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 丁惠琪(2000):合作學習應用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究。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 王千倖(1996):有效的小組討論教學。師友,353,44-49。
3. 王千倖(1999):「合作學習」與「問題導向學習」--培養教師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教育資料與研究,28(5),31-40。4. 王千倖(1999):合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培養教師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教育資料與研究,28,31-39。5. 王夕堯(1999):小班教學---創造一個身歷其境的學習環境。文章發表於中區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台中市:私立逢甲大學。
6. 王國華(1995):建構與學習。建構與教學,1。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教中心。7. 王國華(2001):現代教育科技應用於科學教育之探討。建構與教學,16。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教中心。
8. 王國華、段曉林、張惠博(1998):國中學生對科學教師學科教學之知覺。科學教育學刊, 6(4),363-381。9. 林文惠(2002):主題式教學中的合作學習行為。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0. 林芬遠、段曉林(1998):國中生物教室口語之探究。科學教育,8,1-18。11. 林淑美、黃台珠(1999):營造一個促進學生思考的國中生物教室之行動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2. 林清華(1999)。分組討論對國中生學習生物體構造的探討。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第十五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理學院。
13. 林孟平(1994):小組輔導與心理治療。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4. 江南發(1999):學習動機。載於林生傳主編: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15. 朱敬先(1984):團體歷程在教學與輔導上的應用。政大學報, 51,115-138。
16. 沈明珍(1989):討論法在社會科學的應用。教師之友,30(4),15-17。17. 沈文蓓(1997):小學高年級學生 小組討論之歷程分析。台南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8. 沈慶珩(2000):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原理與實施。銘傳大學展望新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通識教育組論文集, 157-169。
19. 李平譯(Thomas , A原著)(1997):經營多元智慧。台北:遠流出版社。
20. 李佳玲(1995):國中理化試行合作學習之研究。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1. 李雯婷(1997):國二數學科合作中配對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在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2. 李秀娟 (1999):概念改變教學情境下社會互動的情形。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3. 吳英長(1988):國小學生小組討論運作方法之初探─以萬芳國小為例。台北市:928文化事業公司。
24. 吳英長(1990):討論教學法。載於黃光雄主編:教學理論。台北市:復興出版社。
25. 吳宗立(1993):成就動機理論及其相關研究分析。國教園地,44,67-73。26. 吳幸宜譯(Margaret E. Gredler 原著)(1994):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27. 吳清山,林天祐(1999):行動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27,P66。
28. 周立勳(1992):從團體表現的理論探討分組教學的效果。嘉義師院學報,6,129-156。29. 周立勳(1994):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30. 周立勳(1995):小組獎勵對國小兒童分組表現的影響。嘉義師院學報,9,175-222。31. 周立勳(1998):分組合作學習中兒童的情意表現。嘉義師範學報,12,39-72。
32. 邱旻昇 (1998):從期望地位的觀點探討學生在科學小組討論中互動的平等性。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33. 邱美虹、林妙霙(1996):合作學習對國三學生學習地層紀錄地質事件的影響。教育研究資料,4(6),108-128。
34. 金門縣政府(2001):金門縣國民中學鄉土藝術活動教材。金門縣:金門縣政府。
35. 段曉林( 1996):我的教學符合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5。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教中心。36. 翁嘉聲(2001):國小數學教學形成群體討論文化之個案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7. 徐新逸(1998):情境教學中異質小組合作學習之實證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6(1),30-52。38. 夏林清等譯(Altrichter 等著)(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遠流出版社。
39. 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綱要。http://teach.eje.edu.tw/other/index.php?URL=/9CC/index.php&Num=1
40. 郭生玉(200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市:精華書局。
41. 郭重吉(1992 ):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20(5),548-570。42. 郭重吉(1995):建構主義與數理教學。建構與教學,1。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教中心。43. 郭重吉、許玫理(1992):從科學哲學觀點的演變探討科學教育的過去與未來。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報,3,532-560。44. 郭重吉、江武雄、王夕堯(2000):從理論到實務談建構主義。文章發表於89年度台中縣建構教學觀摩及台中市小班教學研習會。取自http://pei.cjjh.tc.edu.tw/sci-edu/edu_18.htm。
45. 郭重吉(2001):漫談建構主義在數理教學上的應用。建構與教學,16。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教中心。46. 郭淑惠(1998):不同團隊組型之合作學習對大學生專題製作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47. 郭郁智(1999):國民中學學生學習策略、批判思考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48. 張蕊苓(1999):兒童學習動機內化歷程中的影響因素探討。花蓮師院學報,9,35-59。49. 張靜嚳(1995):何謂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3。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教中心。50. 張靜嚳(1996):傳統教學有何不妥?建構與教學,4。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教中心。51. 張靜嚳(2001):小班教學大家一起來。建構與教學,16。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教中心。
