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方資料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兩岸直航的問題與展望》,(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2年9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兩岸經濟統計月報》,(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124期,2002年12月)。
行政院新聞局編印:《李總統登輝先生八十年言論精選》,(台北:行政院新聞局,1992年8月)。
《監察院公報》(台北),第2395期 (2002年11月)。
二、研討會
林祖嘉:〈追求兩岸和諧,發展兩岸經貿〉,突破當前經濟困境系列座談會,台北,2001年5月30日。
郭正亮:〈兩岸經貿正常化,開創兩岸和平共榮〉,民進黨中國政策研討會,台北,1998年2月13-15日。
三、專書
于宗先:《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境與出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初版,1998年)。
中華經濟研究院:《兩岸產業分工、戒急用忍政策執行成效評估》(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7年)。
王泰銓:《中共對外經濟貿易法: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評析》,(台北:五南書局,1996年)。
江振昌:《兩岸三地的政經情勢》,(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初版,1996年6月)。
吳彩光:《中共統戰及其對策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1996年1月)。
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初版,1995年9月)。
周育仁:《政治與經濟關係-台灣經驗與其理論意涵》,(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初版,1993年)。
邵宗海:《兩岸關係-陳水扁的大陸政策》(台北:生智,初版,2001年11月)。
柳金財:《大膽西進?戒急用忍?民進黨大陸政策剖析》(台北:時英,初版,1998年2月)。
馬英九:《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初版,1992年6月)。
張五岳:《<瞭望公元 2000 年>焦點研究 創造新時代榮耀:國政願景研討會》,(台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初版,2000年)。
張讚合:《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周知文化事業、佛光大學聯合出版,1996年1月)。
彭懷恩,《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初版,1990年)。
趙建民:《兩岸互動與外交競逐》, (台北:永業,初版,1994年7月)。
蔡攀龍:《邁向21世紀的兩岸關係》,(耶魯兩岸學會編,1995年)。
鄭竹園:《大陸經濟改革與兩岸關係》,(台北:聯經,初版,2000年)。
蕭全政:《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初版,1988年)。
Caporaso, James A. and Levine, David p., Theories of Political Econom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P.B., Evans,D. Rueschemeyer, and T. Skocpol,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Nordlinger Eric, On the Autonomy of the Democratic State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Evans, P.B., D. Rueschemeyer, and T. Skocpol,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Krasner, Stephen D. Defend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New Jersey: Princetion University Press,1978)
四、期刊論文
〈「戒急用忍,行穩致遠」行政院蕭萬長院長對大陸經貿政策的談話紀要〉,《交流》(台北),第29卷第11期(1998年12月),頁22-26。
尤克強:〈請以「戒燥用智」取代「戒急用忍」〉,《卓越雜誌》(台北),第196期(2000年12月),頁15。王志鈞:〈「戒急用忍」扭曲了市場機能--薛琦對兩岸經貿競爭的新省思〉,《商業周刊》(台北),第666期(2000年),頁58-59。
