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4: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簡佩瑋
研究生(外文):Pei-Wei Chien
論文名稱:台灣本土幼教頻道節目規劃策略之初探─以東森幼幼台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Programming of The Local Kids Channel in Taiwan-The Case in YOYO TV
指導教授:黃葳威黃葳威引用關係蔣安國蔣安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ei-Wei HuangAngus Je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傳播管理研究所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圖文傳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7
中文關鍵詞:節目規劃策略收視行為幼教頻道產業環境競爭策略
外文關鍵詞:ProgrammingViewing BehaviorKids ChannelIndustrial EnvironmentsCompetitive Strateg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3
  • 點閱點閱:12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5
隨著有線電視的蓬勃發展,分眾市場的觀念油然而生,國內的電視頻道也逐漸重視兒童的收視需求與行為,國內的幼教頻道也在一片多頻道電視環境中穩健發展。有許多研究顯示,兒童的電視觀看行為是十分普遍的現象,電視儼然已是兒童及青少年生活中的必需品,甚至是兒童主要的日常活動,可知電視在兒童的生活中扮演極種要的角色,對其成長與教育有莫大的影響。所以,幼教頻道除了考量商業利益之外,還必須兼顧兒童及教育層面,是極具發展空間及研究價值的,亦是更待深入探索的事業版圖。
即使過去在兒童與廣播電視方面有大量的研究,國內也有不少以兒童為對象的電視研究,但皆側重在電視對兒童的影響;另一方面,國內尚無任何探討有關幼教兒童頻道的節目規劃策略與經營管理,因此,本研究深入探討「幼教頻道」的節目規劃,並從主要目標觀眾--兒童的收視行為著手,試圖從兒童的收視行為來檢視幼教頻道在節目規劃與行銷方面的經營管理,並盼能將電視與兒童的研究,同時置於傳播管理領域與傳播理論研究領域之中來初窺。
另外,在頻道經營管理方面的論文,多採取質化研究、並多以經營者的觀點出發,因此,本研究欲從閱聽眾著手,進而推證到頻道經營領域,在研究方法上,採用「多重研究設計」,分別利用「問卷調查法」、「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研究方法,同時兼顧「質」與「量」兩種研究途徑,期以獲取較完善的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在閱聽人收視行為方面,多數的2〜5歲孩童「每天都收看電視」,多在「晚上」收看電視,且無論在假日或非假日的平均收看時數是「1小時 〜 4小時」,最喜歡收看的節目類型是「卡通影片」,並且「最常收看」東森幼幼台,另外,多數家長皆同意會陪伴孩童收視及規範其收視行為;發現常收看東森幼幼台的閱聽人,也會常常收看迪士尼卡通頻道;另外,在節目規劃策略應用方面,個案「東森幼幼台」擁有全國最高比例的自製節目的幼教頻道、能彈性運用的「本土化」製播原則,以及最早進入幼教市場等競爭優勢;而在節目編排方面,主要針對觀眾年齡層、特質、生活作息來安排;且擅用「整合行銷」手法及節目促銷來推廣知名度與節目,以及開發「商品化」創造可觀的營收。
Recently, some TV stations have been gradually focusing on the children’s needs and behaviors. In the meantime, kids channel have been smoothly developing as well. There are some researches show that it’s been an universal phenomenon of the behavior of children who watch TV and it’s been a daily activity and daily necessary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So, kids channel will be considering not only commercial profit but also their education. Thus, we can say that kids channel might have its high percentage of market share and its high value of research.
Even thought that not only we did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es on children educational broadcast in the past but also did a lot of TV researches against children. But we haven’t had a kind of program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about kids channel yet. Thus, my research are specifically emphasizing on the programming of kids channel.
Otherwise, lot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es are focusing on kids and progressing as a standpoint of general managers. Thus, I plan to start my research on audience and move on to the programming and management field later on. I am going to adopting “Multi-Research” and select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wo professional researches that expecting to see the perfect consequence.
