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書目 一、 基本史料 內政部編 1975-2000 《中華民國臺閩地區人口統計》。臺北市: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編 1989 《台灣地區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民國78年)》。台北市:內政部統計處。 1998 《台灣地區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民國87年)》。台北市:內政部統計處。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協會主編 1995 《成人教育辭典》。臺北市:成人教育協會。 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會編 1995 《婦女政策白皮書》。台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會。 行政院主計處編 1976-1987 《中華民國勞工統計年報》。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1984-2001 《中華民國統計年鑑》。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1993 《中華民國81年臺灣地區薪資與生產力統計年報》。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2001 《中華民國社會指標統計》。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2002 《中華民國九十年臺灣地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2002 《中華民國90年臺灣地區薪資與生產力統計年報》。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第四處編 1992 《女性就業市場之變化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青年輔導研究報告之八十二。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 2000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台灣地區婦女就業平等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李雄揮、程大學、司琦編纂 1993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六文教志學校教育篇》。臺灣省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國祁總纂、蔡明哲副總纂 1995 《臺灣近代史‧社會篇》。臺灣省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高雄市政四年編輯委員會編 1994 《高雄市政四年》。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程大學、黃有興、陳壬癸編譯 1984 《臺灣慣習記事‧第壹卷上》(中譯本)。臺灣省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黃耀能總纂、蘇綉鳳編纂 1995 《續修高雄市志‧卷八社會志社會行政篇社會組織篇社會運動篇社會福利篇社會保險篇合作行政篇》。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楊瑩主持 1991 《臺灣省都市地區婦女福利需求之調查研究》。臺灣省南投縣:臺灣省政府社會處。 臺灣省政府社會處主編 1971 《社會福利》。臺北市:臺灣省各界慶祝中華民國建國六十年紀念籌備委員會。 1993 《臺灣省社會福利輯要》。臺灣省南投縣:臺灣省政府社會處。 蔡漢賢主編 2000 《社會工作辭典》(第四版)。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劉玉蘭 1984 《臺灣地區婦女人力運用情形之分析》。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小組。 劉清景、施茂林編 1991 《最新詳明六法全書》。台灣省台南市:大偉書局。 劉寧顏主編,王世慶、黃連財、陳錦榮編譯 1984 《臺灣慣習記事‧第壹卷下》(中譯本)。臺灣省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寧顏總纂、江亮演等編纂 1992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政治志社會篇》。臺灣省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David Jary & Julia Jary著,周業謙、周光淦譯 1999 《社會學辭典》。臺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Peter O’Connell著、彭懷真譯 1991 《社會學辭典》。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二、專書 女性學學會著、劉毓秀主編 1998 《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台北市:時報文化公司。 白秀雄、李建興、黃維憲、吳森源 1990 《現代社會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王政 1995 《女性的崛起─當代美國的女權運動》。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王雅各 1999 《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史》。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 1989 《女性知識分子與臺灣發展》。臺北市:中國論壇雜誌社。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 1999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 李文 1996 《縱橫五十年:呂秀蓮前傳》。臺北市:時報文化公司。 李元貞 1990 《婦女開步走》。臺北市:婦女新知基金會出版部。 李美枝 1987 《女性心理學》。台北市:大洋出版社。 汪知亭 1959 《臺灣教育史》。臺北市:臺灣書店。 呂秀蓮 1990 《新女性主義》。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 1998 《勞工福利與保險》(修訂再版)。台灣省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吳嘉麗等編著 2001 《現代社會與婦女權益》(修訂再版)。台灣省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宋鎮熙 1997 《社會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卓意雯 1993 《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林萬億 1994 《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林顯宗 1985 《家庭社會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馬以工主編 1989 《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臺北市:國際崇她社臺北三社。 