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5 01:2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陳玟惠
研究生(外文):
CHEN WEN-HUI
論文名稱:
高雄市歌仔戲藝人陳桂英表演及教學藝術研究
指導教授:
汪志勇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
國文教學碩士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2
中文關鍵詞:
歌仔戲
、
賣藥團
、
廣播歌仔戲
、
表演藝術
、
教學藝術
相關次數:
被引用:
22
點閱:761
評分:
下載:120
書目收藏:11
第壹章緒論:說明研究的動機與目的、並回顧前人的研究,再說明研究材料與步驟。接著第貳章:先簡單說明歌仔戲之發展與變革,再介紹高雄地區賣藥團及廣播歌仔戲的活動情形,以引出陳桂英在高雄市的情形作結。第參章:介紹陳桂英的生命史,從她的習藝時期、賣藥團、廣播歌仔戲及薪傳時期紀錄其多采、豐富的一生。第肆章:分別從陳桂英的聲調唸白、角色飾演及曲牌三方面分析、歸納她的表演藝術。第伍、陸章:談陳桂英的教學藝術,從劇本修編、教學魅力及教學方法三方面入手研究。第柒章:總結前文,說明陳桂英在歌仔戲薪傳方面的貢獻,並提出未來南部的歌仔戲薪傳可以繼續努力的方向。
第壹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02
第三節 研究材料與步驟-------------------- 06
第貳章 高雄地區賣藥團與廣播歌仔戲的活動情形 -----08
第一節 歌仔戲之發展與變革------------------ 08
第二節 高雄地區賣藥團的活動情形--------------- 16
第三節 高雄地區廣播歌仔戲的活動情形------------- 22
第參章 陳桂英生命史------------------26
第一節 習藝時期(1至16歲) ---------------- 26
第二節 賣藥團時期(17至30歲) -------------- 29
第三節 廣播歌仔戲時期(18至28歲) ------------ 30
第四節 薪傳時期(42歲至今) ---------------- 32
第肆章 陳桂英的表演藝術----------------37
第一節 聲調高亢,唱唸兼善 ----------------- 37
第二節 分飾多角,變換自如 ----------------- 40
第三節 曲牌嫻熟,廣博豐富 ----------------- 43
第伍章 陳桂英教學藝術(上)-劇本改編 ---------49
第一節 深化主題思想 -------------------- 50
第二節 強化戲劇張力 -------------------- 55
第三節 修飾說白,以加強人物、角色性格 ----------- 72
第四節 修改字詞,使配合口語、音樂旋律 ----------- 75
第陸章 陳桂英教學藝術(下)-教學魅力與教學方法 ----80
第一節 真摯誠懇且富有創意的教學魅力 ------------ 80
第二節 循序漸進與務實詳盡的教學方法 ------------ 86
第柒章 結論 --------------------- 103
附表:
壹-1、歌仔戲相關學位論文-------------------- 04
貳-1、歌仔戲的表演類型--------------------- 15
貳-2、楊秀卿對賣藥團表演形式的分類--------------- 16
貳-3、賣藥藝人避話及釋義表------------------- 18
參-1、陳桂英國小獲獎紀錄-------------------- 27
參-2、陳桂英廣播歌仔戲播放的電台及廣告的藥品名稱-------- 30
參-3、聽眾來信一------------------------ 31
參-4、聽眾來信二------------------------ 31
參-5、陳桂英參加高雄電台南風樂府節目錄音帶目錄--------- 34
參-6、高雄歌劇團(高師大歌仔戲研究社)演出年表--------- 35
肆-1、歌仔戲唱腔曲調來源一覽表----------------- 46
肆-2、陳桂英賣藥團、廣播歌仔戲時期常演唱的曲牌--------- 48
陸-1、陳桂英教學時期改編本中安排的曲牌-------------100
柒-1、歌仔戲社團名冊----------------------105
附圖:
圖一:陳桂英初出道時走唱劇照 ------------------154
圖二:陳桂英賣藥團時期走唱劇照 -----------------154
圖三:陳桂英與宋伯走唱合照 -------------------155
圖四:陳桂英賣藥團時期走唱照片 -----------------155
圖五:陳桂英賣藥團與廣播歌仔戲時期劇照 -------------156
圖六:1973年陳桂英花蓮燕聲電台演出劇照 -------------156
圖七:1989年陳桂英與飾演《白蛇傳》中許仙的學生合影 -------157
