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13: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傑明
研究生(外文):Jie-Ming Liou
論文名稱:梁楷減筆畫風研究
指導教授:劉梅琴劉梅琴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ei-Chin L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2
中文關鍵詞:減筆梁楷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65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論文主要探討梁楷減筆畫風的相關內容。共分為緒論及四章,各章說明如下:
緒論:陳述本論文之研究動機、方法與範圍、文獻回顧、資料出處以及預期成果。
第一章梁楷減筆畫風的形成與發展探討:分為兩個小節,第一節先說明梁楷的生平背景,包括其所處的繪畫史時代背景,生平資料文獻,師承關係,以及作品的整理、分類與分析,第二節試圖對其減筆畫在形式上作溯源與發展的說明與論析。
第二章減筆畫風在畫論中的脈絡呈現:以繪畫理論正式出現的魏晉時代為分界點,分為魏晉以前的先秦審美觀與減筆畫之間的相關性探討,以及魏晉以降畫論與減筆畫風的探討。在第一部份,選擇了儒家的代表孔子,《周易》,以及道家的老子、莊子,作為主要討論的範圍。畫論的部分,則是從魏晉傳神論開始談起,包括了氣韻論、意境論等等,尋找與減筆畫特色相關的脈絡演變。
第三章減筆畫風與文人畫的關係:除了第一節的概述之外,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份是探討減筆畫與文人畫在“逸”的概念上相關的討論,以及減筆畫與文人畫在其他方面的討論。第一部份,從逸的歷史淵源談起,進一步再闡釋與文人畫以及減筆之間的相關係性。第二部分在其他方面則包括寫意、意境、尚簡,形似與否等等,與減筆之間相似的概念探討。
第四章減筆畫與禪:一開始先概論所謂的“禪”的背景與概念,釐清禪畫的定義,接下來將禪與中國繪畫的關係以及文人畫關係作論述與比較,最後歸結于減筆畫,闡明減筆畫與禪之間的關係。
結論:梁楷的繪畫創作有其特出性,因為他的作品呈現兩種迥異的風格,而本文所探討的減筆畫,更是他相當突出的表現手法。然而,若是仔細去分析減筆畫與繪畫史的關係,不管是從畫論,還時與文人畫之間的比較,會發現它還是在整個脈絡之中存在的,承先且啟後。而與禪之間的關係,則是一種內容上的取得與運用,而非彼此互依存的關係。
緒論……………………………………………………………………….1
第一章梁楷減筆畫風的形成與發展探討……………………… 5
第一節梁楷生平概述………………………………………………5
一、梁楷身處的繪畫史時代背景………………………………………5
二、梁楷生平與師承……………………………………………………6
三、梁楷作品的整理與分析
第二節減筆畫風其形式之溯源與發展……………………………17
第二章減筆畫風在畫論中的脈絡呈現……………………………23
第一節先秦審美觀…………………………………………………23
第二節魏晉以降的畫論……………………………………………42
第三章 減筆畫風與文人畫的關係……………………………………..53
第一節 文人畫概述……………………………………………………53
第二節 減筆畫與文人畫在「逸」的概念上相關的討論……………55
一、逸的歷史淵源概述…………………………………………………55
二、文人畫中逸的概念……………………………………………………61
三、減筆與逸的概念的論述………………………………………………63
第三節 減筆畫與文人畫在其他方面的討論……………………………72
第四章 減筆畫與禪………………………………………………………76
第一節 禪的概述…………………………………………………………76
第二節 禪與中國繪畫……………………………………………………78
一、禪與繪畫藝術相互作用的歷程…………………………………78
二、禪與中國文人畫…………………………………………………81
第三節 減筆畫與禪…………………………………………………85
結論………………………………………………………………………..88
附表一……………………………………………………………………..92
附表二……………………………………………………………………..99
參考資料…………………………………………………………………101
于玉安編,《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張彥遠,《法書要錄》,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謝赫,《古畫品錄》,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6),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姚最,《續畫品》,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6),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6),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朱景玄,《唐朝名畫錄》,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6),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荊浩,《筆法記》,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6),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頁312。
黃休復,《益州名畫錄》,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6),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6),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鄧椿,《畫繼》,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7),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湯垕,《畫鑒》,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7),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夏文彥,《圖繪寶鑑》,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8),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何良俊,《四友齋論畫》,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9),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董棨,《養素居畫學鉤深》,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9),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厲鶚,《南宋院畫錄》,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13),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厲鶚,《南宋院畫錄補遺》,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13),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沈宗騫《芥舟學畫編》,輯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15),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7年,一刷。
