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21:5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蕙菊
研究生(外文):Kuo Hui-Gew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實習教師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gnition of Elementary Intern teachers and Beginning Teachers
指導教授:丁志權丁志權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ing Chih-Chy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7
中文關鍵詞:實習教師初任教師教育 專業認知
外文關鍵詞:intern teacherbeginning teacher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gni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5
  • 點閱點閱:46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2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實習教師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的現況,並據以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研究採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法。首先蒐集有關文獻,探究教育專業認知之意義、層面及編製測量工具;並利用郵寄問卷方式,調查國小實習教師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之相關資料,將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最後綜合研究發現做成結論,並提出具體建議。
本研究對象為國小實習教師與初任教師,抽樣調查雲嘉南五縣市1097位國實習教師與初任教師,調查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雙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獲致下列結論:
一、不同國小師資培育管道對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皆屬高教育專業認知的表現,但組間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國小師資培育階段、性別變項對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皆屬高教育專業認知的表現,且其組間部分有顯著差異。
三、學校規模、不同學校地區對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皆屬高教育專業認知的表現,且其組間部分有顯著差異。
四、教師專業社會化的歷程有助於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的程度的提升。
五、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之個人變項、學校變項對其教育專業認知整體和各層面具有低度的解釋力。
關鍵字:實習教師、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
The Study of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gnition of Elementary Intern teachers and Beginning Teacher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quire the condition of professional cognition of elementary intern teachers and beginning teachers , and mak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practically, hoping to offer some refrerence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uthority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gnition .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literary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 survey . First , to search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inquire the meanings, dimension and the measurement condition. In addition, to use the quesationnair by mail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of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gnition of elementary intern teachers and beginning teachers , and analyze and disuss the results. Finally, make conclusions from the discovery of the research.
The simples of this study are 1097 elementary intern teachers and beginning teachers in Yunlin county, Chiayi county, Chiayi city, Tainan county, and Tainan city.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are analyzed by means, standard devisisons, t test, one-way ANOVA, two-way ANOVA, and stepwis regression analysis. Five conclusions are dervied follows:
1. Th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gnition of elementary intern teachers and beginning teachers form different elementary teachers’ training models are beyond the average level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evel.
2. Th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gnition of elementary intern teachers and beginning teachers form different elementary teachers’ training stages and gender are beyond the average level and partially reac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evel.
3. Th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gnition of elementary intern teachers and beginning teachers form different elementary school sizes and school locations are beyond the average level and partially reac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evel.but
4. The proces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socializaion is good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gnition of elementary intern teachers and beginning teachers.
5. The different teachers’ training models, training stages, gender, school sizes, locations of elementary intern teachers and beginning teachers has low level of explanation of th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gnition.
Keywords: intern teacher, beginning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gnition
目 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ii
表目次………………………………………………………………v
圖目次………………………………………………………………vii
