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3 14: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政宗
論文名稱: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汽車業競爭策略之研究─以裕隆汽車公司為例
指導教授:賀力行賀力行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世界貿易組織汽車業競爭策略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38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對台灣而言造成不小的衝擊,其中對於長久以來受到保護的國內汽車產業來說更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因此如何在此環境之下強化自我競爭優勢即成了一項重要的議題。
論文中,我們將藉由觀察具有良好營運績效公司(裕隆汽車公司)個案研究以找尋較佳之競爭策略。更近一步,探究其在管理上的策略意涵以及其關鍵成功因素。然而在研究架構方面,我們將採用Aaker的理論架構來進行內外在分析;至於策略規劃的過程,則依據Glueck所提出之策略規劃架構進行。
根據研究分析結果顯示,我們可以獲得以下結論:首先我們必須要加強國際合作與分工以增加效率;再者,積極開發中國大陸市場以未將來作佈局;最後,強化自我研發能力,希望透過自製率的成長以維持自長期競爭優勢。
摘 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論文結構與研究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策略管理相關文獻 5
2.1.1策略的含義 5
2.1.2策略的層級 7
2.1.3策略的類型 8
2.1.4策略規劃的程序 10
2.2國內外汽車業競爭策略相關文獻 16
2.3全球化運籌相關研究 19
2.4世界貿易組織(WTO)現況 22
2.5我國入會相關文獻探討 26
2.6中國大陸入會相關文獻探討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6
3.1研究架構 36
3.2研究對象 40
3.3研究方法 41
第四章 汽車產業現況分析 43
4.1產業環境分析 44
4.1.1汽車產業之特性 44
4.1.2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廠產銷概況分析 46
4.1.3中國大陸汽車產業概述 47
4.1.4我國汽車產業之論述 51
4.1.5台灣汽車產業環境分析 60
4.2顧客分析 69
第五章 個案研究∼裕隆汽車 72
5.1裕隆汽車公司簡介 72
5.2現行策略分析 73
5.3組織結構與管理功能分析 75
5.4財務績效分析 81
5.5小結 85
第六章 策略制訂與評估 88
6.1問題確認 88
6.2公司使命與目標 91
6.3競爭策略 92
6.4營運策略 93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97
7.1結論 97
7.1.1產業面之結論 97
7.1.2政府面之結論 99
7.2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2
1. 工研院,www.it is.org.tw(2003)。
2. 中衛發展中心,www.csd.com.tw(2003)。
3. 毛文騏,我國汽車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999)。
4. 司徒達賢,策略管理,遠流出版社(1995)。
5. 司徒達賢,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6. 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www.ttvma.org.tw(2003)。
7. 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www.tej.com.tw(2003)。
8. 吳思華,策略管理,麥田出版社(1996)。
9. 周旭華譯,Porter, M.E.原著,策略競爭,天下文化出版社(1998)。
10.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www.npf.org.tw(2003)。
11. 陳榮宗,影響策略、滿意度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汽車業為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2001)。
12. 陳建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產業政策調適之研究─以汽車工業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1998)。
13. 張茂坤,策略群組與環境認知群組關係之研究─以台灣汽車業為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1994)。
14. 許是祥譯,Aaker, D.A.原著,企業策略管理,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1987)。
15. 彭博詮,台灣汽車產業策略聯明行為之分析,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1995)。
16. 黃光泰,WTO、產業環境對廠商合作關係之研究-以台灣汽車零件製造業為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2001)。
17. 黃宏義譯,大前言一原著,策略家的智慧,長河出版社(1985)。
18. 葉瑞塵,都會區小型家庭房車市場生態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之利益區隔與產品定位為例,碩士論文,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996)。
19. 裕隆汽車,www.yulon-motor.com.tw(2003)。
20. 廖建順,我國汽車業經營策略之研究─策略矩陣分析法應用,碩士論文,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995)。
21. 廖建豪,台灣汽車產業經營策略分析,碩士論文,長庚醫學暨工程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1997)。
22. 饒啟明,世界分工體系下我國汽車業赴大陸投資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994)。
23. Aaker, D.A.,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John Wiley and Sons(1984).
24. Ansoff, H.I., “Corporate Strategy”, McGraw-Hill Press(1995).
25. Boseman, G., Arvind, P., and Robert E.S., “Strategic Management: Text and Cases”, John Wiley and Sons(1986).
26. Chandler, A.D., “Strategy and Structure”, M. I. T. Press. (1962).
27. Cusumano, M.A. and Takeishi, A., “Upplier Relations and Management: a survey of Japanese, Japanese-transplant, and U. S. auto plant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2, pp.563-588(1991).
28. Dyer, J.H., “Dedicated assets: Japan’s manufacturing ed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72, pp.174-178(1994).
29. Dyer, J.H., and Ouchi, W.G., “Japanese-style partnerships: giving companies a competitive edg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35, No.1, pp.51-63(1993).
30. Glueck, W.F., “Business Policy: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Management Action”, McGraw-Hill(1976).
31. Hahn, C.K., Watts, C.A. and Kim, K.Y., “The supplier development program: a conceptual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 Management, Vol.26, pp.2-7(1990).
32. Kotler, P.,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s”, Prentice-Hall(1976).
33. Lieberman, M.B., Lau, L. and Williams, M.D., “Firm-level productivity and management influence: a comparison of U. S. and Japanese automobile producers”, Management Science, Vol.36, pp.1193-1215(1990).
34. Menterverde, K. and Teece, D.J., “Supplier switching cost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3, pp.206-213(1982).
35. Miles, R.E. and Snow, C.C.,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Structure and Process”, McGraw-Hill Press(1984).
36. Newman, W.H. and Logsn, J.P., “Strategy, Policy and Central Management”, South-Western(1981).
37. Porter, M.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Free Press(1980).
38. Rhys, G., “Smaller car firms-will they survive”, Long Range Planning, Vol.22, pp.22-29(1989).
39. Richardson, J., “Parallel sourcing and supplier performance in the Japa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4, No.5, pp.339-350(1993).
40. Smitka, M., “Are U.S. auto exports the growth industry of the 1990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35, pp.97-102(1993).
41. Sugiura H.,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1, pp.319-326(1986).
42. Tiller, S., “How to Evaluate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siness Review, Vol.41, No.4, pp.111-121(196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