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20: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彥貝
研究生(外文):YEN-PEI CHEN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施行親師合作之研究---以一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二年級班級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Process of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
指導教授:吳金香吳金香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0
中文關鍵詞:親師合作親師溝通親師衝突九年一貫課程
外文關鍵詞: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parent-teacher conflictnine-year continuous curriculum progra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5
  • 點閱點閱:31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2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國小施行九年一貫的課程時,班級親師合作的情形,以及可能面臨的問題與因應之道,並探討班級親師合作的各種影響層面。因此運用訪談、觀察、文件分析等方法,對一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國小二年級班級進行研究。
研究發現在一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國小二年級班級中,親師合作的情形如下:
一、親師合作方式以教師主導為多,家長是站在配合的角度,且親師合 作的範圍通常是教師決定的。
二、親師合作的組織有「班親會」及「親師讀書會」兩種。
三、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比過去的課程設計更需要家長的配合,但是親師合作不完全等於「家長到校」。
四、參與親師合作的家長以女性家長較多。
五、累積過去家長的資源,可為目前班級的親師合作加分。
六、親師合作的成功有賴於平時良好的溝通及互動,並且依溝通內容的不同,溝通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平時親師溝通互動良好,可以避免親師衝突的產生影響親師合作。
七、影響親師合作的因素,分別來自教師、家長及學生三方面。但這三方面的影響因素不是各自獨立,而是環環相扣。
八、親師雙方大致肯定親師合作的好處,也可以說,親師合作對於班級具有正面的影響。
根據研究結論做成建議如下:學校行政方面可舉辦親職教育活動、提供教師溝通技能方面的研
習。教師可衡量班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親師合作方式。未來研究可嘗試以新手教師、新接班級為研究對象。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rocess of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 Moreover,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very aspect which might influence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Therefore, through interviews, observation and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s, a second grade classroom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which is implementing the nine-year continuous curriculum program was chosen.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were listed below:
1.The ways of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were mainly guided by the teacher whereas the parents assistant. And the range of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was usually decided by the teacher.
2.The organizations of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included ‘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 and ‘study group for parents and teacher.’
3.Implementing nine-year continuous curriculum program, it needed much more parents’ assistant than in the past. However,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was not totally equal to ‘parents going to school.’
4.Par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program mostly were mothers.
5.Teachers should accumulate parents’ resources in the past to enhance the present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6.The success of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was depended on the good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 As the different contents of communication, the ways of communication would also be different. Good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 could avoid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which might be a key point to influence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7.The factors which might influence the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included teacher, parents and students. However, the three factors were not existed independently. In deed, they were related to closely.
8.Both parents and teacher approved the advantages of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In other words,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had positive influences for a classroom.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as follow.
For school administration, they could hold lectures about parent education, provide seminars for teachers to reinforce their skills about communication. Teachers should base on the distinct situations of the class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manners of parent-teacher corporation. We could try to choose a new hand teacher or a first-grade class to be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researches in the future.
