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2 18: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胡淑賢
研究生(外文):Hu, Shu-Hsien
論文名稱:兩性工作平等法之實施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及員工工作行為影響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f the Influence t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Employees’Working Behavior after Implementation of“Gender Equality in Employment Law”
指導教授:萬同軒萬同軒引用關係陳明暉陳明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 Tung-HsuanChen, Ming-Hue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5
中文關鍵詞:兩性工作平等法人力資源管理性別歧視性騷擾母性保護組織公平組織承諾工作滿足
外文關鍵詞:Gender Equality in Employment Law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sex discriminationsexual harassmentmaternity protectionorganizational justice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job 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9
  • 點閱點閱:8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研究旨在探討兩性工作平等法施行後,對服務業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及員工工作行為之影響。為能有效據以提出企業雇主在人力資源管理之實務上、主管機關在相關配套措施之配合上、立法機關在相關法制修訂之方向上的具體建議,本文乃分別從以下四個層面進行觀察:(一)企業雇主在實施上所應採取的因應之道;(二)其他國家相關法制實施上值得仿效之處;(三)企業雇主在實際執行上窒礙難行之處;(四)企業受僱者所認識雇主實施程度的高低,對於其在組織公平認知、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上之影響。
本研究透過法規內容與文獻資料之回顧分析,歸納出企業在性別歧視禁止、性騷擾防治、促進工作平等措施等三大實施重點上的具體因應之道。其次,經由八位企業人資主管的深度訪談,發現雇主於本法規範內容落實於管理實務的同時,在育嬰留職停薪制度、托兒設(措)施提供上,所面臨現實環境的實際困難,在性騷擾防治措施法律責任界定上,所感受的疑惑與不安。進而輔以與美、日兩國法制上之比較研究,藉以提出本法在未來修法努力方向與相關配套措施配合上之具體建議。最後,經由對服務業一般受僱者的問卷調查,所回收517份有效問卷的統計分析,瞭解受僱者所認識雇主實施程度之高低,對其在組織公平認知、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上,皆有相當顯著正向關係之影響。進而藉以建議雇主現階段於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上,只有遵行本法配合實施之程度愈高,才能提升受僱者之組織公平認知,增加其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以發揮組織最大之經營績效。
期待藉由本文之闡述,能為法律規定與現實環境間差距的縮小,建構出可能的管道,能為兩性工作平等法的實施,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上發揮最積極而且正面的意義,進而透過兩性平權理念的實現,締造一勞資雙贏之局面。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toward the service industry employers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ctivities as well as employees on their working behavior after The Gender Equality in Employment Law released and came into effect.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ually advices for the employers that how to practice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the authority that how to make related package measures, and for the legislature to revise the related regulations base on this law; the research has studied these four agendas: A). How the employers cope with it after this law released, B). How other countries made relevant regulations and if there’re any experiences for us to learn, C). The difficulties for employers to put into actions, D). How far the employers actually follow this law will affect the employees’ recognition toward the organizational justic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The research, by analyzing back through the contents of the regulations and history documents, worked out solutions for the entrepreneurs to deal with the three issues of Prohibition of Sex Discrimination, Prevention and Correction of Sexual Harassment, and Measures for Promoting Equality in Employment. Secondly, after having in-depth interview with eight human resource executives, it is learned that there are environmental and practical troubles for the employers to execute this law toward parental leave without payment、set up child care facilities or provide child care measures. And how to define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Sexual Harassment Preventive and Correctional Measures confuses the employers and made them anxious is also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Due to all these problems above, we studied and took exampl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s reference to bring forward precisely suggestions for the legislature to revise this law and make related package measures in the future. Finally, by analyzing the 517 valid questionnaire survey collected from the general employees of the service industries shows that the farther the employers follow this law will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ffects the employees’ recogni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justic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It clarifies that only with following this law can increase the employees’ senses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it will benefit the organizations and make it work in the most efficient way.
We expect that through this article’s clarification, we can work some possible ways out to minimize the gap between the law itself and reality. And hoping by practicing The Gender Equality in Employment Law can develop the most positive effects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urther more, because of the materialization of true gender equality concept, a win-win result for both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can be achieved.