高承恕 1999 《頭家娘─台灣中小企業「頭家娘」的經濟活動與社會意義》。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徐南號主編 1993 《台灣教育史》。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三井主編 2000 《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臺北市:近代中國出版社。 陳東原 1997 《中國婦女生活史》(1937年5月初版)。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俊宏主編 2001 《二千年人權在台灣》。台北市:台灣人權促進會。 陳美華等編輯 2000 《一九九九台灣女權報告》。台北市: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 陳皎眉、江漢聲、陳惠馨 1996 《兩性關係》。臺灣省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陳惠雯 1999 《大稻埕查某人地圖:大稻埕婦女的活動空間∕近百年來的變遷》。臺北市:博揚文化事業公司。 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合編 1997 《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臺灣省臺北縣:稻鄉出版社。 黃富三 1977 《女工與台灣工業化》。臺北市:牧童出版社,牧童社會科學叢刊6。 程超澤 1995 《社會人口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詹火生、陳小紅、陳東升、龐建國、吳淑瓊 1996 《社會學概論》。臺北市:匯華圖書公司。 葉至誠 1997 《蛻變的社會─社會變遷的理論與現況》。臺北市:洪葉文化公司,社會學叢書6。 2001 《社會學概論》。臺北市:揚智文化公司。 游鑑明 1988 《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20)。 國立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編 1985 《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 劉秀娟編著 2001 《兩性教育》。台北市:揚智文化公司。 蔡文輝 1987 《家庭社會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漢學研究中心主編 1999 《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漢學研究中心叢刊論著類第6種。 薛化元 1999 《臺灣開發史》。臺北市:三民書局。 謝臥龍主編 1996 《兩性、文化與社會》。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瞿海源、章英華主編 1998 《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第十六號。 顧燕翎主編 1999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文化公司。 Carol Hymowitz, Michaele Weissman 1978 A History of Women in America. New York: Bantam books David Burner著、許綬南譯 1998 《六○年代》。臺北市:麥田出版公司。 E. Patricia Tsurumi 1977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 1895-1945.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an-hung Nora Chiang(姜蘭虹)and Yenlin Ku(顧燕翎) 1986 Past and Current Status of Women in Taiwan. Taipei: The Women’s Research Program. Pamela Abbott and Claire Wallace著、俞智敏等譯 1995 《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Sara M. Evans 1989 Born for liberty: A History of Women in America.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ylvia Ann Hewlett著,馬莉、張昌耀譯 1998 《美國婦女解放的神話》。加拿大:明鏡出版社。 三、期刊論文 王如玄 1996 〈民法親屬編之修正及其實務運作─以子女監護及夫妻財產為中心〉,《萬國法律》90:32-47。臺北市:萬國法律雜誌社。 王惠玲 1996 〈修正勞動基準法應有之思考架構與原則〉,《勞資關係》15(5):28-33。臺北市:勞資關係雜誌社。 王麗容 1994 〈臺灣地區婦女福利需求初探與政策芻議〉,《社區發展季刊》67:157-164。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1997 〈台灣婦女就業影響因素分析〉,《理論與政策》11(3):86-98。台北市:理論政策雜誌社。 尤美女 1996 〈台灣婦女運動與民法親屬編之修正〉,《萬國法律》90:4-17。臺北市:萬國法律雜誌社。 2001 〈打造平權婚姻─民法親屬編之修正〉,《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4:46-61。臺北市:教育部。 內政部社會司 1994 〈我國婦女福利工作執行概況〉,《社區發展季刊》67:154-156。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不著撰人 1995 〈婦訊視窗〉,《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36:44-52。台北市: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成之約著、佟新摘 1993 〈台灣婦女勞動參與特徵與家庭人力補充〉,《婦女研究論叢》7:43-63。北京:《婦女研究論叢》編輯部。 朱敏蓮 1992 〈兩性併肩共締美好景─談我國婦女福利的取向與措施〉,《社區發展季刊》58:295-298。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伊慶春 1982 〈已婚職業婦女的雙重角色:期望、衝突與調適〉,收於陳昭男、江玉龍、陳寬政主編,《社會科學整合論文集》,頁405-430。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叢刊(9)。 伊慶春、蔡瑤玲 1989 〈台北地區夫妻權力的分析:以家庭決策為例〉,收於伊慶春、朱瑞玲主編,《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頁115-151。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叢刊(25)。 呂玉瑕 1980 〈社會變遷中臺灣婦女之事業觀─婦女角色意識與就業態度之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25-66。