撰人未詳,《宣和畫譜》,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1982年,臺二版。
《祕殿珠林 石渠寶笈續編 石渠寶笈》,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印行,1971年10月。
郭慶藩,《莊子集釋》,台北: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1982年初版。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月修訂版一刷。
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9修訂版一刷。
蘇軾,《東坡題跋》,台北:廣文,1971年,影印本。
蘇軾,《東坡七集》(共四冊),輯入《四部備要》,台北:中華書局,據匋齋校刊本校刊,1981年。
倪瓚,《清閟閣全集》,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0年3月,初版。
沈括,《夢溪筆談》(上),楊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出版發行,1997年12月第二次印刷。
書籍
傅抱石,《中國的人物畫和山水畫》,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初版。
郭繼生,《藝術史與藝術批評》,書林出版,1991年二刷。
蔡秋來,《宋代繪畫藝術成就之探研》,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初版。
陳葆真,《古代畫人談略》,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9年初版。
俞劍華,《中國繪畫史(上)》,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91年3月,臺10版。
沈以正,《梁楷》,錦繡出版,1995年10月出版。
黃貞燕,《中國美術備忘錄》,台北:石頭出版,1997年4月初版。
彭修銀,《墨戲與逍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9月,初版一刷。
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東大出版,1992年,初版。
楊新、班宗華等著,《中國繪畫三千年》,台北:聯經出版社,1999年,初版。
潘天壽,《潘天壽談藝錄》,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1月,一版,頁105。
鈴木敬,魏美月譯,《中國繪畫史(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1987年,初版。
樊波,《中國書畫美學史綱》,吉林美術出版社,1998年7月1刷,頁502-512。
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一卷)》,濟南:齊魯書社出版,1987年7月1刷。
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二卷)》,濟南:齊魯書社出版,1987年7月1刷。
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三卷)》,濟南:齊魯書社出版,1987年7月1刷。
張安治著,《墨海精神》,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11月,初版。
楊大年編著,《中國歷代畫論采英》,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一版。
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年。
張安治著,《墨海精神》,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11月,初版。
楊大年編著,《中國歷代畫論采英》,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一版。
陳振濂,《中國畫形式美探求》,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年。
徐書城,《宋代繪畫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12月一刷。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10月八版。
舒士俊,《水墨的詩情─從傳統文人畫到現代水墨畫》,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二次印刷。
黃河濤,《禪與中國藝術的嬗變》,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4年8月一刷。
范瑞華,《禪學與禪意畫》,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10月一刷。
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台北:東華書局,1989年12月初版。
葛兆光,《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紀到9世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一刷。
黃專、嚴善錞,《文人畫的趣味、圖式與價值》,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12月一刷。
郭因,《中國古典繪畫美學》,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6年5月一版。
郭因,《先秦至宋繪畫美學》,台北:金楓出版社,1987年7月,初版。
佚名,《中國繪畫美學史稿》,台北:木鐸出版社,1986年6月初版。
鍾躍英,《氣韻論》,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5月一刷。
