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NS混凝土相關國家標準」,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台北,1993。
2. 王效青,「中國傳統建築術語字典」,建築情報季刊出版,台北,2003。
3. 王龍盛,「清治時期砌磚用糖灰漿之做法與基本性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2003。4. 杜仙洲,「中國古建築修繕技術」,丹青圖書有限公司,台北,1984。
5. 周志明,「台灣傳統砌體建築「灰縫」之基礎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2002。6. 林秉如等人譯,「土木材料」,高立圖書有限公司,台北,1990。
7. 孫全文,「台閩地區第一級古蹟赤崁樓修復工程工作過程記錄暨施工報告書」,1995。
8. 張海清,「古建築灰漿」,古建園林技術,第二期,p13,北京,1984。
9. 張清忠,「三合土配比及材料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2002。10. 曹本介,「中低強度稻殼灰飛灰高性能混凝土之工程性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1997。11. 陳明生,「紅磚、砂漿與其介面之基本力學性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1994。12. 陳清泉、高健章、蔡益超、陳國顯,「紅磚與磚牆力學特性之試驗研究」,國科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73-12號,國立台灣大學工學院地震研究中心,1984。
13. 傅朝卿,「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台南,2001。
14. 傅朝卿,「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台南,2002。
15. 博遠,「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史」,第二冊,p459-467,台北。
16. 曾國恩建築師事務所,「第一級古蹟台灣城殘蹟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1999。
17. 黃兆龍,「混凝土材料品質控制試驗」,詹氏書局,台北,1992。
18. 黃兆龍,「混凝土性質與行為」,詹氏書局,台北,1997。
19. 楊敦凱,「傳統磚材黏結材料抗拉力學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2002。20. 趙崇欽,「北縣尾荷蘭海堡遺址挖掘記」,台灣文獻,第五十二卷,第一期,1991。
21. 劉大可,「古建築抹灰」,古建園林技術,第二期,p7,北京,1988。
22. 劉大可,「明、清官式灰背作法」,古建園林技術,第二期,p18,北京,1985。
23. 劉致平,「中國建築類型及結構」,尚林出版社,台北,1984。
24. 歐俊顯,「硫酸鹽溶液加速評估混凝土耐久性」,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1。25. 鄭采卿,「高分子樹脂水泥砂漿工程性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2001。26. 閻亞寧等人,「古蹟保存科學架構與應用之基礎研究二」,內政部八十九年度研究報告,2001。
27. 薛孝彬,「添加稻殼灰飛灰高性能混凝土拌合效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1997。
28. 薛琴,「傳統灰作施工方法」,第六次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1996。
29. Chiari, G., Torraca, G., and Santarelli, M. L., “Recommendations for Systematic Instrumental Analysis of Ancient Mortars:The Italian Experience,” Standards for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ASTM STP 1258, S. J. Kelley, Ed.,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1996,pp. 275-284.
30. Doebley, C. E. and Spitzer, D. S.,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for Testing Historic Mortars,” Standards for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ASTM STP 1258, S. J. Kelley, Ed.,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1996,pp. 28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