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5 02: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玉清
研究生(外文):Te Yoke Ching
論文名稱: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獨立後華文教育發展之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between Malaysia and the Philippines since Independence
指導教授:蔡清華蔡清華引用關係鍾宜興鍾宜興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Hwa, TsaiYi-Hsing, Chu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比較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4
中文關鍵詞:華文教育
外文關鍵詞:Chinese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14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8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研究旨在探討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兩國自獨立後華文教育的發展,並比較兩國華文教育異同的教育體制。具體而言,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馬來西亞與菲律賓華文教育的演變過程。
二、分析馬來西亞與菲律賓華人社會對華文教育所持的態度。
三、剖析馬來西亞與菲律賓華文學校制度的現況。
四、比較馬來西亞與菲律賓華文教育的發展。
五、綜合探討之研究結果,提供海外華文教育者及僑民政策擬定者參考。
為完成上述目的,本研究採用貝瑞岱(G. Z. F. Bereday)的比較研究法。首先,根據馬菲兩國獨立後華文教育的發展進行事實的描述與解釋;其次,在並排過程中發現馬菲兩國華文教育之影響因素,主要有下列三點:
一、馬菲兩國與中國、台灣之關係影響其國內華文教育之發展
二、馬菲兩國華人的文化認同影響華文教育之發展
三、馬菲兩國華人經濟地位與社團運作影響華文教育之發展
接著,根據以上三個影響因素,再深入比較分析兩國獨立後的華文教育發展,歸納出結論。
一、獨立後的馬來西亞與菲律賓之華文教育,逐漸納入為國家教育體系之內。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於1962年之後,分為政府的華文小學,以及私立的華文獨立中學。而菲律賓華文教育於1976年之後,華文學校全面菲化為菲律賓學校。
二、馬來西亞與菲律賓華文學校的學制、課程教材、師資、學生出路等與台灣、中國有密切關係。
三、馬來西亞華文教育重視母語教育與文化傳承,菲律賓則注重華語的學習。
四、馬來西亞與菲律賓華人社團對華文教育發展的貢獻。
The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systems of Chinese education between Malaysia and the Philippines since their Independence.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were as the followings:
1.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Malaysia and the Philippines;
2. To analyze the attitudes towards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he Chinese society;
3. To analyze th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in Malaysia and the Philippines;
4. To compa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Malaysia and the Philippines;
5. To provide the oversea Chinese educationalists and oversea Chinese policy-makers with the outcome of the study.
For the objectives mentioned above, Bereday’s comparative method that focused on the description, explanation and juxtaposition, was the main method in the study. Firstly, the research described and explained the “facts”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both of the nations, and secondly explored the forces to the Chinese education while the “facts” have been juxtaposed.
Accordingly, the forces to the Chinese education were: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and the Mainland China could have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2.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Chinese in the two nations could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3. The economic status and the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could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forces mentioned above, I deeply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the conclusions were:
1. The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two nations had been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system since the Independence. In Malaysia since 1962, the Chinese education consisted of government-supported Chinese primary schools and private Chinese Independent Schools. On the counterpart, however, in the Philippines since 1976, the Chinese schools were all “Philippinized” into the Philippine schools;
2. The school system, curricula materials,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students’ access to job were all related with in Taiwan and the Mainland China.
3. The mother-language education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were emphasized more on Chinese education in Malaysia, and the Philippines focused on the learning of Chinese language.
