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Chris Craker著,洪妤靜譯,《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台北:遠流, 1993年12月,初版一刷。
大衛.波格、史考特.史培克著,楊九穎譯,《古典樂天才班》。台北 市:大塊文化出版,1999年,初版。
方銘健,《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台北:全音樂譜,1997年,8月。
王俊秀、楊啟航,技職教育新典範:技職花蕊.通識花瓣 (技職雙月刊,第45期,1998年6月,頁12-15)。
王錫璋,理想的教科書 (師友,第306期,1992年12月,頁32-34)。
王櫻芬,進入古典音樂的國度--談音樂欣賞教學 (國教之友,第46卷,第1期,1994年6月,頁47-50)。石守謙,國內藝術通課程實施的現狀與通病(通識教育季刊,第3卷,第4期,1996年12月,頁1-11)。朱元祥、陳羿君,從臺灣技職教育沿革發展中探討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樹德科技學報,第1卷,第1期,1999年6月,頁257-265)。朱麗麗,開發知、情、意世界的藝術教育 (通識教育季刊,第5卷,第1期,1998年3月,頁103-122)。江文雄,《技術與職業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1999年9月。
江文雄,貫徹人文教育理念提昇技職教育品質(技職雙月刊,第18期,1993年12月,頁2-6)。
江文雄、胡正華、施溪泉,《臺灣地區公私立高級職業學校師生對一般科目教學之意見調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 究計畫成果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94年。
江漢貴,變革中專科課程與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季刊,第5卷,第2期,1998年,頁63-76)。牟宗三,通識教育與知識分子。載於吳自甦主編,《人文思想與人文教育》,台北:水牛圖書,1986年,頁69-79。
米勒、泰勒、威廉斯著,桂冠學術編輯室譯,《音樂概論》。台北:桂冠圖書,1999年11月,初版一刷。
吳方正,對大學藝術通識教育方向的一些思考(通識教育季刊,第3卷,第4期,1996年12月,頁13-26)。吳清基,《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作法》。台北:師大書苑,1998年。
吳清基,給技職教育一片美好的天空和尊嚴 (教育資料文摘,第35卷,第6期,1995年6月,頁99-103)。吳慎慎,《藝術單科校院通識教育課程需求之研究》。1995年大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大學自主與社會責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1995年4月。
吳慎慎,藝術學院的通識教育--理論、實例與需求之研究(藝術評論, 第6期,頁27-61)。吳靖國,《技職通識教育之理論建構與現況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吳靖國,技專校院實施通識教育之現況調查 (教育研究資訊,第9卷,第3期,2001年6月,頁120-141)。吳靖國,教育行政機關推動技職通識教育之概況分析 (通識教育季刊,第7卷,第1期,2000年3月,頁93-114)。宋婉萍,《大學生音樂偏好、人格特徵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巫銘昌,我國當前高等技職教育的發展與挑戰(教育研究月刊,第79期,2000年11月,頁12-28)。李大偉、孟繼洛,《大學科技(人文)科系學生對人文(科技)知識之需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系研究報告,1992年。
李金連、蔡行濤、駱劍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規劃之實例研究 (通識教育季刊,第7卷,第1期,2000年3月,頁67-92)。李勇剛,音樂教育的功能與我國音樂教育政策(教育資料集刊,第12期,1987年6月,頁1-10)。
李咸林,如何加強人文教育以適應社會變遷之需要(商業職業教育,第56期,1994年,頁63-72)。李姿慧,《現行國民中學音樂欣賞教學審定本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9年。李重志,對教科書的另一種看法 (教育資料文摘,第39卷,第5期,1997年5月,頁117-122)。李隆盛,技職校院的教材教法 (中等教育,第49卷,第3期,1998年6月,頁95-101)。
杜麟,《音樂教學研究》。台北:天同,1982年9月。
沈清松,我國現行通識教育之檢討(教育資料文摘,第97期,1986年,頁18-23)。
沈清松,對大學通識教育的檢討與建議。載於黃政傑、歐陽教主編,《大學教育的革新》,台北:師大書苑,1994年,頁33-44。