圖八:1990年「定時定點說唱藝術推廣活動」,陳桂英的演出情形 ---157
圖九:1993年鉅明公司演出《秦雪梅》後,陳桂英與學生合照 -----158
圖十:1994年蓬萊仙山有線電視台的《鳳嬌與李旦》說唱節目劇照 ---158
圖十一:1995年高雄市歌仔戲促進學會成立酒會中,陳桂英受獎情形 --159
圖十二:1995年陳桂英與廖瓊枝等人合唱歌仔調 -----------159
圖十三:1996年高雄市歌仔戲教師研習營授課情形 ----------160
圖十四:1996年高師大歌仔戲社教唱歌仔戲《三放人蔘仙》 ------160
圖十五:1998年高雄市新光三越百貨公司廣場演出 ---------161
圖十六:1999年8月21日高雄市歌仔戲教師研習營合照 -------161
圖十七:2001年5月23日高師大歌仔戲社演出照片 ---------162
圖十八:2001年11月1日苓雅區婦女消防宣傳隊演出合影 ------162
附錄:
壹、陳桂英年表 --------------------107
貳、陳桂英保存的劇本 -----------------108
一、歌仔冊------------------------- 108
二、廣播時期演出本--------------------- 108
三、教學時期改編本--------------------- 109
參、陳桂英的影音資料 -----------------115
一、錄影帶------------------------- 115
二、賣藥團及廣播時期錄音帶----------------- 115
三、教學時期教學錄音帶------------------- 115
肆、歌仔戲曲譜 --------------------116
譜例一:緊疊仔------------------------- 54
譜例二:文和調------------------------- 54譜例三:霜雪調------------------------- 58
譜例四:都馬走路調----------------------- 61
譜例五:求婚-------------------------- 64
譜例六:說媒-------------------------- 65
譜例七:花宮怨------------------------- 66
譜例八:告狀調------------------------- 66
譜例九:望月詞------------------------- 67
譜例十:五開花------------------------- 69
譜例十一:相思苦------------------------ 71
譜例十二:都馬哭------------------------ 72
譜例十三:文明調------------------------ 77
譜例十四:更鼓反------------------------ 77
譜例十五:留傘調------------------------ 85
譜例十六:六角美人----------------------- 89
譜例十七:漿水------------------------- 90
譜例十八:串調------------------------- 92
譜例十九:廣東怨------------------------ 94
譜例二十:新北調------------------------ 95
譜例二十一:萬古流芳---------------------- 96
譜例二十二:新求婚----------------------- 97
譜例二十三:安安趕雞---------------------- 97
譜例二十四:初一十五---------------------- 98
譜例二十五:西北調 ----------------------- 98
譜例二十六:二度梅 -----------------------116
譜例二十七:人生調 -----------------------117
譜例二十八:人蛇姻緣 ----------------------118
譜例二十九:十二丈 -----------------------119
譜例三十:三盆水仙 -----------------------120
譜例三十一:中廣調 -----------------------121
譜例三十二:日出東山 ----------------------122
譜例三十三:王文英 -----------------------123
譜例三十四:代七字 -----------------------123
譜例三十五:仙花調 -----------------------124
譜例三十六:白水仙 -----------------------125
譜例三十七:曲池 ------------------------126
譜例三十八:江西調 -----------------------126
譜例三十九:西工調 -----------------------127
譜例四十:巫山風雲 -----------------------128
