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13: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雅清
論文名稱:焦循《易》學之數理思維
指導教授:董金裕董金裕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2
中文關鍵詞:焦循易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3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摘要
在清代《易》學中,焦循的《易》學面貌與眾不同,他建立了旁通、當位失道、時行、相錯、比例等《易》學法則,作為卦爻運動的規律,並將《易》辭視為符號,就像琴譜上的音符或者棋譜中的將士車馬,他認為《易》辭就是指示卦爻運動的指標。
這種特殊的解《易》方法,與他的另一學術背景有關:他曾致力於算學十餘年。爾後他便由此領悟出《易》之理有類九數之理,因以數之比例求《易》之比例,建立以《易》辭為指示符號,遵循上述五種運算規則(旁通、當位失道、時行、相錯、比例)而形成體系,成為《易》學史上的獨特面貌。
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焦循生平及當代學術氛圍」,說明焦循治《易》學的淵源,與從事算學的始末。當時正是乾嘉經學興盛之時,也是學者開始整理中國傳統算學的階段,治經者開始兼治算學,經學與算學有了某種程度上的聯繫。
第三章「焦循的算學著作與思想」,介紹了焦循的算學著作,焦循在算學上所重視的是「所以然之理」,與傳統算書中注重算法、過程的面向不同,顯示出他對於規律之理的追求。
第四章「焦循之《易》學法則」,說明了焦循《易圖略》一書中所列出的五種圖,解釋卦爻運動的方法與原則,是焦循《易》學的基本架構。
第五章則試圖呈現焦循的《易》學與算學間的聯繫,期望略為闡明焦循倚數理注《易》的特殊方法。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過程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3
第二章 焦循生平及當代學術氛圍 ………………………………5
第一節 焦循生平 …………………………………………5
第二節 當代學術氛圍 ……………………………………12
第三節 焦循的治學態度 ……………………………………18
第三章 焦循的算學著作與思想 …………………………………22
第一節 《釋弧》、《釋輪》、《釋橢》 ………………………22
第二節 《加減乘除釋》 ……………………………………25
第三節 《天元一釋》 ……………………………………30
第四節 《開方通釋》 ……………………………………34
第五節 《大衍求一釋》 …………………………………37
第四章 焦循之《易》學法則 ……………………………………41
第一節 旁通 ………………………………………………46
第二節 當位失道 ……………………………………………51
第三節 時行 ………………………………………………62
第四節 相錯 ………………………………………………67
第五節 比例 ………………………………………………73
第五章 《易》理與數理的結合 ………………………84
第一節 將數理引入《易》理的自覺與理論基礎 …………84
第二節 以數理入《易》的實際運用:關於揲蓍方法與卦爻組
合 ……………………………………………………87
第三節 以數理入《易》的實際運用:齊同、比例、洞淵九容之術 …………………………………………………92
第四節 焦循將數理引入《易》學的意義 ………………102
第六章 結論 …………………………………………………105
參考書目 …………………………………………………108
參考書目
一、焦循的著作
《易章句》,十二卷。
《易通釋》,二十卷。
《易圖略》八卷。
以上三書鼎文書局彙刊為《焦循之易學》,據皇清經解本影印,台北:1975年。
《雕菰樓經學叢書》,《清代稿本百種彙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雕菰集》,《文選樓叢書》第九函,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易話》,《叢書集成三編》第九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1997年。
《易廣記》,《叢書集成三編》第九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1997年。
《里堂家訓》,《叢書集成三編》第二十九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1997年。
《易餘籥錄》,《叢書集成續編》第七十六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焦里堂先生軼文》,《叢書集成三編》第九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1997年。
《釋弧》,《叢書集成三編》第二十九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1997年。
《釋輪》,《叢書集成三編》第二十九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1997年。
《釋橢》,《叢書集成三編》第二十九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1997年。
《加減乘除釋》,,《叢書集成三編》第二十九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1997年。
《天元一釋》,《叢書集成三編》第二十九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1997年。
《開方通釋》,《叢書集成三編》第二十九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1997年。
二、古籍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注疏》,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1月。
漢‧司馬遷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 民76[1987]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86年。
宋‧范曄撰,唐‧章懷太子李賢注,《後漢書》,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
宋‧朱熹,《易本義》,台北:世界書局,1996年2月。
宋,秦九韶,《數學九章》,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天文算法類二,(全)第七百九十七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75年。
元‧李治,《測圓海鏡》,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天文算法類二,(全)第七百九十八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75年。
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
清‧惠棟,《松崖文鈔》,收於《叢書集成新編》第一百九十一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清‧王鳴聖,《十七史商榷》,收於《叢書集成新編》第一百零四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清‧戴震,《戴震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清‧戴震《戴震全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2月。