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82 〈現代婦女之角色態度的價值延伸現象〉,《思與言》20(2):31-46。臺北市:思與言雜誌社。 1983 〈婦女就業與家庭角色權力結構之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6:111-143。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5 〈家庭變遷與民法親屬編之修訂〉,《律師通訊》195:49-54。臺北市:律師公會。 吳明燁 1987 〈台灣地區女性就業問題之探討〉,《研考月刊》126:27-36。台北市:研考月刊社。 李曉蓉 2000 〈清末民初中國婦女形象之探討〉,《教育研究》8:205-214。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辛炳隆 1997 〈擴大勞基法適用範圍之檢討〉,《勞資關係》16(1):6-11。臺北市:勞資關係雜誌社。 承上 1988 〈台灣新女性主義的特徵及其影響〉,《台灣研究集刊》20:76-81。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 1994 〈台灣婦女教育與就業〉,《台灣研究集刊》45:75-81。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 林秀雄 1988 〈論夫妻之稱姓〉,《輔仁法學》7:359-376。臺灣省臺北縣: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暨法律學研究所。 林芳玫 1998 〈當代臺灣婦運的認同政治:以公娼存廢爭議為例〉,《中外文學》27(1):56-87。臺北市:中外文學月刊社。 林美和 1996 〈臺灣婦女成人教育之現況與發展〉,《社會教育學刊》25:1-18。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林荔華 2000 〈勞動基準法實施成效初探〉,《環球商業專科學校學報》7:47-71。臺灣省雲林縣:環球商業專科學校。 林萬億 1995 〈論中國國民黨的社會福利觀〉,收於林萬億等著,《臺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頁1-33。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邰寶林 1986 〈台灣婦女問題綜述〉,《台灣研究集刊》13:45-51。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 胡幼慧 1999 〈突破臺灣婦女福利的瓶頸:從願景到實踐〉,《社區發展季刊》88:149-154。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姜蘭虹 1986 〈現代婦女就業與發展的困境〉,《中國論壇》252:36-37。臺北市:中國論壇雜誌社。 高月霞、陳仕偉 1994 〈臺灣婦女勞動參與行為之因果關係分析〉,《婦女與兩性學刊》5:1-45。臺北市:臺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高淑貴 1987 〈已婚職業女性兼顧職業與家庭的可能性之探討〉,《研考月刊》126:7-19。臺北市:研考月刊社。 符芝瑛 1986 〈婦女研究的里程碑:我國第一個「婦女研究室」〉,《中國論壇》251:37-39。臺北市:中國論壇雜誌社。 唐啟明 1995 〈臺灣省當前婦女福利工作的檢討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71:10-15。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郭丁元 1995 〈檢視特殊境遇婦女福利需求與供應〉,《社區發展季刊》71:108-118。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陳正良 1995 〈勞動基準法施行十年之回顧與前瞻〉,《勞資關係》13(12):33-57。臺北市:勞資關係雜誌社。 陳伯璋 1991 〈台灣四十年來國民教育發展之反省與檢討〉,收於賴澤涵、黃俊傑主編,《光復後台灣地區發展經驗》,頁171-203。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2)。 陳其南 1985 〈房與傳統中國制度:兼論西方人類學的中國家族研究〉,《漢學研究》3(1):127-184。臺北市: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 陳武雄 1995 〈保障婦女權益增進婦女福利〉,《社區發展季刊》71:6-9。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陳明暉 1995 〈新舊勞基法之比較─細說新版勞基法〉,《法律與你》41:34-45。臺北市:法律與你雜誌社。 陳皎眉 1999 〈從性別差異看兩性平等教育〉,《臺灣教育》583:3-9。臺北市:臺灣省教育會。 陳純瑩 1997 〈臺灣女警的創建與發展初探(1947-1995)〉,《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5:17-54。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陳惠馨 1995 〈民法親屬編之修正與社會變遷〉,《律師通訊》195:39-48。臺北市:律師公會。 張玨 1997 〈台大的「兩性與性別」相關課程〉,《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2:11-15。台北市: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張晉芬 1995 〈臺灣婦女工作處境之探討〉,《勞資關係論叢》3:153-171。臺灣省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張勝彥 1995 〈臺灣教育的發展〉,收於李國祁總纂、陳捷先副總纂,《臺灣近代史‧文化篇》,頁1-70。臺灣省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張雄潮 1963 〈臺灣省的養女問題〉,《臺灣文獻》14(3):97-127。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張雅麗 1994 〈婦女福利服務之我見〉,《社區發展季刊》67:165-171。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張錦華 1994 〈女性在臺灣新聞專業中角色與展望〉,《婦女研究論叢》9:60-63。北京:《婦女研究論叢》編輯部。 張樹倫 2001 〈從兩性平權觀點探討民法親屬編之修正〉,《公民訓育學報》10:103-124。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 許釗涓 1995 〈高雄市婦女服務資源分析與未來發展方向〉,《社區發展季刊》71:20-29。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黃幸美 1994 〈女性教育與勞動參與的發展現況與問題〉,《婦女與兩性學刊》5:133-163。臺北市:臺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單驥、陳圳忠 1990 〈台灣地區大小家庭結構對已婚婦女勞動參與的影響〉,收於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編,《人口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頁255-276。