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16: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嘉慧
論文名稱:高雄市國三學生與物質微粒模式之相關概念及概念圖式之認知樣式、模式、層次及頻率分佈的分析研究
指導教授:林財庫林財庫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物理學系
學門:自然科學學門
學類:物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物質微粒模式概念圖式認知樣式模式層次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8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利用我們所發展的兩段是診斷工具來研究高雄市國三學生對物質微粒理論相關概念及概念圖示的認知樣式、模式、層次、頻率分布以及認知的發展情形。選取對象為高雄市瑞祥高中國中部國三學生,有效樣本共235人。
研究結果顯示,物質微粒理論相關概念之綜合式筆試問卷的α信度(p<0.05)在題幹及理由題項分別為: 0.751、0.870,且鑑別度達顯著,並具建構效度及效標關聯效度。本研究針對理由敘述所獲得之學生的認知樣式、模式、層次、頻率分布進行分析歸納出幾點:
(一)物質之浮沈判斷,學生可由物體與液體間的密度差異來判斷物體之浮沈(層次十六),認為重量重的會沈,輕的會浮起(層次二)。學生認為細分後,密度與物質種類有關(層次十四)仍不變,與其他因素(溫度、形狀、外觀等)關係較小。
(二)在物體的組成及其交互作用力方面,學生對於固體(食鹽)基本組成的認知層次較高(層次四),氣體(空氣)、液體(水)較低(層次一)。但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部分(微粒)會與整體的性質(甜度、顏色)一致(層次一),只有少數的學生能正確認知物質之主要性質才能由整體傳承到部分(層次四)。
(三)學生由物體之體積、形狀是否容易改變來判斷狀態(層次四),但狀態改變時,學生認為體積、形狀會互相影響(層次一),蜂蜜、墨水是逐漸溶解的(層次三),花粉粒會受水面波動或風的影響而進行布朗運動(層次四)。
(四)學生認為空氣有質量是因為萬物皆有質量(層次十一),空氣因外在因素(溫度、風、壓力、濃度)差異而造成運動(層次四)。
(五)學生認為鍋蓋上的水珠是水蒸氣自然凝結(層次十),曬衣服時水吸熱變成水蒸氣而變乾(層次八),香水因蒸散而變少(層次十一)。
(六)學生認為水結冰是水溫逐漸降低而結成冰(層次四),是由表面到內部(層次六)。
(七)測後深度晤談可以獲得較高層次的認識模式,不過樣式並沒有增加。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及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第三節 研究限制
第四節 名詞釋意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概念及概念圖式在認知或思維中的地位
第二節 迷思概念在「有意義學習」中的地位
第三節 迷思概念在概念重建和概念改變中的地位
第四節 「物質物性之微粒理論(或模式)」的認識論分析
第五節 物質微粒理論的知識論分析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理念
第二節 研究流程
第三節 研究樣本
第四節 研究工具的發展
第五節 資料的處理
第肆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綜合式筆試問卷之項目分析
第二節 綜合式筆試問卷之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
第三節 描述性統計
第四節 雙變數之關聯分析
第五節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六節 多元迴歸分析
第七節 物質物性相關概念之雙層試題
第八節 深度晤談結果與綜合式筆試問卷結果之對比分析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1.王文科 (1991) :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台北:五南書局。
2.王念慈 (1999) : 國小一、二、三年級學童液體量與重量守恆概念發展之教學效果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王龍錫 (1991) : 我國學生自然科概念發展與診斷教學之研究:(一)小學生浮力概念發展之結構圖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79-0111-S-153-02-D)。
4.方書春譯,<< 物性論>> 盧克萊修著,商務印書館,1997.
5.田芬華 (1999) :兒童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概念發展的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古祖雪、劉戟鋒主編(1998):第三次跨越:知識經濟前瞻報告。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7.古希臘羅馬哲學, 北京大學哲學系編譯,商務印書館,1982.
8.江新合、許榮富、林寶山 (1991) : 我國學生自然科概念發展與診斷教學之研究: (一)中學生浮力相關概念發展及其相關迷思概念的分析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79-0111-S-017-07-D)。
9.何意中 (1988) 國小三、四、五年級學生比例推理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2期,頁387-433。
10.周昌忠 等譯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下冊>>沃爾夫著,商務印書館,1985。
11.李昌汶 (1997) : 國中學生密度概念的診斷與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李明中 (1993) : 從基模理論探討學生對氣體粒子行為的批判思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林振霖 (1991) : 我國學生分子概念發展與診斷教學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NSC80-0111-S018-02D)。
14.林福來、林光賢、郭分派 (1985) 國中生的比例概念發展。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74-0111-S003-02)。
15.林顯輝、黃嘉崑、王靜如 (1992) : 國小兒童水循環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小自然科教育學術研討會抽印本。頁99-122。
16.洪振方 (1987) : 學生空氣體積及壓力之粒子模型概念與推理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莊麗娟(1996) 國小六年級浮力概念動態評量的效益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8.郭重吉 (1988) : 從認知觀點探討自然科學的學習。教育學院學報,第十三期。
19.郭重吉(1990):學生科學知識認知結構的評估與描述。彰化師範大學學報,第一期,頁273─319.