Obviously, my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re are mostly two to five years old kids who watch the TV “everyday” and most of them are watching “at night”. They usually spend “one to four hours” to watch TV and their favorite type of programs are “Cartoons” and they “often” watch YOYO TV. Otherwise, most of their parents are willing to stay with their kids and to watch their behavior of watching television. I found that the audience who watch YOYO TV also like to watch “Disney Cartoons”. Moreover, YOYO TV having high percentage of programs made of themselves in Taiwan; they also flexibly running their principle of “Localiza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cusing on their target audience ages, characteristics and lifestyle; use “IMC ” to promote their programs and reputation as long as develop “Commodification” to get more profi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論文結構••••••••••••••••••••••••••••• 5
第四節 重要名詞定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台灣地區幼教頻道之發展與現況•••••••••••••••••••• 8
第二節 台灣地區幼教頻道之產業環境分析 ••••••••••••••••• 10
第三節 節目規劃策略 ••••••••••••••••••••••••••••••••• 19
第四節 收視行為與節目編排 •••••••••••••••••••••••••••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概念性架構與研究設計•••••••••••••••••••••••• 42
第二節 幼教頻道閱聽人收視行為之問卷調查•••••••••••••••• 44
第三節 幼教頻道節目規劃之深度訪談 •••••••••••••••••••••• 52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一節 兒童收視幼教頻道之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55
第二節 個案「東森幼幼台」之收視行為分析•••••••••••••••• 108
第三節 個案資料分析•••••••••••••••••••••••••••••••••• 118
第四節 小結•••••••••••••••••••••••••••••••••••••••• 140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41
第二節 研究討論與建議••••••••••••••••••••••••••••••• 149
參考書目
中文書目•••••••••••••••••••••••••••••••••••••••••••••• 151
英文書目•••••••••••••••••••••••••••••••••••••••••••••• 156
一、中文書目:
方至民(2000)。《企業競爭優勢》。台北: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江靜之、李秀珠(1998)。〈市場競爭與節目多樣性之研究:以台灣三家無線電視台為例〉,《廣播與電視》,第三期第三卷:21-37。
朱則剛、吳翠珍(1994)。〈我國國小學生電視識讀能力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朱志宏(1991)。《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原書Easton, David. [1953]. The Political System.)
李慧敏(2001)。《台灣電視節目製作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秀美(2001)。《我們在玩蹺蹺板:電視兒童節目實務與理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李文瑞(1999)。〈台灣地區衛星電視頻道之競爭環境與經營策略探討分析〉,《傳播管理學刊》,第一卷第一期:35-55。
李秀珠(1998)。〈市場競爭對台灣無線電視之影響:從節目區位談起〉《廣播與電視》,第三期第四卷:143-160。
李玟譯(1997)。《電子媒體視聽率調查:將閱聽人變成有意義的數字及金錢》。台北市:廣電基金。(原書Buzzard, Karen. [1992]. Electronic media ratings turning audiences into dollars adsense.)
李昭毅(1996)。《台灣地區衛星電視頻道競爭地位與個體環境對競爭策略的影響》。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銓(1993)。《管理學》。台北:正中書局有限公司。
李宗琪(1993)。《電視廣告對兒童行為的影響》。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炎興(1991)。〈電視節目未來趨勢分析〉,《「邁向二十一世紀」電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大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東森榮華傳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東森幼幼台簡介》。東森媒體科技集團。
東森幼幼台專案組(2002)。《東森幼幼台節目編審規範》。東森媒體科技集團。
周岳曇(2001)。《台灣有線電視頻道外國節目之經營策略與現況分析》。淡江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旭華譯(1998)。《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書Poter, Michael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iors.)
周昭蕙(1998)。〈頻道如何搶觀眾〉,《廣告雜誌》,86:44-47。
周庭萱(1996)。《衛星電視本土單一頻道經營業者之行銷策略分析─以衛普電腦台、春暉電影台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念生、管中祥、林文益譯(2001)。《電子傳播管理》。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
林悅倫(2001)。《台灣公共電視台文化性節目規劃策略分析》。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嘉威(2000)。《品牌忠誠度之「品牌認同」研究─以運動鞋品牌NIKE為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伶(1998)。〈家長可以放心讓孩子看電視卡通嗎?〉,《廣電人》,43:51-52。
林東泰(1997)。《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吳心欣(1999)。《兒童觀看電視之性別刻板印象解讀形態研究》。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知賢(1988)。《不同類型國民小學兒童對兒童電視節目內容評價及收視習慣之分析》。台南:文山書局。
吳翠珍(1998)。〈兒童收看電視卡通行為研究─兼論媒體素養〉,《理論與政策》,3:48-75。
吳翠珍(1996)。〈學齡前兒童對兒童電視節目的注意力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頁11-23。
吳翠珍(1991)。〈影響兒童電視觀看時間因素之研究〉,《新聞學研究》,第四十四集:頁73-94。
邱紫穎譯(1997)。日間電視節目的編排。台北:廣電基金。(原書Matelski, Marilyn J. [1991]. Daytime television programming.)
胡堯庭(1997)。《有線電視綜合性頻道對無線電視在節目策略上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祝鳳岡(1996)。〈廣播電台行銷策略與規劃〉,《廣電人》,21:40-41。
唐玉書(2000)。《民視行銷策略研究-以戲劇節目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興利、施能傑、官有垣、鄭麗嬌(1998)。《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康敏平(1996)。〈台灣地區民眾電視節目收視行為研究〉,《世界新聞傳播學院月報》,6:89-113。
陳維農(2002)。〈本土化?全球化?〉,《廣告雜誌》,128:76-77。
陳延昇(2000)。《台灣宗教衛星頻道經營管理之研究》。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本宗(1999)。《廣播電台競爭優勢與策略研究》。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芊圭譯(1998)。《電子媒體經營管理》。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原書Pringle, Peter K., Starr, Michael F. & McCavitt, William E. [1991 ]. Electronic Media Management.)