第一章 緒…………………………………………………………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名詞界定………………………………………………………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教育專業內涵、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及師資培育典範……9
第二節 教育專業認知的內涵………………………………………42
第三節 我國師資培育之概況………………………………………82
第四節 教育專業認知之相關研究及測量…………………………9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105
第一節 研究架構……………………………………………………105
第二節 研究對象……………………………………………………108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112
第四節 問卷調查設計與資料處理…………………………………115
第四章 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131
第一節 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個人變項之教育專業認知分析……131
第二節 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學校變項之教育專業認知分析……150
第三節 個人與學校變項對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的預測情形………16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72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172
第二節 結論…………………………………………………………180
第三節 建議…………………………………………………………185
參考書…………………………………………………………190
中文部分………………………………………………………………190
英文部分………………………………………………………………196
附錄
附錄一 91年教育部與全國教師會協商會議備忘錄………………200
附錄二 問卷調查學校名錄…………………………………………202
附錄三 「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專業認知量表」專家意見整合問卷…207
附錄四 「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專業認知量表」專家意見彙整………216
附錄五 「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專業認知量表」預試問卷……………226
附錄六 「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專業認知量表」正式問卷……………231
附錄七 「師資培育法」(83年版)……………………………………236
附錄八 「師資培育法」(91年版)……………………………………239
附錄九 「教師法」(92年版)…………………………………………243
表 次
表2-1 專業(教育專業)主要特徵比較表………………………………17
表2-2 不同職業者對教師工作專業性的看法…………………………20
表2-3 公眾對四十種職業之聲望等級…………………………………21
表2-4 全國教師公約……………………………………………………65
表2-5-1 美國教師專業倫理信條……………………………………67
表2-5-2 美國教師專業倫理信條(續)………………………………68
表2-6-1 英國教師專業倫理信條……………………………………69
表2-6-2 英國教師專業倫理信條(續)………………………………70
表2-7-1 教師組織(工會法/教師法)勞動三權之比較……………78
表2-7-2 教師組織(工會法/教師法)勞動三權之比較(續)…………79
表2-8 德日美教師組工會情形…………………………………………81
表2-9 91學年度師院博士班人數………………………………………88
表2-10-1 91學年度師院碩士班人數…………………………………89
表2-10-2 91學年度師院碩士班人數(續)……………………………90
表2-11 91學年度師院大學部人數表……………………………………91
表2-12 一般大學國小教師教育學程核定人數表………………………91
表2-13 92學年度學士後教育學分班核定班別及核定人數表…………92
表2-14-1 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學程必修參考科目及學分表…………94
表2-14-2 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學程必修參考科目及學分表(續)………95
表2-15-1 教育專業認知相關研究…………………………………100
表2-15-2 教育專業認知相關研究(續)………………………………101
表2-16 教育專業認知相關研究之專業認知向度…………………102
表3-1 樣本分布及回收狀況表………………………………………109
表3-2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110
表3-3 專家學者名冊……………………………………………………116
表3-4 國小教師教育專業認知量表預試題目分配表…………………117
表3-5-1 項目分析結果…………………………………………………119
表3-5-2 項目分析結果總表(續)………………………………………120
表3-6 解說變異量(一)…………………………………………………122
表3-7 因素分析之結構矩陣(一)………………………………………123
表3-8 解說變異量(二)…………………………………………………124
表3-9 因素分析之結構矩陣(二)………………………………………125
表3-10 刪除單題後信度變化分析表…………………………………127
表3-11 國小教師教育專業認知正式量表題目分配表………………128
表4-1 師院(公費)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現況表………132
表4-2 師院(自費)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現況表………133
表4-3 師院(研究所)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現況表……134
表4-4 學士後學分班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現況表…135
表4-5 一般大學教育學程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現況135
表4-6 不同培育管道之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的變異數分析138
表4-7 國小實習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現況表…………………………139
表4-8 國小初任教師第一年教育專業認知現況表…………………140
表4-9 國小初任教師第二年教育專業認知現況表…………………141
表4-10 國小初任教師第三年教育專業認知現況表…………………142
表4-11 不同培育階段之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的變異數分析144
表4-12 不同性別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現況表……………146
表4-13 學校規模12班以下之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現況151
表4-14 學校規模13班∼24班之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現況151
表4-15 學校規模25班∼48班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現況表152
表4-16 學校規模49班以上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在教育專業認知現況表153
表4-17 不同學校規模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的變異數分析155
表4-18 省轄市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現況表…………156
表4-19 縣轄市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現況表…………157
表4-20 鄉鎮國小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現況表…………158
表4-21 不同學校地區實習與初任教師教育專業認知變異數分析…160
表4-22 受試者間效應項的檢定(一)…………………………………164
表4-23 受試者間效應項的檢定(二)…………………………………165
表4-24 單純主要果效果變異數分析(一) ……………………………165
表4-25 單純主要果效果變異數分析(二)………………………………166
表4-26 個人變項、學校變項對整體教育專業認知的迴歸分析摘要表168
表4-27 個人變項、學校變項對教育專業知識的迴歸分析摘要表…168
表4-28 個人變項、學校變項對教育專業自主的迴歸分析摘要表…169
表4-29 個人變項、學校變項對教育專業倫理的迴歸分析摘要表……169
表4-30 個人變項、學校變項對教師組織的迴歸分析摘要表…………170
圖 次
圖2-1 「師培法」教師檢定流程(83年版)………………………97
圖2-2 「師培法」教師檢定流程(91年版)…………………………99
圖3-1 研究架構圖…………………………………………………106
圖3-2 研究流程圖……………………………………………………115
中文部分
