輔等,《全遼志》,六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傳鈔明嘉靖四十五年刊本。
明.李默、錢照等纂,《嘉靖.寧國府志》,一○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據明嘉靖年刊本。
明.沈孟化等,《萬曆.江浦縣志》,一二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七年刊本。
明.沈堯中等修,《萬曆.嘉興府志》,三二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八年刊本。
明.卓鈿、王沂撰,《萬曆.青浦縣志》,八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影照明萬曆二十五年刊本。
明.林庭木昂等,《嘉靖.江西通志》,三七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嘉靖四年刊本。
明.林濂,《萬曆.福州府志》,三六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明萬曆二十四年刊本。
明.范淶等,《萬曆.南昌府志》,三○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十六年刊本。
明.范景文,《南樞志》,存九三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末刊本。
明.徐翁,《嘉靖.浙江通志》,七二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二四〜二六,上海.上海書店,據明嘉靖刻本景印。
明.栗祁、唐樞,《萬曆.湖州府志》,一四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刊本。
明.袁業泗等,《崇禎.漳州府志》,三八卷附一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崇禎元年刊本。
明.涂嘉會等,《萬曆.荊州志》,五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二二年刊本。
明.康大和等,《萬曆.興化府志》,二六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三年刊本。
明.張世臣等,《萬曆.新修崇明縣志》,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甲辰(三十二年)刊本。
明.張存、張治,《嘉靖.長沙府志》,六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嘉靖十三年刊本。
明.張孚敬纂,《嘉靖.溫州府志》,八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一七,據明嘉靖年刊本景印。
明.張采等,《崇禎.太倉州志》,一五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十五年刊清康熙十七年修補本。
明.張奎等,《正德.金山衛志》,二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正德十二年刊本。
明.張國經等,《崇禎.廉州府志》,一四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崇禎十年刊本。
明.曹志遇等,《萬曆.高州府志》,一○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刊本。
明.曹璘編次,《正德.光化縣志》,六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五五,據明正德年刊本景印。
明.梅守德、任子龍等修,《嘉靖.徐州志》,一二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八七年六月初版,據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間原刊本景印。
明.盛儀纂,《嘉靖.惟揚志》,三八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一二,據明嘉靖年刊本景印。
明.郭春震等,《嘉靖.潮州府志》,八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嘉靖二十六年刊本。
明.陳策等,《正德.饒州府志》,四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正德六年刊本。
明.陳善等,《萬曆.杭州府志》,一○○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七年刊本。
明.陸鏊等,《崇禎.肇慶府志》,五○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崇禎十三年序刊本。
明.陽思謙修、徐敏學、吳維新纂,《萬曆重修泉州府志》,二四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八七年六月初版,據國家圖書館藏萬曆壬子(四十年)刊本景印
明.馮繼科纂修,《嘉靖.建陽縣志》,一六卷首一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三一,據明嘉靖年刊本景印。
明.楊洵等修,《萬曆.揚州府志》,二七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辛丑(二十九年)刊本。
明.賈應春修、朱衣纂,《嘉靖.漢陽府志》,一○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五四,上海:上海古籍書店,一九八二年八月,據明嘉靖年刊本景印。
明.聞人詮修、陳沂纂,《南畿志》,存二八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間原刊、隆萬間修補本。
明.劉兆陽等,《崇禎.海澄縣志》,二○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崇禎六年刊本。
明.樊深,《嘉靖.河間府志》,二八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一〜二,據明嘉靖年刊本景印。
明.歐陽璨等,《萬曆.瓊州府志》,一二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年間刊本。
明.歐陽寶,《萬曆.雷州府志》,二二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四十二年刊本。
明.談愷等,《嘉靖.廣東通志》,七○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明.鄧遷修、黃佐纂,《嘉靖.香山縣志》,八卷,《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一版,據日本國會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七年刻本景印。
明.薛綱修、吳廷舉續修,《湖廣圖經志書》,二○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嘉靖二年刊本。
