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17: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雅妃
論文名稱:朱熹醫、易會通研究
指導教授:江聰平江聰平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90
中文關鍵詞:朱熹易學陰陽五行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69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國際朱子學會議,迄今已先後召開六次,分別為一九八二年於夏威夷大學、一九八七年於廈門、一九九0年於武夷山、一九九二年於台北、二000年於江西上饒、武夷山及台北;其中,二000年於台北召開之「朱子學與東亞文明研討會」,曾針對朱子學邊緣學科進行探討。筆者對於朱熹醫易會通問題的研究,目前尚未見到學界研究成果展現,當屬朱子學邊緣學科的新探勘。
一、朱熹知醫的源頭活水
錢穆在《朱子新學案》中,將朱熹對於醫學的接觸,置於「格物遊藝」之章;然而,這並非意味著:朱熹將醫說視若末技之流。實則,隨著醫家對於人的研究愈加精細,愈有助於心性學說的長足發展,朱熹談論陰陽問題時,便常援引《內經》之語,由是可知。
如同朱熹易學兼綜義理、象數之說,朱熹對於醫說的關注,也呈現多方源頭活水:由道知醫,從崔嘉彥處知曉神農醫術、診脈之學;自太醫弟子郭雍處知醫,並為郭雍《傷寒補亡論》作跋;據儒知醫,以本身學思涵養研讀古代醫學典籍,甚至對《內經》成書年代問題,提出一己之見,認為《內經》當成於戰國時期。晚年,更提出「《素問》語言深,《靈樞》淺,較易」的看法,此論是否成立,雖猶待商榷,然而,年逾半百之後,朱熹對於醫說的持續關注、對養生之方的深入瞭解,與其日益成熟的思想體系,實關係密切。
二、朱熹易學的別具卓見
朱熹對於醫說的關注,大抵在他思想成熟之際;崔嘉彥與郭雍,不僅將醫家學說思想介紹給朱熹,且不時與朱熹相互切磋易理。昔日固守的義理易學園地,在朱熹年過半百之際,由於接觸象數派易學家,且吸收邵雍先天數學加一倍法,朱熹在早年「理一分殊」的基礎上,更確立「一分為二」的哲學原則,且對易學揲蓍之法、〈河圖〉〈洛書〉數理關係,皆有發前人未發之見。
綜觀朱熹易學思想發展過程,筆者以「堅守義理易學」、「探勘象數易學」、「肯定象占易學」概括之。朱熹肯定《易》為卜筮之書,且認為揲蓍變占與〈河圖〉〈洛書〉,存在著微妙的數理關係;並肯定《易》為象占之學,藉由陰陽象徵符號以運思,展現易象思維方式,體現普遍存在之理。
三、朱熹醫易會通研究成果
醫、易主要在象數學基礎上談會通問題,理、氣、象、數的探討,思維方式的深究,乃是本論文處理朱熹醫易會通的持論依據。
朱熹太極思維的確立,奠定其醫易會通的基礎之一。朱熹太極思維,隨著其易學體系日益發展,愈見成熟:四十三歲時,朱熹初成《太極圖說解》與《西銘解》,確立「理一分殊」思想;五十七歲時,由於吸收邵雍先天數學加一倍法,完成《易學啟蒙》,確立「一分為二」的哲學原則,爾後,更重視從「分殊」當中探討「理一」之道。蓋朱熹從崔嘉彥處,知曉醫說,已是半百之歲;從南康易學家郭雍處,得聞岐黃醫道,為五十七歲;時至六十三歲之際,方敢論斷《素問》、《靈樞》之別。就朱熹成學歷程觀之,筆者認為:朱熹深入醫說,已是他思想體系臻於成熟之際,醫家之道,對朱熹而言,亦是一分殊之說,最終,仍將統攝於更高層次的「太極」之理。
朱熹陰陽象數思維的確立,奠定其醫易會通的又一基礎。朱熹認為,陰陽是氣,五行是質,而五行又可歸結為陰陽之屬。朱熹陰陽思維,視陰陽五行為生命符號,將天地萬物依功能屬性,據象歸類,並以其傑出的〈河〉〈洛〉數理概念,將天地之理納入數理結構當中,展現有秩序的象數規律,此陰陽思維,不僅適用於朱熹易學思想,同樣展現於其理解醫家之說。必須說明的是,肯定陰陽平衡的同時,朱熹理學思想影響所及,猶不免主張「陽主陰從」之說;加以朱熹本身接觸丹道,亦主陽氣為發動生命之本源,因此,「陽主陰從」觀念,也影響了朱熹對於醫說的理解。
隨著朱子學成為官方學說,其由博返約的方法論、唯變所適的易學精神,實裨益醫家良多;朱熹鎔鑄理氣象數於一爐的象數思維,更為醫家提供豐富理論依據,開啟金、元以降醫學理論的探勘。雖肯定象數之說,但,抽象而普遍之「理」,終究是朱熹不變的堅持!由於醫學的特殊性,在於它必須面臨到實際臨床檢驗,因此,援易而論醫的學說理論,置於封閉系統內來討論,或許可以臻於完美,但卻不能成為臨床醫學的窠臼。
總的來說,天地之間,殊別之象可統攝於一理;不同學科之間,也存在著一以貫之之道,當學說或理論被提到思維層次來探討時,呈現的將是一種相對穩定、適用不同領域的思維方式,筆者以「太極思維」與「陰陽思維」為基礎,探討朱熹醫易會通問題,希冀對於朱子學研究提供另一思考角度。
第一章 緒論………………………………………一
第一節 研究動機…………………………………一
一、醫易會通研究的可能…………………………二
二、朱熹醫易會通的可能…………………………五
第二節 研究範疇……………………………………八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十
一、研究方法……………………………………十一
二、研究步驟……………………………………十三
第二章 朱熹與研醫風氣………………………十五
第一節 宋代理學家研醫風氣………………十五
一、醫儒相通的時代背景………………………十六
二、宋儒對內經的關注…………………………三十
第二節 朱熹研醫關注………………………三八
一、儒醫文化現象下的朱熹……………………三八
二、醫說對朱熹理學的深化……………………四七
第三章 朱熹與內丹思想………………………六一
第一節 宋代丹道之風…………………………六二
一、宋代道教之風………………………………六二
二、宋代道教內丹學……………………………七五
第二節 朱熹慕道情懷………………………八三
一、結交方外高士………………………………八三
二、醞釀慕道情懷………………………………九三
第四章 朱熹與圖書象數易學……………一一五
第一節 宋代圖書象數易學…………………一一五
一、宋易河洛先天學的先導…………………一一七
二、陳摶的象數之學…………………………一三0
三、邵雍的先天之學…………………………一三四
第二節 朱熹易學思想………………………一四一