谷家恆、王俊秀,技職院校通識教育的契機與創新 一高雄技術學院個案探討(通識教育季刊,第5卷,第2期,1998年6月,頁1-15)。谷家恆等,由全面品質管理理念探討技職教育與產業配合之研究 (教育研究資訊,第6卷,第2期,1998年,頁1-15)。
亞侖.柯普蘭〈Aaron Copland〉著,劉燕當譯,《怎樣欣賞音樂》。台北:音樂與音響雜誌社,1986年7月,第8版。
周碩貴,《技術學院實施通識教育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雲林技術學院,1994年4月。
林孝信、黃俊傑,美國的經典通識教育:經驗、問題與啟示(通識教育季刊,第3卷,第4期,1996年12月,頁117-132)。林秀珍,高科技時代人文教育的省思 (臺灣教育,第590期,2000年2月,頁6-14)。林美玲,通識與技職教育爭論折衝 (研習資訊,第13卷,第1期,1996年2月,頁14-21)。林朝陽,《當代著名音樂教學法之比較研究與應用》。台中:台中師院,1994年3月。
林嵩山,本校共同通識課程的現在進行式 (花師院刊,第27期,1998年11月,頁37-39)。
林肇華、林肇富,《音樂欣賞教程》。台北:天同出版社,1985年2 月。
林騰蛟,技術學院教育的現況及展望(教育資料文摘,第221期,1996年,頁81-94)。林騰蛟,科技變遷社會技職教育人文化的衝擊與調適(教育資料文摘,第32卷,第2期,1994年,頁124-139)。邱文忠,專科及高等技職教育研究 (教改通訊,第16期,1996年1月,頁38-39)。邱垂堂,國民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台北師專學報,第12期,1985年6月,頁227-260)。
宣大衛,我國大學通識教育整體架構之策略規劃(通識教育季刊,第3卷,第3期,1996年9月,頁137-149)。施耀昇,通識教育的意義、類型及其對師院教育之啟示 (嘉義師院學報,第7期,1993年,頁243-274)。洪良德、劉柄麟,技職教育課程與教學配合之探討(建國學報,第19卷,第1期,2000年6月,頁407-422)。洪萬隆,《音樂生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94年1月。
洪銓修,《雲林技術學院教師及學生對通識教育之觀點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雲林技術學院,1994年4月。
洪麗珠,通識教育藝術課程之理念與規劃-為理工大學而設計 (通識教育季刊,第3卷,第4期,1996年12月,頁27-41)。省立西螺農工職校,《高職新課程宣導說明會》。台北:教育部,1999年。
紀淑和,淺論國中小音樂欣賞教學的改進策略 (教師天地,第77期,1995年8月,頁10-15)。胡吟久,音樂欣賞的層次(音樂研究,第101期,2001年6月,頁77-81)。
胡鍊輝,如何提高國民音樂的欣賞能力與興趣 (師友,第274期,1990年4月,頁35-36)。
范儉民,《音樂教育法》。台北:五南圖書,1992年。
范儉民,如何促使學校音樂教育趣味化、生活化、社會化 (中等教育,第29卷,第1期,1978年2月,頁11-13)。
宮芳辰,《音樂欣賞》。台北市:三民書局,1997年,初版。
展桂馨,美國音樂教育與我國音樂教育之比較(省交樂訊,第1期,1992年1月1日,頁13-15)。
徐宗林,《現代教育思潮》。台北:五南圖書,1988年。
徐國樹,從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談我國的技職教育 (技職雙月刊,第31期,1996年2月,頁46-47)。
殷玉瑾,《多元化音樂欣賞對高中生音樂行為心理的影響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5年。袁玉英,從「美育」談音樂教育的死角 (國教月刊,第26卷,第10期,1979年10月,頁28-29)。
袁漱萱,知識經濟與技職教育 (商業職業教育,第78期,2000年8月,頁59-62)。高哲彥,音樂教育工作者扮演的角色與社會責任 (國民教育,第26卷,第11期,1986年1月,頁15-18)。高強華,論教學專業與教科書的選用 (教師天地,第88期,1997年6月,頁14-17)。高等技職教育之回顧與前瞻編輯委員會,《高等技職教育之回顧與前瞻: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二十週年校慶紀念專文集》。台北: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 1995年。
國立編譯館,《教育大辭書》。台北市:文景書局,2000年12月,初版。
崔光宙,《音樂學新論》。台北:五南圖書,1993年1月,初版一刷。
崔光宙,欣賞教學法。載於黃光雄主編《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1996年,第11刷,頁229-256。
崔光宙,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談音樂欣賞教學中的人文精神(臺灣教育,第600期,2000年,頁2-9)。康謳,《音樂教材教法與實習》。台北:天同,1984年4月。