頁次
目錄 Ⅰ
圖目錄 Ⅴ
表目錄 Ⅵ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3
1.3 研究目的 3
1.3.1 企業雇主的具體因應之道 4
1.3.2 美、日兩國與我國相關法制內容之比較分析 4
1.3.3 企業雇主對於本法內容之認知態度 4
1.3.4 受僱者對於本法內容之認知程度 5
1.3.5 受僱者對於雇主實施程度之認識情形 5
1.3.6 對於女性受僱者工作行為之影響 5
1.3.7 對於男性受僱者工作行為之影響 6
1.4 研究問題 6
1.5 研究範圍 7
1.6 研究方法 8
1.6.1 制度比較研究法 8
1.6.2 文獻回顧法 8
1.6.3 深度訪談法 8
1.6.4 問卷調查法 8
1.7 研究流程與概念 9
第二章 兩性工作平等法概述 12
2.1 「兩性工作平等法」之內容簡介 12
2.1.1 第一章 總則 12
2.1.2 第二章 性別歧視之禁止 12
2.1.3 第三章 性騷擾之防治 13
2.1.4 第四章 促進工作平等措施 13
2.1.5 第五章 救濟及申訴程序 14
2.1.6 第六章 罰則 15
2.1.7 第七章 附則 15
2.2 「兩性工作平等法」之重要內涵 16
2.2.1 就業上一般性別歧視之禁止 16
2.2.2 兩性薪資平等原則 18
2.2.3 兩性職業隔離之突破 20
2.2.4 單身條款及禁孕條款之禁止 21
2.2.5 性騷擾行為之禁止 24
2.2.6 母性保護問題 26
2.3 企業雇主具體因應之道 30
2.3.1 「性別歧視之禁止」的因應之道 31
2.3.2 「性騷擾之防治」的因應之道 32
2.3.3 「促進工作平等措施之採行」的因應之道 34
2.4 小結 35
第三章 美國、日本與我國關於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比較分析 37
3.1 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簡介 38
3.1.1 就業上一般性別歧視之禁止 39
3.1.2 兩性薪資平等原則之確立 40
3.1.3 兩性職業隔離之突破 41
3.1.4 工作場所性騷擾之禁止 42
3.1.5 懷孕歧視之禁止 43
3.1.6 母性保護問題 43
3.1.7 積極促進兩性工作平等方案之推動 44
3.1.8 申訴及執行機關之設立 45
3.2 日本兩性工作平等法制簡介 46
3.2.1 就業上一般性別歧視之禁止 46
3.2.2 兩性薪資平等原則之確立 47
3.2.3 兩性職業隔離之突破 47
3.2.4 工作場所性騷擾之禁止 48
3.2.5 單身條款與懷孕歧視之禁止 49
3.2.6 母性保護問題 49
3.2.7 積極促進兩性工作平等方案之推動 50
3.2.8 申訴及執行機關之設立 50
3.3 法制比較分析 51
3.4 小結 57
第四章 文獻探討 59
4.1 人力資源管理 59
4.1.1 人力資源管理之意義 59
4.1.2 人力資源管理之內容 60
4.1.3 法律與人力資源管理 60
4.1.4 小結 61
4.2 組織公平認知 61
4.2.1 公平理論 62
4.2.2 組織公平 62
4.2.3 小結 64
4.3 組織承諾 64
4.3.1 定義 65
4.3.2 相關之實證研究 66
4.3.3 小結 69
4.4 工作滿足 69
4.4.1 定義 69
4.4.2 相關之實證研究 71
4.4.3 小結 72
第五章 研究內容 74
5.1 實證研究架構 74
5.2 研究變項 75
5.3 研究假設 76
5.4 研究對象 80
5.5 資料分析方法 81
5.5.1 深度訪談之資料 81
5.5.2 問卷調查之資料 81
5.6 訪談內容設計 84
5.7 問卷內容設計 84
第六章 深度訪談 95
6.1 訪談對象背景 95
6.2 訪談進行方式 95
6.3 訪談結果評述 95
6.3.1 性別歧視之禁止 96
6.3.2 性騷擾之防治 99
6.3.3 促進工作平等措施之採行 104
6.4 小結 111
第七章 實證分析 114
7.1 樣本基本資料描述 114
7.2 敘述性統計分析 116
7.2.1 受僱者對於兩性工作平等法內容之認知程度 116
7.2.2 受僱者對於雇主實施程度之認識情形 118
7.3 相關分析、集群分析、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22
7.3.1 各研究變項之交互相關分析 122
7.3.2 雇主不同實施程度下之差異分析 124
7.3.3 控制變項對各研究變項之差異分析 127
7.3.4 雇主僱用受僱者人數多寡之差異分析 140
7.4 迴歸分析 142
7.4.1 迴歸模式配適性檢定 142
7.4.2 逐步迴歸分析 145
