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00: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馬扶風
研究生(外文):fu-fong, Ma.
論文名稱:中國大陸提供失業與下崗勞工社會保障制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unemployment and laid-off labor and relat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指導教授:楊瑩楊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ing, y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34
中文關鍵詞:中國大陸失業下崗社會保障
外文關鍵詞:Mainland Chinaunemploymentlaid-offsocial security syste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4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國大陸失業與下崗問題,以及其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之發展脈絡。本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採文件分析法與歷史研究法進行。本研究的內容首先探討中國大陸的經濟環境與就業保障制度,以及其與中國大陸失業問題的關係;其次探討中國大陸提供失業與下崗勞工相關社會保障的發展歷程與現行制度描述;最後探討中國大陸提供失業與下崗勞工之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狀況。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與結論可歸納如下:
一、中國大陸的就業保制度已經歷三階段的改變,分別是:(一)國家安排的就業保障制度(1950-1978年)、(二)過渡時期的就業政策(1978-1991年)、(三)市場時期的就業制度(1991年至今)。
二、中國大陸所採解決失業問題的對策,在其經濟改革前與經濟改革後存有相當程度的差異,經濟改革前是透過「國家安置」的方式安置就業,經濟改革後是透過「社會保障」解決失業問題;
三、中國大陸提供與失業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在經濟改革前與經濟改革後亦存有相當程度的差異,經濟改革前是透過國家保險的模式,經濟改革後則是透過社會保險模式;
四、中國大陸社會保障對失業問題的回應,在經濟改革前僅有救濟失業工人辦法為唯一的法源依據;經濟改革後為因應市場化的趨勢,遂逐步建立失業保險與生活保障制度以因應失業問題;
五、中國大陸為失業與下崗勞工提供之社會保障制度已朝多元化化發展,從「三條保障線」為基礎的社會保障制度,今後將轉型為「兩條保障線制度」,繼續擔負起城鎮失業與下崗勞工失業期間之生活保障與再就業的職責。
A study on unemployment and laid-off labor and relat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Fu-fong, Ma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unemployment and laid-off problems, and relat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literature review,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are adopted in this study. The content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parts. Firstly, this study start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s in Mainland China. Nex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on the whole, and it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lated to the unemployment and laid-off labor in particular. Finally, this study puts emphasis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laid-off and unemployment problems and the recent major reforms on the relat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The main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lated to laid-off and unemployment problems in Mainland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stages: (1) 1950-1978─The so-called “State guaranteed” stage ; (2) 1978-1991─The transitional stage; and (3) 1991 up to now─The so-called “market economy” stage.
2. The economic reform in 1978 has been a crucial point in analyzing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s in Mainland China.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policies tackling unemployment problems in Mainland China between these two periods, e.g. before and after economic reforms. Before 1978, the state is bounded to arrange and allocate jobs for all citizen, but after 1978, no job guarantee is given by the state.
3. The economic reform in 1978 has also been a key poi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lated to unemployed and laid off labors in Mainland China. Before 1978, its relat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mainly adopted the state-insurance model─insurance scheme was introduced, but it is the state to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pay all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insurance. After the economic reform in 1978, the social insurance model has been adopted, e.g. workers themselves have also had to pay partial contributions of the insurance .
4. The laws related to the employment policies in Mainland china have been gradually promulgated and enacted after the 1978 economic reforms. Before 1978, there is only one act existed, i.e. “the act of social assistance for the unemployed workers”. But after 1978, th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cheme, in addition to the social assistance for the unemployed has been introduced and set up step by step.