52.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元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53. 張金淑(1989):合作學習對學習效果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54. 曹永松:合作學習教學方法與策略之探究。康軒教育網,教育論文輯。取自http://www.knsh.com.tw/edupaper/paper05.asp55. 曹永松(2001):國中理化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56. 許春蘭(2000):國小自然科實施合作學習對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台中市: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57. 陳昱宏(1999):以社會建構主義的觀點看一位高中生物教室中的合作學習。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第十五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理學院。
58. 陳定國譯(Brilhart著)(1984):小組討論的基本原理─如何使小組討論收到實效。品質管制月刊,20(6),39-41。
59. 陳定國譯(Brilhart著)(1984):小組討論的基本原理─如何使小組討論收到實效。品質管制月刊,20(7),33-35。
60. 黃玉(2001):團體動力理論與應用。台北市資優教育資源中心九十學年度領導才能種子教師工作坊。 http://trcgt.ck.tp.edu.tw/Publish/領導才能工作坊/團體動力理論與應用.htm
61. 黃台珠、陳昱宏(2000):以社會建構主義的觀點看一個高中生物教室中的合作學習。科學與教育學報,4,21-60。62. 黃永結(1989):善用生動活潑的小組討論法於國小班級教學。國教天地,79,35-39。63. 黃台珠、 Jill M. Aldridge & Barry Fraser (1998):台灣與西澳科學教學環境的跨國研究:結合質性與量的研究方法。科學教育學刊,6(4),343-362。
64.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65. 黃淑菁(2000):不同學習動機類型學生對國中理化教師教學策略之學習感受─個案研究。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66. 黃俊儒 (1999):從社會互動與認知投入的觀點探討理化實驗課中學習機會之分佈。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67.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68. 傅名俐(2000):國民小學數學科合作學習之研究。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69. 游正旭(1998):情境教學合作學習下同儕互動歷程之俗民誌研究。台北縣: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70. 葉蓉樺(1999):國小高年級自然科學習小組之結構及其互動模式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71. 楊文金(1999):期望觀點對同儕互動的影響分析。科學教育學刊,7(3),217-232。72. 楊宏珩(1997):行動研究:以高中化學教學試行合作教學為例。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73. 楊宏珩、段曉林(2001):合作學習---高中化學教學之行動研究。科學教育學刊,9(1),55-77。74. 楊巧玲(2000):問題導向教學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之理論與實際。課程與教學季刊, 3(3),121-136。75. 蔣佳玲、郭重吉(1997):同儕間科學問題討論中的合作與權力關係。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第十三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理學院。
76. 蔣佳玲、郭重吉(1999):「同」儕科學討論中的「不同」---小組討論之論述分析。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第十五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理學院。
77. 蔣佳玲(1999):從權力的觀點探討學生在小組互動中科學知識的建構。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78. 蔡秀芳(1998):營造學生為主動學習者之合作行動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79. 蔡永巳(1997):國二理化科試行合作學習之合作式行動研究。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80. 劉純興(1998):小組討論的類比學習對物理概念轉變之研究。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81. 臧俊維 (2000):高雄縣高一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對數學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82. 駱芳美(1983),「團體人數多寡對團體互動的影響力之探討」。輔導月刊,19(2),14-21。83. 賴美杏 (1999):從小組討論看問題與生物概念的學習。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84. 簡進財、戴寶蓮(1985):國民小學數學科分組思考教學。台北:萬芳國小。
85. 顏瓊芬 (1999):職前生物教師進行開放式科學探究過程之研究。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86. 蘇懿生、林素霞、林明輝、陳石峰、黃台珠(1999):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單的設計與教學。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第十五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理學院。
87. Hill, W. F. (1986).Learning through discussion.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
88. Schmidt, J. (2000).Student Interactions within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s. http://filebox.vt.edu/users/juschmid/research%20proposal.htm
89. Dillow, K., Flack, M. & Peterman, F. (1994).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the Achievement of Female Students. Middle School Journal, 26 (2), 48-51
90. Fuchs, L. S., Fuchs, D., Kazdan, S., Calhoon, M.B., Hamlett, C. L. & Hewlett, S.(2000). Effects of workgroup structure and size on student productivity during collaborative work on complex task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00, 183-212.
91. Slavin,R.E.(1980).Cooperative learning.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50, 315-342.
92. Slavin, R. E.(1984).Students motivating students to excel: cooperative incentive, cooperative task,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5, 53-63.
93. Stevens, R. J. , Slavin, R. E. & Famish, A. M. (1991).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direct instruction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on main idea identifi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3,8-11.
94. Slavin, R. E.(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 , research and practi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