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17: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宗��
研究生(外文):Tzong-Heng Tsai
論文名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兩岸銀行業的影響分析及金融互動問題之研究
指導教授:溫英幹溫英幹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in-Kann W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9
中文關鍵詞:中國大陸世界貿易組織銀行業金融互動台商融資問題
外文關鍵詞:WTOGATSOBUSWOTB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7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兩岸銀行業的影響及兩岸未來面臨之金融互動問題。主要目的如下:
(一)瞭解兩岸銀行業的發展變革與現況。
(二)探究加入WTO後,對於兩岸銀行業的影響。
(三)對於加入WTO後對兩岸銀行業的影響進行分析與比較。
(四)探討兩岸金融業未來面臨的互動模式與問題。
(五)對我國銀行業在加入WTO後面臨之環境提出建議與參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探討法與比較分析法,收集與本文相關的書籍、論文期刊、報章雜誌,包含金融相關之文獻與統計資料以及相關法規,再就所蒐集的資料分別進行結構分析、比較分析的方式來歸納出研究結論,加以整理,分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兩岸銀行業的影響以及金融互動問題的探討。 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都將對雙方的銀行產業造成衝擊,就長期觀點而言,兩岸銀行業的經營模式,也會因加入世貿組織而得以使銀行業在面臨外來競爭下促進產業升級,包含了經營方式的改善、新金融商品的引進、服務技術的更新、資訊傳遞以及人才的培育等。在此同時,兩岸如何採取妥善因應之道,更顯得極其重要。對我國業者而言,推動銀行進行合併、發展金融控股公司、推動銀行再造、加強風險控管、發展網路銀行、精緻化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研發新金融商品、培訓國際金融人才等,都可使我國銀行業增加競爭能力;就大陸銀行業而言,銀行體質的繼續改造與由市場進行汰弱擇強是首要當務之急,另外,藉由商業銀行股份公司化強化其資本結構及轉換經營方式、發展綜合銀行業務、繼續整頓金融秩序、減少政策干預及推動市場化等,都將有助於大陸銀行業在加入世貿組織後的生存發展,更進一步的必須建立金融機構退出機制、推動存款保險制度及救援規則以及建構完善的法律制度方能使大陸銀行業在外資銀行的強力競爭下,找尋發展的空間。

本研究對政府政策之建議如下:
(一)研究兩岸金融互動策略
(二)配合銀行業、產業之需求,並考量兩岸局勢,研擬適切之開放措施
(三)加速推動兩岸事務性協商,確立兩岸在WTO架構下的經貿互動模式

本研究對銀行業者之建議如下:
(一)人力資源應用與管理宜借重當地的資源
(二)業務經營須配合當地特殊需要發展核心業務
(三)台灣銀行業要有靈活的資金調度
(四)掌握台商授信業務
(五)逐步拓展對大陸企業的授信業務
(六)發展新金融商品,適時推動直接金融服務之相關業務
(七)與績優的中資或外資金融機構合作或成立策略聯盟
(八)加強銀行本身的風險控管能力
(九)整合大陸金融資訊,加強大陸金融研究單位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四節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兩岸銀行業概況分析 6
第一節 我國銀行業之發展 7
第二節 我國銀行業現況 13
第三節 台灣對兩岸金融往來開放措施與政策 26
第四節 大陸銀行業之發展 28
第五節 大陸銀行業現況與金融業務之發展 44

第三章 WTO對金融服務業的界定 67
第一節 服務業貿易協定的規則 67
第二節 WTO對於金融服務業的界定 69

第四章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兩岸銀行業的影響 76
第一節 加入WTO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 76
第二節 加入WTO對大陸銀行業的影響 85
第三節 兩岸銀行業的比較分析 92

第五章 兩岸金融互動問題評析 95
第一節 台商在大陸地區的融資問題 95
第二節 台商融資管道的分析 98
第三節 台商融資的困難 108
第四節 台灣金融機構赴大陸設立據點問題探討 110
第五節 台灣金融機構赴大陸設立據點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119

第六章 結論 123
第一節 對政府政策之建議 123
第二節 對銀行業者之建議 125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29