明.鍾崇文,《隆慶.岳州府誌》,一八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五七,據明隆慶刻本景印。
清.王新命、張九徵等,《康熙.江南通志》,七六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清康熙二十三年刊本。
清.何絜等撰,《康熙.鎮江府志》,五四卷首一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清康熙二十四年刊本。
清.沈世奕,《康熙.蘇州府志》,八二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清康熙三十二年刊本。
清.金友理撰、薛正興校點,《太湖備考》,一六卷,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版一刷,七○三頁。
清.馬如龍,《康熙.杭州府志》,四○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
清.郭琇,《康熙.吳江縣志》,四六卷首一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清康熙二十三年刊本。
清.程量,《順治.湖州府志前編》,一二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清順治六年刊本。
二、論著
(一)專書
中村治兵衛,《中國漁業史の研究》,東京:刀水書房,一九九五年四月初版一刷,一八三頁。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一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一九九五年六月一版三刷,四五六頁。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二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一九九○年六月再版,三四八頁。
木宮泰彥著、陳捷譯,《中日交通史》,台北:三人行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七月,四六二頁。
毛佩琦、王莉,《中國明代軍事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四月一版一刷,一九○頁。
毛佩琦、張自成,《中國明代政治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四月第一版,一九○頁。
王川,《市舶太監與南海貿易―明代廣東市舶太監研究》,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二○○一年三月出版,二五六頁。
王冠倬,《中國古船》,北京:海洋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八月一版一刷,一六六頁。
王冠倬,《中國古船圖譜》,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一年五月一版二刷,三六五頁。
王冠倬、王嘉,《中國古船揚帆四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三月一版一刷,三○五頁。
王淑良,《中國旅遊史》,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版,三九四頁。
王樹才主編,《河北省航運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一版一刷。
包遵彭,《中國海軍史》上冊,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印行,一九七○年,四五四頁。
包遵彭,《鄭和下西洋之寶船考》,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一九八五年二月再版,一一九頁。
白壽彞,《中國交通史》,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三年七月一版一刷,二七六頁。
任憶安,《華夏木材文化》,台北:淑馨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初版,一○三頁。
向達校注,《兩種海道針經》,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六一年九月一版一刷,二八二頁。
寺田隆信著、莊景輝譯,《鄭和―聯結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航海家》,北京:海洋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二月第一版,一五五頁。
朱偰,《鄭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一九五六年十月第一版,一三六頁。
朱惠勇,《中國古船與吳越古橋》,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二○○一年二月一版二刷,三九九頁。
江鴻,《最早的中國大航海家―鄭和》,台北:台灣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十月初版,一一八頁。
伯希和著、馮承鈞譯,《鄭和下西洋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六年五月台三版,一五七頁。
吳家華主編,《論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八月一版一刷,二四八頁。
吳振華,《杭州古港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一月一版一刷,三二九頁。
吳智和,《明人飲茶生活文化》,宜蘭:明史研究小組,一九九六年七月初版,二六八頁。
吳劍雄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四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一九九三年四月再版,三二九頁。
吳緝華,《明代海運及運河的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九九七年六月景印一版,三四八頁。
呂進貴,《明代的巡檢制度―地方治安基層組織及其運作》,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一年六月,二五二頁。
宋正海、郭永芳、陳瑞平,《中國古代海洋學史》,北京:海洋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一版一刷,五○四頁。
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業化》(1550〜1850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年十二月一版一刷,五八九頁。
李金明,《明代海外貿易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年四月一版一刷,二二五頁。
李約瑟著、陳立夫主譯,《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第十一冊.航海工藝(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年十月初版,五一一頁。