7.5 中介效果 151
7.5.1 組織公平認知對於組織承諾之中介效果 151
7.5.2 組織公平認知對於工作滿足之中介效果 152
7.6 假設驗證 152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157
8.1 結論 157
8.2 建議 160
參考文獻 166
附錄一 兩性工作平等法 172
附錄二 深度訪談問項 177
附錄三 訪談內容摘要 180
附錄四 問卷內容 200
圖 目 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10
圖1-2 研究概念圖 11
圖5-1 實證研究架構圖 74
圖7-1 標準化殘差常態機率分佈圖 144
表 目 錄
表2-1 女性受僱者每月主要收入占男性之比率(按職業分) 18
表2-2 台灣地區就業者之職業與性別比例 21
表2-3 雇主以管理規則不良勞動環境造成之單身、禁孕條款 22
表2-4 近年來台灣地區工作場所性騷擾經驗相關調查彙整表 24
表2-5 八十九年台灣地區無工作之已婚婦女無工作意願原因調查表 27
表3-1 美、日兩國與我國相關法制內容之摘要比較 51
表4-1 「人力資源管理」定義彙整一覽表 59
表4-2 「人力資源管理」內容一覽表 60
表4-3 「組織承諾」定義彙整一覽表 65
表4-4 有關組織承諾前因變項之實證研究 67
表4-5 有關組織公平認知與組織承諾關係之實證研究 68
表4-6 「工作滿足」定義彙整一覽表 70
表4-7 有關工作滿足前因變項之實證研究 71
表5-1 受僱者對兩性工作平等法內容認知程度問項之信度係數 85
表5-2 受僱者對雇主實施程度認識情形問項之信度係數 88
表5-3 組織公平量表之信度係數 90
表5-4 組織承諾量表之信度係數 92
表5-5 工作滿足量表之信度係數 94
表7-1 問卷發放數、回卷數及回收率 114
表7-2 問卷發放對象產業分佈表 114
表7-3 問卷樣本人口統計變項分佈表 115
表7-4 受僱者對兩性工作平等法內容之認知程度 116
表7-5 受僱者所認識雇主遵行兩性工作平等法之實施程度 118
表7-6 認為雇主有設置托兒設施或提供托兒措施之樣本分佈 120
表7-7 雇主實施程度問項之成分矩陣 121
表7-8 各研究變項之交互相關分析 123
表7-9 雇主不同實施程度之集群分析 124
表7-10 雇主不同實施程度集群間之變異數分析 125
表7-11 雇主不同實施程度集群間於組織公平認知之差異分析 125
表7-12 雇主不同實施程度集群間於組織承諾之差異分析 126
表7-13 雇主不同實施程度集群間於工作滿足之差異分析 126
表7-14 不同性別組間於各研究變項之T檢定 127
表7-15 不同年齡組間之變異數分析 129
表7-16 不同年齡組於各研究變項之平均數 130
表7-17 不同年齡組間於組織公平認知之差異分析 130
表7-18 不同年齡組間於組織承諾之差異分析 131
表7-19 不同年齡組間於工作滿足之差異分析 132
表7-20 不同教育程度組間之變異數分析 133
表7-21 不同年資組間之變異數分析 134
表7-22 不同年資組於各研究變項之平均數 135
表7-23 不同年資組間於組織公平認知之差異分析 135
表7-24 不同年資組間於組織承諾之差異分析 136
表7-25 不同年資組間於工作滿足之差異分析 136
表7-26 不同婚姻狀況組間於各研究變項之T檢定 138
表7-27 有無三歲以下子女組間於各研究變項之T檢定 139
表7-28 雇主僱用人數多寡於各研究變項之T檢定 141
表7-29 自變項間之相關係數 143
表7-30 自變項之變異數波動因素 143
表7-31 共線性診斷 144
表7-32 殘差值自我相關檢定 145
表7-33 迴歸模式摘要(依變項:組織公平認知) 145
表7-34 迴歸模式變異數分析摘要(依變項:組織公平認知) 146
表7-35 迴歸係數(依變項:組織公平認知) 146
表7-36 迴歸模式摘要(依變項:組織承諾) 147
表7-37 迴歸模式變異數分析摘要(依變項:組織承諾) 148
表7-38 迴歸係數(依變項:組織承諾) 148
表7-39 迴歸模式摘要(依變項:工作滿足) 149
表7-40 迴歸模式變異數分析摘要(依變項:工作滿足) 150
表7-41 迴歸係數(依變項:工作滿足) 150
一、英文部分
1. Albelda, R. P.,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By Race and Gender, 1958-1981,”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39, 1986, pp.404-411.