參考文獻 131



表 目 錄

表2-1 我國銀行開放時程簡表 10
表2-2 銀行與基層機構家數統計表(1989-2002) 13
表2-3 金融機構家數統計表 15
表2-4 外國銀行在華分行排名表 17
表2-5 中國大陸金融改革發展階段紀要 31
表2-6 中國大陸重要經濟指標 33
表2-7 大陸主要商業銀行總資產全球排名 37
表2-8 大陸金融法規發展演進過程 40
表2-9 大陸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 47
表2-10 大陸各經濟區銀行機構數及結構比例分析 48
表2-11 外資金融機構在大陸設立概況 54
表2-12 外資在大陸設立金融機構與投資貿易概況(1999年)55
表2-13 大陸銀行與外商銀行資產流動情形比較(1999年)57
表2-14 大陸歷年對外金融開放紀要 59
表2-15 大陸商業銀行獲利情形(1999年)61
表2-16 大陸商業銀行政府持股情形 61
表2-17 債轉股企業需要具備的基本要件 64
表2-18 大陸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例情形(1999)64
表4-1 我國加入WTO對開放銀行服務業之承諾 78
表4-2 大陸對外銀承做客戶限制解除時間表 87
表4-3 大陸對承做人民幣業務地區的開放 87
表4-4 大陸加入WTO對開放銀行服務業之承諾 88
表4-5 1998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經營指標 90
表4-6 兩岸銀行業加入WTO及相互間面臨的威脅與機會 93
表4-7 兩岸銀行業體質的弱勢與優勢 93
表4-8 台灣金融業體質與環境分析 94
表5-1 兩岸間接貿易統計表 96
表5-2 兩岸間接貿易佔台灣外貿比重統計表 96
表5-3 台商大陸投資統計 97
表5-4 大陸台商之業務種類與融資需求比較 99
表5-5 台商在大陸投資之資金籌措管道一覽表 103
表5-6
「大陸出口台灣押匯」與「大陸進口台灣開狀」之情況分析 104

表5-7 大陸台商資本投入形成與比重 106
表5-8 海外子公司在大陸借款的困難 106
表5-9 海外子公司實際盈餘處理方式 107
表5-10 大陸台商與外商投資型態的比較 110