李約瑟著、陳立夫主譯,《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第十二冊.航海工藝(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年十月初版,五五五頁。
沈以澄等,《中國名湖》,上海:文匯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三月一版一刷,二一一頁。
佟冬主編,《中國東北史》,全六卷,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八月一版。
林仁川,《明未清初私人海上貿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四月一版一刷,四六六頁。
林仁川,《福建對外貿易與海關史》,廈門:鷺江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四月一版一刷,三六一頁。
林為楷,《明代的江防體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四五頁。邱炫煜,《明帝國與南海諸蕃國關係的演變―明代中國與東南亞關係史》,台北:蘭臺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八月初版一刷,四○四頁。
南京鄭和研究會編,《走向海洋的中國人》,北京:海潮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四月一版一刷,三六○頁。
姚楠、陳佳榮、丘進,《七海揚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一九九三年五月一版一刷,二一二頁。
星斌夫,《明清時代交通史の研究》,東京:山川出版社,一九七一年三月出版,三八五頁。
紀念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籌備委員會,《鄭和下西洋論文集》,第二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四月第一版,三○六頁。
紀念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籌備委員會、中國航海史研究會,《鄭和研究資料選編》,江蘇:人民交通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六月第一版,五二○頁。
范中義,《籌海圖編淺說》,北京: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版一刷,二九三頁。
唐志拔,《中國艦船史》,北京:海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一月一版一刷,二三六頁。
孫光圻,《中國古代航海史》,北京:海洋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九月一版一刷,六六五頁。
席龍飛,《中國造船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二○○○年一月一版一刷,三四六頁。
徐玉虎,《鄭和評傳》,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一九五八年六月初版,二○三頁。
徐玉虎,《明鄭和之研究》,高雄:德馨出版社,一九八○年六月初版,五九○頁。
祝慈壽,《中國古代工業史》,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七月一版一刷,一○○二頁。
張天澤著、姚楠等譯,《中葡早期通商史》,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一九八八年一月初版。
張炎憲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一九九○年六月再版,四九三頁。
張海鵬、王廷元主編,《徽商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一版一刷,六六四頁。
張彬村、劉石吉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五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一九九四年六月再版,三二九頁。
張聖城主編,《河南航運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一版一刷,四○七頁。
張嘉昕,《明人的旅遊生活》,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年六月,二三一頁。張維華,《明代海外貿易簡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一版一刷,一一四頁。
張增信,《明季東南中國的海上活動》,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八一頁。張靜芬,《中國古代造船與航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初版二刷,一五一頁。
張鐵牛、高曉星,《中國古代海軍史》,北京:八一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月一版一刷,四一○頁。
曹永和,《中國海洋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二○○○年十月初版,三五二頁。
莊景輝,《海外交通史跡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月第一版,三二八頁。
郭松義、張澤咸,《中國航運史》,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八月初版一刷,三三○頁。
陳文石,《明洪武嘉靖間的海禁政策》,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一九六六年八月初版,一七六頁。
陳水源,《傑出航海家鄭和》,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二○○○年十二月初版,二○二頁。
陳希育,《中國帆船與海外貿易》,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四月一版一刷,四五二頁。
陳尚勝,《「懷夷」與「抑商」:明代海洋力量興衰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六月一版一刷,二四六頁。
陳炎,《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三月一版一刷。
陳高華、陳尚勝,《中國海外交通史》,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八月初版一刷,三四○頁。
陳學文,《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初版,三八六頁。
陳學文,《明清時期商業書及商人書之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三月初版一刷,二七○頁。