5. There have been multiple strategies in the social policies related to unemployment and laid-off labor in Mainland China. In other words, a kind of pluralism in its employment policies has been emerged in Mainland China.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0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4
第四節 研究方法………………………………………………………22
第五節 研究範圍、研究限制與章節安排……………………………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相關文獻與研究回顧…………………………………………31
第二節 失業理論與中國大陸失業問題………………………………41
第三節 提供失業勞工之相關社會保障制度…………………………53
第三章 中國大陸就業保障制度與失業問題之探討
第一節 中國大陸之經濟環境與就業制度探討………………………66
第二節 中國大陸的失業問題分析…………………………………..106
第三節 中國大陸就業制度與失業問題之分析……………………. 141
第四章 中國大陸提供失業與下崗勞工之社會保障制度分析
第一節 失業相關之社會保障制度的歷史沿革……………………..165
第二節 現行失業下崗勞工相關之社會保障制度…………………..196
第三節 失業相關社會保障制度之脈絡分析………………………..217
第五章 中國大陸提供失業與下崗勞工之相關社會保障制度內容分析
第一節 失業相關社會保障制度之涵蓋範圍……………………....231
第二節 失業相關社會保障制度之給付內容………………………243
第三節 失業相關社會保障制度之基金統籌與運用………………261
第六章 研究發現與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269
第二節 結論…………………………………………………………273
參考文獻……………………………………………………………..280
附錄一 救濟失業工人暫行辦法………………………………………...292
附錄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300
附錄三 失業保險條例…………………………………………………...311
附錄四 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318
附錄五 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324
附錄六 關於在全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328
附錄七 中國歷年失業下崗勞工之失業社會保障與再就業相關法令措施一覽表……………………………………………………………330
【圖表目次】
圖1-1 中國大陸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架構圖……………………………………20
表1-1 中國大陸計算失業的方法整理...................................................................18
表2-1 中國大陸失業與下崗問題之相關議題之博、碩士論文與研究………...35
表2-2 中國大陸與失業、下崗的社會保障議題之博、碩士論文與研究……...38
表2-3 中國大陸歷年人口成長人數與人口成長率……………………………...47
表3-1 1949-1957年中國大陸工業總產值的比重……………………………….70
表3-2 1959-1965年中國大陸經濟狀況………………………………………….75
表3-3 中國大陸各計劃經濟時期間各部門投資佔總投資之百分比……………76
表3-4 中國大陸1952-1978年就業人數與各產業就業人員構成………………...77
表3-5 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前城鎮就業結構………………………………………81
表3-6 1952-1975年中國大陸從業人員統計表…………………………………...83
表3-7 中國大陸城鎮從業人員統計表...................................................................95
表3-8 中國大陸工業總產值與生產單位比重…………………………………...96
表3-9 1949-1957年失業人員與就業情形………………………………………109
表3-10 1978-1989年中國大陸的就業與失業情形……………………………..116
表3-11 1990-2000年中國大陸的就業與失業情形……………………………..118
表3-12 中國歷年來就業、失業情形與經濟成長情形........................................122
表3-13 中國大陸歷年來城鎮失業高峰成因與影響……………………………123
表3-14 1997-2000中國大陸農村勞動力移轉情形..............................................125
表3-15 中國大陸失業人數與青年失業人數情形………………………………126
表 3-16 1993-1998年中國大陸城鎮實際失業率估計………………………….127
表3-17 1997-2001年中國大陸失業與下崗人數………………………………..128
表3-18 1993-1999年中國大陸下崗與從業職工情形…………………………..129
表3-19 1999年中國大陸城鎮中不同行業間下崗人員情形……………………129
表3-20 中國大陸下崗人員的年齡結構…………………………………………130
表3-21 1998年下崗人員的教育程度分析………………………………………131
表3-22 1998年失業與下崗勞工之先前就業單位比較…………………………132
表3-23 1998年失業與下崗勞工之年齡比較……………………………………133
表3-24 1998年失業與下崗勞工之收入來源比較………………………………133
表3-25 職工下崗前後月收入比較………………………………………………135
表3-26 中國大陸隱性失業的情形………………………………………………138
表3-27 現今中國大陸勞動市場結構…………………………………………….147
表3-28 上海市的勞動合同覆蓋率……………………………………………….148
表3-29 中國大陸1952-1988年工資成長……………………………………….149
表3-30 1952-1998年中國大陸的人口成長與勞動資源狀況…………………...155
表3-31 中國大陸城鎮與農村的受教育情形……………………………………156
表3-32 2001年中國大陸失業下崗者的教育程度………………………………157
表3-33 中國各產業淨增就業人數與貢獻率……………………………………159
表3-34 中國城鄉淨增就業人數與貢獻率……………………………………...161
表3-35 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與失業率的關聯……………………………………162
表4-1 中國大陸失業保險制度的歷史演進………………………………….…186
表4-2 中央補助兩個確保的資金………………………………………………...198
表4-3 失業與下崗勞工的三條保障線待遇……………………………………...199
表4-4 1998-2001三三制基金籌集情形………………………………………...211
表4-5 中國大陸歷年來失業問題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回應………………….…230
表5-1 失業保險制度保障範圍的演變……………………………………….…234
表5-2 1994-1999年中國大陸失業保險涵蓋企業職工人數…………………...235
表5-3 1999-2000年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36