圖 目 錄

圖2-1 我國銀行體系示意圖 16
圖2-2 中國大陸銀行體系示意圖 34
圖2-3 大陸金融立法程序示意圖 39
圖2-4 2001年大陸金融機構資產分布 4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Perkins等著,陳志標譯,走向21世紀:中國經濟的現狀、問題與前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丁明,「關於《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六點認識」,北京:金融研究,1996年8月,頁24、30-31。
于英輝、顧銘德、黃燕卿「外資金融機構在我國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北京:經濟研究,1995年12月,頁37-40。
于良春、鞠源,「壟斷與競爭:中國銀行業的改革和發展」,北京:經濟研究,1999年第8期。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編,中國金融統計(1952-1987),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88年。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2000年報,北京:中國人民銀行,2001年。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季報(2001年No.3),北京:中國人民銀行,2001年。
中國人民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編,中國:經濟市場化與商業銀行化,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4年。
中國金融學會編,1990-2000年中國金融年鑑,北京:中國金融年鑑編輯部,2001年。
毛應樑,「大陸外資金融機構的現況與管理」,”第三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暨活動概況”,台北: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1996年,頁205-221。
王鶴松,「加入WTO對兩岸銀行業經營的影響」,台北:台灣金融財務季刊,2001年3月,頁45-62。
王鶴松,「我國加入WTO後對銀行服務業之影響」,中國商銀月刊,2002年3月。
王兆星,大陸加入WTO後對獨資銀行的開放歷程(第七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台北: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2001年11月。
王喜義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概況,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1年,頁1-4。
王喜義,「大陸地區外國金融業的現狀與展望」,第一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暨活動概況,台北: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1994年,頁281-296。
王嘉麗,「中國大陸商業銀行法概述」,台北:台北合庫月刊(第27卷第6期),頁95-120。
王嘉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其金融服務業的機遇與挑戰」,台北:今日合庫,2001年2月,頁10。
李若谷,大陸加入WTO後金融業面對的挑戰及兩岸金融交流關係,北京:第六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2000年。
李賢,我國新商業銀行經營競爭能力與行銷策略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李守榮編著,中國金融體系概論,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3年,頁133-135。
林東發,國內銀行赴大陸設立分支機構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商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林和興,「台灣區銀行業的概況與展望」,產業調查與技術,1998年10月,頁42-59。
林毅夫、李永軍、路磊,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回顧和展望,北京: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2000年4月,頁23。
周升業主編,對外開放下的金融運行,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4年,頁262。
周添城、李紀珠、王文杰,針對台商在大陸融資設立金融機構策略性評估研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7年。
周添城、朱浩民等,兩岸三地資金流通情形及我應有規範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0年,頁7-8。
武捷思,中國國有商業銀行行為研究,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6年。
范錦明、王東英,大陸經濟情勢報告—民國84-85年,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7年。
范錦明、林昱君,大陸暨兩岸經濟情勢報告—民國86-87年,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年。
秦池江、唐旭,「大陸金融市場的現況與展望」,”第一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暨活動概況”,台北: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1994年,頁297-310。
殷乃平,大陸金融體制演變之探索,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年,頁13。
袁管華,「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歷程及對策思考」,北京:中國金融,1997年10月,頁19-20。
張國訓,「臺灣之銀行業登陸初期的經營策略」,臺灣經濟金融月刊,2001年8月,頁15。
許振明,人民幣、港幣與新台幣之幣值變化對兩岸經貿及投資的影響(專案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5年,頁53-55。
國家統計局編,1996年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6年。
國家統計局編,1997年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7年。
陳志標編譯,走向21世紀:中國經濟的現狀、問題與前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頁131。
陳金龍,大陸金融改革與台商融資機會之探討,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4年,頁2。
陳金龍,大陸金融體制及改革現況(兩岸金融業務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1992年,頁48-49。
陳駿逸,「台資赴大陸投資銀行之可行性探討」,台北:台研兩岸前瞻探索,1997年3月,頁13-30。
陳伯志,社會主義國家對外金融制度之演變及現狀,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87年,頁41-43。
陳伯志,「中共對外金融體系與對外金融業務之演變與現狀」,中國大陸經濟研究叢論第七輯,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1年,頁165-197。
陳隆麒,大陸金融現況,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4年。
陳百助、方星海、李揚,中國金融市場:改革與發展,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年。
陳順殷,”入世”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
黃鐵軍,中國國有銀行業運行機制研究,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年。
張新平,世界貿易組織下之服務貿易,台北:月旦出版社,1996年。
張國訓,「台灣之銀行業登陸初期的經營策略」,台北:台灣經濟金融月刊,2001年,頁13-22。
楊雅惠、陳元保、杜英儀,「大陸及東南亞台商資金分析」,台灣銀行季刊,第49卷第3期,1998年9月,頁74。
楊雅惠、龍嘯天,大陸金融體制之研究,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2002年3月。
楊雅惠、龍嘯天,大陸金融改革與開放之研究(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劃),台北: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1999年。
趙京霞、俞雄飛,「外資銀行的進入與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北京,管理世界,1996年5月,頁41-49。
趙毅主編,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與處置,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1年,頁206。
鄭竹園,鄧小平路線與廣東發展經驗,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3年,頁21-24。
鄭竹園,中共金融體制改革與人民幣走勢(鄭竹園專論集28),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研究處,1998年。
鄭良芳,入關對我國金融業發展的影響,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6年,頁276-279。
歐陽承新、邱毅、龍嘯天,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前景,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2000年,頁92-93。
蔡柏鋒,臺資銀行「登陸」可行性模式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薛榮久、張漢林,「論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北京:國際貿易問題,1997年第2期,頁39-43。
簡永光,「台商在大陸融資管道之探討」,台北:台灣金融財務月刊,2001年3月,頁17-44。
羅昌發,國際貿易法,台北:月旦出版社,1996年,頁610-622。

二、外文部分
Hong Kong Bank,China Services Limited,China Monthly Report,Hong Kong Bank,August 1997.
Standard & Chartered Bank(英商渣打銀行),”China’s Banking System in Transition,” Business Intelligence—China,No.6,April 2001.

三、網站資料
中國人民銀行:www.pbc.gov.cn
財政部:www.mof.gov.cn
中國證監會:www.csrc.gov.cn
中國工商銀行:www.icbc.com.cn
中國建設銀行:www.ccb.com.cn
中國銀行:www.bank-of-china.com
中國農業銀行:www.abocn.com
交通銀行:www.bankcomm.com
中國社會科學院:www.cass.net.cn
中央銀行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金融統計月報:http://www.cbc.gov.tw
財政部金融局金融業務概況網站資料:http://www.boma.gov.tw
聯合國世界銀行:http://www.worldbank.org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