一、堅守義理易學……………………………一四一
二、探勘數理易學……………………………一四七
三、肯定象占易學……………………………一六九
第五章 朱熹醫易會通基礎…………………一七九
第一節 象數與象數學……………………一七九
第二節 醫易象數學…………………………一八八
第三節 象數思維……………………………一九七
第六章 朱熹醫易會通之太極思維…………二一七
第一節 醫家太極思想………………………二一七
一、藏象何處是太極…………………………二一八
二、太極思想引入醫學………………………二二二
第二節 朱熹太極思想…………………………二二五
一、超然會太極………………………………二二五
(一)太極圖說解…………………………二二六
(二)西銘解………………………………二三0
二、展開太極論辯…………………………二三九
(一)無極而太極…………………………二四0
(二)朱陸太極論辯………………………二四二
(三)皇極之辨……………………………二五五
三、總結太極之辨…………………………二五九
第三節 朱熹醫易太極思維………………二六二
一、物物一太極……………………… 二六二
二、朱熹太極思維…………………… 二六七
第七章 朱熹醫易會通之陰陽象數思維…………二七一
第一節 醫家陰陽思想………………………… 二七二
一、醫家之氣…………………………………二七二
二、內經陰陽象數思想………………………二七六
(一)三陰三陽之象………………………二七八
(二)陰陽整體聯繫………………………二八二
(三)陽主陰從的發展……………………二八七
三、內經五行象數思想………………………二九0
(一)五行藏象系統………………………二九0
(二)五行聯繫關係………………………二九五
(三)陰陽五行的關係……………………三00
第二節 朱熹陰陽思想…………………………三0六
一、理學立場的陰陽思想……………………三0六
二、丹道立場的陰陽思想……………………三一九
第三節 朱熹陰陽象數思維……………………三三六
一、朱熹象數思維……………………………三三六
二、朱熹陰陽思維……………………………三五0
第八章 結論………………………………………三五五
主要引用及參考書目………………………………三六一
附 錄……………………………………………三七五
一、易學類專著及論文
(一)專著
易道:中華文化主幹 張其成 中國書店 一九九九
易符與易圖 張其成 中國書店 一九九九
周易象說 錢世明 上海書店出版社 一九九九
易經圖書大觀 趙中偉 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一九九九
周易繫辭傳新編詳解 金景芳 瀋陽遼海出版社 一九九八
易學源流 鄭萬耕 瀋陽出版社 一九九八
周易符號思維模型論 楊樹帆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八
兩漢象數易學研究 劉玉建 廣西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七
易學的思維 傅雲龍、柴尚金 瀋陽出版社 一九九七
宋明易學概論 徐志銳 遼寧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
象數與義理 張善文 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一九九七
易學與美學 劉綱紀、范明華 瀋陽出版社 一九九七
周易全解 金景芳、呂紹綱 韜略出版社 一九九六
周易的思維與邏輯 李廉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
易與人類思維 張祥平 重慶出版社 一九九六
周易大傳新注 徐志銳 里仁書局 一九九五
宋象數易學研究 劉瀚平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一九九四
周易知識通覽 朱伯崑主編 齊魯出版社 一九九三
周易之河說解 李申 北京知識出版社 一九九二
周易譯註 黃壽祺、張善文 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一九九二
易學哲學史 朱伯崑 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一九九一
  話說太極圖──《易圖明辨》補 李申 海南出版社
一九九一
易數鉤隱圖 宋劉牧 清乾隆年間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
圖學辯惑 清黃宗炎 清乾隆年間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
易圖明辨 清胡渭 清乾隆年間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
易緯乾鑿度 漢鄭玄注 清乾隆年間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
周易本義 宋朱熹 華正書局 一九八三
周敦頤太極圖說考辨 周學武 學海出版社 一九八一
易程傳 宋程頤 河洛圖書出版社 一九七四
周易注疏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
學生書局 一九六七
(二)論文
河洛研究的方法論問題─評所謂「揭破〈河圖〉、〈洛書〉千古之謎」的「研究成果」 韓增祿 國際易學研究第四輯 華夏出版社 一九九八 頁二五五─二七四
易之象及其現代意義論綱 王樹人 國際易學研究第四輯 華夏出版社 一九九八 頁二八四─二九六
《周易》符號系統的特點 閻韜 國際易學研究第四輯 華夏出版社 一九九八 頁二九七
〈洛書〉與數陣 王懷 收錄於《國際易學研究》第三輯 華夏出版社 一九九七頁一六0─一七四
先天易學象數思維模式管窺 唐明邦 收錄於《國際易學研究》第三輯 華夏出版社 一九九七 頁一七五─一九0
太極圖淵源辨 李申 周易研究 一九九一年第一期 頁二二─三三
論朱熹太極說的歷史地位 鄧艾民 收錄於《朱熹王守仁哲學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三月 頁三五─五二
周敦頤《太極圖說》與朱熹《太極圖說解》辨異 夏鎮平 孔子研究 一九八八年二期 頁七四─七八
