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2.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31 08: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彥鋒
研究生(外文):Yen-Feng Lee
論文名稱:智慧財產權保護會促進投資?
指導教授:石百達石百達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Bai-dar Shi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經濟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0
中文關鍵詞:權利金相容性網絡規模智慧財產權網絡效果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9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摘要
傳統的觀念認為智慧財產權保護增強時,受專利保護的創新廠商之利潤一定會增加。Takalo(2000)利用實質選擇權的分析方法證明,專利保護愈強,創新廠商的利潤不一定會上升。本文在寡佔市場模型中,探討網絡效果跟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對創新廠商利潤的影響,同樣也發現專利保護的強度與創新廠商的利潤並非是正向的關係,亦即保護增強不必然會提高創新廠商的利潤和促進投資。另外,存在給予授權的權利金制度,雖然會減緩創新廠商利潤下降的幅度,但仍然會得到保護強度和創新廠商利潤,兩者的關係並非是完全正向的結論。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1
1.2 研究架構……………………………………………………………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網絡效果相關文獻…………………………………………………4
2.2 智慧財產權相關文獻………………………………………………5
第三章 理論模型
3.1 模型設定與假設……………………………………………………8
3.2 模型架構與推導 …………………………………………………10
3.2.1 人數比例一般化 …………………………………………10
3.2.2 人數對稱 …………………………………………………20
3.2.3 人數不對稱, 較大時……………………………………26
3.2.4 人數不對稱, 較小時……………………………………29
第四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
4.1 結論 ………………………………………………………………35
4.2 後續研究 …………………………………………………………36
參考文獻 ……………………………………………………………………37
論文後記 ……………………………………………………………………39
圖 次
圖一 人數對稱 ,且無智慧財產權保護下…………………22
圖二 人數對稱 ,有智慧財產權但無權利金機制 ………24
圖三 人數對稱 ,有智慧財產權也有權利金機制 ………26
圖四 人數不對稱 ,且無智慧財產權保護下…………………27
圖五 人數不對稱 ,有智慧財產權但無權利金機制…………28
圖六 人數不對稱 ,有智慧財產權也有權利金機制…………29
圖七 人數不對稱 ,且無智慧財產權保護下…………………30
圖八 人數不對稱 ,有智慧財產權但無權利金機制…………32
圖九 人數不對稱 ,有智慧財產權也有權利金機制…………33
參考文獻
Chou,C. and O.Shy,(1993)”Partial Compatibility and Supporting,” Economics Letters, 41 , 193-197
Denicolo,V.,(1996)”Patent Races and Optimal Patent Breadth and Length,”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44 , 249-266
Gallini,N.,(1992)”Patent Policy and Costly Imitation,”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3 , 52-63
Gilbert,R., and C.Shapiro,(1990)”Optimal Patent Length and Breadth,”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06-112
Lee,T., H.Tsai, and H.Chen,(2002)”Pricing Patent under Knowledge-Based Economy : Real Option Approach,”
Liebowitz,S.J. and S.E.Margolis, “Network Externalities(Effects)”
Liebowitz,S.J. and S.E.Margolis,(1994)”Network Externality : An Uncommon Tragedy,”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8 ,133-150
Katz,M. and C.Shapiro,(1994)”Systems Competition and Network Effect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8 , 93-115
Klemperer,P.,(1990)”How Broad Should the Scope of A Patent b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1 , 113-130
Matutes,C., P.Regibeau, and K.Rockett,(1996)”Optimal Patent Design and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7 , 60-83
Nordhaus,W.,(1969)”Invention, Growth and Welfare,”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Nordhaus,W.,(1972)”The Optimal Life of the Patent: Repl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2 , 428-431
Shy,O.,(2001),The Economics of Network Industr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akalo,T.,(2001)”On the Optimal Patent Policy,” Finnish Economic Papers, 14 , 33-40
Takalo,T. and V.Kanniainen,(2000)”Do Patents Slow Down Technologic Process ? Real Options in Research, Patenting, and market introdu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8 , 1105-1127
Takalo,T.,(1998)”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under Imperfect Patent Protection,” Journal of Economics, 67 , 229-241
Waterson,M.,(1990)”The Economics of Product Pate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0 , 860-86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羅大涵。「建立在學學生工讀制度之研究」。技術學刊6卷2期 (民80年6月):頁109-114。
2. 謝寶煖。「行銷圖書館與資訊服務」。圖書與資訊學刊27期 (民87年11月):頁40-54。
3. 謝海平、彭立忠。「工讀與社會服務的省思」。訓育研究34卷2期 (民84年6月):頁1-3。
4. 戴久永。「以人為本,企業致勝的新管理觀念」。管理雜誌317期 (民89年11月):76-78。
5. 盧秀菊。「學術圖書館之績效評估」。大學圖書館3卷4期 (民88年10月):頁4-14。
6. 鄭月遂。「工讀生受勞動基準法保障」。中國勞工948期 (民84年9月):頁12-13。
7. 劉可屏。「結合社區資源推動大學生工讀計劃」。訓育研究29期 (民83年9月):頁29-38。
8. 趙其文。「綜論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人事月刊29卷1期 (民88年7月):頁43-57。
9. 楊苓欣。「造就內外顧客滿意的人力資源策略」。能力雜誌555期 (民91年5月):頁110-113。
10. 黃英忠。「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與應用」。人力發展34期 (民85年11月):頁36-45。
11. 陳禎惠。「制定人力資源策略提升經營績效」。能力雜誌50期 (民92年3月):頁50-55。
12. 陳微麗。「淺談創新時代的圖書館行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圖書分館館訊52期 (民90年3月):頁1-2。
13. 陳政智。「非營利組織志願工作者之管理:從人力資源管理觀點」。社區發展季刊85期 (民88年3月):頁117-127。
14. 陳光榮、劉鈺貞。「由行銷觀點談圖書館服務品質之提昇」。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8卷1期 (民91年3月):頁17-28。
15. 陳光榮、洪慧書。「知識經濟時代下的圖書館行銷」。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8卷3期 (民91年9月):頁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