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環境保護署網站,http://www.epa.gov.tw/,2002。
2. 空氣污染防治法規,第36-37頁,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2。
3. 環境地理資料庫第一輯,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8。
4. 李育明,「空氣品質監測站代表性評估-北部地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87年度專案研究計畫,1998。
5. 林界宏,「地理資訊系統在空氣品質監測站之應用」,碩士論文,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1998。6. 內政統計資料網,http://www.moi.gov.tw。
7. 周經芳,「中部地區空氣品質監測系統代表性之探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1999。8. 黃耀輝,「都會區交通空氣污染監測站站網規劃」,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1999。9. 莫冬立,「基於ISC3與MESOPUFF II之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網優選差異性分析」,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1999。10. 張智泳,「台灣中南部地區空氣品質監測站代表性評估」,碩士論文,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2000。11. Douglas, G. S., and Bruce, J. S., “Design of Network to meet Mutiple Criteria,” Journal of the Air Pollution Control Association, 27(6), pp. 543-547, 1979.
12. Nakamori, Y., Ikeda, S. and Swawagari, Y., “Design of Air Pollutant Monitoring System by Spatial Sample Stratificati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Vol. 31, pp. 97-103, 1979.
13. Shindo, J., Oi, K., and Matsumoto, Y., “Considerations on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Network Design in the Light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Dat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Vol. 24B, pp335-342, 1990.
14. Helen, W. Y. Wu, and L. Y. Chan, “Comparative Study of Air Quality Surveillance NetWorks in Hong Kong,”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Vol. 31, No. 7, pp. 935-945, 1997.
15. Owen, B., Edmunds, H. A. Carruthers, D. J., and Raper, D. W., “Use of A New Generation Urban Svale Dispersion Model to Estim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Qxides of Nitrogen and Sulphur Dioxide in A Large Urban Area,”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 235, pp. 277-291, 1999.
16. U.S. EPA., “User’s Guide for the Industrial Source Coplex (ISC3) Dispersion Model Vol. 1 and 2”, EPA-454/B-95-003a , Office of Air Quality Planning and Standards Emissions ,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Division Research Triangle Park , NC 27711, 1995.
17. 張南昌,「以地理統計及地理資訊系統分析台灣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分佈」,碩士論文,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1998。18. Journel, A. G.. and Huijbregts, CH. J. “Mining Geostatistics”, London: Academic Press Limited, 1978.
19. 陳秋楊、李永貴、望熙榮,「地理資訊系統與水質數值模式在流域性水質管理之應用」,第八屆環境規劃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第191-198頁,1995。
20. 施保旭,「地理資訊系統」,儒林圖書公司,第三版,台北市,2001。
21. 周天穎、周學政,「ArcView透視3.X」,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一版,台北市,2001。
22. 周天穎,「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與實務」,儒林圖書公司,第一版,台北市,2001。
23. 朱夢希,「地理資訊摡論」,遙感探測第十一期,第51-62頁,1990。
24. 葉昭憲,「決策支援系統」,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學分班教學講義,2002。
25. 朱子豪,「地理資訊系統在環保應用之現況與展」望,國土資訊系統通訊第三十六期,http://ngis.moi.gov.tw/doc/news/36/h4.htm,2002。
26. 蔡博文、丁志堅、黃世彰、蕭天焜,「環境品質監測系統規劃與建置」,http://www.cgist.org/,2002。
27. 張有恆、徐村和、陳小玲,「航空站區位選擇評估程序之研究」,運輸計畫季刊,第26卷第1期,第37-68頁,1997。
28. 王宗聖,「模糊層級分析法之應用-以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1997。29. 黃俊燊,「模糊層級分析法-在品質策略選擇模式應用」,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1996。30. 鄧振源、曾國雄,「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第27卷,第六期,1987。31. 鄧振源、曾國雄,「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第27卷,第六期,1987。32. 丁執宇,「ISO14040生命週期評估架構之探討與應用」,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1997。33. Saaty, T. L., “Risk-Its Priority and Probabilit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Risk Analysis, 7(2), p159-172, 1986.
34. 模式支援中心,http://www.aqmc.org.tw/。
35. 賴美秀,「中部地區懸浮微粒特性探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2000。36. 彰化地政事務所,http://www.ch-land.gov.tw/,2002。
37. 環境保護署,http://www.epa.gov.tw/psi/site_pol/so2
/index.htm,2002。
38. CFR. “Ambient air quality surveillanc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U.S. EPA., Part 58.
39. 劉瑋,「以生命週期觀點評估不同發電方式對環境影響」,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