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5 04: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萬來
研究生(外文):Tsai, wan-lai
論文名稱:警察人員壓力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Stress in Police Force-Based on Taipei Municipal Police Department
指導教授:藍三印藍三印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6
中文關鍵詞:警察人員工作壓力紓解壓力績效評比
外文關鍵詞:policemenworking stressstress relievingperformance grad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56
  • 點閱點閱:156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0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3
警察人員工作被認為是壓力較大的職業,其工作特性大多為待命狀況下出勤,均為緊急危險及責重事繁之狀態使然;也因為其大多以強制之手段來執法,並直接面對社會較複雜的一面之故,更因為長期暴露在暴力、衝突及高危險的狀態下,使其心理及生理均較易產生不易調適的現象。
本研究蒐集了有關壓力管理之碩士論文,以及中外書籍、雜誌等資料,做文獻的探討回顧,並以量化問卷與質化訪談等方法,以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二線三星以下員警為對象,計發出767份問卷調查,有效回收583份,佔發放數76%,問卷回收後,以SPSS 10.0版For Windows之統計套裝軟體,使用個人電腦進行統計分析。另質化訪談十二位,分別訪問了退休局長、刑事組長、警備隊長、派出所主管、巡佐、警員……等,經探討分析結果分述如次:
一、警察工作是高危險與高壓力的職業。
二、新聞媒體幾乎都在臺北市,媒體的24小時社會新聞報導,對臺北市基
層員警執勤有很大的壓力。
三、壓力源來自機關制度、工作因素、生涯規劃、家庭因素等極具關聯
性。
四、無論是Type A或Type B型人格,在工作壓力上之心理反應程度感受均
具相似性,在人格因素干擾下,會產生自我防衛現象。
五、內∕外控性格者與工作壓力之心理反應具相關性,與自我防衛反應未
具關聯性。
六、服務於派出所、刑事組之警察同仁,工作壓力大於分局內勤、保安大
隊、交通大隊等單位。
七、人口統計變項中,在性別上,男性比女性工作壓力大。在年齡上,資
淺者比資深者工作壓力大。在配階上,階級越低者工作壓力越大。在
教育程度與婚姻方面,均與工作壓力無顯著關係。
八、離職傾向與工作壓力反應,有顯著相關。請調離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有
192人,佔有效問卷32.9%;因工作壓力因素請調者107人,佔有效問
卷之請調人數55.7%,可見員警工作壓力之大。
九、紓解壓力方法以複選方式,統計前三名為:休閒(泡茶、下棋、唱
歌、看電影等)392人、休假373人、旅遊269人,分別佔有效問卷
67.2%、64%、46%;另抽煙141人、喝酒125人,分別佔24.2%、
21.4%,後兩項紓解壓力方法,比例較一般公務人員高,值得省思與
改進。
十、基層警察人員抗壓力強,養成逆來順受之因應方式。
研究建議事項如下:
一、警察工作應以10Q理論為基礎,要終身學習、終身運動、終身反省、
隨時看看自已方向是否正確。
二、績效評比單純化與合理化。
三、減化警察機關協辦之業務。
四、主官(管)基本條件之要求,如何妥適面對媒體與民代,有危機處理
應變的能力。
五、研訂合理公平的人事升遷制度,以激勵士氣。
六、警察風紀之從嚴要求與不肖員警之斷然淘汰。
七、分局「關老師」之移撥非督察組承辦,建立合格「心理諮商師」之輔
導制度。
八、培養員警樂觀心境、幽默感、多運動、多讀書、終身學習、多溝通、
培養正當休閒嗜好,以紓解壓力。
九、警察工作任務特殊,長時間在派出所,加強軟、硬體設施,讓同仁充
分休息與應用,以調劑身心。
As we know, police work involves a lot of pressure. Police must be prepared at all times. A policeman’s job consists of tedious routine punctuated by dangerous situations. The complexity of society as well as the element of unexpected danger place great demands on police officers, both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This research project utilizes new information regarding pressure management from foreign essays and books as well as archived data and polls taken from police staff. In all, we issued 767, and returned 583 questionnaires, with a return rate of 76%. Afterward, using a computer equipped with a version of SPSS 10.0 for windows, w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 addition, we also interview retired commissioners, chief of detectives, captains, police district sub-lieutenants, sergeants and police officers. Following are the results of our discussion:
1.Police work is dangerous and stressful.
2.Most of the media are gathered in Taipei city. The press is
highly critical of police, which increases the pressure.
3.Sources of stress include rules of society, work, making life
decisions and family, in that order.