目 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viii
表目次……………………………………………………………….……..xi
圖目次……………………………………………………………….…….x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3
第三節 名詞界定…………………………………..……….……….….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理論基礎……………………………..…………….……….….7
第二節 相關的實證研究……………………..……………………....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流程…………………………………..…………….…...56
第二節 研究方法……………………………………..…………………58
第三節 研究現場與對象……………………………..…………………60
第四節 資料處理……………………………………..…………………67
第五節 研究的嚴謹性………………………………..…………………71
第六節 研究倫理的考量………………………………………………..73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一節 親師合作的方式……..…………………………….………75
第二節 親師合作的組織……..…………………………….…....97
第三節 親師溝通……………………………….………………...109
第四節 親師衝突……………………………………………………121
第五節 影響親師合作的因素………………………………………131
第六節 親師合作的影響……………………………………………1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51
第二節 建議…………………………………………………………15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58
英文部分……………………………………………………………………………164
附錄
附錄一 先導性訪談逐字稿(舉例)…………..…………………..166
附錄二 實地札記(舉例)……………………………..……………167
附錄三 實地觀察時機一覽表…………………………………………168
附錄四 教師訪談大綱…………………………………………………170
附錄五 家長訪談大綱…………………………………………………171
附錄六 訪談逐字稿(舉例)…………………………..………..…172
附錄七 教師訪談時間表………………………………………………173
附錄八 家長訪談時間表…………………………..……..…………174
附錄九 聯絡簿(舉例)……………………………………..………175
附錄十 家長迴響(舉例)……….………………………….………176
附錄十一 活動通知(舉例)…………………………………..………177
附錄十二 給家長的信(舉例)…………………………………………178
附錄十三 文章分享(舉例)…………………………….…….………179
附錄十四 省思札記(舉例)……………………………..……………18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尤清(1996)。學校與社區-相互依存的新關係。北縣教育,13,4-7。
王文科(1989)。資優課程設計:有效的資優課程規劃方案。台北:心 理。
王家通、曾燦燈(1986)。教育行政學。高雄:復文。
王淑俐(1992)。有話好說:邁向圓融的人際溝通。台北:南宏。
王連生(1997)。親師合作樂無窮。班級經營,2(1),1-5。
史英(2001)。敵友之間。學生輔導通訊,72,54-63。
伍鴻麟(2002)。桃園縣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及親師互動情形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文雄(1992)。班級經營。高雄:復文。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余豐賜(2002)。台南縣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金香(2000)。學校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五南。
吳烈洲(2001)。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研究-以桃園縣平興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明昌(1997)。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淑芬(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校行政決策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園會(1993)。班級經營。台北:師苑。
阮惠華(2002)。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之行動研究-以一個班級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淑惠(1999)。親師合作之個案研究-以北市某國小五年甲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耀昌(1995)。搭起學校家長溝通的橋樑─談親師合作的實施。載於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親師合作(頁51-76)高雄:復文。
林明地(1996)。學校與社區關係:從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理念談起。教育研究,51,30-40。
林明地(1999)。學校與社區關係。載於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王振昇合著,教育行政(頁183-222)。高雄:麗文。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五南。
林建平(1996)。親師關係及溝通。國教月刊,43(1),1-6。
林珍宇(2002)。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互動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美惠(2002)。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校務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雅敏(2002)。彰化縣國民小學家長背景因素與家長參與之關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愛華(1995)。親師合作-給孩子一個值得回憶的童年。載於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親師合作(頁309-326)。高雄:復文。
邱麗娃(1997)。展開一張親師溝通網。班級經營,2(1),28-30。
姜鵬珠(1996)。翼下風。北縣教育,11,17-19。
洪福財(1996)。如何強化學校家長會之功能。教育資料文摘,(37)1,148-172。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范熾文、楊樹槿(2000)。建立親師溝通的親師具體作法。國教之友,51(4),31-36。
徐木蘭(1983)。見樹又見林。台北:經濟與生活。
徐嘉華(2002)。親師協同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綺穗(1996)。從人際溝通的互動模式探討親師溝通的障礙。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7,207-227。
徐薇(1999)。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文昭(1998)。以親師合作團隊推行國小鄉土教學活動課程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秀敏(1998)。國小班級經營。台北:心理。
張幸愉(1994)。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秋鶯(1996)。從社區資源的整合與應用談開放教育中「親師協會」的籌組與推動。載於鄧運林編,開放教育親師合作(頁77-96)。高雄:復文。
張淑芬(2002)。國小學童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活動需求、動機與阻礙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新松(1983)。國民中學利用社需資源的途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德銳(1996)。淺談建立親師合作關係的幾個作法。學生輔導雙月刊,45,84-89。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主編(1993)。國民小學班級實務手冊。台北: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許瑛珍(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滿意度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明科(1997)。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理論與實際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耀隆(1999)。國民小學親師合作之研究-一個班級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仕宗(1997)。溫馨的雙向互動-談親師溝通。班級經營,2(1),15-20。
陳志福(1990)。國小實施家長義工制度推展途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良益(1996)。我國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奎熹、王淑俐、單文經、黃德祥(1996)。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台北:三民。
