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義。1989。理想栽培介質之調製。第二屆設施園藝研討會專集,第65-75頁。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編印。高雄,台灣。
王才義。1990。栽培介質理化性質之測定。興大園藝15:21-28。王新傳。2000。鮑氏土壤機械分析法。作物需肥診斷技術,第27-29頁。農業試驗所編印。台中,台灣。
日本全農、株式會社山本製作所。2000。水稻育苗粗糠片。刊載於「幼苗培育系統手冊」。日本。
台灣省政府糧食處。1998。台灣糧食統計要覽,第15-16頁。台北。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1。農業統計年報,第26-27頁。台北。
李文輝。1977a。水稻機械插秧育苗技術。農業推廣教材,第1-9頁。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編印。台南,台灣。
李文輝。1977b。水稻機械插秧育苗墊育苗法試驗。稻作改良年報:197-200。
李文輝。1978。稻殼育苗法試驗。稻作改良年報:200-204。
李文輝。1979a。機械插秧箱式土壤育苗試驗。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3:15-19。
李文輝。1979b。水稻育苗墊育苗試驗。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3:20-26。
李文輝。1979c。粉碎穀殼育苗試驗。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3:27-39。
李文輝。1980。水稻機械插秧育苗試驗。臺灣農業16 (2):65-69。李文輝、莊商路。1982。機插苗齡對產量影響試驗。稻作改良年報:211-215。
李文輝、莊商路。1983。機插苗齡對產量影響試驗。稻作改良年報:80-84。
李超運。1996。良質米生產的基礎─水稻育苗技術之改進。花蓮區農業專訊18:2-4。李超運、侯福分。2002。珍惜農業資源─做好稻草掩埋處理。豐年52 (14):30-33。
李國權、林深林、林慧玲。1999。蔬菜容器栽培之介質與營養管理。蔬菜容器栽培技術開發研討會,第27-38頁。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編印。台中,台灣。
李瑞興。1981。水稻專業化育苗中心之經營管理與育苗技術。嘉義農專農藝學報13:48-51。宋濟民、邱建中。1988。岩棉育苗墊之水稻育苗研究。農林學報37 (2):1-8。吳文政。1986。秧苗品質改善試驗。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學術研討會報告,第17-23頁。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編印。台南,台灣。
吳文政、林國清。2000。水稻育苗介質之研究。稻作改良年報:116-119。
吳文政、林國清。2001。水稻育苗介質之研發。台南區農業專訊36:14-16。
吳存和、許坤明、蔡耀中。1994。水稻。農藝學 (三),第1-27頁。復文書局。台南,台灣。
吳啟東、王俊雄。1992。稻米生產不能偏廢。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3 (2):4-5。
邱奕志、馮丁樹。2000。水稻秧苗箱自動卸取機及自動捲苗機之研發。農政與農情96:59-62。林寶鑫。1980。糧食作物 一、水稻。台灣農家要覽策劃委員會編輯委員(編),台灣農家要覽(上),第375-397頁。豐年社,台北。
林文龍、侯福分。1986。水稻育苗中心手冊。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南投,台灣。
林俊義、郭益全、蔡清榮。1996。燃燒稻草之省思─稻草處理與利用。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7 (2):7-9。林素禎、黃山內、簡宣裕。1997。稻稈掩埋對水稻生長與稻田土壤理化性質之影響。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3:1-13。侯福分。1976。水稻機械插秧育苗法改進試驗。稻作改良年報:220-222。
侯福分。1977。水稻機械插秧育苗墊育苗法試驗。稻作改良年報:194-197。
侯福分。1978。水稻秧苗日數及栽培密度對產量及生育之影響。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2:32-39。
侯福分。1983。水稻機械插秧育苗管理。台中區農推專訊17:1-17。
侯福分、陳川淵。1979。水稻機械插秧育苗板試驗。稻作改良年報:244-246。
侯福分、陳川淵。1980。水稻機械插秧育苗板之研製。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3:72-77。
星川清親。1975。解剖圖說イネの生長,第76-80頁。農山漁村文化協會。東京,日本。
倪正柱、黃淑汝、王才義。1991。金針菇堆肥之物理與化學性分析。中國園藝37 (3):153-167。莊商路、林國清。1992。水稻新品種「台稉八號」。花蓮區農業專訊1:11-13。
陳立夫、邱運全、鍾德月、管仁修。1998。水稻育苗介質改進之研究。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0:1-10。
張明暉、向為民。1993。低張力範圍之栽培介質水分特性曲線測定裝置之設定。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4 (4):4-6。
張明暉、向為民、簡宣裕、黃維廷。1997。廢棄菇類木屑堆肥應用於洋香瓜育苗介質之評估。中華農業研究46 (1):60-69。張明暉、向為民、簡宣裕、黃維廷。2000。廢棄菇類木屑堆肥利用於育苗介質之研究。土壤肥料試驗彙報,第113-119頁。農業試驗所編印。台中,台灣。
張淑賢。2000。本省現行植物分析法。作物需肥診斷技術,第53-59頁。農業試驗所編印。台中,台灣。
張愛華。2000。本省現行土壤測定方法。作物需肥診斷技術,第9-17頁。農業試驗所編印。台中,台灣。
張愛華、李蘭帝。1990。土壤及植體分析診斷服務簡介。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1 (1):7-8。張學琨、曾勝雄、林寶鑫。1974。水稻動力插秧機育苗法綜合研究。臺灣農業10 (1):21-42。郭同慶。2000。水稻育苗介質改進之研究。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年報:24-26。
郭同慶、邱運全。2000。水稻育苗介質改進之研究。稻作改良年報:120-122。
郭益全。1999。水稻良質米品種及栽培技術。農政與農情86:91-92。梁連勝、陳萬福。1979。粉碎穀殼育苗技術。臺灣農業15 (5):46-49。梁連勝、陳萬福、黃杉茋。1979。利用粉碎穀殼育苗之研究。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1:22-31。
黃山內、邱建中、蔡宗仁、黃祥慶、王鐘和。1978。臺中地區稻草利用調查報告。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2:40-42。
