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68.1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31 17: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尚佳
論文名稱:蝴蝶蘭組織培養苗自動化移植機器人系統之改良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Improvement of an Auto - transplanting System for Phalaenopsis Tissue Culture Plantlets
指導教授:謝禮丞謝禮丞引用關係欒家敏欒家敏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生物產業機電工作學系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7
中文關鍵詞:移植機電腦圖形監控系統PLC開蓋及封蓋機構
外文關鍵詞:RobotPhalaenopsis tissue culture plantletsA bottle conveying syste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4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之目的是結合自動化移植視覺機器人,自行設計一套換瓶機構及搬運系統,使蝴蝶蘭組織培養苗在移植過程中能趨於自動化,減少因人工接觸而感染黴菌等污染的機會,進而提昇蝴蝶蘭在國際上之競爭力。
自動化移植系統包括:自動供苗裝置、機器視覺系統、自動扦插移植系統、搬運機構、開蓋及封蓋機構、作業程序控制系統及電腦圖形監控系統等。本研究特別注重於開蓋、封蓋及搬運機構之設計及製造,使之適用於蝴蝶蘭苗之移植作業。並改良電腦圖形監控系統,內容包含撰寫PLC程式、Visual Basic監控程式及通訊程式,透過RS232通訊埠傳輸與PLC交握連接,達到即時監控之目的。
蝴蝶蘭組織培養苗自動化移植機性能測試結果顯示,供瓶輸送帶上感測定位之誤差,並不會影響扦插移植點;以荷蘭進口圓形培養瓶為基準,開蓋成功率為92.8 %,封蓋成功率達100 %,平均移植週期為557.35秒/瓶。
The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is to design a bottle feeding system which integrates an auto-vision robot system for transplanting phalaenopsis tissue culture plantlets. It would be able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transplanting on pollution from workers.
The system consists of an automatic seedling feed device, a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 auto transplanting system, a bottle conveying system, an open and cover up mechanism, operational program control system and image monitor with computer.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n open and cover up mechanism of the bottle’s lid.
A preliminary experiment result shows that 92.8 % of the bottle is opened successfully and 100 % of the bottle is covered up successfully and the average period of transplantation is 545.65 seconds per bottle.
目 錄
謝誌 Ⅰ
摘要 Ⅱ
ABSTRACT Ⅲ
目錄 Ⅳ
圖目錄 Ⅶ
表目錄 Ⅸ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2-1 植物組織培養 7
2-1-1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7
2-1-2 植物組織培養歷史簡介 7
2-1-3 植物組織培養方式 9
2-1-4 植物組織培養步驟 10
2-2 蝴蝶蘭簡介 11
2-2-1 蝴蝶蘭繁殖方式 12
2-2-2 組織培養在蝴蝶蘭栽培上之應用 14
2-3 機器人於農業上之應用 15
2-4 電腦監控系統在農業上之應用 19
第三章 蝴蝶蘭組織培養苗移植機之設計與製造 22
3-1 機器視覺系統 23
3-2 自動扦插移植系統 25
3-3 搬運系統 27
3-3-1 供瓶及移瓶作業流程設計與製造 27
3-3-2 供瓶及移瓶輸送帶馬力及速度的計算 31
3-3-3 搬運機器人之設計與製造 35
