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左潞生,行政學,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年。
2.劉明德,縣市政府組織重構台灣,翰蘆出版社,民國八十七年。
3.趙永茂,地方自治立法監督之研究,臺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及研究考核委員會,民國八十八年。
4.李佩瑜,台灣地區統籌分配稅制度演變之研究,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5.劉豪聖,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劃分及補助款與租稅努力之關係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6.竇文輝,我國縣市政府組織與職權之研究,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
7.薄慶玖,地方政府與自治,華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三年。
8.徐偉初,展望財政收支劃分法的修訂,國家政策雙週刊,140期,民國八十五年六月,頁7-8。
9.黃世鑫,我國各級政府經濟功能劃分協調及地市財政問題,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報告,民國七+八年。
10.馬駿,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財稅研究,29卷4期,民國八十六年七月,頁58-77。11.內政部營建署新生地開發局,台東縣知本溫泉渡假專用區辦理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先期計畫書核定本,民國九十年。
12.陳麗紅,英國規劃許可制中的規劃義務(利益)理念應用在台灣土地使用變更公平問題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國八十三年五月。
13.陳俊宏,工商綜合區開發回饋計算模式建立之研究-以彈性的回饋作為協議籌碼,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14.陳福進,都市土地開發衝擊費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15.詹國忠,土地開發對地方財叔之衝擊分析,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16.蕭力偉,從政府的觀點探討土地使用容積調整損益模式建立之研究-以高雄市凹子底地區工十、農革與農十六土地使用變更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
17.交通部觀光局,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國人國內旅遊狀況調查報告,民國八十七年。
18.林佳容,從永續城鄉觀點論地方公共支出與需求期望差異之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19.台灣省政府,擬定知本溫泉風景特定區計畫-外溫泉部分(溫泉渡假專用區)細部計畫書,民國八十八年。
20.林士堅,以成本效益法分析地遊憩活動設置,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21.鄭員如,土地開發對鄰近地區社會經濟影響之研究-以台中市第一廣場都市更新案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22.施碧瑤,地方財政與地方發展因果關係之檢測-台灣省之實證分析,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23.周台龍,財政集權化與地方財政問題之探討,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九年。24.高黃順,土地使用變更利益回饋管理之探討-以高雄市住宅區變更商業區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25.台北市政府,修訂台北市信義計畫地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暨配合修訂主要計畫案,民國八十九年。
26.潤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潤泰中崙車站多目標開發案都市設計與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核定報告書,民國九十年。
27.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擬定台中市都市計畫(大型購物中心專用區)細部計畫案,民國八十七年。
28.台東縣政府,中華民國九十年台東縣統計要覽第四十六期、五十一期,民國八十六年、九十一年。
29.行政院主計處,台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報告,台東地區,民國八十年、八十五年。
30.趙永茂,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理論實際:兼論台灣地方政府的變革方向,翰蘆圖書書局,民國八十六年。
31.林錫俊,地方財政管理:理論與實務,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八十七年。
32.林錫俊,地方財政管理要義,五南出版社,民國九十年。
33.黃世鑫,我國各級政府經濟功能劃分協調及地方財政問題,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專題報告,民國
34.洪鎌德,當代政治經濟學,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八年。
35.周志龍,英國政治經濟發展與都市規劃制度,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七年。
36.林富松,福利經濟學的先驅:皮古,允晨文化實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37.林顯宗、 陳明男,社會福利與行政,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六年。
38.徐仁輝,公共財務管理(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七年。
39.黃世鑫,財政學概論,空大圖書,民國八十九年。
40.林華德,財政理論與政策,臺灣東華書局,民國七十五年。
41.蔡吉源,均權主義與財政收支劃分,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民國七十二年。
42.社會主義財政學編寫組,社會主義財政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民國七十六年。
43.李增榮,財務行政,華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
44.趙春新,社會主義財政學,武漢大學出版,民國七十七年。
45.崔維,西方財政宏觀調控的理論與實踐,中國物價出版發行,民國八十一年。
46.劉明德,重構台灣縣市政府組織,翰蘆圖書書局,民國八十七年。
47.張麗堂,市政學,華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三年。
48.陳慈陽,環境法總論,陳慈陽出版,民國八十九年。
49.臺灣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我國普通行政機關的組織管理與實務:三民主義是如何實際行的,國立編譯館,民國七十年。
50.趙永茂,台灣地方派系與地方建設關係,德馨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
51.彭文賢,行政生態學,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七年。
52.胡毓容、林秀芳、高酈珍,重建行政體制,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 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出版,民國七十九年。
53.陳寬仁,工程經濟,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54.趙永茂,地方自治立法監督之研究,臺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及研究考核委員會,民國八十八年。
55.謝明和,回饋策略的變更利得效益衝擊分析--西門市場個案的模擬,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56.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變更大坪頂以東地區都市計畫(部分農業區、道路用地為捷運系統用地及道路用地)案說明書,民國九十年。
57.陳鈞坤,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觀眾參觀行為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58.李昀芳,非鄰避型公共設施社區關係之研究—以博物館為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二、英文部分
1.Pas-ong, Suparb; Lebel, Louis, 2000,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in Southeast Asia.,Environment, Vol. 42 Issue 8.
2.Kurt Finsterbusch And C.P. Wolf, 1981, “Methodology of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Hutchinson Ross Publishing Company. P.374.
3.Larry W. Canter, P. E. , Samuel F. Atkinson and F. Larry Leisteitz, 1986, ”Impact of Growth:A Guide for Social-Economic Impact Assessment And Planning”,Lewis Publishers, Inc, p.14.
4.Azizi, Mohammad Mehdi, 2000, The User-pays System in the Provision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Effectiveness and Equity of Criteria,Urban Studies, Vol. 37 Issue 8
5.Brueckner, J. K., 1997, 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s of impact fee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66, p.384
6.Nelson, A. C., Frank, J. E., & Nicholas, J. C., 1992, Positive influence of impact-fees in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118(2), 59-64.
7.Clarke, Wes; Evans, Jennifer, 1999, Development Impact Fee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Infrastructure.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Sep99, Vol. 21 Issue 3.
8.Grasewicz, P. J., & Ernst, W., 1989, Impact fees: When, where, and how? In J. Matzer (Ed.), Capital projects: New strategies for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finance (pp. 170-175). Washington, DC: ICMA.
9.Wong, John D., 1996,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Loc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Growth & Change, 00174815, Vol. 27, Issue 3.
10.Kosmont, Larry, 2002, RETHINK SOCIAL-IMPACT FEES. Engineering News-Record, 08919526, Vol. 249, Issue 4.
11.Mullins, D. R., & Joyce, E G., 1996, Tax and expenditure limitations and state and local fiscal structur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Public Budgeting & Finance, 16(1), 75-101.
12.Man, J. Y., & Bell, M. E., 1993, Federal infrastructure grants-in-aid: An ad hoc infrastructure strategy. Public Budgeting & Finance, 13(3), 9-22.
13.Burchell, R. W. &D. Listokin, 1978, “The Fiscal Impact Handbook:Estimating Local Costs and Revenues of Land Development”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The Center for Urban Policy Research;Rutgers University
14.Crompton, John L., 2001, To Keep The Tax Bills Down...Should The Community Build Homes Or Parks. Parks & Recreation, Vol. 36 Issue 6.
15.Altshuler, A. A., & Gomez Ibanez, J. A., 1993, Regulation for revenu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land use exactions.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16.John Cullis & Philip Jones,1998,Public Finance and Public Choi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