黃杉茋。1979。稻殼育苗與徒長病之發生。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2:44-45。
黃淑如、王才義。1994。容器栽培介質含稻殼、泥炭苔、真珠石、土壤及砂之物理性與化學性。興大園藝19 (4):81-95。黃錦河、張武男、林深林。1993。數種本土化介質之物理性與化學性分析。興大園藝18 (4):73-88。葉茂生。1994。農業概論,第131-144、447-460頁。三民書局。台北。
楊嘉凌、蔡宜峰、何榮祥、張素貞。1997。利用介質取代育秧用土之可行性研究。台中區農業專訊21:24-26。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2000。植物保護手冊,第1-5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編印。台中,台灣。
嘉南農田水利會學甲試驗站。1983。嘉南農田水利會旱作物灌溉試驗手冊,第14-37頁。台南,台灣。
蔡永皞。1997。育苗介質之調製及其理化性。高雄區農業專訊20:8-9。
蔡紹斌。2003。WTO之後,我們依然放火燒田。鄉間小路29 (2):14-15。
劉燕君、王才義。1992。稻殼介質對非洲蓳生長之影響。興大園藝17 (4):41-53。賴光隆。1992。糧食作物,第11-49頁。黎明文化。台北。
賴光隆、王長瑩。1987。苗齡與播種量對水稻生育特性之影響。台大農學院研究報告27 (2):112-129。
賴吉雄、楊清祥、陳烈夫、陳志昇。1999。台農一號水稻育苗板之研創與應用。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10 (2):11-13。賴吉雄、楊清祥、陳邦華、陳烈夫、陳志昇、劉大江。2000。水稻育苗板台農一號之研製。中華農業研究49 (1):1-11。謝順景。2002。點稻草成金─不要在田間焚燒稻草污染空氣。豐年52 (14):24-27。
謝慶芳。1999。有機農業適用資材之探討。有機農業發展研討會專刊,第5-12頁。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編印。彰化,台灣。
蘇昌吉、鄭明欽。1984。不同育苗基質育成秧苗對水稻生長及產量影響之研究。稻作改良年報:264-265。
蘇昌吉、鄭明欽、黃宣鵬、陸應政。1985。玉米穗軸在水稻栽培上之利用。稻作改良年報:272-275。
Biswas, J. C., J. K. Ladha, F. B. Dazzo, Y. G. Yanni, and B. G. Rolfe. 2000. Rhizobial inoculation influences seedling vigor and yield of rice. Agron. J. 92:880-886.
Bugbee, G. J. and C. R. Frink. 1986. Aeration of potting media and plant growth. Soil Sci. 141:438-441.
Cull, D. C. 1981. Alternatives to peat as container media: Organic resources in the UK. Acta Hort. 126:69-81.
DeBoodt, M. and O. Verdonck. 1972.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trates in horticulture. Acta Hort. 26:37-44.
Ghosh, A. and A. R. Sharma. 1997. Seedling vigor affects stand establishment and performance of flood-prone lowland rice. Int. Rice Res. Notes 22:42-43.
Kadam, K. L., L. H. Forrest, and W. A. Jacobson. 2000. Rice straw as a lignocellulosic resource:collection, processing, 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Biomass and Bioenergy 18:369-389.
Kumbhar, C. T., A. G. Nevase, and N. K. Savant. 1995. Rice hull ash applied to soil reduces leaf blast incidence. Int. Rice Res. Notes 20:23-24.
Moniruzzaman, M. 1996. Saccharification and alcohol fermen- tation of steam-exploded rice straw. Bio. Tech. 55:111-117.
Parminder, P. K., J. S. Arneja, and J. Singh. 1998. Enzymic hydrolysis of rice straw by crude cellulase from Trichoderma reesei. Bio. Tech. 66:267-269.
Redona, E. D. and D. J. Mackill. 1996a. Genetic variation for seedling vigor traits in rice. Crop Sci. 36:285-290.
Redona, E. D. and D. J. Mackill. 1996b.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seedling vigor in rice using RFLPs. Theor. Appl. Genet. 92:395-402.
Salam, M. U., J. W. Jones, and J. G. W. Jones. 1997. Phasic development of rice seedling. Agron. J. 89:653-658.
Sawant, A. S., V. H. Patil, and N. K. Savant. 1994. Rice hull ash applied to seedbed reduces deadhearts in transplanted rice. Int. Rice Res. Notes 19:21-22.
Sistani, K. R., N. K. Savant, and K. C. Reddy. 1997. Effect of rice hull ash silicon on rice seedling growth. J. Plant Nutr. 20:195-201.
Smith, J. H. C. and A. Benitez. 1955. In: Modern Methods of Plant Analysis. Peach, K. and Tracey, M. V. (eds.), Vol. 4, pp.142-196. Springer-Verlag, Berlin.
Vlasenko, E. Y., H. Ding, J. M. Labavitch, and S. P. Shoemaker. 1997.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pretreated rice straw. Bio. Tech. 59:10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