4.No matter which personality, type, A or B, the perception of
job-related stress similar, as well as the reaction to
stressful situations.
5.Factors which people tend to blame internal or external
relate the reaction to perceived stress. However, these
factors don’t relate with self-defense reaction.
6.Police whose work involves extensive contact with the public
experience greater pressure than those who work for
substations, mobile divisions and traffic divisions.
7.The statistics shows that males perceive more pressure than
females, senior officers more than juniors and officers of
superior rank perceive that greater pressure. Education and
marital status does not seem to affect work stress.
8.The job pressure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resignation and
requests for reassignment. Of polled officers, 192, or 32.9%
had been transferred to another location. Of these, 107, or
55.7% policemen had requested transfers to another position.
This reflects the stressful nature of police work.
9.According to responses to this questionnaire, pressure may be
relieved in three ways: The first, leisure time (making tea,
playing chess, karaoke, seeing a movie, and etc), elicited
392 responses 67.2%. The second, vacation, elicited 373
responses 64%. The third, traveling, elicited 269 responses
46%. Fourth and fifth are drinking and smoking, 141 responses
24.2% and 125 responses 21.4%. The last two are higher in
police than other public servants. This can be improved.
10.To bring down the job pressure for Policemen of basic level
have stronger resist compression, and easier to adjust
themselves.
The studies suggestions are listed below:
1.The work of policemen should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e of
10Q theory, learning, exercising, and introspecting for all
the lifetime, to see if he is on the right direction.
2.Simplify and rationalize performance grading.
3.Reduce workload of the police officers.
4.Commanding officers should be educated how to reply to the
press and media properly as well as ability to manage and
react to crises.
5.Establish a fair and reasonable promotion system.
6.Demand discipline, eliminate corruption.
7.Setting up the qualified “anonymous consultant” system.
8.Develop a positive attitude, humor, encourage exercising,
reading, and learning, communication to relieve stress.
9.Enhanc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for police officers, provide
ways to relieve tedium in the workplace.
謝辭‧‧‧‧‧‧‧‧‧‧‧‧‧‧‧‧‧‧‧‧‧‧‧‧‧‧I
摘要‧‧‧‧‧‧‧‧‧‧‧‧‧‧‧‧‧‧‧‧‧‧‧‧‧‧II
目次‧‧‧‧‧‧‧‧‧‧‧‧‧‧‧‧‧‧‧‧‧‧‧‧‧‧Ⅶ
表目錄‧‧‧‧‧‧‧‧‧‧‧‧‧‧‧‧‧‧‧‧‧‧‧‧‧IX
圖目錄‧‧‧‧‧‧‧‧‧‧‧‧‧‧‧‧‧‧‧‧‧‧‧‧‧XI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概況‧‧‧‧‧‧‧‧‧‧‧‧‧‧5
第三節 研究目的‧‧‧‧‧‧‧‧‧‧‧‧‧‧‧‧‧‧‧‧10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10
第五節 研究限制‧‧‧‧‧‧‧‧‧‧‧‧‧‧‧‧‧‧‧‧11
第六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11
第七節 相關名詞界定‧‧‧‧‧‧‧‧‧‧‧‧‧‧‧‧‧‧15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
第一節 工作壓力的理論模式剖析‧‧‧‧‧‧‧‧‧‧‧‧‧24
第二節 警察人員壓力之相關研究‧‧‧‧‧‧‧‧‧‧‧‧‧32
第三節 壓力的調適與因應‧‧‧‧‧‧‧‧‧‧‧‧‧‧‧‧42
第四節 國內有關工作壓力之研究回顧‧‧‧‧‧‧‧‧‧‧‧5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調查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64
第二節 問卷調查與訪談設計 ‧‧‧‧‧‧‧‧‧‧‧‧‧‧‧68
第三節 變數的操作化定義‧‧‧‧‧‧‧‧‧‧‧‧‧‧‧‧70