陳鴻彞,《中華交通史話》,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二年一月一版一刷,二七○頁。
陳寶良,《飄搖的傳統―明代城市生活長卷》,長沙:湖南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一版,三四一頁。
章必功,《中國旅遊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八月一版,四二五頁。
彭雲鶴,《明清漕運史》,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九月一版一刷,二一三頁。
湯錦台,《前進福爾摩沙―十七世紀大航海年代的台灣》,二○○一年二月初版,二五六頁。
黃中青,《明代海防的水寨與遊兵―浙閩粵沿海島嶼防衛的建置與解體》,宜蘭:明史研究小組,二○○一年八月初版,二四五頁。
楊育鎂,《元代海漕糧運暢行因素之探討》,台北:里仁書局,一九八六年七月初版,四○六頁。
楊國楨、鄭甫弘、孫謙,《明清中國沿海社會與海外移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五月一版一刷,二一七頁。
萬明,《中葡早期關係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一年七月第一版。
劉永路、唐進主編,《萬里海疆話古今》,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二月一版一刷,三二四頁。
劉希為,《隋唐交通》,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九二年三月台一版,二九六頁。
劉淼,《明代鹽業經濟研究》,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六月一版一刷,三八○頁。
蔡泰彬,《明代漕河之整治與管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二年一月初版一刷,五四一頁。
蔡鴻生主編,《廣州與海洋文明》,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一版一刷,四一二頁。
鄭廣南,《中國海盜史》,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三月一版。
鄭樑生,《明代中日關係研究─以明史日本傳所見幾個問題為中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三月初版,七六八頁。
鄭鶴聲,《鄭和遺事彙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一九七八年九月台二版,二二六頁。
鄭鶴聲、鄭一鈞編,《鄭和下西洋資料匯編》中冊(上、下),濟南:齊魯書社,一九八三年十月第一版,一九七三頁。
鄭鶴聲、鄭一鈞編,《鄭和下西洋資料匯編》下冊,濟南:齊魯書社,一九八九年十一月第一版,四四五頁。
駐閩海軍軍事編纂室,《福建海防史》,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年四月一版一刷,四八○頁。
鮑彥邦,《明代漕運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五月一版一刷,二三九頁。
戴裔火宣,《明代嘉隆間的倭寇海盜與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七月第一版。
韓大成,《明代城市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九月一版,七九八頁。
魏嵩山,《太湖流域開發探源》,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四月第一版,二八四頁。
魏嵩山,肖華忠,《鄱陽湖流域開發探源》,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第一版,一八四頁。
羅麗馨,《十六、十七世紀手工業的生產發展》,台北:稻禾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九月初版,四一七頁。
蘇同炳,《明代驛遞制度》,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一九六九年六月初版,四八三頁。
鐘少異主編,《中國古代火葯火器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月一版一刷,二○二頁。
Louise Levathes(李露曄)著、邱仲麟譯,《當中國稱霸海上》,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二○○○年十二月初版一刷,三五六頁。
(二)論文
山本達郎,〈鄭和の西征〉上、下,《東洋學報》,二一卷三號、四號,頁六八〜九八、三六〜八六。
尹章義,〈湯和與明初東南海防〉,《國立編譯館館刊》,六卷一期,一九七七年六月,頁九三∼一三三。
方楫,〈明代的海運和造船工業〉,《文史哲》,一九五七年第五期,頁四六〜五二。
王玉祥,〈明代海運衰落原因淺析〉,《中國史研究》,一九九二年第四期,頁四二〜五○。
吳智和,〈明代的江河船戶〉,《明史研究專刊》,第一期,一九七八年七月,頁三一〜六八。吳智和,〈明代江南五府北差白糧〉,《明史研究專刊》,第一期,一九七八年七月,頁六九〜一○六。吳智和,〈明代的江湖盜〉,《明史研究專刊》,第一期,一九七八年七月,頁一○七〜一三八。吳智和,〈明代漁戶與養殖事業〉,《明史研究專刊》,第二期,一九八三年九月,頁一○九〜一六四。吳智和,〈明人山水休閒生活〉,《漢學研究》,第二○卷第一期,二○○二年六月,頁一○一〜一三○。吳緝華,〈明代海禁與對外政策的連鎖性─海禁政策成因新探〉,收入《明史研究論叢》第二輯(台北:大立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初版),頁一二七∼一四三。
吳緝華,〈論明代稅糧重心之地域及重稅之由來〉,收入《明代社會經濟史論叢》上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七○年五月初版),頁四二〜四五。
李伯重,〈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木材問題〉,《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一期,頁八六〜九六。
李珣,〈公元十六、十七世紀的北京城市結構〉,收入《下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八月一版),頁一一七〜一三五。
李珣,〈明代流民運動―中國被延緩的原始資本積累過程〉,收入《下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八月一版),頁八四〜一○○。
周世德,〈從寶船廠舵杆的鑒定推論鄭和寶船〉,《文物》,一九六二年第三期,頁三五〜四○。
林仕梁,〈明代漕軍制初探〉,《明清史》,一九九○年第十一期,頁三〜一一。
南炳文,〈明初軍制初探〉,《南開史學》,一九八三年第一期,頁一三八∼一五八。
封越健,〈明代漕船考〉,收入《明史論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月一版),頁一九一〜二一一。
星斌夫,〈明代の驛遞制における船隻について〉,《東洋史研究》,第二十六卷第二號,頁二○〜四七。