4. The Chinese in both of the two nations has much contribution on the Chinese educ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五節 名詞釋義………………………………………………… 11
第六節 文獻探討………………………………………………… 12
第二章 馬來西亞獨立後華文教育之發展…………… 18
第一節 華文教育的轉型時期(1957~1970)…………………… 19
第二節 華文教育的調整時期(1971~1990)…………………… 34
第三節 華文教育的開放時期(1991-迄今)……………………… 53
第三章 菲律賓獨立後華文教育之發展………………… 65
第一節 半監督時期(1946-1955)……………………………… 66
第二節 全面監督時期(1956─1972)………………………… 73
第三節 華文學校菲化時期(1973~~迄今)…………………… 85
第四章 馬來西亞與菲律賓華文教育之比較……………104
第一節 馬菲華文教育現況之並排……………………………… 105
第二節 馬菲兩國與中國、台灣之關係影響其國內華文教育
之發展…………………………………………………… 115
第三節 馬菲華人的文化認同程度影響華文教育之發展……… 123
第四節 馬菲華人的經濟地位與社團運作影響華文教育之發展 1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2
第一節 結論……………………………………………………… 143
第二節 建議……………………………………………………… 149
參考文獻 ………………………………………………… 151
一、中文部份
小禹。1990。〈華校的改革有待大膽的突破〉,收錄於《融合菲律賓華人》。菲律賓:菲律賓華裔青年聯合會。
中央社編。2000。《2000年世界年鑑》。台北:中央通訊社。
中正學院編。1992。《菲律賓中正學院簡介》。菲律賓:中正學院。
中華經濟研究院主編。2001。《華僑經濟年鑑:東協篇》。台北:僑務委員會。
王幼琳。1976。〈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之比較〉,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庚武。1994。《中國與海外華人》。台北:台灣商務。
王海倫。2000。《華文教育在東南亞之展望》。台北:中央日報。
王新華。1983。〈至菲參與僑校見聞錄─對僑教的幾點建議〉,《華文世界》第31期,頁43-45。
王瑞芳。1969。〈七十年來菲率賓華僑學校之發展〉,收錄於《馬尼剌中西小學校七十週年紀念特刊》。菲律賓:馬尼剌。
古鴻廷。1998。〈戰後馬來西亞地區華文教育之研究〉,《東南亞季刊》,第3期第2卷,頁53-73。
古鴻廷。1999。〈馬來亞聯合邦自治後華文教育之研究〉,《亞洲研究》,第33期,頁6-47。
古鴻廷。2001。〈東馬來西亞地區華文獨立中學之研究〉,收錄於《第四屆海外華人國際研討會》。台灣:中央研究院。
古鴻廷。2001。〈馬來亞地區華文獨立中學發展之研究〉,收錄於《2001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史振鼎。1985。〈談東南亞各國的華文教育〉,《台灣教育》第413期,頁23-29。
朱秀花。1999。《九年華教風雨路─馮鎮安對華文教育的貢獻》。吉隆坡:馬華公會。
朱振明主編。1995。《當代馬來西亞》。成都:四川。
江土星。1995。〈華文教育的路向與問題〉,收錄於《華文教育文集(2):語言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中心。
何國忠。1995。〈馬來西亞華人社會與文化傳承過程中的邊緣心態〉,收錄於《東南亞華人與中國經濟與社會》。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
吳文煥。1990。〈美統對菲華社會的影響〉,收錄於《融合菲律賓華人》。菲律賓:華裔青年聯合會。
吳枚。1994。〈菲律賓華校華語教學透視〉,《華文世界》第72期,頁84-92。
吳端陽。1997。〈菲律賓華文教育的歷史演變及其振興對策初探〉,收錄於《東南亞地區華文教育文集》。廣州:暨南大學。
投石。1995。〈華文教育的新生〉,收錄於《華文教育文集(1):繪制華語教學新藍圖》。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中心。
李志賢。2001。〈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歷史課本之分析(1975-1999)〉,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定國。1997。〈東南亞地區華文教育發展道路的思考〉,發表於第二屆「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馬來西亞董教總教育中心主辦。
杜乃濟。1984。《增進中菲實質關係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
沈文。1995。〈菲律賓華校華語教材編寫的探討〉,收錄於《華文教育文集(4):探索華語教學改革的新路向》。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中心。
沈慕羽。1995。〈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奮鬥史篇〉,收錄於《東南亞華文教育論文集》。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沈慕羽。2001。〈華文獨中的產生,堅持和展望〉,收錄於《當代馬華文存(7)》。吉隆坡:大將書局。
周聿峨。1996。《東南亞華文教育》。廣州:暨南大學。
周宗仁。1997。〈馬來西亞華文地位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周虎林。1995。〈菲律賓華語文教學的過去與未來〉,收錄於《東南亞華文教育論文集》。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周勝皋。1969。《海外華文學校教育》。台北:僑務委員會。
周福泰。2001。〈國家教育與華人教育〉,收錄於《當代馬華文存(7)》。吉隆坡:大將書局。
林水檺。1995。〈馬來西亞小學及中學華文教育的發展〉。收錄於《東南亞華文教育論文集》,頁333-350。
林若蒂。1979。〈菲律賓華僑地位轉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淑慧記錄。1996。〈王禮溥訪問記錄〉,收錄於《菲律賓華僑華人訪問記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林惠陽。1977。〈菲律賓華人社會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開忠。1999 。《建構中華人文化:族群屬性國家與華教運動》。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林開忠。2000。〈華文教育運動與華人意識的建構〉,《人文雜誌》,2000年第2期,頁38-53。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林蒲田主編。1995。《華僑教育與華文教育概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林勵志。1995。〈對華文教育低落的省思〉,收錄於《華文教育文集(1):繪制華語教學新藍圖》。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中心。