丁志權(2002)。教育專業與師資培育。載於楊國賜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際整合導向(頁257-299)。台北:學富文化。
方彩鳳(2002)。中小學教師集體協商制度規劃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廷煌(1998)。從「教師法」談教師專業自主的意識與危機。北縣教育,21,17-19。
王秋絨(1991)。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義。台北:師苑。
伍振鷟(1982)。中國傳統的師道及其重振。載於中華民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組織與專業精神(頁165-178)。台北:華欣文化公司。
朱建民(1996)。專業倫理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通識教育,3:2,33-56。
朱輝章(1998)。我國教師組織之研究:以教師會為中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月鳳(1999)。國民中學教師倫理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30)。台北:師苑。
但昭偉(1997)。師資培育應走的方向及關心的課題─以1960年以來英國師資培育理論的發展為例。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第22期(頁27-40)。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佚名(1999)/何畫瑰譯。科技倫理。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9年)
吳俊升(1985)。教育哲學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吳清山(1997a)。初等教育。台北:五南出版社。
吳清山(1997b)。建立教師專業權威之探索─談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9,33-43。
吳清山(1998)。教師專業倫理內涵之建構。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沈姍姍(1994)。英國進入廿一世紀之教育改革─1988年以來之變革與紛擾。比較教育通訊,34,32-40。
沈姍姍(1996)。專業主義、教師權力與教育行政體制關係:教師權力消長的動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9,103-128。
沈姍姍(1997)。教師專業與教師自主權之社會學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編號:NSC852413H134010)。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周淑卿(2000)。專業社會化歷程對初任教師教育專業理論應用的影響。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願景與承諾:展望新世紀的師資培育(頁297-315)。台北:台灣書店。
林彩岫(1987)。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彩岫(1997)。專業尊嚴、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信條。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現代教育論壇.三(頁289-293)。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清江(1979)。台北市教師職業聲望與專業形象之調查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
林清江(1986)。教育社會學。台北:台灣書店。
林清江(1992)。我國教師職業聲望與專業形象之調查研究(第三次)。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兩岸教育發展之比較(頁1-37)。台北:師苑。
林清財(1990)。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之相關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翠萍(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倫理信條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台北:五南出版社。
姜添輝(1998)。互動觀點的教師專業。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專業成長:理想與實際(頁17-42)。台北:師苑。
姜添輝(1999)。結構功能主義專業特質論之評析。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頁251-271)。台北:台灣書店。
洪思農(1999)。中等教師教育學程學生教育專業認知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強華(1992)。教師專業社會化面面觀。台灣教育,496,1-18。
高強華(1997)。教師專業倫理的新境界。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現代教育論壇.三。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高義展(1998)。中、美、英三國教師組織之比較研究。教育研究,6,223-241。
張芬芬(1988)。實習教師的社會化探討。台北市立師範教育學院學報,19,351-384。
張芬芬(1994)。教育實習中潛在課程的來源探討。初等教育學刊,3,139-164。
張細富(1986)。我國教師專業組織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鈿富(1992)。教育專業問題與展望。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349-365)。台北:師苑。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241-284)。台北:師苑。
教育部(2002)。中等學校、國民小學教師教師教育學程科目及學分審核原則(2002修正)。
教育部「教師與教師團體之定位與合理協商、協議權」工作小組(2002)。教師組織工會問題之研析。線上檢索日期:92年5月29日。網址:http://www.edu.tw/scoretary/e2008/910920-2.htm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99)。師資培育法規選輯。台北:教育部。
莊道明(1996)。圖書館專業倫理。台北:文華圖書館管理。
郭玉霞(1998)。教育專業倫理準則初探:美國例子。國民教育研究集刊,6,1-19。
郭玉霞、高政英譯(1987)。二十一世紀的師資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陳奎(1990)。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奎(1993)。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苑。
單文經(1992)。課程與教學研究。台北:師苑。
游淑玲(2001)。不同國小師資養成型態學生的教育專業認知與任教意願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湯瑞雪(2001)。國中教師角色轉變之研究:國家權力與教師專業自主之關係。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旭鈞、楊益風(1996)。我國教師組織的困境與突破。教育資料與研究,8,28-32。
黃坤錦(1992)。各國教師專業之比較研究。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國際比較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17-643)。台北:師苑。
黃昆輝(1980)。台北市高職教師態度與教學問題之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2。189-318。
黃政傑(1991)。我國師範教育入學制度與學生待遇。載於教育部中等教育司主編,世界主要國家師資培育制度比較研究(頁163-184)。台北:教育部。
黃炳煌(1987)。如何強化教育會功能。中華民國教育,1。
黃炳煌(1993)。師資培育與專業道德。教師天地,64,14-18。
黃瑞榮(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專業素質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深坑(2000)。迎接廿一世紀新專業主義的建構。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的教育願景(頁47-56)。台北:台灣書店。
楊懋春(1985)。社會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葉一明(1999)。國民小學學校組織結構、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師專業角色踐行關係之研究。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郁菁(1996)。影響初任教師教學活動之因素:城鄉差距比較研究。台南師院初等教育學報,9,399-428。
葉連祺(1998)。中等學校試用教師教育專業信念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49,76-87。