表5-4 2001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依保障對象……………………238
表5-5 2001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依保障對象所在單位…………239
表5-6 1998-2001年職工下崗與進入再就業中心的情形……………………...240
表5-7 《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的給付項目………………….....244
表5-8 《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的給付項目…………………………...245
表5-9 《 失業保險條例》給付內容項目…………………………………….....246
表5-10 1985-1993年中國大陸的工資構成………………………………….....250
表5-11 中國大陸失業保險制度的給付標準演進……………………………....253
表5-12 近年來中國大陸國有企業下崗職工與領取失業給付的情形…………253
表5-13 1999年中國五城市三條社會保障線給付金額…………………………257
表5-14 1998年中國大陸各區域間最低工資、城鎮居民最低生活給付標準、以及平均失業保險給付金額……………………………………………....258
表5-15 再就業中心人數與發放生活費、代繳社會保險費的情形……………260
表5-16 中國大陸與失業相關之社會保障基金來源與統籌方式………………..263
表5-17 中國大陸失業保險歷年來收支情形……………………………………..265
表5-18 1999-2001年中國大陸失業保險基金收入情形………………………..266
表5-19 1999-2001年中國大陸失業保險基金支出情形………………………..266
表5-20 1999-2001年中國大陸失業保險的領取情形………………………..…267
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份
中國統計年鑑(1997)。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統計年鑑(1999)。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統計年鑑(200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統計年鑑(200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統計年鑑(2002)。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年鑑(2000)。北京: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年鑑(2001)。北京: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年鑑(2002)。北京: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中國勞動統計年鑑(200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勞動統計年鑑(200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于法鳴(2001)。建立市場導向就業機制。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方山(1998)。〈中國大陸國企改革下的失業狀況〉,中國大陸研究,Vol:41(8),頁17-29。
毛健主編(2001)。失業保險。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王彥斌(2000)。一九九九年的中國社會政策。刊於時正新主編,2000年社會福利黃皮書:中國社會福利與社會進步報告書200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王思斌(1997)。〈略論當前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構〉。華中師範大學學報,Vol:6。
王風生(2001)。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之探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王紹光、胡鞍鋼、丁元竹(2002)。〈最嚴重的警告:經濟繁榮背後的社會不穩定〉。北京:戰略與管理,vol(3)。
王復德(1997)。中國大陸就業安全制度之研究。台北: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新梅、都陽、張東傳、張丹丹( 2002)。城市失業與下崗。刊於蔡昉主編,2002年: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城鄉就業問題與對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王肇基(2000)。中國大陸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奮宇、王俊鋒(2001)。中國城鎮勞動力流動:從業模式、職業生涯、新移民。北京:北京出版社。
安樹傳(2001)。21世紀初葉中國貧困形勢與反貧困對策研究。鄭州:中州學刊,Vol.1,頁58-60。
何平(2000)。企業改革中的社會保障制度。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何平主編(2001)。社會保障概論。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何軍主編(2002)。勞動與社會保障。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余雲霞、付麟(1998)。邁向21世紀:中國就業新概念。北京:工商出版社。
呂政(1999)。從貧窮走向小康。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呂學靜(2000) 。〈中國失業保險費支付標準的改革過程探析〉。北京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Vol(3)。
呂學靜(2001)。各國社會保障制度。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宋曉梧(2001)。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宋曉梧主編(2001)。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與發展報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李建德(1999)。中國大陸「失業問題」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培林、張翼(2000)。國有企業社會成本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培林、張翼、趙延東(2000)。就業與制度變遷:兩個特殊群體的求職過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李強、胡俊生、洪大用(2001)。失業下崗問題比對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李碧涵(2002)。〈勞動體制發展:全球化下的挑戰與改革〉。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Vol.6(1),頁185-220。
李薇薇(2003)。〈關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網路資料。http://www.labournet.com.cn/lilun/fileview.asp?title=关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number=al017296.txt.