2. Bowler, M., “Women’s Earnings: An Overview,” Monthly Labor Review, Vol.122, No.12, 1999, pp.13-21.
3. Breger, M. J., “The Department of Labor’s Glass Ceiling Initiative: A New Approach to an Old Problem,” Labor Law Journal, Vol.43, 1992, pp.421-429.
4. Bierhoff, H. W., Cohen, R. L., and Greenberg, J., Justice in Social Relations,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86.
5. Belsley, D. A., Kuh, E., and Welsch, R. E., Regression Diagnostics: Identifying Influential Data and Sources of Collinearity, New York: John Wiley, 1980.
6. Baron, R. M., and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51, No.6, 1986, pp.1173-1182.
7. Delaney, J. T., and Huselid, M. A.,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39, No.4, 1996, pp.949-969.
8. Delery, J. and Doty, D. H., “Models of Theorizing in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ests of Universalistic, Contingency, and Configuration Performance Predic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39, No.4, 1996, pp.802-835.
9. Greenberg, J., “A Taxonomy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Theor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12, No.1, 1987, pp.9-12.
10. Homans, G. C., Social Behavior: Its Elementary Form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1961.
11. Leonard, J. S., “The Impact of Affirmative Action on Employment,”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Vol.2, 1984, pp.439-463.
12. Leventhal, G. S., “What Should Be Done With Equity Theory ? ” In Social Exchange : 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Edited by Gergen, K. J., Greenberg, M. S., and Willis, R. H.,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80, pp.27-55.
13. Mathys, N. J. and Pincus, L. B., “Is Pay Equity Equitable? A Perspective that Looks Beyond Pay,” Labor Law Journal, Vol.44, 1993, pp. 351-360.
14. Milkovich, G. T. and Newman, J. M., Compensation, 5th ed., Chicago: Irwin, 1996.
15. Mowday, R. T., Poter, L. W., and Steers, R. M., Employee-Organization Linkages: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2.
16. Nelson, R. R., “State Labor Legislation Enacted in 1998,” Monthly Labor Review, Vol.122, No.1, 1999, pp.3-15.
17. Steers, R. M.,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22, 1977, pp.46-56.
18. Schermerhorn, J. R., Hunt, Jr. J. G., and Osborn, R. N.,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 th ed., New York: Wiley, 1994.
19. Seashore, S. E., and Taber, T. D., “Job Satisfaction Indicator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American Behavior & Scientists, Vol.18, 1975, pp.333-368.
20. Smith, P. C., Kendall, L. M., and Hulin, C. L., 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 Rand McNally, 1969.
21. Thibaut, J., and Walker, L., “A Theory of Procedure,” California Law Review, No.66, 1975, pp.541-566.
22. Vroom, V. H.,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64.
23. Youndt, M. A., Snell, J. W., Dean, J. W., and Lepak, D. P.,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Strategy, and Firm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39, No.4, 1996, pp.836-866.