陳素捷(2002)。台中市國民中小學親師衝突原因及教師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靜音(2002)班親會在一所國小實施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單文經(1994)。班級經營策略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曾俊凱(2002)。台北縣國小學親師合作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端真(1996)。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師溝通。北縣教育,11,11-13。
游福生(1998)。多元社會下的親師溝通。師友,370,75-77。
程健教(1991)。國小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黃光雄主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濤石。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裕雅(1995)。親師合作創造繽紛開放園地。載於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親師合作(頁337-344)。高雄:復文。
黃靖媛(2000)。班親會之理論與實務。國教之友,51(4),23-28。
楊士賢(1997)。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班級經營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益風(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革新。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邁向課程新紀元(頁347-367)。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詹志禹(1996)。家庭與學校:推責、分工或合作?北縣教育,11,8-10。
詹益銘(2002)。點燃、點醒、點化-社子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聖秋(1998)。國民小學家長與教師親師溝通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1992)。質的研究(二版)。台北:師苑。
歐陽誾、柯華葳、梁雲霞(1990)。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教育心理與研究,13,265-306。
歐陽閻(1989)。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鄭玉疊、郭慶發(1994)。班級經營:做個稱職的教師。台北:心理。
鄭玉疊、郭慶發(1994)。班級經營:做個稱職的教師。台北:心理。
鄭淑文(2000)。國小一年級導師因應親師衝突方式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淑文(2000)。國小一年級導師因應親師衝突方式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秀英(2001)。國民小學親師生互動之個案-以一個小班教學班級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美英(2002)。國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加妮(2001)。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角色層級及影響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福壽(1998)。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親師衝突因素及其處理方式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鐘育琦(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親師衝突的觀點及其處理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饒見維(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配套實施策略。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邁向課程新紀元(頁305-323)。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二、英文部分
Bauch, P. A. (1988). Is parents’ involvement different in private schools? Education Horizons, Winter, 78-82.
Brittle, L. A. (1994). Attitudes of elementary principals toward parent involvement in schools in the Commonwealth of Virgini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East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Coleman, J. S., Campbell, E. Q., Hobson, C. J., McParland, J. M., Mood, A., Weinfield, F. D., and York, R. L.(1966).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Washington, DC: U. 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Cory, C. T. (1974). Two generation of volunteers. Parents Learing, 3 (2), 76-79.
Criscuolo, N.P. (1982). Parent involvement in the reading program. Phi Delta Kappan, 63(5), 345-346.
Edward , J. L.(1991) Paths to Partnership. Phi Delta Kappan, 72, 344-349.
Epstein, J. L., Coates, L., Salinas, K. C., Sanders, M. G., and Simon, B. S. (1997).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Your handbook for action.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Inc.
Froyen, L. A. (1993). Classrom management: The reflective teacherleader(2nd ed.). New York: Merrill.
Goldring, E. B. (1995). Striking a balance: Boundary sp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schools. In S. B. Bacharach and B. Mundell (eds.), Images of schools: Structures and role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p. 283-314).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Handerson, A.T. (Ed.).(1987). The evidence continues to grow: Parent involvement improves student achievement. Columbia, MD: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itizens in Education.
Jones, V. F. & Jones, L. S. (1990). Comprehens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Boston: Allyn & Bacon.
Magnusson, C. J., & S. B. McCarney. (1980). School-home communication. The Pointer, 25 (1), 23-27.
Moles, O.C. (1982). Synthesis of recent research on parent participation in children’s educati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0, 44-47.
Lincoln, Y. S. & Guba,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Sage.
Rohwer, K. A. (1991). A study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erbraska.
Swick, K. J. (1992). Teacher-parent partnerships. (ERIC Clear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Urbana IL. ED351149.)
Thomas, K. W. (1976). Conflic and conflic management. In M. D.Dunnette (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Wood, R. K. (1981). Community resource. New Jersey: Englewood Cliff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