邱榮禧。1996。〈菲律賓華人、菲律賓華語與菲律賓華文教育〉,收錄於《東南亞地區華文教育文集》。廣州:暨南大學。
南洋商報社評。2001。〈一致行動維護華教〉,收錄於《當代馬華文存(7)》。吉隆坡:大將。
施振明。1985。〈菲律賓華人文化的持續〉,收錄於《東南亞華人社會研究(上冊)》。台北:正中。
柯嘉遜。1991。《馬來西亞華教奮鬥史》。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
柯嘉遜。1999。《馬來西亞華教奮鬥史》。雪蘭莪:馬來西亞董教總教育中心。
柯嘉遜。2001。〈80年代的華校〉,收錄於《當代馬華文存(7)》。吉隆坡:大將書局。
洪月華。1998。〈菲律賓華人〉,收錄於《華裔東南亞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郁漢良。2001。《華僑教育發展史》。台北:編譯館。
夏誠華。1994。〈菲律賓政府(1946∼1965)菲化政策對華僑經濟影響之研究〉,新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夏誠華。1995。〈戰後菲律賓政府菲化政策對華文教育之影響〉,收錄於《東南亞華文教育論文集》。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馬哈迪。1981。《馬來人的困境》。吉隆坡。
馬華總會。1994。《萬眾一心---馬華公會45週年紀念特刊1949-1994》。吉隆坡:馬華公會。
張存武。1994。《東南亞華人社團及其文化活動之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張存武。1995。〈菲華變痕與華僑稱謂〉,收錄於《東南亞華人與中國經濟與社會》。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
張紹滔。1995。〈菲華青少年學習漢語的特點與華文教學改革〉,收錄於《華文教育文集1:繪制華語教學新藍圖》。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中心。
張曉威。1998。〈馬來西亞華人公會與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編。1999。《僑生教育》。台北:僑民教育委員會。
教總教育研究中心編。1984。《華文教育史料(下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教總教育研究中心編。1984。《華文教育史料(中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教總教育研究中心編。1986。《華文中學改制專題》。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教總編。1987。〈我國華小師資問題〉,收錄於《教總33年》。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教總編。1987。〈華小工委會工作報告書之一〉,收錄於《教總33年》。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教總編。1987。《教總33年》。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教總編。1998。《1998年工作報告書》。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教總編。2001。《挑戰與回應》。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莫泰熙。1999。《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運動》。雪蘭莪: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許子根。1985。〈我國教育政策的檢討〉,收錄於《董總30年中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許壬馨。1999。〈從戰後菲華文學看菲律賓社會〉,國立暨南國暨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文榮。2001。〈馬華文化面向21世紀〉,收錄於《當代馬華文存(6)》。吉隆坡:大將書局。
許文榮。2001。〈馬華文化面向21世紀─從90年代的文化議題說起〉,收錄於《當代馬華文存(6)》。吉隆坡:大將書局。
郭全強。1995。〈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展望〉,收錄於《東南亞華文教育論文集》。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郭勝宇。1998。〈文化變遷中馬來西亞華人傳統社會組織的適應模式〉,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南華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壽華。1969。《菲律賓通鑑》。台北:中央。
陳一匡。1994。〈菲律賓華文教育的困境〉,《華文世界》第72期,頁93-100。
陳水逢。1977。《東南亞各國的政治社會動態》。台北:台灣商務。
陳玉清。2002。〈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政策之演變〉,《比較教育期刊》第52期,頁76-106。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
陳甫烈。1969。《菲律賓的資源經濟與菲化政策》。台北:正中。
陳美萍。1999。〈馬來西亞華巫族群關係〉,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南華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衍德。1998。《現代中的傳統─菲律賓華人社會研究》。廈門:廈門大學。
陳烈甫。1958。《菲律賓華僑教育》。台北:海天。
陳烈甫。1968。《菲律賓的民族文化與華僑同化問題》。台北:正中。
陳烈甫。1974。《菲律賓對外關係》。台北:正中。
陳碧笙。1991。《世界華僑華人簡史》。福建:新華。
陳綠漪。1984。〈大馬半島華文教育的發展〉,收錄於《馬來西亞教育史》。吉隆坡: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
陳劍秋。1988。《菲律賓華僑概況》。台北:正中。
