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份
中國統計年鑑(1997)。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統計年鑑(1999)。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統計年鑑(200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統計年鑑(200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統計年鑑(2002)。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年鑑(2000)。北京: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年鑑(2001)。北京: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年鑑(2002)。北京: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中國勞動統計年鑑(200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勞動統計年鑑(200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于法鳴(2001)。建立市場導向就業機制。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方山(1998)。〈中國大陸國企改革下的失業狀況〉,中國大陸研究,Vol:41(8),頁17-29。毛健主編(2001)。失業保險。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王彥斌(2000)。一九九九年的中國社會政策。刊於時正新主編,2000年社會福利黃皮書:中國社會福利與社會進步報告書200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王思斌(1997)。〈略論當前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構〉。華中師範大學學報,Vol:6。
王風生(2001)。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之探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王紹光、胡鞍鋼、丁元竹(2002)。〈最嚴重的警告:經濟繁榮背後的社會不穩定〉。北京:戰略與管理,vol(3)。
王復德(1997)。中國大陸就業安全制度之研究。台北: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新梅、都陽、張東傳、張丹丹( 2002)。城市失業與下崗。刊於蔡昉主編,2002年: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城鄉就業問題與對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王肇基(2000)。中國大陸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奮宇、王俊鋒(2001)。中國城鎮勞動力流動:從業模式、職業生涯、新移民。北京:北京出版社。
安樹傳(2001)。21世紀初葉中國貧困形勢與反貧困對策研究。鄭州:中州學刊,Vol.1,頁58-60。
何平(2000)。企業改革中的社會保障制度。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何平主編(2001)。社會保障概論。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何軍主編(2002)。勞動與社會保障。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余雲霞、付麟(1998)。邁向21世紀:中國就業新概念。北京:工商出版社。
呂政(1999)。從貧窮走向小康。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呂學靜(2000) 。〈中國失業保險費支付標準的改革過程探析〉。北京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Vol(3)。
呂學靜(2001)。各國社會保障制度。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宋曉梧(2001)。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宋曉梧主編(2001)。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與發展報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李建德(1999)。中國大陸「失業問題」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培林、張翼(2000)。國有企業社會成本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培林、張翼、趙延東(2000)。就業與制度變遷:兩個特殊群體的求職過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李強、胡俊生、洪大用(2001)。失業下崗問題比對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李碧涵(2002)。〈勞動體制發展:全球化下的挑戰與改革〉。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Vol.6(1),頁185-220。李薇薇(2003)。〈關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網路資料。http://www.labournet.com.cn/lilun/fileview.asp?title=关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number=al017296.txt.
李鴻麟(2000)。意識形態對中共就業安全政策之影響。嘉義: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鐵映(1995)。〈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北京:求是,Vol(19)。
沈鍾台(1998)。中國大陸國企改革與職工下崗問題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汪大海(1999)。挑戰失業的中國。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孟南(1999)。〈當前大陸社會存在的不穩定因素及其影響〉。台北:中共研究,Vol.33(8)。金麗馥、石宏偉(1999)。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柯木興(2002)。社會保險,台北: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印行。
胡鞍鋼(1997)。〈尋求新的軟著路:降低高失業率是今後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瞭望新聞週刊,Vol.31,頁25-29。
胡鞍鋼(2002)。中國城鎮失業與社會保障。網路資料。http://www.labournet.com.cn/lilun/fileview.asp?title=中国城镇失业与社会保障&number=al013340.txt
胡鞍鋼、楊韵新(2001)。〈就業模式轉變:從正規化到非正規化─我國城鎮非正規就業分析〉。北京:管理世界:Vol.2:頁69-78。
胡學勤(1998)。國有企業職工失業與再就業之研究。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Vol.1,頁33-37。
范錦明(2001)。〈市場機能的破壞與重建:中國經濟制度的變遷(1949-2000)〉。台北:中國事務,Vol.4,頁103-126。夏嘉璐(2003)。中國大陸社會保障體系之研究-以下崗失業問題為例。台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東海、夏樂生(2001)。〈大陸職工下崗所引發問題及解決對策之評析〉。台北:共黨問題研究,Vol.27:4,頁48-63。祝宴君(2001)。勞動關係。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袁木(1992)。中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馬洪、孫尚青(1981)。中國經濟問題研究。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高長(2000)。〈中國大陸城鎮勞動力就業問題之探討〉。台北:遠景季刊,第一卷第四期。張小健(2001)。就業與培訓。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張左偉主編(1998)。再就業工程。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
張東華、蔡昉、袁志剛(2002)。〈中國農村就業基本狀況〉。收錄於蔡昉主編,2002年: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城鄉就業問題與對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莫榮(2002)。〈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刊於汝信、陸學藝、李培林主編,200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許凱勝(2001)。中國勞動保險制度改革之分析-兼論台灣相關制度之比較。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士征、葛壽昌(1998)。中國社會保險的改革與探索。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郭振昌(1995)。〈勞工失業補償政策類型之比較分析〉。台北:空大行政學報,Vol.3,頁19-37。郭慶松(1999)。當前中國城鎮失業人口問題研究。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
陳佳貴主編(2002) 。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1997∼200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陳昌崴(2001)。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失業問題之研究─以國企改革職工下崗為例。花蓮: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端計(2001)。〈21世紀中國城鎮的貧困治理的難點與對策〉。重慶:改革,Vol.1,頁18-21。
勞動力市場建設工作手冊(1999)。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編,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就業安全辭典(1998)。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編印。
彭耀桃(1998)。〈西方失業理論和中國失業問題的實証分析〉。理論經濟學,Vol.12,頁81-85。