郭書春、劉鈍點校,《算經十書》,台北:九章出版社,2001年。
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清‧阮元,《揅經室集》,台北:世界書局,1964年。
清‧王引之,《經義述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1月。
清‧阮元,《疇人傳》,收於《疇人傳彙編》,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
清‧羅士琳,《疇人傳續編》,收於《疇人傳彙編》,台北:世界,1962年。
清‧皮錫瑞,《經學通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10月。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台北:藝文印書館,2000年十一月。
三、近、今人專著
清‧章炳麟,《檢論》,收於《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1982-85年。
清‧章太炎,《訄書》,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全第95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
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台北:華世出版社,1975年。
清‧章梫,《康熙政要》,台北:華正書局,1969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收於《梁啟超全集》第八冊,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張舜徽,《清代揚州學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2。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10月。
程石泉,《易學新探》,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1月。
鄭吉雄,《易圖象與易全釋》,台北:喜馬拉雅基金會,2002年。
何澤恆,《焦循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5月。
賴貴三,《焦循年譜新編》,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3月1日。
賴貴三,《焦循雕菰樓易學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7月15日。
陳居淵,《焦循儒學思想與易學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5月。
賴貴三主編,《昭代經師手簡箋釋:清儒致高郵二王論學書》,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
故宮博物院輯,《掌故叢編》,台北:國風出版社,1964年5月。。
李儼,《中國古代數學簡史》,台北:九章出版社,1983年。
李迪,《中國數學史簡編》,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
洪萬生,《孔子與數學》,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10月。
任繼愈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四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郭書春,《中國古代數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8月。
李兆華,《中國數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3月。
劉鈍,《大哉言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
錢寶琮,《中國數學史》,收於《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五,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袁遠開、周瀚光主編,《中國科學思想史》,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
孔國平,《李治、朱世杰與金元數學》,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2月。
吳文俊主編,《中國數學史大系》,北京:北京師大出版社,2001年9月6日。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台北:明文書局,1984-1990。
四、論文
(一) 學位論文
陳進益,《清焦循《易圖略、易通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1994年。
周秀娟,《顧觀光曆算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科技史組,1995年。
蘇俊鴻,《焦循《加減乘除釋》內容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1996年。
林倉億,《中國清代1723─1820年間的借根方與天元術》,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2001年。
(二)單篇論文
孫劍秋,〈焦循「假借說易」方式之商榷〉,收於《陳伯元先生六秩壽慶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黃愛平,〈清代漢學流派析論〉,收於《清代揚州學術研究》上冊,頁21-48,臺北:臺灣學生,,2001。
龔鵬程,〈清代中葉的揚州學派〉,收於《清代揚州學術研究》上冊,頁49-92,臺北:臺灣學生,,2001。
王俊義,〈關於揚州學派的幾個問題〉,收於《清代揚州學術研究》上冊,頁93-112,臺北:臺灣學生,,2001。
田漢雲,〈關於進一步確認揚州學派的思考〉,收於《清代揚州學術研究》上冊,頁113-136,臺北:臺灣學生,,2001。
程鋼,〈解釋學與修辭學─以焦循易學的假借引申論為例〉,收於《清代揚州學術研究》下冊,頁523-544,臺北:臺灣學生,,2001。
王翼勳,〈清代學者對「大衍總數術」的探討〉,收於《明清數學史論文集》,頁317-333,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年。
吳裕賓,〈「談天三友」,宜為哪仨?〉,收於《談天三友》,頁1-8,台北:明文書局,1993年3月。
洪萬生、劉鈍,〈汪萊、李銳與乾嘉學派〉,收於《談天三友》,頁9-36,台北:明文書局,1993年3月。
洪萬生,〈談天三友焦循、汪萊和李銳─清代經學與算學關係試論〉,收於《談天三友》,頁43-124,台北:明文書局,1993年3月。
吳裕賓,〈焦循與加減乘除釋〉,收於《談天三友》,頁167-184,台北:明文書局,1993年3月。
朱家生、吳裕賓,〈焦循年譜〉,收於《談天三友》,頁311332,台北:明文書局,1993年3月。
何萍,〈焦循的數理演繹方法〉,《中國文化月刊》158期,頁32-46,1982年12月。
李亞寧,〈焦循的數理哲學述評〉,《哲學與文化》24卷4期,頁400-409,1993年4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