譜例四十一:更鼓調 -----------------------128
譜例四十二:走路調 -----------------------129
譜例四十三:狀元樓 -----------------------130
譜例四十四:狀元調 -----------------------130
譜例四十五:金水仙 -----------------------131
譜例四十六:南光調 -----------------------132
譜例四十七:南風謠 -----------------------132
譜例四十八:柳絮調 -----------------------133
譜例四十九:相依為命 ----------------------134
譜例五十:秋夜曲 ------------------------135
譜例五十一:風蕭蕭 -----------------------135
譜例五十二:茫茫鳥 -----------------------136
譜例五十三:茶花女 -----------------------136
譜例五十四:送君別 -----------------------137
譜例五十五:送蓮花 -----------------------138
譜例五十六:望鄉調 -----------------------139
譜例五十七:殺房調 -----------------------140
譜例五十八:清風調 -----------------------141
譜例五十九:紹興調 -----------------------142
譜例六十:湖南調- -----------------------143
譜例六十一:新人調 -----------------------143
譜例六十二:新春調 -----------------------144
譜例六十三:萬華雨 -----------------------145
譜例六十四:運河二調 ----------------------146
譜例六十五:嘆煙花 -----------------------146
譜例六十六:廣東二黃 ----------------------147
譜例六十七:蓮花鐵三郎 ---------------------148
譜例六十八:賞花調 -----------------------148
譜例六十九:豐原調 -----------------------149
譜例七十:瓊花調 ------------------------150
譜例七十一:蘇州調 -----------------------151
伍、有聲資料 ---------------------152
陸、相關網站 ---------------------152
參考書目: -------------------163
壹、專書 -----------------------163
貳、相關書目 ---------------------163
參、學位論文 ---------------------164
肆、論文集 ----------------------165
伍、單篇論文 ---------------------165
陸、期刊 -----------------------166
柒、報紙 -----------------------168
壹、專書
曾永義:《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聯經出版社,1988年。
林鋒雄主持:《台灣戲劇中心研究規劃報告》,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88年4月。
陳健銘:《野台鑼鼓》,稻鄉出版社,1989年。
許美智等:《台灣戲劇館專輯》,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5月。
邱坤良:《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自立晚報社,1994年
鄭英珠等:《蘭陽民俗藝術薪傳錄》,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5月。
邱婷:《明華園-台灣戲劇世家》,獨家出版社,1995年。
陳耕、曾學文:《百年坎坷─歌仔戲》,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
陳耕、曾學文、顏梓和:《歌仔戲史》,《歌仔戲藝術研究叢書》編委會,1995年。
張炫文:《歌仔調之美》,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楊馥菱:《台灣歌仔戲》,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劉美菁:《歌仔戲概論》,學海出版社,1999年。
劉美菁:《由劇團看高雄市歌仔戲之過去、現在與未來》,學海出版社,2000年3月初版。
紀慧玲:《廖瓊枝凍水牡丹》,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9月13日。