游豐吉(1999)。〈對大陸失業與失業形勢之探討〉。台北:中共研究,Vol.33(6)。程達升(2002)。中國反失業政策研究(1950-200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費梅苹(1999)。社會保障概論。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辜勝阻、陳銀娥、李永周(1999)。中國再就業工程。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馮煜(2000)。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就業問題及其對策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馮瑞蘭(1980)。〈勞動就業問題六議〉。北京:經濟研究,Vol:10,頁31-32。
黃志強(2000)。中國大陸城鎮勞動力失業問題之經濟分析。台北: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宜勇(2000)。就業理論與失業治理。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楊宜勇等(1997)。失業衝擊波--中國就業發展報告。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
楊瑩(2001)。〈近年來中國大陸社會安全(保障)制度的重要改革〉。台北:社區發展季刊,Vol.94,頁331-357。楊瑩、詹火生 (1991)。英國社會安全制度─改革與現況探討。台北:臺閩地區勞工保險局編印。
董輔礽主編(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下卷。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詹火生、吳明儒(1993)。西歐社會安全制度之發展。收刊於王國羽主編,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詹火生、楊瑩、張菁芬(1993)。中國大陸社會安全制度。台北:五南出版社。詹朝耀(2002)。中共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保障制度變遷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雷潔璟(1999)。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構。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劉維琪(2001)。大陸社會保障體制改革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劉燕斌主編(2000)。面對新世紀的全球就業。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劉拥(1998)。第三次失業高峰:下崗、失業、再就業。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厲以寧主編(2001)。中國城鎮就業研究。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蔡秋華(2000)。中國大陸職工下崗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北: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鄭秉文、和春雷主編(2001)。社會保障分析導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出版社。
羅小琼(2001)。〈論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厦門大學學報,Vol.3,頁42-46。
羅德明主編(2002)。經濟轉型與經濟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羅潤東(2002)。城市下崗失業及其治理。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嚴忠勤(1987)。當代中國的職工工資福利與社會保險。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蘇廷林主編(1994)。中國社會保障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二、西文部份
Arai, Kazuhiro. (1997). “Cooperation, job security, and wages in a dual labor market equilibrium”,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Vol.26(1) :39-57.
Chow, Nelson. W.S.(2000). Socialist welfa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eform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 Hong Kong: center of Asi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ong, Baohua. (2002). “Labor law and reform in China”, Present at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standards conference, Stanford law School, May 19-21, 2002.
Solinger, Dorothy J.(1993). China’s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m, New York: M.E.Sharpe.
Grummitt, K. P.(1986).China Economic Handbook, London : Euromonitor.
Gu, Donghui(2000). A study of the unemployed in Shanghai: Social support systems, individual responses and re-employment.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 Thesis, unpublished.
Hudson, J. (1988).Unemployment after Keynes: towards a new general theory. Harvester. Wheatsheaf. England.
Jun, Ma. & Fan, Zhai. (2001). “Financing China’s pension reform”. Present at the conference on Financial sector reform in China September 11-13 , 2001.
Lai, Gene C. (2002)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after China inters the WTO”,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 (4) :50-58.
Lee, Jung-Hee. (1998). The government and urban labor reform in post-Mao China (1978-1995): Focusing o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U.S: Brown University. Ph. D. Thesis, unpublished.
Lee, Vicky. M.S.(2000). Unemployment insurance and assistance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Research and library services division legislative council secretariat.
Orr, Douglas V. (2002). “The social security reform debate: effects of financial and labor market institution”.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Vol(34) :285-293.
Qu, YongJie. (1998). Models of labor market reform: Poland, Sweden and the case of China. Canada: Concordia University. MA. Thesis, unpublished.
Rejda, George E. (1999). Social Insurance and Economic Security,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Solinger, Dorothy J. (1993), China’s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m, New York: M.E.Sharp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1999). 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2000). 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0,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alter, Galenson.(1993), China’s Economic Reform, San Francisco: The 1990 Institute.
Wu, Kebin (1999). A study of the unemployment issue in China, U.S: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MA. Thesis, unpublished.
Wu, Zhongmin(2001). Regional unemployment, rural-to-urban migration, and the economic reforms of China, U.K: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Ph. D. Thesis, unpublished.
Xiao, JingJian , Song, Shunfeng & Xu, Yingzhou (1999) . “Worker response to Chinese pension system refor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volume 1(4) :475-503.
Xin, Meng. (1999). “Urban unemploy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reform”, China update 1999 conference papers.
Yi, feng, Ismene, Gizelis. & Li, Jieli. (1999).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rationale of welfare and social securit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laysia and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Vol. 1(4):369-397.
Zhang, Ming (1992).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on enterprise inefficiency and disguised unemployment in urban China, U.S : University of HAWAII. Ph. D. Thesis, un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