第四節 資料蒐集過程‧‧‧‧‧‧‧‧‧‧‧‧‧‧‧‧‧‧71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76
第六節 問卷信度分析‧‧‧‧‧‧‧‧‧‧‧‧‧‧‧‧‧‧77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第一節 問卷受測者基本資料分析‧‧‧‧‧‧‧‧‧‧‧‧‧82
第二節 壓力源與工作壓力關聯性分析‧‧‧‧‧‧‧‧‧‧‧84
第五章 質化訪談與結果分析
第一節 質化訪談結果‧‧‧‧‧‧‧‧‧‧‧‧‧‧‧‧‧‧95
第二節 質化訪談分析‧‧‧‧‧‧‧‧‧‧‧‧‧‧‧‧‧‧12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33
第二節 建議‧‧‧‧‧‧‧‧‧‧‧‧‧‧‧‧‧‧‧‧‧‧141
參考文獻‧‧‧‧‧‧‧‧‧‧‧‧‧‧‧‧‧‧‧‧‧‧‧‧154
附錄一 研究問卷‧‧‧‧‧‧‧‧‧‧‧‧‧‧‧‧‧‧‧‧161
附錄二 質化訪談紀錄‧‧‧‧‧‧‧‧‧‧‧‧‧‧‧‧‧‧165
表目錄
表1-1-1 三大都會區與臺北縣統計資料‧‧‧‧‧‧‧‧‧‧‧5
表1-1-2 臺灣新聞媒體SNG人車配置表‧‧‧‧‧‧‧‧‧‧‧5
表1-2-1 臺北市政府組織系統表‧‧‧‧‧‧‧‧‧‧‧‧‧‧7
表1-2-2 91年縣市刑案犯罪率比較‧‧‧‧‧‧‧‧‧‧‧‧‧8
表1-4-1 員警人數取樣表‧‧‧‧‧‧‧‧‧‧‧‧‧‧‧‧‧10
表1-7-1 中美兩國生活事件衝擊排次和指數比較‧‧‧‧‧‧‧16
表1-7-2 學者對工作壓力的定義摘要表‧‧‧‧‧‧‧‧‧‧‧18
表2-2-1 警察人員生活壓力來源排序表‧‧‧‧‧‧‧‧‧‧‧39
表2-2-2 警察工作壓力源短期與長期之影響‧‧‧‧‧‧‧‧‧40
表2-2-3 國內外學者對警察工作壓力的分類‧‧‧‧‧‧‧‧‧41
表2-3-1 漢生量表‧‧‧‧‧‧‧‧‧‧‧‧‧‧‧‧‧‧‧‧52
表2-3-2 壓力管理與減輕壓力的秘訣‧‧‧‧‧‧‧‧‧‧‧‧54
表2-3-3 警察壓力因應策略‧‧‧‧‧‧‧‧‧‧‧‧‧‧‧‧59
表2-4-1 國內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論文‧‧‧‧‧‧‧‧‧‧‧60
表3-4-1 問卷發放及回收情形‧‧‧‧‧‧‧‧‧‧‧‧‧‧‧72
表3-4-2 訪談受訪者簡要資料表‧‧‧‧‧‧‧‧‧‧‧‧‧‧74
表3-6-1 工作壓力源量表之信度係數‧‧‧‧‧‧‧‧‧‧‧‧77
表3-6-2 工作壓力反應量表之信度係數‧‧‧‧‧‧‧‧‧‧‧79
表3-6-3 離職傾向量表之信度係數‧‧‧‧‧‧‧‧‧‧‧‧‧80
表3-6-4 內外控性格傾向量表之信度係數‧‧‧‧‧‧‧‧‧‧80
表3-6-5 人格特質量表之信度係數‧‧‧‧‧‧‧‧‧‧‧‧‧81
表4-2-1 機關制度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85
表4-2-2 工作因素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85
表4-2-3 生涯規劃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86
表4-2-4 家庭因素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87
表4-2-5 Type A & Type B型人格者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87
表4-2-6 內/外控性格者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88
表4-2-7 性別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89
表4-2-8 年齡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90
表4-2-9 年資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90
表4-2-10 教育程度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91
表4-2-11 配階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92
表4-2-12 服務單位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92
表4-2-13 工作屬性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93
表4-2-14 婚姻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94
表4-2-15 離職傾向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94
表5-1-1 質化訪談意見摘要表‧‧‧‧‧‧‧‧‧‧‧‧‧‧‧125
表6-1-1 臺北市全般刑案發生數92年3-5月與91年3-5月同期比較表 138
圖目錄
圖1-6-1 本研究流程‧‧‧‧‧‧‧‧‧‧‧‧‧‧‧‧‧‧‧14
圖1-7-1 工作壓力綜合模式‧‧‧‧‧‧‧‧‧‧‧‧‧‧‧‧19
圖2-1 一般適應症候群‧‧‧‧‧‧‧‧‧‧‧‧‧‧‧‧‧24
圖2-1-1 壓力模式 ‧‧‧‧‧‧‧‧‧‧‧‧‧‧‧‧‧‧‧‧25
圖2-1-2 工作壓力ISR模式‧‧‧‧‧‧‧‧‧‧‧‧‧‧‧‧‧26
圖2-1-3 工作壓力Mc Grath的過程模式‧‧‧‧‧‧‧‧‧‧‧27
圖2-1-4 職業壓力模‧‧‧‧‧‧‧‧‧‧‧‧‧‧‧‧‧‧‧28
圖2-1-5 工作壓力一般模式‧‧‧‧‧‧‧‧‧‧‧‧‧‧‧‧29
圖2-1-6 組織壓力模式‧‧‧‧‧‧‧‧‧‧‧‧‧‧‧‧‧‧30
圖2-1-7 職業壓力指標OSI模式‧‧‧‧‧‧‧‧‧‧‧‧‧‧‧31
圖2-2-1 工作壓力與工作表現關係曲線圖‧‧‧‧‧‧‧‧‧‧35
圖2-3-1 壓力循環圖‧‧‧‧‧‧‧‧‧‧‧‧‧‧‧‧‧‧‧44
圖2-3-2 壓力的訊息處理模式‧‧‧‧‧‧‧‧‧‧‧‧‧‧‧45
圖2-3-3 壓力緩衝盾‧‧‧‧‧‧‧‧‧‧‧‧‧‧‧‧‧‧‧50
圖3-1-1 研究架構圖‧‧‧‧‧‧‧‧‧‧‧‧‧‧‧‧‧‧‧64
一、中文部分
人事行政局
2002a「公務生涯諮商與輔導手冊」,臺北:人事行政局。
2002b「健康快樂有活力的公務人員─公務生涯諮商與輔導手冊」,臺
北:人事行政局。
內政部警政署
2002a「警政白皮書」,臺北:內政部警政署。
2002b「警政統計年報」第三十六輯,臺北:內政部警政署。
王伯頎
2000「基層員警工作適應與其因應策略關係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
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華等譯
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時英出版社。
李菁芬 李雅婷 趙慕芬合譯
1995「組織行為學」,臺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吳學燕