李鴻麟(2000)。意識形態對中共就業安全政策之影響。嘉義: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鐵映(1995)。〈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北京:求是,Vol(19)。
沈鍾台(1998)。中國大陸國企改革與職工下崗問題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大海(1999)。挑戰失業的中國。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孟南(1999)。〈當前大陸社會存在的不穩定因素及其影響〉。台北:中共研究,Vol.33(8)。
金麗馥、石宏偉(1999)。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柯木興(2002)。社會保險,台北: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印行。
胡鞍鋼(1997)。〈尋求新的軟著路:降低高失業率是今後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瞭望新聞週刊,Vol.31,頁25-29。
胡鞍鋼(2002)。中國城鎮失業與社會保障。網路資料。http://www.labournet.com.cn/lilun/fileview.asp?title=中国城镇失业与社会保障&number=al013340.txt
胡鞍鋼、楊韵新(2001)。〈就業模式轉變:從正規化到非正規化─我國城鎮非正規就業分析〉。北京:管理世界:Vol.2:頁69-78。
胡學勤(1998)。國有企業職工失業與再就業之研究。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Vol.1,頁33-37。
范錦明(2001)。〈市場機能的破壞與重建:中國經濟制度的變遷(1949-2000)〉。台北:中國事務,Vol.4,頁103-126。
夏嘉璐(2003)。中國大陸社會保障體系之研究-以下崗失業問題為例。台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東海、夏樂生(2001)。〈大陸職工下崗所引發問題及解決對策之評析〉。台北:共黨問題研究,Vol.27:4,頁48-63。
祝宴君(2001)。勞動關係。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袁木(1992)。中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馬洪、孫尚青(1981)。中國經濟問題研究。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高長(2000)。〈中國大陸城鎮勞動力就業問題之探討〉。台北:遠景季刊,第一卷第四期。
張小健(2001)。就業與培訓。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張左偉主編(1998)。再就業工程。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
張東華、蔡昉、袁志剛(2002)。〈中國農村就業基本狀況〉。收錄於蔡昉主編,2002年: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城鄉就業問題與對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莫榮(2002)。〈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刊於汝信、陸學藝、李培林主編,200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許凱勝(2001)。中國勞動保險制度改革之分析-兼論台灣相關制度之比較。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士征、葛壽昌(1998)。中國社會保險的改革與探索。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郭振昌(1995)。〈勞工失業補償政策類型之比較分析〉。台北:空大行政學報,Vol.3,頁19-37。
郭慶松(1999)。當前中國城鎮失業人口問題研究。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
陳佳貴主編(2002) 。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1997∼200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陳昌崴(2001)。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失業問題之研究─以國企改革職工下崗為例。花蓮: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端計(2001)。〈21世紀中國城鎮的貧困治理的難點與對策〉。重慶:改革,Vol.1,頁18-21。
勞動力市場建設工作手冊(1999)。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編,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就業安全辭典(1998)。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編印。
彭耀桃(1998)。〈西方失業理論和中國失業問題的實証分析〉。理論經濟學,Vol.12,頁81-85。
游豐吉(1999)。〈對大陸失業與失業形勢之探討〉。台北:中共研究,Vol.33(6)。
程達升(2002)。中國反失業政策研究(1950-200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費梅苹(1999)。社會保障概論。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辜勝阻、陳銀娥、李永周(1999)。中國再就業工程。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馮煜(2000)。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就業問題及其對策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馮瑞蘭(1980)。〈勞動就業問題六議〉。北京:經濟研究,Vol:10,頁31-32。
黃志強(2000)。中國大陸城鎮勞動力失業問題之經濟分析。台北: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宜勇(2000)。就業理論與失業治理。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楊宜勇等(1997)。失業衝擊波--中國就業發展報告。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
楊瑩(2001)。〈近年來中國大陸社會安全(保障)制度的重要改革〉。台北:社區發展季刊,Vol.94,頁331-357。
楊瑩、詹火生 (1991)。英國社會安全制度─改革與現況探討。台北:臺閩地區勞工保險局編印。
董輔礽主編(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下卷。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詹火生、吳明儒(1993)。西歐社會安全制度之發展。收刊於王國羽主編,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詹火生、楊瑩、張菁芬(1993)。中國大陸社會安全制度。台北:五南出版社。
詹朝耀(2002)。中共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保障制度變遷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雷潔璟(1999)。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構。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劉維琪(2001)。大陸社會保障體制改革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燕斌主編(2000)。面對新世紀的全球就業。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劉拥(1998)。第三次失業高峰:下崗、失業、再就業。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厲以寧主編(2001)。中國城鎮就業研究。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蔡秋華(2000)。中國大陸職工下崗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北: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秉文、和春雷主編(2001)。社會保障分析導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出版社。