葉連祺、李承華(1997)。國小教師教育信念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39,46-63。
董保成(1995)。教育法與學術自由。政大法學評論,54,251-281。
詹棟樑(1997)。師資培育的理念與目標。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第22期(頁41-57)。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賈馥茗(1979)。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劉春榮、吳清山、陳明終、林天佑、方慧琴(1997)。一般大學選修教育學程與師範院校學生對教育專業認知及其任教意願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委託之專題研究報告編號:F0032374)。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劉炳華(1997)。教師培育與權利。台北:稻香出版社。
歐用生(1998)。開放與卓越:台灣師資培育的改革與發展。載於沈慶揚等主編,王家通老師祝壽文集(頁29-55)。高雄:復文。
蔡炳坤(1997)。牽動教育改革方向的時代三法:細說「大學法」、「師資培育法」與「教師法」。教育實習輔導,11,3-8。
蔡清華(1998)。台灣師範學校院內教育觀之初步分析。載於沈慶揚等主編,王家通老師祝壽文集(頁73-93)。高雄市:復文。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衛民(1995)。集體協商與勞資關係。嘉義:台灣省勞資關係協會。
鄭照順(1988)。國中教師專業社會化之研究。高雄:復文書局。
薛化元(1990)。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以台灣中小學教師為中心。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謝文全(1990)。美國教師專業組織(上)。教師人權,23,4-10。
謝文全(1992)。美國教師專業組織。台灣教育,500,25-33。
鍾任琴(1994)。國小實習教師教育專業信念發展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鍾任琴(1995)。國小實習教師在實習前後教育專業信念差異變化之探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23-56。
鍾任琴(1996)。國小實習教師教育專業信念及專業踐行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0,147-183。
簡紅珠(1994)。師範生學科與學科教學的知識基礎。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多元化與師資素質(頁1-15)。台北:師苑。
饒見維(1997)。師資培育的理念取向與典範之評析。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第22期(頁59-84)。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英文部分
Andersen, D. G. (1993). The journey toward professionalism : accreditation, licensure, and certification. National Forum, 73(4), 11-14.
Ashburn. E. A., Mann M. & Barrett J. (1986a). Teacher certif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77685)
Ashburn. E. A., Mann M. & Barrett J. (1986b). Altenative certification for teach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26137)
Banks, O. (1968).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London: Batsford.
Benveniste, G. (1987).Professionalizing the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erliner, D. C. (1988).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pedagogy. New Orlean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 for Teacher Education.
Bloomer, Keir. (1980). The teacher as professional trade unionist. N. Y.: Nichols Publishing Company.
Brant, R. (1989). On teacher empowerment: a conversation with Ann Liberma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 76(8), 23-25.
Browder, L. H. (1994). Exploring the meanings of teacher empower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form, 3(2), 137-153.
Buchman, (1987). Teaching knowledge: the lights that teachers live by.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13(2), 151-154.
Burrup, Percy. E. (1972). The teacher and public school system. (3nd ed.). N. Y.: Harper.
Carr-Saunders, A. M. (1933). The Profession. Oxford: Calrendon press.
Coulby, D. & Bash L. (1991).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the 1988 education act in action. London: Cassell.
Dean, J. (1992). Organization learn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London: Routledge.
Densmore, K.(1987). Professionalism, proletarianization and teacher Work. In Popkewitz, T. S. (Ed.), Critical studies in teacher education(pp. 139). London: Falmer.
DeYoung A. J. (1986). Educational “excellence” versus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towards some conceptual clarity. The Urban Review, 18(1), 71-84.
Etzioni, A. (1969). The Semi-profession and their organization: teachers, nurses, social workers. N. Y.: Free press.
Fang, Z. (1996).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eacher beliefs and practices. Educational research, 38(1), 47-65.
Feiman-Nemser, S. (1990). Teacher preparation: Structural and concept alternatives, in Houston, W. Robert(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A Project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s. New York: Macmillam.
Fenstermacher, G. D. (1990). Some moral considerations on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 In J. I. Goodlad, R, Solder & K. A. Sirodnik(Ed.), The moral dimensions of teaching(pp.130-151). CA: Jossey Bass.
Good, T. L. (1990). Building the knowledge base of teaching . In D. D. David Association(Ed.),What teachers need to know :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value essential to good teach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Grace, G. (1991). The state and the teachers: Problems in teacher supply. retention and Morale.
Guithrie, J. W. (1982).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ed by Harold E. N. Y.: Free Press.
