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2 03: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惠玲
論文名稱:名教自然與士的自覺--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的生命觀
指導教授:陳金木陳金木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6
中文關鍵詞:名教自然禮法任誕自覺生命情調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5
  • 點閱點閱:82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摘 要:
在魏晉,由於社會的遽變,撼動了許多固有的價值及道德,使得身處其中的士人在自我認同與發展的過程中,在與舊有的模式相牴觸後,出現了進退維谷的迷惘和驚懼。他們一方面深知:生命的可貴不單是生存,還在理解並實現人之所以擁有的自主性與自由性,如果一旦感受體會都要違心而論時,生命即使存在也是行尸走肉;但另一方面,在期待這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凸顯的生命價值時,卻常在無奈的大環境中或反抗、或抵制、或沉淪,其抉擇判斷的依據往往反轉成戕害生命的利器。因此這份完美與缺陷間的拉鋸讓魏晉士人觀照自己的更加徹底,魏晉士風也因而獨特而新穎。所以我們可以說:魏晉士人這些對傳統居執束縛的解嚴,是充斥在士人生命中之憂患意識的基調,而具體用自己親自展演對生命的看法、主張及理想的追求。
本題研究的步驟如下:第一章說明動機、前人研究的重點以及該文範圍。第二章為魏晉思想概論的介紹及重點生命論調-莊子的說明。第三章由價值觀來一探魏晉士風任誕之因,價值觀亦是士人對生命具體看法重要的一環,由外顯行為分析價值轉移是有必要的。第四章由道德式微的情禮之爭來看魏晉人的道德以及處世的權宜方式,這亦是處理生命的彈性。第五章以各項的特點總結出三項生命情調。第六章結論,歸納出中國士人的生命觀其實不出儒道,而唯有以智慧將二者均衡在生活中運用,生命才能無入而不自得。
名教、自然與士的自覺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的生命觀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前人研究的成果…………………………………………………….…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程序…………………………………………….…………7
第二章 思想分歧的魏晉時代………………………………………..… ..9
第一節 魏晉思想概況…………………………………………………….……9
第二節 玄學中的主角--莊子………………………...………………...…23
一、莊學中的內涵…………………………………………………………..25
二、莊學在魏晉的運用………………………………………….………….37
第三章 價值轉移的魏晉士風………………………………….………..41
第一節 貴通慕達到自覺省思………………………………………………..41
一、學術的清通簡要………………………………………………………..41
二、人格的內在反動………………………………………………………..51
三、才性的權宜應變……………………………………………………..…57
第二節 自覺思潮中的價值觀………………………………………………...65
一、自我解嘲的疏狂………...……………………………………………...65
二、主體高舉的痴狂…………………………………………………….…..70
第三節 價值更新的魏晉士風………………………………………………...74
一、人物品鑑標準的改變……………………………………………….….74
二、「寧作我」的人格宣言………………….……………………………...84
三、適意人生的追求………………………………..………………….……98
第四章 自覺中的魏晉人情觀……………………………….………….113
第一節 衝突中的變革…………………………….………………………….113
一、援道入儒………………………………………………………………..113
二、「禮」義的探索…………………………………………………….…..122
第二節 稱情忘禮到緣情制禮…………………………………………….…130
一、一往深情之稱情直往………………………………………………….131
二、情感之藝術昇華……………………………………………………….140
第三節 情理結合的雅俗共聚……………………………………………….146
一、執禮之雅……………………………………………………………….147
二、玄味之俗……………………………………………………………….150
三、合真善之美……………………………………………………………..154
第五章 魏晉士人的生命情調………………………………………......163
第一節 儒道會通的生命情調…………….………………………………....163
一、何晏……………………………………………………………….…….164
二、王弼……………………………………………………………………..169
三、向秀……………………………………………………………..………175
四、郭象…………………………………………………………………..…180
第二節 佯狂懼慎的生命情調……………………………………………….184
一、嵇康..……………………………………………………………………185
二、阮籍..……………………………………………………………………190
三、劉伶與阮咸……………………………………………………………..195
第三節 放達縱姿的生命情調…………………………………………….…200
一、王衍與樂廣……………………………………………………………205
二、八達之友………………………………………………………………213
第六章 結論……………………………………………………….….…….225
第一節 本題論述的要點………………………………………………….….225
第二節 士人思想的生命特色……………………………………….….…...228
第三節 檢討與改進…………………………………………….…………….234
參考書目…………………………………………………………....236
參考書目: (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一)書籍:
丁福保 清詩話 台北:明倫出版社,1976
王仲犖 魏晉南北朝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3
方穎嫻 先秦道家與玄學佛學 台北:學生書局,1986.11