陳清河(1997)。《ENG攝錄影實務》。台北:合記圖書出版社。
黃德琪(2001)。〈2000年有線電視頻道收視分析─各類行頻道收視漲跌戶見,東森洋片台表現出色〉,《廣告雜誌》,120:94-98。
黃葳威(2002)。《聲音的所在:透視電台節目規劃管理》。台北:道聲出版社。
黃葳威、林紀慧(2001)。〈台灣幼教頻道收視行為及幼教產品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專案研究計畫。
黃葳威(2000)。〈民眾對四家無線電視台滿意度調查〉。行政院新聞局委託研究計畫。
黃葳威(1998)。《文化傳播》。台北:正中書局。
黃葳威(1996)。〈有線電視節目規劃策略〉,《新聞鏡周刊》,387:36-37。
黃志成(1998)。《心理學》。台北:啟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瑩(1997)。〈兒童節目的新天空〉,《廣電人》,39:8-10。
黃朝琴(1994)。《有線電視經營管理之研究》。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毓容(2001)。〈2000年臺灣地區3∼18歲閱聽眾廣電媒體使用行為大調查〉,《廣電人》,82:24-29。
許士軍(2001)。《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許長田(1997)。《策略性市場行銷學》。台北:生智文化。
莊克仁(1998)。《電台管理學-ICRT電台策略性管理模式》。台北:正中書局。
莊克仁(1996)。《廣播節目企劃與製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莊信凱譯(1997)。《電子媒體管理》。台北:廣電基金。(原書Czech-Beckerman, Elizabeth. [1991 ]. Managing electronic media.)
曹西玲(1998)。《掌握資訊─談媒體經營與問題》。台北:正中書局。
郭俶真(1997)。〈兒童媒體教育〉,《廣電人》,39:4-7。
盛建南(1995)。〈有線電視節目策略探討〉,《資訊零組件雜誌》,40:39-46。
張宏源(2000)。〈購併策略之運用及其對組織之影響-東森、和信兩大集團之營運實證研究〉。「二十一世紀兩岸廣播電視發展趨勢研討會論文集」。
馮小龍(1996)。《廣播新聞原理與製作》。台北:正中書局。
馮建三譯(1991)。《電視:科技與文化形式》。台北:遠流。(原書Williams, Raymond. [1990]. Television:Technology and Cultural Form.)
楊意菁、陳芸芸譯(1999)。《媒體原理與塑造》。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原書Grosserberg, Lawrence, Wartella, Ellen & Whitney, Charles. [1998 ]. MediaMaking: Mass Media in a Popular Culture.)
楊雅琇(1997)。〈誰說我沒有市場〉,《廣電人》,39:11-18。
楊志弘(1994)。〈台灣地區傳播者研究之探討〉,《民意季刊》,189:67-97。
楊幸真(1993)。《由基模理論看兒童對電視訊息接收之理解與釋義》。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庭輝(1999)。〈廣電科技、家戶空間與家庭時間的論辯─英國媒體與文化研究的理論性觀點〉,《廣播與電視》,第十三期: 123-148。
廖鳳瑞(1995)。〈收視行為與親子互動的關係報告研究〉。「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台北。
鄭安翔(2000)。《有線電視體育新聞內容與產製分析─以年代體育台、東森育樂台、緯來體育台三家專業體育頻道為例》。淡江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幼琍(1997)。《多頻道電視與觀眾》。台北:時英出版社。
劉幼琍、蔡琰(1995)。〈電視節目品質與時段分配之研究〉,《廣播與電視》,第二卷第一期:89-123。
蔡念中、劉立行、陳清河(1996)。《電視節目製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賴祥蔚(2000)。〈2000年台灣地區電視發展之趨勢〉,《廣電人月刊》,72:22-24。
賴國洲(1996)。《暑假期間兒童收視習慣案例分析》。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盧非易(1996)。《有線(限)電視無限(線)文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鍾起惠、陳炳宏(1999)。〈公共電視新聞性節目編排策略之研究─節目類型與收視率研究結構之觀點〉,《廣播與電視》,第十四期:63-87。
鍾起惠(1996)。〈多頻道環境觀眾收視行為之研究:以有線電視新店經營區為例〉,《民意研究季刊》,197:103-140。
謝奇任、唐維敏、甘尚平譯(1997)。《大匯流:整合媒體、資訊與傳播》。台北:亞太圖書。(原書Baldwin, Thomas F., Stevens, McVoy & Steinfied, Charles. [1995]. Convergence: integrating media,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魏美凌(1995)。《衛視(STAR TV)節目策略分析及其中文台與國內三家電視台節目異同比較之研究》。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關尚仁(1992)。〈節目策略研究初探〉,《廣播與電視》,創刊號:15-33。
羅美慧(2000)。《我國有線電視發展寬頻網路之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網站:
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月報(2001),90年6月各縣市戶籍登記現住人口數。
[Online].Available:http://www.moi.gov.tw/W3/Stat/
TNT卡通頻道網站(2002)
[Online].Available:http://www.cartoonnetwork.com
東森幼幼台網站(2002)
[Online].Available:http://www.yoyotv.com.tw
東森新聞網網站(2002)
[Online].Available:http://www.ettoday.com.tw
迪士尼卡通頻道網站(2002)
[Online].Available:http://www.disney.com.tw
國家圖書館全國報紙資訊系統(2002)
[Online].Available:http://192.192.58.101/cgi/ncl9/m_ncl9_news
銘報新聞網站(2002)
[Online].Available:http://www.mcu.edu.tw/department/comm/medianews/
三、英文部分
Anonymous (2001). Channel boost for euro Disney. Cable Europe, 6, 1-3.