Howsam, R.B. (1980). The workplace: Does it hamper professionalization of pedagogy ? Phi Delta Kappan, 62, 93-96.
Hoyle, Eric(1997).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 In Keith Watson & Celia Modgil & Sohan Modgil (Ed.), Teachers, teac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pp. 47-55).London: Cassell.
Husen, T. & Postlethwaite, T. N.(1985).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Kenndy, M. M. (1990). A survey on recent literature of teachers’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Issue paper 90-3. NCTRE,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ast Learning, Michigan.
Lacey, C. (1977). The socialization of teacher. London: Methuen.
Laursen, Per F. (1996). Professionalism and the reflec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In Michael Kompf, W., Ruchard Bond & Don Dworet and R. Terrance Boak(Ed.), Chang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teacher’s professionalism, identities and knowledge(pp. 48-55).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Lawson, Hal A. (1992). Beyond the new conception of teacher induc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3(3), 163-172.
Lortie, D.C. (1975). School-teacher: A sociological study.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cGinn, N. F. (1990). Forms of governance, in Thomas, R. M. (Eds.),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Education. Oxford: Pergamon.
Oakes, T. J. (1999). A guide to organization involved with licens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teachers and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37367)
Pring, R. (1996). The state and the teacher in England and Wales, in Turner, J. D. (Ed.), The state and the school. London: Falmer.
Rich, J.M. (1984).Professional ethics in education. IL: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Schein, E. H. & Kommer, D. W.(1972). Professional education. New York: Mcgraw-Hall Book Company.
Schon, D. A. (1974). Theory in practice-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 London: Jossey-Bass Publishers.
Schon, D. A. (1983).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N. Y.: Basic Books.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 ,1-22.
Shvelson, R. J. (1985). Teacher organization. In Husen & Postlenghwaite, T. N.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 Pergranon press(pp. 5607).
Smith, K.S. (1993).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teacher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7(1), 23-29.
Sockett, H. (1993). The moral base for teacher professioalism. N. Y.: Teacher College Press.
Trow, R. (1987). Testing for teacher certification and licensing. Teacher Quarterly, 14(3), 92-104.
Vermo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0). Licensure denial, suspension, or revocation. Retrieved December 9, 2001, from http://www.state.vt.us/educ/license/denial.html
Waller, W. (1932).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N.Y.: John Wiley & Sons.
Wilson, S. M., & Shulman, L. S. & Richart, A. E. (1987). 150 ways of knowing: representations of knowledge in teaching. In J. Calderhead (Ed.), Exploring teacher’s thinking (pp. 104-124). London: Cassell.
Wubbels, T. (1992). Taking account of student—teacher’s preconceptions.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8(2), 137-149.
Zeichner, K. M. (1980). Key process in the socialization of student teacher: limita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oversocialized conceptions of the teacher socializ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90501)
Zeichner, K. M. (1983). Alternative paradigms of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4(3),3-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饒見維(1997)。師資培育的理念取向與典範之評析。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第22期(頁59-84)。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2. 鍾任琴(1996)。國小實習教師教育專業信念及專業踐行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0,147-183。
3. 鍾任琴(1995)。國小實習教師在實習前後教育專業信念差異變化之探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23-56。
4. 蔡炳坤(1997)。牽動教育改革方向的時代三法:細說「大學法」、「師資培育法」與「教師法」。教育實習輔導,11,3-8。
5. 詹棟樑(1997)。師資培育的理念與目標。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第22期(頁41-57)。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6. 葉連祺、李承華(1997)。國小教師教育信念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39,46-63。
7. 黃炳煌(1993)。師資培育與專業道德。教師天地,64,14-18。
8. 葉連祺(1998)。中等學校試用教師教育專業信念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49,76-87。
9. 黃旭鈞、楊益風(1996)。我國教師組織的困境與突破。教育資料與研究,8,28-32。
10. 郭玉霞(1998)。教育專業倫理準則初探:美國例子。國民教育研究集刊,6,1-19。
11. 沈姍姍(1996)。專業主義、教師權力與教育行政體制關係:教師權力消長的動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9,103-128。
12. 吳清山(1997b)。建立教師專業權威之探索─談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9,33-43。
13. 但昭偉(1997)。師資培育應走的方向及關心的課題─以1960年以來英國師資培育理論的發展為例。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第22期(頁27-40)。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14. 朱建民(1996)。專業倫理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通識教育,3:2,33-56。
15. 王廷煌(1998)。從「教師法」談教師專業自主的意識與危機。北縣教育,2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