王仁祥 先秦兩漢的隱逸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1995.5
王邦雄 人人身上一部經典 台北:漢光文化事業,1993.8
王邦雄 老子道 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1998.4
王曉毅 放達不羈的士族 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12
方東美 中國人生哲學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80.9
王葆玹 玄學通論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4
王瑤 中古文學史論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尤雅姿 魏晉士人之思想與文化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9
王更生 文心雕龍選讀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4.10
王利器 風俗通義校注 台北:明文書局,1982.4
王肅 孔子家語 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
王忠林 文心雕龍析論 台北:三民書局,1998.3
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 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8
朱榮智 莊子的美學與文學 台北:明文書局,1992.3
牟宗三論文集編輯組編 牟宗三先生的哲學與著作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8.9
牟宗三 中國哲學的特質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4
牟宗三 才性與玄理 台北:學生書局,1978
朱自清 經典常談 台北:弘道文化事業,1979.9
成復旺 神與物遊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2.4
朱熹 四書集註 台北:學海書局,1988.6
余英時 士與中國文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3
余英時 史學與傳統 台北:時報文化,1986.6
李建中 亂世苦魂世說新語的人格悲劇 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李建中 魏晉文學與魏晉人格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9
李澤厚 美學四講 台北:三民書局,1996.9
李澤厚 美的歷程 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11
李澤厚 華夏美學 台北:三民書局,1996.9
李澤厚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1.7
杜正勝 中國文化史 台北:三民書局,1997.8
沈清松 追尋人生的意義 台北:台灣書店,1996.10
沈清松 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文學觀點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3
李春青 魏晉清玄 台北:雲龍出版社,1995.12
余嘉錫 世說新語箋疏 台北:華正書局,1984.9
何晏 論語註疏解經 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
吳光 儒道論述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6
林登順 魏晉南北朝儒學流變之省察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4
林語堂 生活的藝術 台北:大夏出版社,1990.12
宗白華 美學與意境 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4
宗白華 美學散步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林安弘 儒家禮樂之道德思想 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11
吳非 中國人的人生觀 台北:漢欣文化事業,1998.8
吳怡 生命的轉化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10
吳怡 中國哲學的生命和方法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1.4
吳經熊 內心悅樂之泉源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3
周紹賢 列子要義 台北:中華書局,1983.7
姜國柱 中國歷代思想史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12
政治大學歷史系主編 中國通史論文選 中國通史教學研討會,1981.9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 台北:天工書局,1987.9
袁濟喜 六朝美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8
唐翼明 魏晉清談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10
孫叔平 中國哲學史稿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2
唐長孺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
唐長孺 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北京:中華書局,1983
唐君毅 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7
唐君毅 心物與人生 台北:學生書局,1975.12
徐復觀 中國思想史論集 台北:學生書局,1975.5
徐復觀 中國藝術精神 台北:學生書局,1988
高華平 魏晉玄學人格美研究 四川:巴蜀書社,2000.8