二、中文部分
1. 大澤齊子,「影響日本兩性工作不平等之制度因素探討」,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2. 王秉鈞主譯(Stephen P. Robbins著),管理學,台北:華泰書局,第四版,民國84年。
3.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七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民國85年。
4. 王素琴,「從女性勞動保護至兩性工作平等理念之實現」,勞資關係月刊,第17卷第11期,民國88年3月,頁16-32。
5. 王雅芬,「台灣地區製造業性別職業隔離現象初步探討」,中國勞工,第943期,民國84年4月,頁10-14。
6. 王雅芬、陳忠良合譯,「日本男女僱用機會及待遇均等法等相關法令修正條文」,勞工行政,第126期,民國87年10月,頁20-26。
7. 尤美女,男女工作平等法草案及相關文獻彙編,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民國79年。
8. 尤美女、施繼明、潘正芬、劉志鵬合譯,美、德、日、瑞典有關男女工作平等之相關法條譯述,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民國78年。
9. 尤雪娥,「員工個人屬性、工作特性、內外控傾向與工作滿足之關聯性研究─以台鐵局本部員工為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10. 尹衍樑,「組織變革策略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以潤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電腦化為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7年。
1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華民國87年台灣地區婦女勞動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勞委會,民國87年。
12.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89年台灣地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台北:主計處,民國90年。
13.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華民國90年台灣地區勞動統計年報」,台北:勞委會,民國91年。
14. 江玫君,「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績效之相關研究」,嶺東學報,第12期,民國90年4月,頁219-237。
15. 李瑞鈴,「日本促進女性就業制度之研究─兼比較台灣相關措施」,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16. 李俊賢,「從兩性平權理念論兩性工作平等法之立法」,全國律師,第5卷第2期,民國90年2月,頁54-73。
17. 李美慧,「績效評估公平性對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的影響─以巨匠電腦為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18. 吳錦錫,「兩性工作平等立法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之衝擊與因應」,勞資關係月刊,第20卷第5期,民國90年9月,頁15-32。
19. 林欽明,「美國服務業之女性就業:工作平等制度的經濟探討」,收錄於歐美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比較研究,焦興鎧(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民國85年,頁147-190。
20. 林振賢,「談日本均等法修正與女工保護」,中國勞工,第991期,民國88年4月,頁6-10。
21. 林清發,「主管向下影響行為與員工組織承諾之研究─公、民營企業的比較分析」,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22. 周志盛,「汽車修護人員的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地區兩家汽車經銷商為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23. 周志法,「領導風格、公平認知、員工工作滿足之關係探討」,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
24. 徐瑤佩,「從政策立法觀點探討我國兩性工作平等問題」,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25. 高正國,「環境變動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及人員」,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26. 馬樹榮,「組織公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檢驗薪資制度知覺的調節效果」,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27. 陳忠良,「日本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及勞動基準法之修正與評析」,勞工行政,第117期,民國87年1月,頁63-68。
28. 陳自強,「人力資源管理對外派大陸幹部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29. 陳錦發,「論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爭議問題─以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相關立法與實施情況為比較對象」,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30.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書局,修訂四版,民國90年。
31. 郭玲惠a,「現今婦女勞動法令之檢討」,勞資關係月刊,第15卷第11期,民國86年3月,頁6-22。
32. 郭玲惠b,「我國婦女勞動法制之探視」,律師雜誌,第219期,民國86年12月,頁51-70。
33. 郭家祺,「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研究─兼論我國兩性工作不平等之原因」,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34. 黃昭元,「單身條款的法律效力」,勞資關係月刊,第15卷第11期,民國86年3月,頁23-31。
35. 黃坤祥,「政經環境變動下之人力培訓新思維」,工業關係管理本質與趨勢學術研討會,彰化:大業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主辦,民國89年12月,頁89-92。
36. 黃同圳,「人力資源管理策略─企業競爭優勢之新器」,收錄於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李誠(編),台北:天下文化,民國90年,頁23-52。
37. 張茹娟,「影響企業組織員工陞遷因素之探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38. 張緯良,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書局,民國88年。
39. 張瑞當、徐漢祥、倪豐裕,「公平認知對組織成員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影響之實證研究」,中山管理評論,第9卷第1期,民國90年春季號,頁135-163。
40. 許士軍,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第二版,民國71年。