王東英:〈平心靜氣論戒急用忍〉,《台灣經濟研究月刊》(台北),第23卷第6期(2000年6月),頁89-92。
王思粵:〈兩岸直航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國政研究報告》(台北),第1卷第2期(2002年7月)。頁80-83。
王思粵:〈從兩岸有關統計看「戒急用忍」政策之有效性〉,《經濟前瞻》(台北),第76期(2001年7月),頁72-77。何綠野:〈戒急用忍以湯止廢,非明智之舉〉,《太平洋學報》(北京),第4期(1997年),頁85-91。
何慶良:〈煞車難阻交流潮-海峽兩岸經貿交流的回顧與展望〉,《今日中國》(北京),第6期(1997年6月),頁29-31。
冷則剛:〈從美國對南非的經貿管制探討我對大陸的經貿政策〉,《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1卷第4期(1998年7月),頁17-38。吳重禮、嚴淑芬:〈「戒急用忍」或「大膽西進」﹖我國對於大陸投資的影響因素評估〉,《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8卷第7期(1999年7月),頁43-62。吳國華:〈互補互利共創繁榮〉,《經濟界》(北京),第4期(1999年),頁74-78。
吳惠林:〈戒急用忍,行穩致遠〉,《貿易雜誌》(台北),第52期(2000年5月),頁12。李明軒:〈戒急用忍就是忍不住〉,《遠見》(台北),第139期(1998年1月),頁58-59。
李景涵:〈緊縮政策有損台灣經濟〉,《台聲雜誌》(北京),第10期(1997年10月),頁28。
汪慕桓:〈台灣當局「南向政策」剖析〉,《台聲雜誌》(北京), 第2期(1999年4月),頁19-20。
卓怡君:〈戒急用忍還會忍多久?--專訪福州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許俊達〉,《中國通商業雜誌》(台北),第88期 (1997年10月),頁120-121。周添城:〈兩岸經貿發展的戰略思考〉,《理論與政策》(台北),第11卷第4期(1997年9月),頁86-97。林家樑:〈王鍾渝:加入WTO比誰氣長,戒急用忍要選對象〉,《市場與行情》(台北),第54期 (1999年6月),頁192。邵宗海:〈從政治角度看兩岸經貿關係〉,《理論與政策》(台北),第12卷第1期(1998年2月),頁24-40。邱政宗:〈國際協定「排除條款」的選擇及存廢爭議--兼論我國入會後三通及戒急用忍政策調整〉,《立法院院聞》(台北),第29卷第5期 (2001年5月),頁101-122。邱毅:〈王永慶挑戰得了李登輝嗎?--臺塑風波與戒急用忍〉,《海峽評論》(台北),第77期 (1997年5月),頁46-48。邱曉嘉:〈積極開放金融業赴大陸設置分支機構,協助台商投資〉,《國家政策論壇》(台北),第1卷第2期(2001年4月),頁52-55。南方朔:〈「兩國論」挑起民粹狂潮〉《商業周刊》(台北),第647期(1999年7月),頁37-42。
韋端:〈國家安全、國防政策與經濟發展〉,《理論與政策》(台北),第3卷第2期(1989年1月),頁116-127。凌雲:〈運輸綠巨人 長榮集團張榮發側寫〉,《投資中國》(台北),第50期(1998年4月),頁12-14。
徐明宜:〈「戒急用忍」鬆綁有助「根留台灣」〉,《國家政策論壇》(台北),第1卷第2期,(2001年4月),頁62-64。高希均:〈如果北京對臺提出「另類三不」--不反對與小國建交、戒急用忍與採購武器〉,《遠見雜誌》,第146期(1998年8月),頁28-29。高長、徐東海:〈兩岸經貿發展趨勢與因應對策剖析〉,《理論與政策》(台北),第11卷第4期(1997年9月),頁98-109。張世賢:〈國家機關鑲嵌自主性理論之探討:國家機關與中小企業鑲嵌關係之分析〉,《行政暨政策學報》(台北),第2期(2000年10月),頁147-194。張顯超:〈從「兩國論」析主權爭執及兩岸前景〉,《遠景季刊》(台北),第1卷第1期(2000年1月),頁19-49。許忠信:〈海峽兩岸金融競爭情勢及因應之道--WTO法律規範下之資金阻流與回流機制〉,《輔仁學誌--法、管理學院之部》(台北),第33期(2001年),頁157-174。
許碧書:〈臺灣產業再出發--從戒急用忍政策談起〉,《臺灣經濟研究月刊》(台北),第23卷第8期(2000年8月),頁50-54。陳文龍:〈戒急用忍勿忘實際〉,《統領雜誌》(台北),第135期(1996年10月),頁8-10。陳文鴻、朱文暉:〈進退兩難:台灣對大陸經濟關係的新特徵〉,《戰略與管理》(北京),第2期(1997年3月),頁47-56。
陳博志:〈對中國大陸投資的整體策略 釐清「戒急用忍行穩致遠」政策意涵 還原「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真諦〉,《台灣經濟研究月刊》,(台北)第25卷第4期(2002年4月),頁137-145。
陶令瑜:〈「李江會談」也有十八套劇本?〉,《新新聞》(台北),第603期(1998年10月),頁28。章念馳:〈如何使兩岸經貿關係走出谷底〉,《了望》(香港),第35期(1997年),頁34-35。
傅豐誠、林維熊:〈「戒急用忍」應否鬆綁﹖〉,《經濟前瞻》(台北),第73期 (2001年1月),頁10-20。