張一蕃,人文關懷與專業素養(通識教育季刊,第5卷,第2期,1998年6月,頁27-35)。張一蕃,專科及高等技職教育 (教改通訊,第16期,1996年1月,頁31-32)。張文雄、何信助、廖年淼,應世紀臺灣技職教育之挑戰與因應(技術與職業雙月刊,第55期,2000年,頁65-67)。
張文雄、鄭定國,科技大學落實通識教育的經驗及做法 (通識教育季刊,第5卷,第2期,1998年6月,頁17-26)。張永翔、李然堯,從高職新課程看技職一貫課程之發展。載於《第十六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類(II):一般技職教育組》,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2001年4月,頁1-9。
張岩,音樂教育有助於大學的健康成長(中國音樂教育,第62期,1999年,頁34-35)。
張添洲,編輯一本好教科書的秘訣 (職教園地,第18期,1997年5月,頁26-28)。
張稚美,開放教科書編寫的問題和建議 (政策月刊,第26期,1997年9月,頁5-7)。張慧文,關心我們的音樂教育 (師友,第214期,1985年4月,頁10-12)。
張錦鴻,《怎樣教音樂》。台北:正中書局,1953年,頁2-4。
張瓊妮、王美仁、林怡政,音樂欣賞中性別因素之研究 (傳習,第9期,1991年7月,頁229-244)。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1996年5月。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職業學校一般科目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1998年9月。
教育部技識司,《五年制專科學校共同科目表暨教材大綱》。台北:教育部技識司,1993年。
曹秀明,技職院校如何落實全人教育理念。載於《第十六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類(I):人文教育組》,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2001年4月,頁163-167。
梅瑤芳,高職新課程的目標與定位。載於《技職教育的回顧與前瞻-教育部技職司三十週年特刊》,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1999年,頁315-323。
莊淑欣,《音樂欣賞-出賣音樂》。台北:文京圖書,2000年4月。
莊瑞玉,中日小學音樂課程與教科書之比較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22期,1991年6月,頁321-336)。
許佩玲,技職校院工程科系通識教育課程內涵之探討 (亞東學報,第21期,2001年6月,頁(20)1-(20)8)。許常惠、李靜美、柯芳隆、許瑞坤 等編,《音樂欣賞》。台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1997年,初版。
許博厚、吳世經,中台醫專通識教育的實施與探討(通識教育季刊,第5卷,第2期,1998年,頁51-62)。許瑛珍,現行五專「音樂欣賞」課程教學研究─以西洋古典音樂為中心─(嘉南學報,第25期,1999年,頁254-269)。郭冠廷,通識教育的理想與實踐 (通識教育季刊,第5卷,第3期,1998年9月,頁21-28)。郭為藩,《科技時代的人文教育》。台北:幼獅文化,1993年。
郭為藩,當代人文教育 (菁莪季刊,第7期,1991年3月,頁2-11)。陳千姬,音樂與音樂教育 (教師之友,第36卷,第4期,1995年10月5日,頁35-38)。陳友新,《陳友新教授的音樂教育文論選集第一集》。台北:樂韻,1999年4月。
陳光谷,推動台灣地區技術職業教育之人文教育開創商業教育美好前景( 商業職業教育,第68期,1997年5月,頁23-31 )。陳伯璋,大學課程結構的知識社會學分析。載於黃政傑、歐陽教主編,《大學教育的革新》,台北:師大書苑,1994年,頁3-31。
陳伯璋,師範學院通識課程實施之檢討 (花師院刊,第27期,1998 年11月,頁17-30)。
陳伯璋、游家政,《師範校院通識課程規劃》。1995年大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大學自主與社會責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1995年4月。
陳姿光,《流行音樂運用於國中音樂欣賞課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陳炳延、經觀榮、王興芳,技職教育與通識教育兼顧的初探 (樹德學報,第25期,2000年3月,頁185-201)。陳美玉,多元文化觀的技職教學之研究(臺灣教育,第557期,1997年,頁37-45)。陳郁秀,音樂教育的省思 (中等教育,第46卷,第4期,1995年8月,頁3-4)。
陳裕宏、林輝亮,加強技職學校人文素養教育之芻見。載於《第十六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類(I):人文教育組》,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2001年4月,頁305-313。