3-3-4 搬運機器人位置計算及電子齒輪設定 39
3-4 開蓋及封蓋機構 39
3-4-1 開蓋及封蓋機構設計 43
3-4-2 開蓋及封蓋機構各部份功能解說 44
3-5 作業程序控制系統 47
3-6 電腦圖形監控系統 53
第四章 蝴蝶蘭移植機基本性能試驗 54
4-1 培養瓶之準備 54
4-2 供瓶定位試驗 55
4-3 開蓋及封蓋試驗 56
4-4 蝴蝶蘭移植機系統改良試驗 57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59
5-1 供瓶定位試驗 59
5-2 開蓋及封蓋試驗 60
5-2-1 開蓋及封蓋機構 60
5-2-2 開蓋試驗結果 61
5-2-3 封蓋試驗結果 63
5-3 蝴蝶蘭苗移植機系統改良試驗 63
5-3-1 系統效益 63
5-3-2 系統改良結果 6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0
6-1 結論 70
6-2 建議 71
參考文獻 72
附錄一 Visual Basic自動化程式 76
附錄二 PLC階梯圖程式 107
附錄三 培養瓶定位數據 118
附錄四 開蓋試驗數據 124
附錄五 封蓋試驗數據 131
圖 目 錄
圖3.1 影像處理流程圖 24
圖3.2 移植機器人各軸定義示意圖 26
圖3.3 供瓶(左)及移瓶(右)輸送帶 28
圖3.4 近接開關感測器 28
圖3.5 供瓶輸送帶作業流程規劃 29
圖3.6 移瓶輸送帶作業流程規劃 30
圖3.7 搬運機器人之機構圖 36
圖3.8 搬運機器人供瓶階段之作業流程規劃 37
圖3.9 搬運機器人移瓶階段之作業流程規劃 38
圖3.10 開蓋機構之作業流程圖 41
圖3.11 封蓋機構之作業流程圖 42
圖3.12 開蓋及封蓋機構示意圖 43
圖3.13 開蓋氣壓缸位於下死點之構造圖 45
圖3.14 開蓋氣壓缸位於上死點之構造圖 45
圖3.15 中心旋轉機構圖 46
圖3.16 外殼及底座機構圖 47
圖3.17 自動化移植作業流程圖 48
圖3.18 移植機器人面板控制配置圖 52
圖4.1 實驗用之標準培養瓶 55
圖4.2 移植機器人之實體圖 58
圖5.1 開蓋及封蓋機構示意圖 60
圖5.2 電腦圖形監控系統圖 65
圖5.3 離開選擇視窗電腦監控畫面 66
圖5.4 供瓶輸送帶發生錯誤之警告視窗 67
圖5.5 開蓋機構發生錯誤之警告視窗 67
圖5.6 封蓋機構發生錯誤之警告視窗 68
表 目 錄
表1.1 近年來蝴蝶蘭出口情況 5
表2.1 蝴蝶蘭培養基之配方 15
表3.1 摩擦係數F與中心距離修正值 之關係 32
表3.2 輸送帶以外之運動部份的假定重量W 32
表3.3 PLC輸入點配置表 50
表3.4 PLC輸出點配置表 51
表3.5 選擇開關及按鈕功能對照表 52
表5.1 培養瓶於不同重量條件下之開蓋試驗結果表 62
表5.2 培養瓶於不同重量條件下之封蓋試驗結果表 63
表5.3 移植系統各行程時間分佈表 69
表A.1 110公克之培養瓶定位誤差值 118
表A.2 120公克之培養瓶定位誤差值 119
表A.3 130公克之培養瓶定位誤差值 120
表A.4 140公克之培養瓶定位誤差值 121
表A.5 150公克之培養瓶定位誤差值 122
表A.6 160公克之培養瓶定位誤差值 123
表B.1 110公克之培養瓶開蓋試驗數據 124
表B.2 120公克之培養瓶開蓋試驗數據 125
表B.3 130公克之培養瓶開蓋試驗數據 126
表B.4 140公克之培養瓶開蓋試驗數據 127
表B.5 150公克之培養瓶開蓋試驗數據 128
表B.6 160公克之培養瓶開蓋試驗數據 129
表B.7 140公克之培養瓶開蓋試驗數據 130
表C.1 110公克之培養瓶封蓋試驗數據 131
表C.2 120公克之培養瓶封蓋試驗數據 132
表C.3 130公克之培養瓶封蓋試驗數據 133
表C.4 140公克之培養瓶封蓋試驗數據 134
表C.5 150公克之培養瓶封蓋試驗數據 135
表C.6 160公克之培養瓶封蓋試驗數據 136
表C.7 140公克之培養瓶封蓋試驗數據 137
參考文獻
1.王智立。1995。採果用機器手臂之研製。碩士論文。台中:中興大學農業機械研究所。
2.江忠政。1999。條狀組織培養苗扦插移植作業前後處理系統之研究。碩士論文。台中:中興大學農業機械研究所。
3.朱欽昌。1988。蝴蝶蘭的播種與組織培養。洋蘭雜誌社。
4.李芳繁。1988。以機器視覺選別草莓。農業工程學報 34(4):34-38。
5.沈頌文。1992。輸送機的理論和計算。徐世基金會。
6.邱清城。1997。PLC原理暨模組化應用。全華電腦圖書公司。pp. 11-52。
7.吳成柯、戴善榮、程湘君、雲立實。2001。數位影像處理。儒林電腦圖書公司。pp. 498-499。
8.吳昭祥、王銘琪。1997。圖解觀賞植物繁殖技術。淑馨出版社。pp. 117-127。
9.宓哲民、劉春山、戴源良。2001。VB圖形監控-F(A)X系列PLC。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pp. 14-41。
10.林達德、黃俊誠。1993。有苗箱種苗影像特性與背景雜訊之去除。農業工程學報39(2):65-77。
1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3。農業貿易統計查詢系統。http: //210.