汪志勇、劉美菁編:《歌仔戲劇本集(一)》,學海出版社,2000年3月。
陳桂英:《陳桂英女士廣播歌仔戲劇本整理改編》,2000年。
黃秀錦:《祖師爺的女兒─孫翠鳳的故事》,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1月13日。
林鶴宜:《台灣歌仔戲》,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11月。
貳、相關書目
明王驥德:《曲律》,《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4冊,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11月。
清李漁:《閒情偶寄》,《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7冊,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11月。
呂訴上:《台灣電影戲劇史》,銀華出版社,1961年9月。
黃友棣:《音樂教學技術》,五洲出版社,1969年2月1日初版。
湯草元、陶雄:《中國戲曲曲藝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2月3刷。
張庚、郭漢城:《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3年8月第一版。
康謳:《音樂教材教法與實習》,天同出版社,1984年4月。
張庚、郭漢城:《中國戲曲通史》,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5年。
張庚:《戲曲藝術論》,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6月1日。
蘇國榮:《中國劇詩美學風格》,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6月1日。
曾永義:《詩歌與戲曲》,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4月。
簡上仁:《臺灣福佬系民歌的淵源及發展》,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年9月。
譚達先:《中國民間戲劇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2月台灣出版第2次印刷。
張月中主編:《中國古代戲劇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
陳正之:《草台高歌-台灣的傳統戲劇》,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93年6月。
林勃仲、劉還月:《變遷中的台閩戲曲文化》,臺原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焦同:《台灣戰後初期的戲劇》,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臺原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2刷。
魏怡:《戲劇鑑賞入門》,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9月。
姚一葦:《戲劇原理》,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11月3刷。
傅謹:《戲曲美學》,文津出版社,1995年7月。
陳抱成:《中國的戲曲文化》,中國戲劇出版社,1995年10月。
邱婷:《戲台明滅》,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3月初版。
王嵩山:《扮仙與作戲》,稻鄉出版社,1997年。
曾永義:《我國的傳統戲曲》,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7月31日。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10月二版6刷。
范儉民:《音樂教學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初版6刷。
鄭溪和編:《高雄縣鄉土藝術活動手冊》,高雄縣政府,2001年。
湯錦台:《大航海時代的台灣》,貓頭鷹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
李惠棉:《戲曲批評概念史考論》,里仁書局,2002年2月28日初版。
參、學位論文
張炫文:《歌仔戲的音樂研究》,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1973年。
黃秀錦:《歌仔戲劇團結構與經營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87年。