Abelman, R. & Atkin, D. (2000). What children watch when they watch TV: 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4(1), 143-154.
Anonymous (1999). Children’s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and the Law, 28(12), 9-11.
Albarran, A. B. (1997).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media.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Publishing.
Aletha, C. H. (1983). Family environment and television use by preschool children.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Chan-Olmsted, S. M. & Kim, Y. (2002). The PBS brand versus cable brands: Assessing the brand image of public television in a multichannel environment.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6(8), 300-320.
Cohen, J. (2002a). Do children learn to watch television ?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2(2), 264-280.
Cohen, J. (2002b). Television viewing preferences: Programs, schedules, and the structure of viewing choices made by Israeli adult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6(3), 204-221.
Carroll, R. L. & Davis, D. M. (1993). Electronic media programming: Strategies and decision making. New York: McGraw-Hill.
Dempsey, J. (2001). Disney preps channel for the preschool set. Variety, 383(6), 18.
Eastman, S. T. & Ferguson, D. A. (1997). Broadcast / cable programm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5th ed). CA /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Formichelli, L. (2001). Programming behavior. Psychology Today, 34(1), 10.
Heeter, C. & Greenberg, B. S. (1988). Cableviewing. Norwood, NJ: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Jaramillo, D. L. (2002). The family racket: AOL Time Warner, HBO, the Soprano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quality brand.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inquiry, 26(1), 59-75.
Johnson, M. M. (2001). The impact of television and directions for controlling what children view.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5(9), 680-685.
Jordan, A. (1998). The 1998 state of children’s television report: Programming for children over broadcast and cable television. Annenberg Public Policy Center Survey Series, No. 23.
Krcmar, M. & Albada, K. F. (2000). The effect of an educational / informational rating on children’s attraction to and learning from an educational program.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4(4), 674-689.
Komaya, M. & Bowyer, J. (2000). College-Educated mothers’ ideas about television and their active mediation of viewing by three-to five-year-old children: Japan and the U.S.A..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4(2), 349-363.
Litman, B. R. (1979). The television networks, competition and program diversity.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23(4): 393-409.
Miriam E Bar-on & Broughton, Daniel D & Buttross, Susan & Corrigan, Suzanne et al. (2001).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television. Pediatrics, 107(2), 423-426.
Matelski, M.J. (1989). Broadcasting programming and promotions worktext. Boston: Focal Press.
Phipps, J. L (2001). Networks reach out to young viewers. Electronic media, 20, 20-22.
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Free Press.
Salamon, J. (2001). It''s always saturday on TV. New York Times, E1: 03.
Schmuckler, E. (1999). Up in the air. Brandweek, 40, 54-58.
Sherman, B. L. (1995).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broadcasting / cable and the new technologies (5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Selberg, T. (1993). Television and ritualization of everyday life.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26(4): 3-10.
Truett, C. (2001). The problem with prime time. Parents, 76(8), 27-28.
Van den Bulck, J. & Van den Bergh, B. (2000). The influence of perceived parental guidance patterns on children’s media use: Gender differences and media displacement.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4(1), 329-347.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1997). Mass Media Research: A Introduction (5th ed). New York:Wadsworth Publishing Com.
Webster, J. G. & Lichty, L. W. (1991). Ratings analysis: Theory and practice.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ociates.
Webster, J. G. & Wakshlag, J. (1983). A theory of television program choic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0(4): 430-446.
Wartella, E. (1980). Children as an audience. 新聞學研究, 43: 39-5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