陳穎。1997。〈試析東南亞地區華文教育的特點和改革〉,發表於第二屆「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馬來西亞董教總教育中心主辦。
陳鴻瑜。1992。《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渤海堂。
陳鴻諭。1980。《菲律賓的政治發展》。台北:台灣商務。
陳寶武(年代不詳)。《淺談3M制新課程》。吉隆坡:馬來西亞教育部課程發展中心。
陳寶武。2001。〈小學新課程推行的目標與方向〉,收錄於《當代馬華文存(7)》。吉隆坡:大將書局。
陳寶武。2001。〈談3M制新課程與華文科教學〉,收錄於《當代馬華文存(7)》。吉隆坡:大將書局。
陸建勝。2001。〈菲律賓華校的華文教育〉,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陸庭諭。2001。〈演變中的本邦教育政策目標與華文教育〉,收錄於《當代馬華文存(7)》。吉隆坡:大將書局。
章維新。1997。〈第二語言教學理論對華語教學的啟發〉,發表於第二屆「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馬來西亞董教總教育中心主辦。
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中心編。2001。《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中心慶祝成立十週年文藝晚會》。菲律賓: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中心。
菲華年鑑編纂委員會編纂。1965。《菲華年鑑》。
馮鎮安。1993。〈4A2C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解決經過〉。吉隆坡:馬華中央宣傳局。
黃明德。1956。《菲律賓華僑經濟》。台北:海外。
黃冠欽。1984。〈馬來西亞教育政策與華文教育問題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滋生。1989。〈戰後菲律賓的華僑政策〉,收錄於《戰後東南亞國家的華僑華人政策。廣州:暨南大學。
新紀元學院編。2001。《新紀元有夢》。雪蘭莪:新紀元學院。
楊建成。1982 。《馬來西亞華人的困境 : 西馬來西亞華巫政治關係之探討-1957--1978》。台北:文史哲。
楊建成。1985。《華僑史》。台北:文史哲。
楊建成。1986。《菲律賓的華僑》。台北:文史哲。
楊英武。1972。〈戰後菲律賓華僑地位與處境研究〉,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溫任平。2001。〈語文與華族的團結〉,收錄於《當代馬華文存(7)》。吉隆坡:大將書局。
葉玉賢。2000。〈語言政策與教育─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
葉新田。1995。《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吉隆坡:Percetakan Advanco。
董總。1986。〈董教總針對學生交融計畫的聲明〉,收錄於《從綜合學校計畫到學生交融團結計畫,2000》。雪蘭莪: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董總。1987。〈華校改制〉,收錄於《董總30年》。雪蘭莪: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董總。1987。《華小問題研討會工作報告書之5》。雪蘭莪: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董總。1992 。《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雪蘭莪: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董總。1993。《探索、思辯、展望》。雪蘭莪: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董總。1997。《獨中教改初探》。雪蘭莪: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董總。1998。〈董教總代表訪中台大學洽新紀元雙連課程事宜〉,《華教導報》第5期,頁12-13。
董總。2000。《2000工作報告書》。雪蘭莪: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董總。2000。《宏願學校計畫指南彙編》。雪蘭莪: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廖小健。1995。《戰後各國華僑華人政策》。廣州:暨南大學。
劉芝田。1964。《中菲關係史》。台北:正中。
劉德樞。1990。〈馬來西亞華人教育的昨日今日明日〉,《比較教育通訊》,第24期,頁12-32。
潘肇英。1977。〈菲律賓的華文學校(上)〉,《華文世界》第10期,頁3-13。
蔡景福。1978。〈菲律賓僑校華文教育漫談〉,《華文世界》第14期,頁72-77。
鄭良樹。1998。《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展史(第一分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鄭良樹。1999。《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展史(第二分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獨立大學有限公司編。1978。《獨大文告集》。吉隆坡:獨立大學有限公司。
盧偉。1995。〈菲律賓華裔青少年華語教育個案調查與分析〉,收錄於《華文教育文集(4):探索華語教學改革新路向》。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中心。
蕭曦清。1995。《中菲外交關係史》。台北市:正中。
鮑事天。1965。〈菲律賓華僑教育概況〉,收錄於《菲華年鑑》。
顏長城,黃端銘。1995。〈菲律賓華文教育的演變〉,收錄於《華文教育文集(4):探索華語教學改革新路向》。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中心。
顏長城。1997。〈菲律賓華文教育的過去與現在〉,發表於第二屆「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馬來西亞董教總教育中心主辦。
顏長城。1997。〈菲律賓華校華語師資問題〉,收錄於第二屆「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馬來西亞董教總教育中心主辦。
懷靜如。1987 。《菲律賓外交政策(1946~1984)》。台北市:台灣商務。
南洋商報,1999.7.16。中文教育三足鼎立。
南洋商報,1996.2.10,檢討大專生固打制。
星洲日報,1986.11.3,同類學校有助於團結。
二、英文部份
Federation of Malaya. 1956. Report of the Education Committee,1956 (Razak Report, 1956). Kuala Lumpur.