洪長倬,〈寶船廠遺址及寶船尺度問題〉,收入《鄭和下西洋論文集》第二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四月一版),頁三七〜四九。
胡 晏,〈明代「禁海」與「寬海」淺析〉,《明史研究專刊》,第十一期,一九九四年十二月,頁四一∼五三。
范中義,〈明代海防述略〉,《歷史研究》,一九九○年第三期,頁四四∼五四。
范金民,〈鄭和下西洋動因初探〉,收入《鄭和下西洋論文集》第二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四月一版),頁二七四〜二九三。
唐文基,〈明代的漕軍和漕船〉,《明清史》,一九九○年第三期,頁三〜一三。
曹永和,〈試論明太祖的海洋交通政策〉,收入《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一輯(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所,一九九五年六月一版三刷),頁四一∼七○。
莊為璣、莊景輝,〈鄭和寶船尺度的探索〉,《海交史研究》,一九八三年刊,頁三二〜四六。
莊景輝,〈鄭和寶船尺度的探索〉,收入《海外交通史跡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月一版),頁三二〜四六。
郭之笏,〈關於鄭和寶船尺度問題的探討〉《海交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二期,頁八八〜九二。
陳公元,〈鄭和下西洋與中非友誼〉,《海交史研究》,一九八一年刊),頁三○〜三七。
陳希育,〈宋代大型商船及其料的計算法則〉,《海交史研究》,一九九一年第一期),頁五三〜五九。
陳尚勝,〈明初海防與鄭和下西洋〉,《明清史》,一九八五年第十一期,頁一三〜二○。
陳學文,〈明代江南市鎮經濟的發展〉,收入《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初版),頁八七〜九八。
陳學文,〈明代的海禁與倭寇〉,《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一期,頁三○∼三八。
陳學文,〈明建國初年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收入《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初版),頁一三〜二二。
陳學文,〈論鄭和下西洋的背景和性質〉,收入《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台北:稻香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初版),頁二八一〜二九八。
鈕海燕,〈鄭和下西洋的動機與效果〉,《海交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二期,頁六八∼七五。
楊槱、楊宗英、黃根余,〈略論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尺度〉,《海交史研究》,一九八一年刊,頁一二〜二二。
葉顯恩,〈明代廣東的造船業〉,收入《珠江三角洲社會經濟史研究》(台北:稻香出版社,二○○一年一月初版),頁四四九〜四五九。
管勁丞,〈鄭和下西洋的船〉,收入《鄭和研究資料選編》(江蘇:人民交通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六月一版),頁二六八〜二七二。
歐陽宗書,〈明代漁禁對沿海漁村社會的影響〉,《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一九九五年第三期,頁三七〜四五。
鄭鶴聲,〈鄭和出使之寶船〉,收入《鄭和研究資料選編》(江蘇:人民交通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六月一版),頁二四九〜二六○。
鄭鶴聲、鄭一鈞,〈論鄭和下西洋〉,《海交史研究》,一九八三年刊,頁一一〜三一。
鮑彥邦,〈明代運軍的編制、任務及簽補制度〉,《明清史》,一九九二年第九期,頁二三〜三三。
鮑彥邦,〈明代漕船的修造及船料的派徵〉,《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一期,頁四四〜五一。
謝方,〈鄭和海外用兵略論〉,《海交史研究》,一九九二年第二期,頁一三〜二○。
謝必震,〈關於明賜琉球閩人三十六性的若干問題〉,收入《第三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中琉文化經濟協會,一九九一年六月初版),頁九九七〜一○一三。
聶德寧,〈試論明代中葉徽州海商的興衰〉,《明清史》,一九八九年九月,頁二八∼三三。
羅麗馨,〈明代官辦造船業〉上、下,《大陸雜誌》,第八八卷第一期、第二期,一九九四年一月、二月,頁二五〜四四、頁二八〜四四。三、工具書
山根幸夫,《新編明代史研究文獻目錄─付韓國明代史文獻目錄》,日本:汲古書院,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三一三頁。
中國歷史大辭典明史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歷史大辭典.明史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一版一刷,五四五頁。
水運技術詞典編輯委員會,〈古代水運與木帆船分冊〉,《水運技術詞典》,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一九八○年十月一版一刷,一七七頁。
吳智和編,《明史研究中文報刊論文專著─分類索引》,編者自印本,一九七六年六月初版,二五○頁。
吳智和,《中國史研究指南Ⅳ‧明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九○年五月初版,頁三∼七四。
李小林、李晟文,《明史研究備覽》,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二月一版,四九四頁。
林燊祿輯,《明辭釋義輯錄―明經世文編》,台北:稻鄉出版社,二○○一年四月初版,一四七頁。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台北:國家圖書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增訂二版,一八八七頁。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臺灣公藏方志聯合目錄增訂本》,台北:國家圖書館,一九八一年十月出版,二四八頁。
國家圖書館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國家圖書館,一九七八年元月二版,一一五二頁。
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三月一版四刷,五五八頁。
劉申寧,《中國兵書總目》,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年六月一版,頁一○六∼二三一。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七冊《元‧明時期》,上海:地圖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月一版一刷,一四四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