羅小琼(2001)。〈論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厦門大學學報,Vol.3,頁42-46。
羅德明主編(2002)。經濟轉型與經濟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羅潤東(2002)。城市下崗失業及其治理。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嚴忠勤(1987)。當代中國的職工工資福利與社會保險。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蘇廷林主編(1994)。中國社會保障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二、西文部份
Arai, Kazuhiro. (1997). “Cooperation, job security, and wages in a dual labor market equilibrium”,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Vol.26(1) :39-57.
Chow, Nelson. W.S.(2000). Socialist welfa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eform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 Hong Kong: center of Asi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ong, Baohua. (2002). “Labor law and reform in China”, Present at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standards conference, Stanford law School, May 19-21, 2002.
Solinger, Dorothy J.(1993). China’s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m, New York: M.E.Sharpe.
Grummitt, K. P.(1986).China Economic Handbook, London : Euromonitor.
Gu, Donghui(2000). A study of the unemployed in Shanghai: Social support systems, individual responses and re-employment.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 Thesis, unpublished.
Hudson, J. (1988).Unemployment after Keynes: towards a new general theory. Harvester. Wheatsheaf. England.
Jun, Ma. & Fan, Zhai. (2001). “Financing China’s pension reform”. Present at the conference on Financial sector reform in China September 11-13 , 2001.
Lai, Gene C. (2002)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after China inters the WTO”,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 (4) :50-58.
Lee, Jung-Hee. (1998). The government and urban labor reform in post-Mao China (1978-1995): Focusing o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U.S: Brown University. Ph. D. Thesis, unpublished.
Lee, Vicky. M.S.(2000). Unemployment insurance and assistance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Research and library services division legislative council secretariat.
Orr, Douglas V. (2002). “The social security reform debate: effects of financial and labor market institution”.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Vol(34) :285-293.
Qu, YongJie. (1998). Models of labor market reform: Poland, Sweden and the case of China. Canada: Concordia University. MA. Thesis, unpublished.
Rejda, George E. (1999). Social Insurance and Economic Security,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Solinger, Dorothy J. (1993), China’s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m, New York: M.E.Sharp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1999). 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2000). 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0,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alter, Galenson.(1993), China’s Economic Reform, San Francisco: The 1990 Institute.
Wu, Kebin (1999). A study of the unemployment issue in China, U.S: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MA. Thesis, unpublished.
Wu, Zhongmin(2001). Regional unemployment, rural-to-urban migration, and the economic reforms of China, U.K: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Ph. D. Thesis, unpublished.
Xiao, JingJian , Song, Shunfeng & Xu, Yingzhou (1999) . “Worker response to Chinese pension system refor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volume 1(4) :475-503.
Xin, Meng. (1999). “Urban unemploy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reform”, China update 1999 conference papers.
Yi, feng, Ismene, Gizelis. & Li, Jieli. (1999).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rationale of welfare and social securit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laysia and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Vol. 1(4):369-397.
Zhang, Ming (1992).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on enterprise inefficiency and disguised unemployment in urban China, U.S : University of HAWAII. Ph. D. Thesis, unpublished..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