陳澄雄、林煌卿,談國民音樂教育與國民音樂素質 (教與學季刊,第7期,1986年7月10日,頁9-10)。陳樹熙、林谷芳,《音樂欣賞》。台北市:三民書局,1996年,初版。鄭志敏,《音樂鑑賞》。台北市:東和音樂出版,1997年。
陳藍谷,《讓音樂進入你家》。台北:藝神文化,1997年7月,初版一刷。
陳藍谷,音樂社會化,社會音樂化(音樂月刊,第73期, 1988年6月,頁16-17)。陳藍谷,音樂教育之思維基礎(音樂,第70期,1988年3月,頁14-15) 。
陳藍谷,基礎音樂教育之現代趨向(音樂,第73期,1988年6月,頁16-17)。
傅正玲,技職院校共同科目通識化的理念與實踐。載於《第十三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類:其他組》,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1998年5月,頁353-357。
曾文鑑,資訊科技與人文教育 (竹縣文教,第19期,1999年6月,頁43-46)。曾世虹,落實技職人文教育提昇技職教育人文素養(菁莪月刊,第10卷,第1期,1998年4月,頁50-56)。
曾國鴻,技職教育課程與教科書的問題及其因應策略 (技術及職業教育,第43期,1998年2月,頁16-22)。曾焜宗,《音樂的教育功能》。 高雄:復文圖書,1997年。
曾瀚霈,《音樂認知與欣賞》。台北:幼獅文化,1998年10月,初版四刷。
曾瀚霈,《音樂認知與欣賞》。台北市:幼獅文化初版,1996年。
游家政,重新構思「通識教育」的圖像 (花師院刊,第27期,1998年11月,頁8-16)。
游家政,教科書選用的問題與改進 (北縣教育,第21期,1998年1月,頁75-83)。湯堯,淺談國內技職教育目標與發展方向(技職雙月刊,第47期,1998年10月,頁5-9)。
湯德謙,《進階音樂欣賞大全》。台北:四海,1974年9月。
黃永達,我國技術職業專科院校人文教育內容與實踐之探討-從科技專業者角度的審視。載於《第十六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類(I):人文教育組》,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2001年4月,頁143-151。
黃坤錦,美國大學的發展及其通識教育的演進(通識教育季刊,第2卷,第2期1995年6月,頁73-100)。黃坤錦,羅索斯基「Henry Rosovsky」論通識教育與核心課程(上)(通識教育,第1卷,第1期,1994年3月,頁53-63)。
黃俊傑,大學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之計畫(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7年)。
黃俊傑,大學通識課程的理論(通識教育季刊,第4卷,第3期,1997年,頁1-31)。
黃俊傑,當前大學通識教育的實踐及其展望 (通識教育季刊,第2 卷,第2期1995年6月,頁23-50) 。黃政傑,《課程設計》。台北:師大書苑,1991年。
黃政傑,前瞻技職教育的未來(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第55期,2000年2月,頁57-67)。
黃政傑,跨世紀技職一貫課程的規劃(臺灣教育,第579期,1999年3月,頁2-11)。黃政傑、侯世光、李大偉,《高級職業學校一般科目教學綱要、科目大要及設備標準修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1997年。
黃政傑、侯世光、周淑卿,《高級職業學校一般科目修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1996年。
楊國樞,評論通識教育內涵及其可能面臨的一些問題。載於《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編印,1987年。
楊國賜,《現代教育思潮》。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77年。
楊國賜,面對科技的衝擊,開拓人文教育之發展 (成人教育,第8期,1992年7月,頁3-13) 。楊淑媚,「音樂賞析」課程在通識教育中之角色 (87學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頁2415-2427)。
楊淑媚,大學生選修音樂通識課程之背景探討 (國民教育, 第40卷,第1期,1999年10月,頁75-79)。
楊淑媚,音樂通識教育座談會之紀要與共識 (國民教育, 第38卷,第6期,1998年8月,頁54-57)。楊淑媚,音樂通識課程之整體成效調查評估(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12期1999年6月,頁439-459)。
楊淑媚,師範院校音樂通識課程之整體成效調查評估(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8年)。
楊瑞文,《何欽斯之大學教育思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74年。溫春福,落實技職院校人文教育 (技術及職業教育,第32期,1996年4月,頁24-26)。滾石編輯部,《滾石古典音樂大學》。台北市:滾石文化出版社,1995年。