劉南芳:《由拱樂社看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轉型》,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1988年。
竹碧華:《楊秀卿歌仔說唱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1年。
黃雅蓉:《野台歌仔戲演出風格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5年。
劉美菁:《由劇團看高雄市歌仔戲之過去現在與未來》,高雄師大國文研究所,199 6年。
李珮君:《現今舞台歌仔戲劇本之研究舉隅》,高雄師大國文研究所,1997年。
李雅惠:《葉青歌仔戲表演藝術之研究》,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1997年。
邱秋惠:《野台歌仔戲演員與觀眾的交流》,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7年。
楊馥菱:《楊麗花歌仔戲表演藝術之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1997年。
鄭宜峰:《河洛劇團歌仔戲舞台演出本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7年。
林顯源:《傳統戲曲在台灣現代化之過程探討》,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戲劇組,1998年。
陳俊玉:《廖瓊枝歌仔戲舞台演出本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8年。
施如芳:《歌仔戲電影研究》,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1999年。
劉秀庭:《賣藥團─一個另類歌仔戲班的研究》,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1999年。
郭澤寬:《從劇場演出看歌仔戲的現代化》,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1999年。
謝筱玫:《臺北地區外臺歌仔戲「胡撇仔」劇目研究》,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1999年。
黃慧琥:《民權歌劇團外台歌仔戲的音樂運用》,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2000年。
肆、論文集
《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建會,1996年。
《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論文集》,文建會,1997年。
《秋月對歌─台灣新加坡歌仔戲的發展與交流研討會論文集》,文建會,1998年。
《2000「展望二十一世紀鄉土音樂藝術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屏東師院,2000年。
《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山大學,2002年。
伍、單篇論文
汪志勇:〈現今台灣歌仔戲的省思〉,首屆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1997年。
汪志勇:〈歌仔戲藝術提昇與劇本之關係〉,台南妙心寺佛學營論文,1998年。
汪志勇:〈歌仔戲劇本化的探討〉,清華大學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1998年。
汪志勇:〈地方戲曲如何迎向未來─以歌仔戲為例〉,跨世紀的文化省思國際學術研討會,1999年。
汪志勇:〈《新小戲》與歌仔戲社團的互動〉,兩岸小戲大展暨學術會議,2000年12月8日─12月16日。
鄭溪和:〈台灣傳統音樂教材教法初探〉,高雄地方文化發展學術研討會,2001年5月。
陸、期刊
張炫文:〈歌仔戲音樂的特殊風格〉,《民俗曲藝》,第1期,1981年1月,頁29─38。
邱坤良:〈中國傳統戲曲在台灣的發展〉,《民俗曲藝》,第15期,1982年3月,頁34─43。
簡上仁:〈把歌仔戲唱活起來─歌仔戲音樂之介紹〉,《民俗曲藝》,第26期,1983年10月,頁108─119。
林茂賢:〈歌仔戲概說〉,《社教雙月刊》,第11期,1986年,頁47─72。
季亞:〈另一片天空─葉青訪問記〉,《民俗曲藝》,第42期,1986年8月,頁135─139。
莫光華:〈略談歌仔戲演員之生涯〉,《台灣文獻》,第37卷第4期,1986年12月31日。
蔡秀子:〈歌仔戲小歷史─記羅木生的回憶〉,《民俗曲藝》,第46期,1987年3月,頁77─81。