孫寶琛 知識理性與生命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5
高晨陽 儒到會通與正始玄學 濟南:齊魯書社,2001.1
徐斌 魏晉玄學新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2
徐幹 中論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96
馬端臨 文獻通考 台北:新興書局,1965
高明 大戴禮記今註今譯 台北:商務印書館,1984.3
許抗生 魏晉思想史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12
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台北:華正書局,1981
范炯 歷史的迷惘 台北:雲龍出版社,2002.1
陳昌明 緣情文學觀 台北:學生書店,1999.1
郭振華 中國古代人生禮俗文化 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
章啟群 論魏晉自然觀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8
陳洪 醒醉人生魏晉士風散論 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12
陳鼓應 老子今註今譯 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10
陳飛龍 抱朴子內篇今註今譯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1
陳飛龍 抱朴子外篇今註今譯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1
郭慶藩 莊子集解 台北:華正書局,1982.8
陳喬楚 人物志今註今譯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12
章學誠 文史通義 台北:鼎文書局,1977
陳奇猷 韓非子集釋 台北:華正書局,1982.8
黃俊傑 中國文化新論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1982.11
項維新劉福增 中國哲學思想論集 台北:牧童出版社,1976.10
湯用彤 理學佛學玄學 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1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新編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
馮友蘭 新原道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3
勞思光 新編中國哲學史 台北:三民書局,1990.12
張蓓蓓 中古學術論略 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5
張萬起劉尚慈 世說新語譯注 北京:中華書局,1998.8
張德勝 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9.9
傅偉勳周陽山 西方思想家論中國 台北:正中書局,1994.10
張蕙蕙 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4
曾春梅 兩漢魏晉哲學史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1
張岱年 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12
張溥 魏晉六朝百三名家集 台北:文津出版社,1979.8
黃汝成 日知錄集釋 台北:國泰文化事業,1980.1
揚雄 簒圖互註楊子法言 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
楊政河 中國哲學之精髓與創化 台北:文津出版社,1982.5
寧稼雨 魏晉風度 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12
楊家駱 晉書 台北:鼎文書局,1980
楊家駱 後漢書 台北:鼎文書局,1980
楊家駱 三國志 台北:鼎文書局,1980
楊家駱 漢書 台北:鼎文書局,1980
趙慶偉 中國社會時尚流變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7
趙輝 六朝社會文化心態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1
熊十力 原儒 台北:明倫書局,1971.1
熊十力 讀經示要 台北:廣文書局,1975.9
熊十力 十力語要 北京:中華書局,1996.8
趙曦明 顏世家訓注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1981.4
趙翼 二十二史劄記 台北:華世出版社,1977.9
熊公哲 荀子今註今譯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3
葛兆光 中國思想史論集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4
劉大杰 魏晉思想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9
葉海煙 莊子的生命哲學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4
鄭峰明 莊子思想及其藝術精神之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10
劉澤華葛荃 中國古代政治史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6
魯迅 而已集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葉頌姿譯 悲劇之超越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4.9
劉勰 文心雕龍 北京:中華書局,1985
劉克敵 陳寅恪與中國文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9
劉述先 生命情調的抉擇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4
歐陽詢 藝文類聚 台北:文光出版社,1974.8
劉文典 淮南鴻烈集解 北京:中華書局,1997.1