1994「警察壓力管理」,第二屆警察行政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
園:中央警察大學。
1995「警察的壓力與管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25卷第4
期。
1997「警察行為角色觀」,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1期。
周勵志
2000內政部警政署委託研究「警察壓力分析」,臺北:內政部警政
署。
林洋港
1992「政治與人生」,臺北:文經出版社。
林錦坤
2001「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對警察人員自殺傾向之影響-以臺灣地區
基層警察人員為研究對象」,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三十二
卷第一期。
林立曼
2000「戶政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
論文。
邱皓政
2000「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
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周嘉明
2001「高科技公司員工職業壓力與職業疏離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夏學理
2002「壓力管理」,孫本初、吳復新、夏學理、許道然編著,組織發
展,臺北:國立空中大學,頁205-231。
陳石定
1993「警察心理壓力與危機調適之探討」,警專學報6期,臺北:警察
專科學校。
陳立中
1987「警察行政法」,臺北:裕文出版社。
陳明傳
2001「警察工作的壓力」,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陳村河
2001「國營事業民營化留用員工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台肥公司員工為
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禮中
2001「優質管理大器人生」,臺北:智達國際傳訊文化公司。
許惠妙
2003「飛航管制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翁萃芳
2001「警察人員之次文化及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
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秀鴻譯
2001「愛上警察-警察家庭心理手冊」,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張道藩
2001「警察故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張錦麗
1998「影響基層員警適應與求助因素之探討」,警專學報2卷4期,臺
北:警察專科學校。
張潤書
1998「行政學」,臺北:三民書局
曹爾忠
1983「臺灣地區基層員警(隊)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中央警察
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梅可望
1997「不老的秘訣」,臺北:天恩出版社。
2000a「警察學原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2000b「建立優質警察文化」,臺中:臺灣區域發展研究院。
黃惠惠
2002「情緒與壓力管理」,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曾兆延
2001「警察派出所業務及執行之調查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
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重新
2002「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公司。
楊文友
2002「警察人員工作投入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畫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展
1995「警察工作壓力與適應之調查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
碩士論文。
楊慶裕
1996「警察人員家庭與工作角色衝突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
究所碩士論文。
劉玉玲
2001「組織行為」,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公司。
榮泰生
2001,「組織行為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永發
2002「警察之工作壓力相關因素關係之探討-以嘉義縣警察為例」,
私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德輝
2001內政部警政署委託研究「警察心理諮商輔導機制之研究」,臺
北:內政部警政署。
賴美娟
1997「高雄市基層警察工作壓力、休閒活動參與現況及期望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樂為良譯
2003「鮑爾風範」,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公司。
闕可欣
1998「某都會地區警察工作壓力源及憂鬱情緒之探討」,私立高雄醫
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世珪
1992「我國警察人員婚姻品質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
所碩士論文。
繆敏志
2001「壓力」,「人格」,郭靜晃等著,心理學,臺北:揚智文化事
業公司,頁259-299,338-374。
藍三印
1991「道路交通警察學」,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2001「教育心理學-心理衛生」,臺北:僑務委員會中華函授學校。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2002「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九十一年度民意調查報告」,臺北:異視市
場資訊研究中心
二、英文部分
Addley, Ken
1997 Occupational stress : a practical approach. Oxford ;
Boston : Butterworth-Heinemann.