太極 鄭萬耕 中國哲學史研究 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頁八九─九二
從朱陸異同一個方法論看歷史研究中的主客觀問題 謝大寧 中國學術年刊第五期 一九八三年六月 頁一0一─一0八
宋明理學中的太極觀念 陳榮捷 思與言 第二十卷第三期 一九八二年九月 頁二0一─二0六
論朱熹的太極說(上、中、下) 鄧艾民 明報月刊 第十六卷二─四期 一九八一年二─四月
論太極圖與先天圖之傳授 錢穆 收錄於《中國思想史論叢》 東大圖書公司 一九七八 頁七三─八四
朱子太極即理說 戴景賢 書目季刊 第十卷第四期 一九七七年三月 頁二五─三0
太極問題疏抉 唐君毅 新亞書院學術年刊 第六期 一九五三年九月 頁一─六九
朱子論無極太極 錢穆 收錄於《朱子新學案》第一冊 頁二六三─二八二
二、醫道類專著及論文
(一)專著
周易與中醫運氣 楊力 建宏出版社 二00二
黃帝素問直解 清高士宗著,于天星按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二00一
中國醫學史 甄志亞主編 台北知音出版社 二000
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 明馬蒔著,王洪圖、李硯青點校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二000
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中藏經、脈經、難經精譯 黃志杰等主編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一九九九
鍼灸甲乙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精譯 黃志杰等主編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一九九九
內經 程士德主編 台北知音出版社 一九九九
東方生命花園─易學與中醫 張其成 中國書店 一九九九
新譯周易參同契 劉國樑注釋、黃沛榮校閱 三民書局 一九九九
生命的修煉─易道氣功養生 曲黎敏、彭賢 中國書店 一九九九
易學與氣功 黃漢立 上海學林出版社 一九九九
周易與華夏文明 翟亭晉主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八
中國道教史 任繼愈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七
易學與養生 劉長林、滕守堯 瀋陽出版社 一九九七
性理與岐黃 徐儀明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
玄境─道學與中國文化 張立文等主編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七
出入命門─中國醫學文化學導論 陳樂平 上海三聯書店 一九九七
易道新論 顧文炳 上海社會科學院 一九九六
中國人的養生之道 李永成等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
易學與道教文化 詹石窗、連鎮標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五
道教與周易 劉國梁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一九九四
道教與中國文化 葛兆光 東華書局 一九八九
道藏輯要 彭文勤等纂輯,賀龍驤校勘 新文豐出版公司 一九八六
正統道藏 藝文印書館 一九七七
(二)論文
從易學思維模式看中西醫區別與醫、《易》會通 周繼旨 收錄於《國際易學研究》第三輯 華夏出版社 一九九七 頁二七一─二七七
醫與《易》之合─分─合 薛公忱 收錄於《國際易學研究》第三輯 華夏出版社 一九九七 頁三九九─四一三
三、其他
(一)專著
朱熹的思維世界 田浩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二00二
陸游評傳 邱鳴皋 南京大學出版社 二00二
四庫全書閩人著作提要 朱維幹輯錄 福建人民出版社 二00一
朱熹年譜長編 束景南 華東師範大學 二00一
南宋金元道教文學研究 詹石窗 上海文化出版社
二00一
宋儒微言 盧國龍 華夏出版社 二00一
朱陸學術考辨五種 吳長庚主編 江西高校出版社
二000
宋明理學通論─一種文化學的詮釋 朱漢民 湖南教育出版社 二000
儒道關係視野中的朱熹哲學 孔令宏 中華大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000
意義與符號 苟志效 廣東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九
程朱思想新論 楊曉塘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九
朱子理學美學 潘立勇 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九
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 中村元 淑馨出版社 一九九九
朱熹評傳 張立文 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
朱伯崑論著 朱伯崑 瀋陽出版社 一九九八
人身小天地 鄢良 北京華藝出版社 一九九八
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 朱良志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八
中國儒學史 韓鍾文 廣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八
朱熹與宋代蜀學 粟品孝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八