樓宇烈 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 台北:華正書局,1981.9
錢穆 中國史學名著 台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2
錢穆 莊老通辯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12
錢穆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1998.5
錢穆 國史新論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1988.5
錢穆 中國歷史精神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6
錢穆 中國文化叢談 台北:三民書局,1971
蔡振豐 魏晉名士與玄學清談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87.8
蔡忠道 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6
蔡鎮椘 新譯論衡讀本 台北:三民書局,1997.10
羅宗強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11
嚴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北京:中華書局,1995.11
顧洪編 顧頡剛讀書筆記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1990.1
顧希佳 禮儀與中國文化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
龔道運 先秦儒家美學論集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2
道德經名著選輯 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
漢書補注 台北:藝文印書館,1973
後漢書集解 台北:藝文印書館,1973
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
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1985
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全唐詩 北京:中華書局,1992.10
筆記小說大觀 台北:新興書局,1978
(二)期刊:
王云萍 儒家的道德人格式自律的嗎 中國文學研究第一期 2002年
王毅 神韻:從漢末人倫鑒識到魏晉人物品藻 思想戰線第二十六卷第一期 2000年
王克奇 漢代的道家和異端思想 文史哲第二四八期 1998年9月
方燕 試論魏晉時期的反儒傾向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1999年4月
王文發 兩漢人士對社會的關懷 國文天地第四卷第十期 1989年3月
毛文芳 晚明狂禪探論 漢學研究第十九卷第二期 2001年2月
尤雅姿 世說新語所表現之幽默現象及其意義之探究 文史學報第二十六期 1996年6月
王紅蕾 魏晉風度與文的自覺 佳木斯師專學報 1997年第三期
王永平 論曹操之通脫及其對士風的影響 南都學壇第十九卷第四期 1999年
田文棠 論魏晉思想文化意義 中國文化研究第十五期 1997春之卷
司馬俊蓮 論魏晉士人狂放之因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第十五卷第五期 1997年
古苔光 魏晉任誕人物的分類與行為的探討 淡江學報第十二卷 1974年3月
田彩仙 魏晉阮氏家族文化傳統與文人心態 集美大學學報第三卷第三期 2000年9月
任嘉禾 嵇康與阮籍--論儒與到在詩史上的早期結合 內蒙古大學學報 1984年
朱桂鳳 論魏晉風度的超越本性 求是學刊 1999年第二期
朱和平白貴一 魏晉南北朝的文化特徵及其歷史影響 許昌師專學報第十七卷第四期 1998年
李威熊 兩漢經術獨尊與經學諸問題的探討 孔孟學報第四十二期 1981年9月
汪文學 論漢晉間之尚通意趣與學風轉移 文史哲 2000年第四期
李文初 從人的覺醒到文學的自覺 文藝理論研究 1997年第二期
何畫瑰 煥然精粹的美麗與哀愁--魏晉時期的審美自覺 國文天地第十卷第七期 1994年12月
李德平張文秀 從王弼"聖人有情"說看魏晉時代的"重情"思潮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1999年
李梄 魏晉清談的場面 國文天地第十卷第七期 1993年12月
岑溢成 嵇康的思維方式與魏晉玄學 鵝湖學誌第九期 1992年12月
李建中 莊子人格理想與魏晉文學的人格起點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三十七卷第五期 1998年9月
李建中 論魏晉人格的虛靜與躁動 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九卷第四期 1998年
李鴻斌鄭桂田 魏晉名士雙重人格的成因 中州學刊 1997年增刊
李金河 魏晉南北朝經學述論 山東大學學報 1997年第一期
宗明華 莊子與魏晉文人的創作心態 煙台大學學報第十三卷第三期 2000年7月
孟修祥董武 論杜甫之狂.逸與禮佛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 2000年第三期
宗明華索燕華 莊子逍遙游在魏晉文學中的嬗變 北華大學學報第二卷第二期 2001年6月
林麗真 魏晉人對傳統禮制與道德之反省 台大中文學報第四卷
宗明華 莊子與魏晉文學中的隱逸思想 山西大學學報第二十三卷第二期 2000年5月
林校生 杜恕傅玄與魏晉的儒學人生觀 華僑大學學報 1998年第四期
林麗星 美的自覺從世說新語看魏晉人物品評 東南學報第十九期 1996年12月
周學軍 魏晉名士玄學理想的生活展開 史林 1997年第三期
洪安全 兩漢儒士的仕隱態度與社會風氣 孔孟學報第四十二期 1981年9月
侯發迅趙新彬 豪放中見深沉--論曹操詩歌的憂患意識 中州大學學報第一期 2001年1月
段振良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的風度觀 貴陽師專學報 1997年第一期
高浦棠 魏晉人文精神流變形態與軌跡 陜西師範大學學報第二十六卷第四期 1997年12月
徐正英常佩雨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的生命意識 鄭州大學學報第六期 1999年11月