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楊美惠 1986 〈英美婦女問題與性革命〉,《當代》5:14-23。台北市:合志文化事業公司。 楊瑩 1991 〈從兩性關係的觀點談婦女福利的發展〉,《國立編譯館館刊》20(1):235-272。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葉淑貞、劉素芬 1995 〈工業的發展〉,收於李國祁總纂、黃富三副總纂,《臺灣近代史‧經濟篇》,頁199-310。臺灣省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游鑑明 1992 〈有關日據時期台灣女子教育的一些觀察〉,《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3:13-18。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 暢引婷 2000 〈中國婦女研究應處理好的幾種關係〉,《婦女研究論叢》33:4-6。北京:《婦女研究論叢》編輯部。 劉曉栴 1993 〈台北市婦女福利資源網絡的建立、變更及其對台北市婦女福利的影響〉,《社區發展季刊》62:178-180。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蔡淑芬 1995 〈凝聚民間力量,開展婦女福利─從八十五年度臺北市政府婦女福利預算之成長看婦女福利政策〉,《社區發展季刊》71:16-19。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研究社。 蔡紹南 1992 〈國內製造業女工童工保護措施概況(一)--有關工作權利保護〉,《勞工行政》51:29-32。臺北市:勞工行政雜誌社。 1992 〈國內製造業女工童工保護措施概況(三)--有關工時保護〉,《勞工行政》53:28-29。臺北市:勞工行政雜誌社。 賴信真 1996 〈婦女新知初探〉,《史匯》1:99-116。臺灣省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賴鈺城 2002 〈我國勞基法中女性保護條款對工資與就業的影響〉,《臺灣銀行季刊》53(3):159-170。臺北市:臺灣銀行。 賴澤涵 1982 〈我國家庭的組成、權力結構及婦女地位的變遷〉,收於陳昭南、江玉龍、陳寬政主編,《社會科學整合論文集》,頁383-404。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叢刊(9)。 潘相印 2002 〈當代美國婦女問題之探討〉,《中興史學》8:51-73。臺灣省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學會。 潘維剛 1989 〈婦女安全與婦女保護─婦女護衛中心服務概況〉,《社區發展季刊》46:19-25。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鄭淑蓮 1999 〈清末台灣基督教女子教育的發展─以台南長老教女學之設立為例〉,《弘光學報》33:283-306。台灣省台中縣:弘光技術學院。 謝小芩 1993 〈台灣兩性教育經驗的差異與變遷〉,《當代》90:22-37。台北市:合志文化事業公司。 盧蕙馨 1991 〈兩個婦女團體的「談心」聚會:挑戰男性霸權的儀式表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2:183-222。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羅瑞玉、白博仁 2000 〈國小學生的性別角色及其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收於歐用生編,《八十八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第一集初等教育類)》,頁269-297。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顧燕翎 1996 〈從移植到生根:婦女研究在臺灣(1985-1995)〉,《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241-268。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Chen, Chin-yu 1994 Women’s Rights as Human Rights: Contemporary Status of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1960-1990, Chung-Hsing Journal of History 4: 145-184. Taichu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四、網路資料 〈女權日─追求免於恐懼的生活空間〉,《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20(1998年11月30日),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light/light18.htm。 〈1998年台灣婦女處境報告:婦女與教育篇〉,《台灣婦女資訊網》,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st/98/st_table22.htm(2000/7/24) 〈婦女與法律:工作權益〉,《台灣婦女資訊網》,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law_06.htm(2001/4/9) 〈認識新知〉,http://www.awakening.org.tw/intro.asp (2002/7/16) 〈兩性工作平等法〉,行政院勞工委員會http://www.cla.gov.tw/equal/a01.htm (2003/1/17) 內政部社會司,〈婦女福利〉,http://volnet.moi.gov.tw/sowf/index.htm(2003/2/7) 台北市政府網站 http://www.bosa.tcg.gov.tw/web07/911031社會福利白皮書.doc(2003/2/7) 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會,〈跨世紀婦女政策藍圖〉,http://cwrp.moi.gov.tw (2003/2/7) 內政部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 http://www.moi.gov.tw/div6/int.asp (2003/3/7) 內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http://www.moi.gov.tw/div5/intro.asp (2003/3/7) 財團法人台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http://www.twrf.org.tw/twrf.htm(2003/3/7) 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http://www.goh.org.tw/ (2003/3/7)。 現代婦女基金會 http://www.38.org.tw/(2003/3/7) 婦女新知基金會 http://www.awakening.org.tw/(200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