朱熹集 宋朱熹 郭齊、尹波點校 以《四部叢刊》影印本為底本,參以淳熙本、宋浙本、宋閩本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七
三才大觀 鄢良 北京華藝出版社 一九九七
天人象:陰陽五行學說史導論 謝松齡 山東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七
中國系統思維 劉長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
宋明理學史 侯外廬等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七
張載評傳 龔杰 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
程顥程頤與中國文化 蔡方鹿 貴州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
朱子學與明初理學的發展 祝平次 學生書局 一九九四
朱熹思想研究 張立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一九九四
周敦頤評傳 梁紹輝 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
太極思維與現代管理 何成正 廣西漓江出版社
一九九三
朱熹思想論叢 鄒永賢主編 廈門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 唐君毅 學生書局 一九九三
周敦頤全書 周文英主編 江西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三
宋明理學 陳來 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一九九三
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 張立文 萬卷樓 一九九三
朱子大傳 束景南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二
宋明理學概述 錢穆 學生書局 一九九二
宋代理學與佛學之探討 熊琬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一
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 蒙培元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0
中國心性論 蒙培元 學生書局 一九九0
朱子學研究 鄒永賢主編 廈門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九
朱學論集 陳榮捷 學生書局 一九八八
朱子新探索 陳榮捷 學生書局 一九八八
擊壤集 宋邵雍 廣文書局 一九八八
宋元學案 清黃宗羲 華世出版社 一九八七
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李燾 清乾隆年間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
周易參同契發揮 宋俞琰 清乾隆年間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
朱子語類 宋黎靖德編 文津出版社 一九八六
二程遺書 宋二程弟子記 收錄於《二程文集》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五
二程外書 宋二程弟子記 收錄於《二程文集》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五
莊子集解 郭慶藩輯 華正書局 一九八五
宋明理學史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四
二程粹言 收錄於《二程文集》 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一九八三
論宋明理學 中國哲學史學會編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三
四庫全書總目 藝文印書館 一九七九
宋史 元脫克脫、楊家駱主編 鼎文書局 一九七九─
一九八0
楊龜山先生全集 宋楊時 學生書局 一九七四
合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未收書目禁燬書目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一
明儒學案 清黃宗羲 台灣中華書局 一九七0
二程子語錄 宋朱熹編 影印明刊十行本 中國子學名著
集成編印基金會 一九六八
象山先生全集 宋陸九淵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六八
張子全書 宋張載 台灣中華書局 一九六六
陸放翁全集 宋陸游 世界書局 一九六三
朱子新學案 錢賓四先生全集 聯經出版社 不著年月
(二)論文
朱子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於中國武夷
山召開 二000
朱子學術述評 錢穆 收錄於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
蘭臺出版社 二000 頁二二七─二五0
略論朱子學之主要精神 錢穆 收錄於中國學術思想史論
叢(五) 蘭臺出版社 二000 頁二五一─二五九
陳摶其人其事 李遠國 收錄於文史知識編輯部編《道教
與傳統文化》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二 頁二六三─二七0
論《周易參同契》的宇宙模型 蕭漢明 收錄於陳鼓應主
編《道教文化研究》第二輯 一九九二 頁三六六─三八三
重談宋人圖書之學 戴君仁 書目季刊 第十一卷第三期
一九七七 頁三─五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