69.75.102:7001/TS2/TS2Jsp/TS20002-b.htm。
12.張文宏。1993。以機器視覺引導機器人選別水果。農業機械學刊 2(3):11-24。
13.張晏霖。2000。蝴蝶蘭組織培養苗自動化移植視覺機器人之改良研究。碩士論文。台中:中興大學農業機械研究所。
14.張智富。1996。種苗假植機構控制系統之研究。碩士論文。台中:中興大學農業機械研究所。
15.黃世傑。1998。組織培養(Tissue culture)歷史。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網站資料,http://pck.bio.ncue.edu.tw/ pckweb /database/ data2/ck /ch07/ch07/supply/y93-10.htm。
16.黃世陽、吳明哲。1997。Visual Basic 4.0 學習範本。松崗電腦圖書公司。pp. 1-5。
17.黃國益。2002。應用機器視覺於蝴蝶蘭大苗幾何特徵與病害檢測之研究。博士論文。台中: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機械研究所。
18.陳加忠。1996。組織培養自動化介紹。臺灣省農業試驗所。
p160。
19.彭文泓。1995。機器人在組織培養作業上的應用。碩士論文。台中:中興大學農業機械研究所。
20.賴南木。1989。實用機械氣壓學。全華圖書。pp. 110-120。
21.薛聰賢。1987。家庭園藝第九輯。薛氏家庭園藝出版部。p163。
22.簡大為。1998。蝴蝶蘭組織培養苗移植機構之開發研究。碩士
論文。台中:中興大學農業機械研究所。
23.蘇永昌。1995。園藝種苗生產。地景企業有限公司。pp. 81-99。
24.欒家敏、洪錫鵬、彭文泓。1996。以直角座標機器人移植組織
培養苗的試驗研究。農業機械學刊 5(1):29-40。
25.欒家敏、彭文泓、洪錫鵬。1996。機器人應用在組織培養作業
上的試驗研究。農業機械學刊5(1):41-54。
26.Bourely, A.T., C. Hsia and S. K. Upadhpya, 1986. 3,600 dozen per hour: Making a case for robots. Agri-Mation 2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Chicago, I1. 91-98. 45(1):13-19.
27.Choi, W. C., D. C. Kim, I. H. Ryu and K. U. Kim, 2002. Development Of A Seedling Pick-Up Device For Vegetable Transplaners. Tranasaction of the ASAE 44(6):1941-1947.
28.Deberch,P.C., and Maene,L.J.,1981.A scheme for commercial propagation of ornamental plants by tissue culture. Sci. Hortic.14,335-345
29.Godeseels, V.,R.,Geer, B. Ttruyen, P. Wouters, K.Goossens, H. Villé and S.Janssens. 1992. A Data-Acquisi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Group-Housed Pig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52:25-33.
30.Kurata, K., M. Komine, H. Liyanage and Y. Ibaraki. 1993. A thinning based algorithm for evaluating somatic embryos.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36(5):1485-1489.
31.Parsons, J. E., J. L. Dunlap, J. M. Mckinion, C. J. Phene and D. N. Baker. 1980. Microprocessor-Based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Software for Plant Growth Chambers ( Spar System ). TRANSCATION of the ASAE 23(3):589-595.
32.Pierik, R. L. M. 1990. Commercial aspects of micropropagation. Horticulture New technologies & Apllications,Kluwer Acdemic publishers. pp.141-146.
33.Simonton, W. and J. Pease. 1990. Automatic plant feature identification on geranium cuttings using machine vision.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33(6):2067-2073.
34.Tai, Y. W., P. P. Ling and K. C. Ting. 1994. Machine vision assisted robotic seedling transplanting.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37(2):661-667.
35.Ting, K. C., G. A. Giacomelli, S. J. Shen and W. P. Kaba la, 1988, End-Effector Development For Robotic Transplanting of Seedlings, ASAE paper No.881544.
36.Tsuguo, O., K. Osamu and T. Toru, 1993, Robotics Transplanting of Orchid Protocorm in Mericlone Culture, ASAE paper No.93309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