鄭龍:〈台灣歌仔戲的「都馬調」是由那裡來的〉,《南瀛文獻》,32卷合刊,1987年6月25日,頁20─29。
蔡秀子:〈聽羅木生娓娓細訴歌仔戲二三事〉,《民俗曲藝》,第50期,1987年11月,頁4─9。
周榮杰:〈歌仔戲的昨日與今日〉(上),《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7卷第1期,1988年,頁211─234。
周榮杰:〈歌仔戲的昨日與今日〉(下),《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7卷第2期,1988年,頁259─280。
周榮杰:〈歌仔戲的代表性「歌仔調」及其背景〉,《高雄文獻》,第32、33期,頁125─170。
陳健銘:〈談歌仔戲中的「錦歌」─「福建民間音樂簡論」讀後〉,《民俗曲藝》, 第51期,1988年1月,頁132─142。
王振義:〈「錦歌」,『錦歌』,什麼錦歌〉,《民俗曲藝》,第52期,1988年3月,頁128─141。
曾子良:〈台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的內容及其反映之思想〉,《民俗曲藝》,第54期,1988年7月,頁57─77。
張炫文:〈「七字調」在台灣民間歌謠中的地位〉,《民俗曲藝》,第54期,1988年7月,頁78─96。
王振義:〈歌仔調的「樂合詩」歌唱傳統與特質初探〉,《民俗曲藝》,第54期,1988年7月,頁97─107。
李安和:〈論台灣「唸歌─歌仔戲」的戲曲語言詩美之所據─從音樂、語音、美學的觀點來探討〉,《民俗曲藝》,第58期,1989年3月,頁5─22。
林茂賢:〈傳統歌仔戲的再生〉,《民俗曲藝》,第58期,1989年5月,頁66─73。
莫光華:〈台灣歌仔戲的沿革〉,《台灣文獻》,第41卷第3、4期,1990年12月。
劉春曙:〈錦歌漫議─歌仔戲形成三要素〉,《民俗曲藝》,第72、73期,1991年7、9月,頁264─291。
顏綠芬:〈從民族音樂學觀點談歌仔戲音樂的研究─舉曲趣不同的實例試析都馬調的曲調特性〉,《藝術評論》,第3期,1991年10月,頁159─207。
周純一:〈台灣歌仔的說唱形式應用〉,《民俗曲藝》,第81期,1992年1月,頁108─143。
莫光華:〈台灣歌仔戲歌調之介紹〉,《台灣文獻》,第43卷第1期,1992年3 月31日。
莫光華:〈歌仔戲興盛與衰退之初探〉,《台灣文獻》,第44卷第1期,1993年3月。
莫光華:〈歌仔戲改進之管見〉,《台灣文獻》,第44卷第2、3期,1993年12月。
邱昭文:〈瞎子摸象乎─歌仔戲在現代舞台上過招〉,《表演藝術》,第27期,19995年1月,頁11─14。
陳中申:〈的確是瞎子摸象─國樂參與歌仔戲〉,《表演藝術》,第30期,1995年4月,頁94─96。
曾學文:〈歌仔戲戲曲化過程的再認識〉,《民俗曲藝》,第95期,1995年5月,頁35─46。
汪志勇:〈打鼓山傳奇〉,《文學台灣》,夏季號第15期,1995年,頁305-330。
林鋒雄:〈歌仔戲在台灣地區的文化地位〉,《藝術評論》,第6期,1995年12月,頁137─148。
蘇友泉:〈語文科鄉土教材的新秀─談歌仔戲的傳習〉,《國教之友》,第47卷3期,1995年12月,頁19─23。
游素凰:〈學、演相濡的新科苗─復興劇校歌仔戲科〉,《表演藝術》,第49期,1996年12月,頁20─21。
林茂賢:〈台灣最會哭的女人─歌仔戲苦旦廖瓊枝〉,《復興劇藝學刊》,第19期,1997年1月,頁11─15。
顏綠芬:〈歌仔戲傳承再正規學校體制下之問題探討─以復興劇校歌仔戲科為例〉,《復興劇藝學刊》,第20期,1997年7月1日,頁109─114。
蔡欣欣:〈台灣劇場歌仔戲邁向現代化的發展─以1980年到1997年台北市劇場歌仔戲演出為例〉,《當代》,第13卷131期,1998年7月,頁14─33。
劉南芳:〈追求戲曲藝術的個性─台灣歌仔戲發展上的幾個基礎〉,《當代》,第131期,1998年7月,頁34─45。
劉南芳:〈台灣野台歌仔戲對現代劇場的新適應─從《雪梅教子》的改編談起〉,《復興劇藝學刊》,第24期,1998年7月1日,頁19─27。
林良哲:〈由落地掃到歌仔戲─日治時期歌仔戲發展過程初探〉,《宜蘭文獻雜誌》,第38期,1999年3月,頁3─19。
陳進傳:〈本地歌仔研究的回顧〉,《宜蘭文獻雜誌》,第38期,1999年3月,頁134─158。
施如芳:〈歌仔戲電影所由產生的社會歷史〉,《新聞學研究》,第59期,1999年4月,頁23─40。
聶光炎:〈當傳統戲曲走入現代劇場〉,《表演藝術》,第81期,1999年9月,頁97─98。
鄭溪和:〈見證歌仔戲的一頁滄桑─藝人陳春治的內台與賣藥團生涯〉,《屏東文獻》,第4期,2001年12月,頁48-66。
柒、報紙
吳明娟:〈劇藝協會推展本土性歌仔戲團延續香火〉,《台灣新聞報》,第12版,1993年10月30日。
吳明娟:〈地方戲劇校園生根茁壯〉,《台灣新聞報》,第12版,1993年10月30日。
周可盛:〈老闆與夥計粉墨登場〉,《中國時報》,第15版,1993年11月5日。
林秀美:〈工廠老闆帶頭粉墨登場〉,《民生報》,第21版,1993年11月15日。
李友煌:〈與高師大歌仔戲社合併 集中資源推出新戲〉,《民生報》,第23版,1996年5月7日。