Federation of Malaya. 1957. The Education Ordinance,1957,No.2 Of 1957. Kuala Lumpur.
Federation of Malaya. 1960. Report of the Education Review Committee,1960(Rahman Talib Report,196.. Kuala Lumpur.
Federation of Malaya. 1961. Education Act,1961,No.43 of 1961. Kuala Lumpur.
Laporan Jawatan Kabinet Mengaji Pelaksaanan Dasar Pelajaran,1979. Kuala Lumpur : Kementerian Pelajaran Malaysia.
Lee Kam Hing. 2000. “Malaysia-China Relations : The Factor of Malaysian Chinese,” in面向21世紀的東南亞:改革與發展. 廣州:暨南大學.
Second Malaysia Plan 1971-1975, 1971. Kuala Lumpur: The Government Press.
Teresita Ang See, 1985。“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Philippins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東南亞華文教育論文集. 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三、馬來文部分
Jawatankuasa Kabinet Mengaji Pelaksanaan Dasar Pelajaran. 1979. Laporan Jawatankuasa Kabinet Mengaji Pelaksaanan Dasar Pelajaran . Kuala Lumpur.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1995. Sekolah Wawasan: Konsep dan Pelaksanaan. Kuala Lumpur.
Mok Soon Sang. 2000. Pendidikan Di Malaysia, Kuala Lumpur.
Mohd Salleh Lebar. 2000. Pentadbiran Pendidikan & Pendidikan Di Malaysia. Selangor.
四、線上查詢
http://www.hju.edu.my/c_about.htm.
http://www.ocacmy.com/malaysiaSociety.
http://www.fccesi.com.ph.
http://www.moe.gov.my/statistik/frinstat.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古鴻廷。1998。〈戰後馬來西亞地區華文教育之研究〉,《東南亞季刊》,第3期第2卷,頁53-73。
2. 古鴻廷。1999。〈馬來亞聯合邦自治後華文教育之研究〉,《亞洲研究》,第33期,頁6-47。
3. 古鴻廷。2001。〈東馬來西亞地區華文獨立中學之研究〉,收錄於《第四屆海外華人國際研討會》。台灣:中央研究院。
4. 古鴻廷。2001。〈馬來亞地區華文獨立中學發展之研究〉,收錄於《2001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5. 史振鼎。1985。〈談東南亞各國的華文教育〉,《台灣教育》第413期,頁23-29。
6. 何國忠。1995。〈馬來西亞華人社會與文化傳承過程中的邊緣心態〉,收錄於《東南亞華人與中國經濟與社會》。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
7. 夏誠華。1994。〈菲律賓政府(1946∼1965)菲化政策對華僑經濟影響之研究〉,新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8. 張存武。1995。〈菲華變痕與華僑稱謂〉,收錄於《東南亞華人與中國經濟與社會》。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
9. 張曉威。1998。〈馬來西亞華人公會與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0. 陳玉清。2002。〈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政策之演變〉,《比較教育期刊》第52期,頁76-106。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
11. 陳烈甫。1958。《菲律賓華僑教育》。台北:海天。
12. 陳烈甫。1968。《菲律賓的民族文化與華僑同化問題》。台北:正中。
13. 劉德樞。1990。〈馬來西亞華人教育的昨日今日明日〉,《比較教育通訊》,第24期,頁12-32。
14. 潘肇英。1977。〈菲律賓的華文學校(上)〉,《華文世界》第10期,頁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