20.郭重吉、許玫理(1992):從科學哲學觀點的演變探討科學教育的過去與未來。彰化師範大學學報。
21.郭重吉(1988):從認知的觀點探討自然科學的學習。教育學院學報,V13,頁335─362
22.郭重吉(1990):學生科學知識認知結構的評估與描述。彰化師範大學學報第一期,273─319..
23.郭重吉、許枚理(1992):從科學哲學觀點的演變探討科學教育的過去與未來。彰化師範大學。
24.郭重吉(1992):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第20卷,第五期。
25.郭重吉(1990):學生科學知識認知結構的評估與描述。彰化師範大學學報第一期,273─319.
26.郭重吉(1988):從認知的觀點探討自然科學的學習。教育學院學報,V13,頁335─362.
27.郭重吉、許枚理(1992):從科學哲學觀點的演變探討科學教育的過去與未來。彰化師範大學。
28.郭重吉(1992):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第20卷,第五期。
29.許榮富、黃芳裕(1995):當今科學概念發展研究賦予科學學習的新意義,科學教育月刊,V178, P2─13。
30.許榮富、楊文金、洪振方(1990):學習環的理論基礎及其內涵分析──物理概念教學理念的新構思, 物理會刊,12卷五期,P375─398.
「1997國際概念發展、診斷及教學研習會」 ,台灣師大,科學教育大樓,1997.
31.許榮富(1990):科學概念發展與診斷教學研究合作計畫芻議。科學發展月刊, 18(2),150─157。
32.許榮富、楊文金、洪振方(1990):學習環的理論基礎及其內涵分析──物理概念教學理念的新構思, 物理會刊,12卷五期,P375─398.
33.許榮富、黃芳裕(1995):當今科學概念發展研究賦予科學學習的新意義,科學教育月刊,V178, P2─13。
34.教育部,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1998(9/30).
35.教育部,教育改革行動方案,1998(5/29).
36.陳世雄 (1992) : 利用示範式實驗群測法探究國中學生的物質變化概念與重量守恆推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7.陳瓊森 (1998) :從建構觀點談概念形成及概念轉變。國民中學學生概念學習學術研討會。
38.陳瓊森、汪益 譯 (H.Gardner著) (1995) :超越教化的心靈。台北:遠流出版社。
39.張州甫 (1999) : 學童等時性概念和液體守恆概念發展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0.張春興 (1994) :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41.張春興、林清山 (1992) :教育心理學。頁76-83,132-136。台北:東華書局。
42.張瓊、于祺明、劉文君 (1994) :科學理論模型的建構。台北:淑馨出版社。
43.黃台珠 (1984) :概念的研究及其意義。科學教育月刊,第66期,頁44-56。
44.黃湘武、黃寶鈿 (75) : 學生推理能力與概念發展。認知與學習基礎研究第一次研討會。
45.黃寶鈿 (1980) : 溶液相關概念之認知發展層次的研究 (Ⅱ) 。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NSC78-S003-18D)。
46.黃寶鈿 (1991) : 學生對化學分子式及反應式概念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NSC81-0111-S003-19D)。
47.葉重新 (2000):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48.劉元生 (1994) : 實驗教學對於國中學生溶液概念改變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49.樊春雪(1992) 國中國小學生解彈簧問題與排水體積問題之法則分析-法則評鑑取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50.賴篁川 (1994) : 年長孩童的水循環概念和物質組成模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1.鍾聖校 (1990) :認知心理學。頁165-177。台北:心理出版社。
52.關文運譯,<<哲學原理>> 笛卡爾著,商務印書館,1960。
53.饒見唯 (1994) :知識場論。頁65-114。台北:五南書局。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32.許榮富、楊文金、洪振方(1990):學習環的理論基礎及其內涵分析──物理概念教學理念的新構思, 物理會刊,12卷五期,P375─398.
2. 33.許榮富、黃芳裕(1995):當今科學概念發展研究賦予科學學習的新意義,科學教育月刊,V178, P2─13。
3. 31.許榮富(1990):科學概念發展與診斷教學研究合作計畫芻議。科學發展月刊, 18(2),150─157。
4. 30.許榮富、楊文金、洪振方(1990):學習環的理論基礎及其內涵分析──物理概念教學理念的新構思, 物理會刊,12卷五期,P375─398.
5. 29.許榮富、黃芳裕(1995):當今科學概念發展研究賦予科學學習的新意義,科學教育月刊,V178, P2─13。
6. 28.郭重吉(1992):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第20卷,第五期。
7. 26.郭重吉(1988):從認知的觀點探討自然科學的學習。教育學院學報,V13,頁335─362.
8. 25.郭重吉(1990):學生科學知識認知結構的評估與描述。彰化師範大學學報第一期,273─319.
9. 24.郭重吉(1992):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第20卷,第五期。
10. 22.郭重吉(1990):學生科學知識認知結構的評估與描述。彰化師範大學學報第一期,273─319..
11. 21.郭重吉(1988):從認知的觀點探討自然科學的學習。教育學院學報,V13,頁335─362
12. 20.郭重吉、許玫理(1992):從科學哲學觀點的演變探討科學教育的過去與未來。彰化師範大學學報。
13. 19.郭重吉(1990):學生科學知識認知結構的評估與描述。彰化師範大學學報,第一期,頁273─319.
14. 18.郭重吉 (1988) : 從認知觀點探討自然科學的學習。教育學院學報,第十三期。
15. 9.何意中 (1988) 國小三、四、五年級學生比例推理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2期,頁387-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