Beehr, Terry A. and Babi S. Bhagat
1985 Human Stress And Cognition in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Brown, R.D.
1986 Stress on campus:An interactional
perspective.Research in High Education, 24(1),97-112.
Caldwell, D.S., & Dorling, E.W.
1991 “Preventing Burout in Police Organizations.”The
Police Chief, 4(2), 156-159.
Carlisle, David
2002 “Pilot Stres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Flight Safety
31:24-28.
Cooper, C.L. & Sloan, S.J., and Williams, S.
1998 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ator management guide.
Windsor:NFER-Nelson
Dunham, Jack
2001 Stress in the workplace :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London ; Philadelphia: Whurr.
Gordon,James S.
2001 Stress management. Philadelphia: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Invancevish, J. M., & Matteson, M.T.
1978 Comtrolling Work Stress. Jossey Boss:27.
1998 Managing Job Stress and Health. New York:Free Press.
Kanungo, R. N.
1982 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d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3), 3.
Katz, Daniel & Robert L. Kahn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2nd ed.).New
York:John Wiley.
Kroes, William H.
1976 Society''s victim, the policeman : an analysis of
jobstress in policing. Illinois: Charles C. Thomas.
Lazarus, R. S.
1976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Process. New York:
Mc Graw-Hill.
Liu, Yu-Ling
1996 Stres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Functioning During
a Major Stressful Event for High School Female Students in
Taiwan. A 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Ph.d. of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Margolis, B. K., & Kroes, W.H. (Eds.)
1974 Occupational Stress Springfield. Illinois:Thomas.
Matteson, Michael T. and John M. Ivancevich
1987 Controlling Work Stress. San Francisco:Jossey Boss
Publishers.
Mc Grath, Joseph E.
1976 “Stress and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in Marvin D.
Dunnette(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Rand Mc Nally College Rublishing
Company.
Moracco, J. C. & Mc Fadden, H.
1982 Counselor s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Selye, Hans
1978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Mc Graw-Hill.
Souryal, S. S.
1985 Police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Houston :
Anders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2] 莊睦賢, 黃炳照, “氧氣感測器之應用”, 化工技術第八期第二卷, 2000年二月號, pp. 168-173。
2. [48] 彭成鑑, 1995, “強介電陶瓷材料在動態隨機記憶體(DRAM)上的應用”, 工業材料, 第107期, pp.73-79, 11月。
3. [28] 曾俊元, 周秀玉, “SrBi2Ta2O9薄膜之製造與電性探討”化工技術第八卷第五期, 2000年五月號, pp.129-132.
4. [26] 陳暉, 陳姿秀, “分子程度下有機-無機高分子混成材料之製備”, 化工技術第八卷第五期, 2000年五月號, pp. 165-172。
5. [25] 邱秋燕, 周澤川, “化學感測器之原理與應用”, 化工, 第40卷, 第3期, 120(1993)。
6. [24] 陳一誠,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型氣體感測器”, 材料與社會, 第68期, 62(1992)。
7. [23] 陳慧英, 黃定加, 朱秦億, “溶膠凝膠法在薄膜製備上之應用”, 化工技術第七卷第十一期, 1999年十一月號, pp. 152-166。
8. [21] 杜景順, 駱永建, 朱立文, “氮氧化物感測器之原理與應用”, 化工技術第八卷第二期, 2000年二月號, pp. 146-154。
9. [20] 楊明長, 曾坤億, 王瓊紫, “一氧化碳感測器之原理與應用”, 化工技術第八卷第二期, 2000年二月號, pp. 158-167。
10. [16] 何殷權, “玩泥漿的科技-概說電子陶瓷”, 化工技術第四卷第六期, 1996年六月號, pp. 116-117。
11. [7] 蔡嬪嬪, 1999, “氣體感測器的新動向-微機電元件產品開發”, 工業材料, 第150期, pp.92-93, 六月 。
12. [6] 林鴻明, 曾世杰, 2000, “奈米半導體材料之特殊氣體感測性質”, 工業材料, 第157期, pp.16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