童清峰:〈戒急用忍何去何從〉,《亞洲周刊》(台北),第12卷第43期(1998年10月),頁45。
舒萍:〈台灣當局的「戒急用忍」政策及其對台資流向的影響〉,《南開學報》(天津),第1期(1999年1月),頁50-54。
黃兆仁:〈兩岸貿易與投資互動關係之探討〉,《臺灣經濟研究月刊》(台北),第22卷第11期(199年9年11月),頁37-43。黃志典:〈臺灣還可以「戒急用忍」多久﹖〉,《卓越雜誌》(台北),第185期 (2000年1月),頁18。黃范章、常修澤、曹小衡、徐忠:〈海峽兩岸經貿關係的戰略思考〉,《經濟改革與發展》(陜西),第8期(1997)年,頁3-7。
黃茜如:〈國家自主性與民間社會 相關理論與研究的介紹〉,《中國論壇》(台北),第28卷第7期(1989年7月),頁72-80。黃雁:〈戒急用忍將待台灣走進死胡同〉,《九十年代》(台北),第329期(1997年6月),頁48-51。
楊明憲、葉雅婷、李玉蘭:〈兩岸經貿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商赴大陸投資之實證〉,《企銀季刊》(台北),第24卷第2期(2000年10月),頁89-118。趙嗣弼:〈從戒急用忍政策探討海峽兩岸的經貿關係〉,《臺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台南),第17期(1998年6月),頁247-253。劉正中:〈漳州電廠投資工程完成 戒急用忍政策面臨挑戰〉,《投資中國》(台北), 第65期(1999年7月),頁57-61。
劉澤芳:〈WTO:既是契機也是挑戰-兩岸經貿關係評論〉,《台聲雜誌》(北京),第10期(1999年9月),頁19-20。
編輯室:〈前瞻務實開展兩岸關係-李總統在國統會第十一次委員會議致詞全文〉,《中國大陸》(台北),第29卷第11期(1996年11月),頁4-5。
蔡宏明,〈產業外移的真相〉,《國魂》(台北),第633期(1998年8月),頁28-31。蔡宏明:〈戒急用忍 台商既愛又怕〉,《投資中國月刊》(台北),第41期( 1997年7月),頁15。
蔡宏明:〈戒急用忍專剋大型企業?〉,《中國通》(台北),第87期(1997年9月),頁34-38。
謝寬裕:〈台灣產業外移移與產業空洞化之檢驗〉,《台灣經濟金融月刊》(台北),第35卷第8期(1999年8月),頁40-65。
蘇嘉宏、俞劍鴻:〈兩岸關係的願景--「一國兩制」在臺灣適用的探討〉,《理論與政策》(台北),第16卷第3期(2002年10月),頁95-121。五、學位論文
王立言:《由「國家能力」途徑看台灣大陸政策的制訂與執行:1996-2000》,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林欣翰:《兩岸經貿往來對台灣經濟安全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邱德宏:《台灣的大陸經貿政策(1987-1998)》,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師家珍:《兩岸加入WTO對服務業之影響評估》,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陳世倫:《從政策執行理論探究海陸兩會關係》,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陳鵬光:《李登輝時期大陸政策之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蔣邦文:《中華民國大陸政策制定過程之研析》,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六、報紙資料
《人民日報》
《工商時報》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中華日報》
《民生報》
《自由時報》
《明報》
《青年日報》
《勁報》
《聯合晚報》
《聯合報》
七、網站資料
人民網:http://www.peopledaily.com.cn/GB/guandian/26/20010829/547236.html(2003年4月)。
今周刊網站:http://www.winwin.com.tw/WIN49/win49_3.htm (2003年4月)。
中時電子報:http://www.future-china.org/fcn-tw/200204/2002042612.htm(2003年4月)。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imp.php4(2003年4月)。
未來中國研究網站:http://www.future-china.org.tw/index_o.html(2003年4月)。
外交部網站: http://www.mofa.gov.tw/newmofa/index.htm(2003年4月)。
陸委會網站:http://www.mac.gov.tw/index1.htm(2003年4月)。
華夏經緯網: http://big5.huaxia.com/wangzhanjj.html(20003年4月)。
投資審議委員會:http://www.idic.gov.tw/html/agr2.html(2003年4月)。
八、資料庫
AREMOS經濟統計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