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按出版年代及筆劃順序排列)
[1] 李沛良(1989)。《社會研究的統計分析》。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2] 黃光國(1989)。〈因素分析〉。收錄於楊國樞:《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第二十六章,P833~858。台北市:東華書局。
[3] 簡茂發(1989)。〈信度與效度〉。收錄於楊國樞:《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第十二章,P323-351。台北市:東華書局。
[4] 林清山(1991)。《多變項分析統計法》(五版)。台北市:東華書局。
[5] 金丕煥(1992)。〈Ridit分析〉。收錄於《醫藥統計方法》第二十章。上海市: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
[6] 張健邦(1993)。《應用多變量分析》。台北市:文富出版社。
[7] 羅積玉(1994)。《多元統計分析:方法與應用》。台北市: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8] 楊浩二(1995)。《多變量統計方法》。台北市:華泰書局。
[9] 鄭光甫、韋端(1995)。《抽樣方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 三民書局。
[10] 沈明來(1997)。《無母數統計學與計數資料分析》。台北市:眾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1] 陳高村(1997)。〈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與鑑定〉。台北市。
[12] 曾建民(1997)。〈我國行車事故鑑定與交通安全政策〉。
[13] 沈明來(1998)。《實用多變數分析》,台北市:九州圖書文物有限公司。
[14] 張伯英、趙曉梅(1998)。〈Ridit分析〉。收錄於《中醫科研設計與統計方法》第二十章。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5] 陳順宇(1998)。《多變量分析》。台北市:華泰書局。
[16] 蘇志強、蘇政敏、李紹榆(1998)。〈國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未來發展方向探討〉。
[17] 朱瑞淵、王昭正譯 (1999)。《郵寄問卷調查》。台北市:弘智文化事業公司。Thomas W. Mangione (1995).
Mail Surveys: Improving the Quality。
Sage Publications, Inc.
[18] 吳光昇(1999)。〈道路交通事故鑑定滿意度調查及其作業機制之檢討研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19] 吳齊殷譯(1999)。《量表發展:理論語與應用》。台北市: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obert F. DeVellis(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 謝廣全(1999)。《最新實用心理與教育統計學》,P661-672。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21] 藍武王(1999)。《民眾對道路交通事故鑑定滿意度調查》。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研究所。台灣省交通處委託。
[22] 王保進(2000)。《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3] 吳萬益、林清河(2000)。《企業研究方法》。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4]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2000)。《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上、下冊)。台北市: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25] 張秀伶(2000)。〈民眾對道路交通事故鑑定不滿意分析〉。《統計人員進修班論文集》(第二冊)。台中市:逢甲大學統計與算研究所。2000年12月。
[26]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1)。《提昇行車事故鑑定品質及建立交通事故鑑定師制度之研究》。
[27] 邱皓政(200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8]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2001)。《SPSS for windows多變量統計分析》。台北市:松崗電腦圖書資料公司。
[29]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台中市:滄海書局。
[30] 湯德宗(2001)。《行政程序法論》。台北市:元照出版。
[31] 陳義彥、洪永泰、盛杏湲、游清鑫、鄭夙芬、陳陸輝(2001)。《民意調查》,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公司。
[32] 黃俊英(2001)。《多變量分析》(第七版)。台北市:華泰書局。
[33] 黃登源編著(2001)。《市場調查方法(一)》。輔仁大學管理學院講義系列叢書(16)。台北縣新莊:輔仁大學管理學院管理技術中心,2001年9月二版。
[34] 簡春安、鄒平儀(2001)。《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35] 羅傳賢(2001)。《行政程序法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36] 呂長民(2002)。《行銷研究:研究方法與實例應用》。台北縣三重市: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37] 呂以榮譯(2002)。《問卷設計、訪談及態度測量》(新版)。台北市:六合出版社印行。Oppenheim,A.N. (1999). Questionnaire Design,Interviewing,and Attitude Measurement(2nd ed)。London and Washington。New York:Basic Books。
[38] 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9]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40] 陳正昌(2002)。《行為及社會科學統計學--統計軟體應用》。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41] 陳正昌、程炳林(2002)。《SPSS、SAS、BMDP統計軟體在多變量統計上的應用》。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2] 莊瑞珠編著(2002)。《類別資料分析》,輔仁大學管理學院講義系列叢書(28)。台北縣新莊:輔仁大學管理學院管理技術中心,2002年2月。
[43] 黃登源編著(2002a),《市場調查方法(二)》,輔仁大學管理學院講義系列叢書(19)。台北縣新莊:輔仁大學管理學院管理技術中心,2002年3月二版。
[44] 黃登源編著(2002b)。《行銷研究》。輔仁大學管理學院講義系列叢書(6),台北縣新莊:輔仁大學管理學院管理技術中心,2002年9月五版。
[45] 黃默夫(2002)。《行政法四十講》。台北市:自印。
[46] 郭清洋(2002)。《政府服務品質研究──以基隆市為例》,碩士論文。台北縣新莊:輔仁大學應用統計研究所。[47] 陳高村(2002)。〈目前鑑定技術之發展研究〉。《台灣省政府九十一年台灣省十二區鑑委會及覆議會業務研討會資料》,2002年11月 21、22日。
[48] 吳宜澄、盧姵綺(2003)。《論文格式寫作手冊》。台北縣新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二 、外文部分(按字母順序排列)
[49] Agresti, Alan. (1984). Analysis of Ordinal Categorical Data,New York:John Wiley &Sons.
[50] Agresti, Alan. (1990). Categorical Data Analysis。New York:John Wiley &Sons.
[51] Agresti , Alan. (1996). An Introduction to Categorical Data Analysis。New York:John Wiley &Sons.
[52] Crocker, L., and Algina , J.(1986).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and morn test theor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53] Fleiss, Joseph L. (1981).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rates and proportions (2nd ed). New York:John Wiley &Sons.
[54] Johnson, Dallas E. (1998). Applied Multivariate Methods for Data Analysts . Duxbury Press.
[55] Kerlinger, F. N. (1986).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Holt , Rinehart and Winston.
[56] Khattree, R. and Naik, D.N. (2000). Multivariate Data Reduction and Discrimination with SAS Software. SAS Institute Inc. Cary ,NC,USA.
[57] Lohr, Sharon L.(1999). Sampling: Design and Analysis Duxbury Press
[58] Little, Roderick J.A. & Rubin, Donald B.(2002).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Missing Data (2nd ed). New York:John Wiley &Sons.
[59] Scheaffer, Richard L., MendenhallⅢ,William,& Ott, Lyman.
(1996). Elementary Survey Sampling(5thed) Duxbury Press.
[60] Yamane, Taro (1967). Elementary sampling theory. New York: Prentice Hall.
三、網站、報章雜誌(按年代及筆劃順序排列)
[61] 廖佩珊(2001)。〈輔仁大學管理學院學生現況與教學滿意度調查研究〉。《輔仁管理評論》,第八卷第二期,台北縣新莊:輔仁大學管理學院。[62] 喬新生(2002)。〈程序正義的迷途〉---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人民網》2002年8月01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guandian/29/173/20020801/789357.html 〉。(2003/05/08瀏覽)
[63] 張新立、張則斌(2002)。〈我國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制度之研擬與評估〉。《運輸計劃季刊》,第三十一卷第三期,2002年9月,p52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