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參考書目分為「原典」、「專書」與「期刊論文」三部分,其中的「原典」,先羅列朱熹、陳亮兩人的重要著作,其它則依成書的時代先後順序排列之;「專書」與「期刊論文」兩部分,則依著者姓名筆畫排列之。
原 典
朱熹,《四書集註》,台北:世界書局,1954年。
朱熹,《朱文公文集》,台北:中華書局,四部叢刊本。
朱熹 著、黎靖德 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四刷。
朱熹、呂祖謙 編著,《近思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4月1版12刷。
朱熹 編,《河南程氏遺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3月臺一版。
陳亮,《陳亮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12月初版。
荀子著,《先秦諸子‧荀子》,台北:中華書局,1976。
董仲舒著,《春秋繁露》,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85。
脫脫等,《宋史》,台北:中華書局,1985年。
程顥、程頤,《二程全書》(四部備要本),北京:中華書局,1981。
陳傅良,《止齋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陸九淵,《象山全集》,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黃宗羲 等編,《宋元學案》,台北:正中書局,1987年5月臺初版6刷。
清阮元校刊,《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5。
趙鐵寒主編,《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42,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台一版。
王雲五主編,《宋史紀事本末》,卷70,人人文庫版,第六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台一版。
專 書
(美)田浩 著、姜長蘇 譯,《功利主義儒家─陳亮對朱熹的挑戰》,杭州: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譯自:Utilitarian Confucianism Ch'en Liang's challenge to Chu Hsi Utilitarian Confucianism Ch'en Liang's challenge to Chu His.
方如金 等著,《陳亮與南宋浙東學派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
王懋竑,《朱子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台一版。
任繼愈 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1996年2月初版10刷。
牟宗三,《政道與治道》,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4月增訂新版5刷。
束景南,《朱熹年譜長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金春峰,《朱熹哲學研究》,台北:東大出版社,初版。
姜國柱,《中國歷代思想史‧宋元卷》,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2月。
姚瀛艇 主編,《宋代文化史》,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
候外盧 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7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6。
徐復觀,《學術與政治之間》,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再版。
張立文,《朱熹評傳》,江蘇:南京大學出版,1998年12月。
張立文,《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台北:萬卷樓,初版。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4月。
陳來,《朱熹哲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12月初版。
陳來,《宋明理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出版社,1991。
曾春海,《朱熹哲學論叢》,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
湯勤福,《朱熹的史學思想》,濟南:齊魯書社,2000。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台北:藍燈出版公司,1991。
董平、劉宏章,《陳亮評傳》,江蘇:南京大學出版,1996年3月。
漆俠 主編,《宋史研究論文集》,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6。
蒙培元,《理學範疇系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
趙 敏,胡國鈞 主編,《陳亮研究論文集》,永康市陳亮研究會編,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
劉述先,《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
錢穆,《宋代理學三書隨劄》,台北:東大圖書,1983年10月。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修訂版。
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1月修訂2版。
顏虛心 編,《宋陳龍川先生亮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
鄺士元,《國史論衡》,台北:里仁出版社,1979。
期刊論文
方如金、江鵬,〈論「朱陳之辨」並非陳亮的「免死之計」〉,《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6期。頁38-42。
王中江,〈儒家「聖人」觀念的早期形態及其變異〉,《中國哲學史》1999年第4期。頁27-34。
司馬云杰,〈論人心人性与歷史的本質──從朱熹与陳同甫的論戰看社會歷史存在的心性論基礎〉,《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頁58-62。
何隽,〈宋代永嘉事功學的興起〉,《杭州大學學報》第22卷第3期,1992年9月,頁21-28
何隽,〈論南宋的永嘉事功學〉,《浙江大學學報》第8卷第4期,1994年12月,頁38-44
汪高鑫,〈朱熹的史論與史學評論〉,《安徽史學》,1994年第4期。頁6-8。
肖永明,〈論朱熹的天理史觀〉,《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3卷第1期。頁7-12。
肖永明,〈朱熹史學觀三題〉,《史學史研究》,2001年第2期。頁20-25。
季乃禮,〈關於宋代理學理欲、義利爭論的幾個問題〉,《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3月。頁14-21。
施忠賢,〈論朱熹、陳亮「漢唐之爭」〉,《文藻學報》第9期,1995年3月,頁1-15范有芳,〈論孟子關於王道與霸道的思想〉,《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1卷第4期。頁31-34。
張奇偉,〈儒家「義利之辨」的實質和氣實意義〉,《求索》,1996年第3期。頁80-83。
張躍,〈試論朱熹的義利思想〉,《歷史教學》,1999年第4期。頁48-51。
許總,〈論宋明理學的形成及其歷史必然性〉,《齊魯學刊》,2000年第5期。頁58-64。
郭齊勇,〈孔孟儒學的人格境界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11月。頁24-28。
陳國燦,〈80年代以來南宋浙東事功學派研究概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年第3期,頁2-10
陳國燦,〈南宋浙東事功學派學術思想淵源探析〉,《孔子研究》第2期,頁47-56
陳國燦,〈論陳亮的學術風格〉,《安微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頁57-62。
陳國燦,〈關於陳亮著作版本的幾個問題————兼版陳亮部分佚作輯補〉,《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0年5月。36-42。
湯勤福,〈朱熹治史价值論闡微〉,《江海學刊》,1998年5月。頁129-135。
湯勤福,〈試論朱熹的歷史人物評價法〉,《上饒師專學報》,1998年10月。頁20-25。
葉世昌、馬新愛,〈陳亮主張「義利雙行」說質疑─兼論陳亮、朱熹在義利觀上的分歧〉,《孔孟月刊》第35卷第8期,頁28-31葛榮晉,〈論宋代實學〉,《中華文化論壇》,1994年第3期。頁83-88。
路德斌、趙杰,〈論程、朱天理、人欲之辨的合理內核及其價值嬗變〉,《東岳論叢》,1997年第2期。頁80-83。
漆俠,〈浙東事功派代表人物陳亮的思想與朱陳「王霸義利之辨」〉,《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5-15。
潘富恩、劉華,〈論浙東學派的事功之學〉,《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5期。頁49-54。
戴文和,〈陳亮與朱熹諍辯內容之析論〉,《僑光學報》第11期,1993年10月,頁43-71簡貴雀,《陳亮與朱熹之辨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