41. 崔偉、張志強合譯(Saul D. Hoffman著),勞動力市場經濟學,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0年。
42. 婦女新知基金會,1999催生男女工作平等法手冊,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民國88年。
43. 莊順天,「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意願之探討─以高雄市公民營銀行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44. 焦興鎧a,「工作場所性騷擾及其防治之道」,勞資關係月刊,第15卷第11期,民國86年3月,頁32-40。
45. 焦興鎧b,勞工法制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二),台北:月旦出版社,民國86年。
46. 焦興鎧a,「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律制度簡介」,勞資關係月刊,第17卷第11期,民國88年3月,頁6-15。
47. 焦興鎧b,「台北地方法院第一則有關工作場所性騷擾判決之解析 ─ 兼論美國制度所能提供之啟示 ─」,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期,民國88年7月,頁155-198。
48. 焦興鎧c,「私部門高階女性人力資源之開發及運用─美國玻璃天花板委員會報告初探」,經社法制論叢,第24期,民國88年7月,頁311-348。
49. 焦興鎧d,「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機能之研究」,律師雜誌,第243期,民國88年12月,頁63-87。
50. 焦興鎧a,「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國際趨勢─兼論對我國建構相同制度所能提供之啟示」,經社法制論叢,第25期,民國89年1月,頁203-229。
51. 焦興鎧b,「同工同酬與同職同酬 ─美國之經驗─」,政大勞動學報,第9期,民國89年1月,頁65-110。
52. 焦興鎧c,「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救濟制度之研究」,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7期,民國89年12月,頁95-150。
53. 焦興鎧,「論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整合版)中有關工作場所性騷擾之規範─兼論其他幾項近期之相關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71期,民國90年4月,頁26-41。
54. 菅野和夫,勞動法,東京都:弘文堂,平成11年。
55. 游騰馨,「人力資源管理對台商在大陸當地選用幹部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56. 董欣寧,「個人屬性、組織公平與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中華電信國際電信分公司為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57. 廖苑君,「追求兩性工作平等,企業加油」,管理雜誌,第333期,民國91年3月,頁26-30。
58. 劉梅君,「兩性工作平等法與母性保護之關聯 ─ 淺談育嬰假、家庭照顧假等促進工作平等措施的立法理由」,律師雜誌,第242期,民國88年11月,頁34-41。
59. 劉志鵬,「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整合版)所定職場性騷擾之研究─以日本法制為比較對象」,月旦法學雜誌,第71期,民國90年4月,頁41-53。
60. 黎士群,「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以Unix系統管理人員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61. 蔡秋月,「護理人員組織承諾、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台灣南部醫療機構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62. 賴志超,「程序正義、分配正義與組織成員工作意向之關係」,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63. 鍾利敏,「管理者之人格特質、工作滿足及組織承諾相關性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管理者為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64. 藍采風、廖榮利,組織行為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7年。
65. 嚴祥鸞,「工作場所性別文化的型塑」,福利社會,第59期,民國86年4月,頁18-22。
66. 嚴祥鸞,「性別關係建構的科技職場」,婦女與兩性學刊,第9期,民國87年4月,頁187-20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66. 嚴祥鸞,「性別關係建構的科技職場」,婦女與兩性學刊,第9期,民國87年4月,頁187-204。
2. 58. 劉梅君,「兩性工作平等法與母性保護之關聯 ─ 淺談育嬰假、家庭照顧假等促進工作平等措施的立法理由」,律師雜誌,第242期,民國88年11月,頁34-41。
3. 59. 劉志鵬,「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整合版)所定職場性騷擾之研究─以日本法制為比較對象」,月旦法學雜誌,第71期,民國90年4月,頁41-53。
4. 57. 廖苑君,「追求兩性工作平等,企業加油」,管理雜誌,第333期,民國91年3月,頁26-30。
5. 53. 焦興鎧,「論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整合版)中有關工作場所性騷擾之規範─兼論其他幾項近期之相關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71期,民國90年4月,頁26-41。
6. 39. 張瑞當、徐漢祥、倪豐裕,「公平認知對組織成員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影響之實證研究」,中山管理評論,第9卷第1期,民國90年春季號,頁135-163。
7. 34. 黃昭元,「單身條款的法律效力」,勞資關係月刊,第15卷第11期,民國86年3月,頁23-31。
8. 27. 陳忠良,「日本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及勞動基準法之修正與評析」,勞工行政,第117期,民國87年1月,頁63-68。
9. 20. 林振賢,「談日本均等法修正與女工保護」,中國勞工,第991期,民國88年4月,頁6-10。
10. 18. 吳錦錫,「兩性工作平等立法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之衝擊與因應」,勞資關係月刊,第20卷第5期,民國90年9月,頁15-32。
11. 65. 嚴祥鸞,「工作場所性別文化的型塑」,福利社會,第59期,民國86年4月,頁18-22。
12. 16. 李俊賢,「從兩性平權理念論兩性工作平等法之立法」,全國律師,第5卷第2期,民國90年2月,頁54-73。
13. 14. 江玫君,「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績效之相關研究」,嶺東學報,第12期,民國90年4月,頁219-237。
14. 5. 王雅芬,「台灣地區製造業性別職業隔離現象初步探討」,中國勞工,第943期,民國84年4月,頁10-14。
15. 4. 王素琴,「從女性勞動保護至兩性工作平等理念之實現」,勞資關係月刊,第17卷第11期,民國88年3月,頁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