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參考文獻 1. Espahbodi, P., "Identification of Problem Banks and Binary Choice Model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1, 15(1):53-71. 2. Gessner, G., W. A. Kamakura., N. K. Malhotra. and M. E. Zmijewski., "Estimating Models with Binary Dependent Variable: Som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Observa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988, 16(1):49-65. 3. Hwang, D. Y., C. F. Lee and K. T. Liaw, "Forecasting Bank Failures and Deposit Insurance Premium."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 1997, 6(3):317-34. 4. Korobow, L. and D. P. Stuh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of Early Warning Models: Comment on West and Other Weakness/Failure Prediction Model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85, 9:267-73. 5. Laitinen, E. K., "Financial Ratios and Different Failure Processes."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 1991, (September):649-73. 6. Lane, W. R., S. W. Looney and J. W. Wansley, "An Application of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to Bank Failur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86, 10(4):511-31. 7. Martin, D., "Earning Warning of Bank Failure: A Logit Regression Approach."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77, 1(3):249-76. 8. Meyer, P. A. and H. W. Pifer, "Prediction of Bank Failure." Journal of Finance, 1970 (September):853-68. 9. Sinkey, J. F., "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blem Banks." Journal of finance, 1975 (March):21-36. 10. Sinkey, J. F., "Indentifying Large Problem/Failed Banks: The Case of Franklin National Bank of New York."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77, 13(Dec):779-800. 11. Tam, K. Y. and Y. K. Melody, "Managerial Application of Neutral Networks: The Case of Bank Failure Predictions." Management Science, 1992,38(7):926-46. 12. West, R. C., "A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 to Bank Conditi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85, 9(2):253-66. 13. 于鳳,「我國金融預警系統建立之初探」,靜宜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14. 朱哲毅,「台灣地區本國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型之研究」,淡江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15. 李玉蘭,「建立票券金融公司預警系統之研究」,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民國八十八年。 16. 卓翠月,「金融預警系統之應用--以信用合作社為例」,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17. 周百隆,「農會信用部預警機率模式之建立」,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 18. 周百隆,「農會信用部經營危機之研究─危機預警模型與馬可夫吸收鏈鎖之應用」,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九十年。19. 周繼成,「台灣地區金融預警系統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20. 周麗貞,「以財務比率建立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式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 21. 林維義,「金融預警制度之建立對強化金融監理與存保機制功能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民國八十九年,13(3):1-81。22. 施孟隆,「農會信用部經營危機預警模式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23. 洪幸臨,「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型之研究--以台灣本國銀行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24. 張琇惠,「金融預警系統之探討」,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25. 許英裕,「我國銀行預警系統之建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26. 許婉美,「本國銀行財務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與資金管理績效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27. 陳中河,「臺灣農會信用部金融預警系統之研究」,朝陽大學財務金融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28. 陳衍宏,「臺灣上市上櫃銀行績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29. 陳瑞行,「台灣金融預警模型之實證研究--因素分析法之應用」, 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四年。30. 潘玉葉,「 台灣股票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分析」, 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七十九年。31. 蔡碩倉,「農會信用部經營危機預警模式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 32. 薛秀正, 「臺灣地區公民營銀行經營績效比較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33. 簡秀瑜,「金融機構的財務預警模式--區別分析、Logit、Cox比例風險模式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34. 魏國慈,「商業銀行經營績效之分析--台灣的實證」,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35. 蘇一平,「台灣問題銀行的測定--離位者分析之應用」,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36. 顧石望,「金融預警制度之研究─以本國一般銀行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