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論文及專書
1.孔令嘉。(1995)。台中市婦女休閒行為與場所選擇之研究。 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王信景。(1992)。工作特性、工作壓力、離職意願之相關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王國揚。(2002)。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探討-以財政部台灣省中區國稅局為例。中山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4.吳淑女。(2001)。婦女的休閒阻礙與其因應對策之研究。89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NSC89-2415-H-212-004-SSS。
5.吳淑女。(2002)。婦女的性別角色特質與其休閒阻礙之關係。90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NSC90-2415-H-212-001-SSS。
6.吳慧珠。(1999)。組織中工作壓力的管理方式。健行學報,第19卷,第1期,頁131-142。7.呂勝瑛。(1985)。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政大教育與心理研究,第8期,頁157-190。8.李文英。(1989)。當前社會中離婚問題之探討。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李素馨。(1997)。都市女性休閒類型和休閒阻礙,戶外遊憩研究,第10卷,第1期,頁43-68。10.李貴花。(1990)。從成年初期、中期探討臺北地區雙生涯婦女之心裡壓力與工作、婚姻及休閒間的適應。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1.李靜怡。(2002)。休閒從業人員之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和休閒行為之關係─以北部地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12.周月清、李文玲、林碧惠譯。(1994)。 (P. Boss原著)。家庭壓力管理。臺北:桂冠圖書。
13.林立曼。(2001)。戶政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班論文。14.邱信憲。(1994)。工作特性、人格特質型態、角色壓力與工作壓力、工作滿足、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5.金蕙蓉。(2002)。鄉間婦女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以南投縣魚池鄉為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6.侯望倫。(1984)。工作壓力之實證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施淑芬。(1990)。大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離職倦怠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18.胡家欣。(2000)。大學生的休閒認知、涉入與體驗─兼論人格特質的影響。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唐先梅,曾敏傑。(1991)。台灣已婚職業婦女家庭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42卷,第3期,頁292-339。
20.孫孟君。(1998)。身體障礙青少年休閒自由、休閒偏好及休閒阻礙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1.張春興。(1991)。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22.梁文嘉。(1996)。導遊及領隊人員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休閒行為之關係。靜宜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3.許瑛玲。(1994)。女性公務人員休閒生活之研究-以某一事業單位女性職員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24.陳明雪。(1992)。工作特性、個人特質與工作壓力關係之探討。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5.陳美玲。(1996)。從成人發展觀點探討嘉義地區成人休閒態度,休閒參與及其相關因素。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6.陳惠貞。(2002)。金融業職業婦女參與休閒活動與休閒滿意之相關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福利學系碩士論文。27.陳甦彰。(1981)。組織成員工作壓迫感之個案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8.陳彰儀。(1985)。臺北市已婚職業婦女之休閒興趣參與情形、與生活型態。教育與心理研究,第8期,頁191-210。29.陳彰儀。(1986)。不同生活型態的職業婦女之壓力與休閒型態、婚姻滿足及工作滿足三者關係之差異。教育與心理研究,第9期,頁27-72。30.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10卷,第4期,頁19-51。31.曾麗實。(1994)。國際觀光旅館基層員工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臺北市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32.劉佩佩。(1998)。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3.鄭忍嬌。(1989)。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自我狀態、適應方式對身心健康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4.鄭雅娟。(2001)。高中已婚女教師家庭壓力、支持系統與婚姻滿意之關係。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5.鄧建中。(2002)。綜合高中教師休閒需求及參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36.蕭武桐。(1989)。工作壓力的管理(續)。人事管理,第26卷,第3期,頁11-18。37.戴智慧。(1985)。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與休閒型態、婚姻滿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工作滿意五者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8.謝淑芬。(2001)。已婚職業婦女與全職家庭主婦對休閒活動參與阻礙與阻礙協商策略差異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14卷,第2期,頁63-84。39.藍采風。(1987)。健康的家庭生活。臺中:臺灣省社會福利工作人員研習中心。
40.顏瑞伶。(2002)。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關係之分析。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41.蘇廣華。(2001)。憂鬱傾向與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及休閒滿意關係研究-以國立台南護專學生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二)網路
行政院主計處。(2001)。台灣地區人力運用調查報告。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8/new /four_4.htm
二、英文部分
1.Bergen, E. (1991). The economic content of labor allocation: Implication for gender stratification.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2(2), 140-157.
2.Booth, J., Malcolm, F. T., & Townsend, A. R. (1981). C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y: Reported reas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arch, 13(1), 1-14.
3.Boss, P. (1988). Family stress management. Newbury Park, CA: Sage.
4.Calpan, R., Cobb, S., French, J., Harrison, R., & Pinneau, R. (1975). Job demands and worker health.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NIOSH), Publication No. 75-160.
5.Cannon,W. B. (1932). The wisdom of the body. New York: Norton.
6.Crawford, D. W., & Godbey, G.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 119-127.
7.Crawford, D. W., Jackson, E. L., & Godbey, G. (1991).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s, 13, 309-320.
8.Fleming, R., Baum, A., & Singer , J. E. (1984). Toward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str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yschology, 46(4), 939-949.
9.Francken, D., & Van Raiij, M.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 337-352.
10.Hellriegel, D., Slocum, J. W., Jr.,&Woodman, R. W. (199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t. Paul, MN: West Publishing.
11.Hill, R. (1958). Generic features of families under Stress. Social Casework, 49, 139-150.
12.Hochschild, A., & Machung, A. (1989). The second shift. New York: Viking.
13.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1980). Stress and work: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New York: Scott Foresman.
14.Jamal, M. (1985). Type A behaviour and job performance: Some suggestive findings. Journal of Human Stress, 11, 66-68.
15.Kahn, R. L. ( 1964). Organizational stress: Stu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6.Katz, D., Kahn, R. L.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2n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7.Levee, Y., McCubbin, H., & Patterson, J. M. (1985). The Double ABCX Model of family stress and adaptation: An empirical test by analysis of 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811-825.
18.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19.Wearing, B.(1990). Beyond the ideology of motherhood: Leisure as resistanc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Sociology, 26, 36-58.
20.Wells, W. D., & Gubar, G. (1966). The life cycle concept in marke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 35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