孫立群 魏晉隱士及其品格 南開學報 2001年第五期
徐嘉 論名教與自然之辯的倫理價值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2001年9月
郝虹 王肅與魏晉禮法之治 東岳論叢第二十二卷 2001年1月
高建新張維娜 難以"忘情"與魏晉士人的人生傷痛 語文學刊 1997年第三期
徐國榮 六朝名士的情禮之爭 文史哲 2000年第三期
夏清瑕 從魏晉玄風到王門狂禪 江淮論壇 1999年第六期
孫海洋劉龍洲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時期審美風尚的變遷 湘潭工學院學報第三卷第四期 2001年12月
徐麗真 世說新語才性之美析論 哲學雜誌第二十二期 1997年11月
馬曉京 略論魏晉南北朝隱逸與士人園林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第九十一期 1998年
郗文華宋永和 魏晉社會的意識形態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第十三卷第八期 2001年8月
曹文柱 略論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結構的更新 史學集刊第二期 2001年4月
陳蘭村葛永海 文化人格的壓抑與自救--論古代文人的自嘲意識 貴州社會科學 2001年第二期
陳熾彬 魏晉人物品鑑研析 銘傳學報第二十四卷 1987年3月
許尤娜 魏晉人物品鑑的一個新尺度:隱逸 鵝湖月刊第二十四卷 1998年
陳立旭 儒學精神旨趣與魏晉玄學的興起 福建論壇 1999年第一期
梅煥鈞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清談 湖南商學院學報第六卷第四期 1999年8月
梁建民 魏晉玄學與人的覺醒 咸陽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十四卷第四期 1999年8月
曾俊岳 兩漢教化與獨尊儒術之闡析 新竹師專學報第五期 1979年5月
董連祥 魏晉詩歌"重功名"主題的形成 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第二十卷第三期 1999年
張廷銀 論曹操與魏晉玄學 清華大學學報第十六卷第三期 2001年
張鈞莉 論魏晉名士的自我意識 銘傳學刊第十卷第二期 1999年4月
曾文樑 從世說新語談魏晉文人與酒 輔仁學報第六集
張蓓蓓 世說新語別解--任誕篇 文史哲學報第三十八卷 1990年12月
程劍平 魏晉玄學與儒道互補 文史雜誌 2000年第六期
黃漢光 兩漢思想概論 鵝湖月刊第二卷第六期 1976年12月
傅佩榮 儒家觀與心靈改革 倫理與政策 1997年春季號
曾春梅 嵇康的社會思想研究 政治大學哲學報第一期 1994年5月
張海鷗 中國文化中疏狂傳統與宋代文人的疏狂心態 中山人文學報第九期 1999年8月
黃勇 建安文學的儒道與狂狷 四川大學學報 1999年
黃芝棟 孟浩然和魏晉名士風流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第二十七卷第三期 2001年9月
張承宗 魏晉南北朝風俗觀念與風俗特點 浙江學刊 2001年第四期
程小平 淺析魏晉玄學語境中的生命主題 東方論壇 2001年第三期
張蓓蓓 世說新語別解--容止篇 文史哲學報第三十七卷 1989年12月
趙華 古典美學中的逸與狂之我見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 1997年
詹哲裕 兩漢經學時期"儒學法家化"之探析 復興崗學報第五十四期 1995年6月
趙東栓 魏晉南北朝的思想學術傾向與個體自我覺醒 岱宗學刊 2001年第二期
詹哲裕 漢出黃老思想下禮法合流之探析 復興崗學報第五十二期 1984年9月
楊德貴 從生命永恆到生命自由 南都學壇第十八卷第四期 1998年
裴傳永 曹操"唯才是舉""重才輕德"說正誤 東岳論叢 1998年第三期
衛廣來 求才令與魏晉嬗代 歷史研究 2001年第五期
劉敏 真與美:魏晉科學理性精神與文人自然審美意識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一期 1998年1月
劉敏 從物質功用到真美--魏晉前自然觀的美學分析 成都大學學報 2000年第一期
劉榮傑 竹林七賢任誕行為與其分道揚鑣之探討 屏東科技大學學報第八卷第一期 1999年
劉運好 論魏晉士風及其對文風的影響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二十八卷第三期 2000年8月
劉慶華 魏晉南北朝詩人的生命意識及其成因 廣東社會科學 1999年第三期
劉曉東 論六朝時期的禮學研究及其歷史意義 文史哲 1998年第五期
劉湘蘭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名士的隱逸思想 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三卷第六期 2001年11月
戴君仁 兩漢經學思想的變遷--詩經的部分 孔孟學報第十八期 1969年9月
謝丹 魏晉玄學的名教自然之辨 遼寧教育學院學報第十五卷第六期 1998年11月
(三):學位論文(按成文時間排序)
栗子菁 魏晉任誕士風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
李清筠 魏晉名士人格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0年
陳思穎 從詠懷詩意象探索阮籍的生命情調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0年
黃雅淳 魏晉士人之悲情意識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0年
許尤娜 魏晉隱逸的內涵--道德漢審美側面之探究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0年
詹慧蓮 魏晉南北朝夫婦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0年
李虹瑩 魏晉尚達之風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1年
王妙純 從世說新語看東漢到東晉士人之人生觀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2年
孫世民 世說新語反映的魏晉老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2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