趙琴,音樂文化的危機(省交樂訊,第73期,1998年1月,頁13-14)。
劉兆漢,大學通識教育的基本理念發展 (通識教育季刊,第7卷,第2、3期,2000年6、9月,頁1-4)。
劉長文,論音樂欣賞的過程和特點(齊魯藝苑,第65期,2000年4月,頁59-62)。
劉英淑,讓孩子的心中樂音飄揚─如何做好音樂欣賞教學 (音樂教育,第21期,1991年6月,頁4-17)。
劉瑞慶,談音樂欣賞教學教材教法之我見 (國教園地,第38期,1991年6月25日,頁49-52)。
劉嘉茹、李金連,科學教育的STS理念通識教育中之應用(通識教育季刊,第6卷,第1期,1999年3月,頁77-98)。歐用生,從教師專業自主談教科書開放 (政策月刊,第26期,1997年9月,頁8-9)。歐宗智,職校推展人文教育芻見 (職教園地,第20期,1997年11月,頁15-17)。
蔡炳坤,人文教育素描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3卷,第6期,1993年4月,頁191-205 )。蔡盛通,《音樂欣賞新論》。台北:樂韻出版社,1996年2月,第2版。
蔡錫濤,科技與人文並重:談提昇技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技術與職業雙月刊,第18期,1993年,頁11-14)。
蔡錫濤、楊美雪,人文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的功能 (職教園地,第20期,1997年11月,頁11-12)。
鄭定國,技專校院通識教育潛在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以雲林科技大學為例 (文理通識學術論壇,第3期,2000年1月,頁235-246)。鄭美慧,慈濟護專人文教育實施現況 (通識教育,第5卷,第2期,1998年6月,頁93-104)。鄧玉祥,人文學科教育發展的趨勢 (教師天地,第55期,1991年12月,頁23-26)。魯道夫‧阿恩海姆著,郭小平、翟燦譯,《藝術心理學新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12月,初版一刷。
盧昭洋,《日本中學音樂教材》。台北:東和音樂出版社,1989年3月。
蕭起專、方君文,《音樂欣賞》。台北市:文京圖書初版,1999年。
錢仁康、張有剛、尹紅、陳暘、李南,《音樂欣賞》。台北:五南圖書,1999年4月,初版一刷。
龍應台,《百年思索》。台北:時報,1999年。
戴文雄、張錫輝,技職教育體系課程之革新 (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54期,1999年12月25日,頁9-13)。薄喬萍,《獨立工學院師生對通識教育認知與需求程度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高雄工學院,1994年10月。
謝孟蕊,音樂文化的問題(中等教育,第48卷,第2期,1997年4月,頁37-43)。
謝淑華,期待更完美的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創刊號,1986年6月25日,頁34-40)。
謝筱梅,技職通識元年之後-談技職體系中的人文教育。載於《技職教育的回顧與前瞻-教育部技職司三十週年特刊》,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1999年,頁333-340。
鍾惠連,《音樂欣賞》。台北市:全威圖書初版,1997年。
簡成熙,技職教育與通識教育二元對立的消解-從技職教育的專業特性來審視 (通識教育季刊,第5卷,第2期,1998年6月,頁37-50)。聶元龍、李晶、朱亞榮,《音樂欣賞》。台北:洪葉文化,1999年1月。
顏燕男,如何做好國小音樂欣賞教學 (教師之友,第34卷,第4期,1993年10月,頁57-59)。羅索斯基著,黃坤錦譯評,羅索斯基論通識教育與核心課程 (下)(通識教育季刊,第1卷,第2期,1994年6月,頁59-72)。
羅索斯基著,黃坤錦譯評,羅索斯基論通識教育與核心課程 (上)(通識教育季刊,第1卷,第1期,1994年3月,頁53-64)。
饒達欽,《我國當前高職專科技術學院課程與教材改革報告書》。台北:行政院,1996年12月。
饒達欽,重建技職教育課程的藍天 (教育資料文摘,第35卷,第6期,1995年6月,頁103-107)。顧如君,《高中音樂才能班「音樂欣賞」課程設計與教材統整規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龔則韞、金傳春,訪科爾談通識教育使人終身受益,開發中國家的大學使命,教育部的職責是什麼?(遠見,第16期,1987年10月,頁94-106)。
龔鵬程,教育與意義世界的開啟(通識教育季刊,第5卷,第3期,1998年9月,頁1-19)。龔鵬程,通識教育與人文精神(鵝湖月刊, 第18卷,第12期,1993年6月,頁1-10)。二‧英文書目
Alice S. Beer & Mary E. Hoffman, Teaching Music, N.J.: Silver Burdett Company 1982.