曾祖蔭,《中國古代美學範疇》,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4月初版。
李來源、林木,《中國古代畫論發展史實》,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年4月1刷。
李澤厚等,《中國美學史(第一卷)》,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6年8月,初版。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一版。
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初版。
袁德星,《東西方藝術欣賞(第一冊)》,台北縣:空中大學,1992年再版。
陳傳席,《六朝畫論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初版。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初版。
嚴善錞,《文人畫的趣味、圖式與價值》,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1刷。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五千年(第一卷 繪畫篇 (上))》,北京:新華書店,1991年一版一刷。
謝稚柳,《水墨畫》,台北:華正書局,1985年,初版。
高居翰著,李渝譯,《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5版7刷。
陳兆復,《中國畫研究》,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8年再版。
葛路,《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初版。
莊伯和,《中國繪畫史綱》,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初版。
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組編輯,《吳冠中畫展圖錄》,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朵云編輯部選編,《中國繪畫研究論文集》,上海市:上海書畫社,1992年,第一版。(嚴善錞,〈從“逸品”看文人畫運動〉,頁453-483。)
伍蠡甫,《伍蠡甫藝術美學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一刷。
徐中玉、郭豫適主編,《古代文學理論研究 第19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版1刷。
羅宗強編,《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版1刷。
蔣述卓等編,《宋代文藝理論集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刷。
期刊、論文
蔡明穎,〈梁楷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2卷第一期,1993年6月,頁305-361。
沈以正,〈梁楷在繪畫史中的重要性〉,《美育》,77期,1996年11月,頁1-14。
鄭正慶,〈中國人物畫筆法之探索〉,《復興崗學報》,1993年6月,頁365-413。
嚴善錞,〈從“逸品”看文人畫運動〉,《中國繪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年,9月,一刷。
徐志興,〈禪與中國書畫〉,《美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期,總97期。
葉朗,〈說意境〉,《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版1刷,頁545-555。
葉朗,〈再說意境〉,《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版1刷,頁556-561。
嚴雅美,《潑墨仙人圖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所,1998年。
日文參考資料
島田修二郎,〈逸品畫風について〉,《美術研究》,第161號(1951年3月),頁264-293。
田中一松,〈梁楷の藝術〉,《田中一松繪畫史論集 下卷》,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社,1986年,頁260-288。(附載 梁楷資料)
川上涇、戶田禎佑、海老聰根郎著,《水墨大系(4)─梁楷、因陀羅─》,東京都: 講談社,昭和53[西元1978年],昭和50版權。
參考網站
http://www.npm.gov.tw/ (國立故宮博物院)
http://www.tnm.go.jp/ (東京國立博物館)
http://www.dpm.org.cn/ (北京故宮博物院)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鄭正慶,〈中國人物畫筆法之探索〉,《復興崗學報》,1993年6月,頁365-413。
2. 15、吳安妮、劉俊儒,2001,員工面、內部營運面、及顧客面對財務績效影響之實證研究,第一卷第一期,臺灣管理學刊。
3. 9、司徒達賢,2002,學術研究不等於統計,天下雜誌,第252期(2002年5月),118頁。
4. 沈以正,〈梁楷在繪畫史中的重要性〉,《美育》,77期,1996年11月,頁1-14。
5. 18、------、張朝清,2003,智慧資本之理論基礎、類型與管理程序,今日會計,第90期(92年3月25日),1-13頁。
6. 35、林正明,2001,平衡計分卡應用探討-依限制理論思考過程,育達研究叢刊,第二期,116-143頁。
7. 38、林進宗,2002,以平衡計分卡建構策略績效管理,品質月刊,38卷9期,35-43頁。
8. 39、信懷南,1996,平衡計分卡的理論和應用,世界經理文摘,第117期(1996年5月),118-128頁。
9. 43、洪振添,2000,智慧資產之評價模式,會計研究月刊,(民89年11月),80-90頁。
10. 57、彭火樹、李誠修,2002,平衡計分卡制度建構之探討-以計劃性生產工廠為例,當代會計,第三卷第一期(91年5月),47-79頁。
11. 66、楊長林、何文宗、方孝華等,2002,運用平衡計分卡於全面品質之績效衡量,德明學報,第19期(91年6月),207-228頁。
12. 69、詹昭雄,2001,績效指標品質-均衡績效指標之建立,品質月刊,VOL.37,No.6(90年6月),77-79頁。
13. 70、詹乾隆、蘇益良,2002,建華金融季刊,銀行之策略管理一架構篇,第十九期(民91年9 月),72-77頁。
14. 71、管思齊,2002,平衡計分卡在醫療產業的應用,品質月刊,VOL.38,No 8(Aug 2002),79-82頁。
15. 75、鄭惠之,2000,平衡計分卡與績效管理,會計研究月刊,第179期(89年10月),85-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