Bennett Reimer,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Second Edition, N.J.: Prentice Hall 1989.
Bledosoe, Joseph C., Efficacy of Popular Music in Learning Music Concepts in Seventh Grade Music Classes(Psychological Reports 54, 1984, No.2, pp.381-383).
Charles R. Hoffer, The Understanding of Music, Sixth Edition, Belmont, 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81.
Dallin, Leon, Listeners guide to Musical Understanding, Eighth Edition, Iowa: Wm.C.Brown Communications 1994.
Darwin E. Walker, Teaching Music-Managin the Successful Music Program, N.Y.: Schirmer Books 1989.
Edwin, Gordon, The Psychology of Music Teaching,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71.
Eleanor Ray Hammer & Malcolm S. Cole, Guided Listening-A Textbook for Music Appreciation , Iowa: Wm.C.Brown Publishers 1992.
Feldman, M.J., A Strategy for Using Student Perception in the Assess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The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1994, Vol.43, No.3, pp.151-167).
Friedlander, Jack, Music History and Appreciation in the Two Year College Curriculum(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1979, 27:1, pp.23-29).
Gaff, J.G., General Education Today:A Critical Analysis of Controversies, Practice, and Reform, C.A.:Jossey-Bass 1983.
Gary MacNeal, Ross, A Survey of the Appreciation Classes in California Community Colleges, Diss.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 1978-1979.
Gertrude Kinscella, Hazel, Kinscella Music Appreciation Readers, N.Y.: The University Publishing Company 1927.
Haack, Paul, A Study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Listening Skills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969, 517:2, pp.193-201).
Haggin, B.H., The Listeners Musical Companion, New Edition,
N.Y.: Oxford University 1991.
Hoffer, Charles R., 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Music Listening, Third Edi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Huang, Hao, Music Appreciation Class Broadening Perspective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1997 September, 84:2, pp.29-33).
Hugh M. Miller, Introduction to Music a Guide to Good Listening, N.Y.: Barnes & Noble 1971 Reprinted.
James P. O’brien, The Listening Experience-Elements, Forms, and Styles in Music , N.Y.:Macmillan Publishers 1987.
Jarjisian, C., Can We Get Students to Listen(Music Educators Journal, 1998, 82:6, pp.26-29).
Jean Ferris, Music-The Art of Listening, I.A.: Wm.C. Brown Publishers 1991.
Kamien, Roger, Music An Appreci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Kerman, Joseph, Listen, Second Brief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Machlis, Joseph & Forney, Kristine, The Enjoyment of Music-An Introduction to Perceptive Listening, Sixth Edition, 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 1990.
Machlis, Joseph, Music:Adventures in Listening, New York:Grosset & Dunlap 1968.
Maslow, A.H., The Fart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 N.Y.:The Viking Press 1979.
Miller, G.E., The Meaning of General Education, N.Y.:Humanities Press 1989.
Parkinson, Daniel S., Paideia, Humanities and Modern Humanism: Some Pertinent Questions(Educational Studies, 1977, Vol.8).
Patricia J. Flowers, Listening -The Key to Describing Music(Music Educators Journal, 1990 December, 77:4, pp.21-23).
Price, H.E.& Swanson, P., Changes in Musical Attitudes, Opinions, and Knowledge of Music Appreciation Students(Th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990, 20:4, pp.445-455).
Randolph D. Love, Design and Teach a Popular Music Class(Music Educators Journal, 1991 April, 77:8, pp.46-49).
Reese, Sam, Teaching Aesthetic Listening(Music Educators Journal, 1983 March, 69:7, pp.36-38).
Rosovsky, H., The University:A Owner’s Manual, N.Y.:W.W. Norton & Company 1990.
Twombly, S. B., Student Perceptives on General Education in a Re-search University: An Exploratory Study(The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1992, Vol. 41, pp.239-272).
Ulrich, Homer, Music:A Design for Listening, Third Edition, New York: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1970.
Walsh, Michael, Who’s Afraid of Classical Music , New York:Simon & Schuster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