謝梅芬:〈傳承歌仔戲陳桂英跑遍各校園〉,《聯合報》,第14版,1996年7月26日。
陳月素:〈歌仔戲界與廖瓊枝齊名贏得北枝南英之譽〉,《中華日報》,第22版,1996年7月29日。
陳素鳳:〈二個月獻藝 不是蓋的〉,《台灣新聞報》,第13版,1997年6月18日。
周美惠:〈唐美雲 推出歌仔戲CD〉,《聯合報》,第14版,1998年5月26日。
紀慧玲:〈歌仔戲首次出CD一窩旦錄成一套〉,《民生報》,第19版,1998年5月26日。
郭士榛:〈數十位老、中、青唱將位地方藝術獻聲〉,《中央日報》,第18版,1998年5月26日。
賴廷恆:〈首張戲曲薪傳歌仔戲CD問世〉,《中國時報》,第11版,1998年5月26日。
李友煌:〈七賢國小歌仔戲團三年有成〉,《民生報》,第23版,1998年6月19日。
趙家麟:〈歌仔戲薪傳府城不讓宜蘭專美〉,《中國時報》,第11版,1999年2月7日。
賴廷恆:〈游好彥舞團、河洛歌仔戲團前景堪憂〉,《中國時報》,第11版,1999年2月9日。
賴廷恆:〈突破劇本荒困境打造人才〉,《中國時報》,第11版,1999年2月9日。
蔡欣欣:〈《表演評論》戲曲《新鳳凰蛋》:鳳凰孵蛋猶須蛻變〉,《民生報》,第19版,1999年3月3日。
紀慧玲:〈歌劇魅影新視聽-梨園天神今登場〉,《民生報》,第19版,1999年3月12日。
紀慧玲:〈《烏龍窟》表現獲讚賞兒童戲劇發展受期待〉,《民生報》,第19版,1999年3月15日。
林茂賢:〈表演評論-堂美雲歌仔戲團梨園天神〉,《民生報》,第19版,1999年3月17日。
賴廷恆:〈歌仔戲討孩子歡心-八仙屠龍記今起亮相〉,《中國時報》,第11版,1999年4月28日。
紀慧玲:〈秋風辭變成歌仔戲了〉,《民生報》,第5版,1999年5月10日。
賴廷恆:〈融入現代手法河洛推出秋風辭〉,《中國時報》,第11版,1999年5月11日。
紀慧玲:〈網路戲迷多是年輕一代觀眾〉,《民生報》,第7版,1999年5月14日。
紀慧玲:〈歌仔戲網住戲迷心〉,《民生報》,第7版,1999年5月14日。
紀慧玲:〈台灣最會唱歌仔戲的女人廖瓊枝出版聲音紀錄〉,《民生報》,第4版,1999年5月16日。
林鶴宜:〈表演評論-河洛歌仔戲秋風辭〉,《民生報》,第5版,1999年5月18日。
賴廷恆:〈復興、國光下月併校〉,《中國時報》,第11版,1999年6月12日。
紀慧玲:〈台灣戲曲專校七月成立招生〉,《民生報》,第6版,1999年6月12日。
紀慧玲:〈歌仔戲育才計劃小劇場人才報到〉,《民生報》,第5版,1999年6月20日。
紀慧玲:〈廖瓊枝衣缽傳人搶手啦〉,《民生報》,第5版,1999年6月29日。
賴廷恆:〈「河洛」演員精挑細唱錄製〉,《中國時報》,第11版,1999年7月15日。
本報訊:〈河洛推出歌仔戲音像產品〉,《民生報》,第6版,1999年7月16日。
紀慧玲:〈南非海華文藝季徵召明華園 舞台見 行程定〉,《民生報》,第6版,1999年9月9日。
賴廷恆:〈登上郵票明華園義演百年滄桑〉,《中國時報》,第11版,1999年10月14日。
賴廷恆:〈廖瓊枝指導薪傳搬演烏龍窟〉,《中國時報》,第11版,1999年10月21日。
賴廷恆:〈明華園賣郵票送戲票〉,《中國時報》,第11版,1999年11月11日。
周美惠:〈馬英九唱歌仔戲有板有眼〉,《聯合報》,第14版,2000年1月9日。
紀慧玲:〈廖瓊枝歌仔戲基金會歡喜圓心願〉,《民生報》,第5版,2000年1月9日。
周美惠:〈設置國家歌仔戲團與民爭利?〉,《聯合報》,第14版,2000年1月15日。
陳璧琳:〈千禧藝術獅聲響歌仔戲打頭陣〉,《中國時報》,第19版,2000年9月23日。
賴廷恆:〈一套Kara帶歌仔戲傳唱三十載〉,《中國時報》,第11版,2000年,10月8日。
周美惠:〈捷運站滾歌仔都馬調響徹〉,《聯合報》,第14版,2000年10月22日。
周美惠:〈廖瓊枝:歌仔戲借助梨園戲〉,《聯合報》,第14版,2000年11月6日。
賴廷恆:〈新編刺桐花開〉,《中國時報》,第21版,2001年4月4日。
賴廷恆:〈歌仔戲團群英大匯演〉,《中國時報》,第21版,2001年5月21日。
朱芳慧:〈文化無域界戲曲本同源〉,《中國時報》,第15版,2001年5月26日。
楊濡嘉:〈都馬調配上英語歌詞〉,《聯合報》,第14版,2001年6月3日。
劉華森:〈觀歌仔戲【刺桐花開】有感〉,《中國時報》,第22版,2001年6月25日。
林茂賢:〈公平對待傳統戲曲〉,《自由時報》,第40版,2001年6月27日。
林弓義:〈戲夢人生─黃彩玉最佳女主角〉,《中國時報》,第20版,2001年7月10日。
張家容:〈天生歌仔戲緣〉,《中國時報》,第22版,2001年7月10日。
陳璧琳:〈傳唱歌仔情天天大拼戲〉,《中國時報》,第17版,2001年7月19日。
紀慧玲:〈野台戲的願景〉,《民生報》,A6版,2001年7月19日。
周美惠:〈歌仔戲匯演大拼台絕活盡現戲迷叫好〉,《中國時報》,第14版,2001年7月22日。
周美惠:〈收錄五類86齣戲拱樂社劇本集出版〉,《聯合報》,第14版,2001年7月25日。
賴廷恆:〈拱樂社劇本重印大功告成〉,《中國時報》,第21版,2001年7月25日。
陳璧琳:〈屏東仙女班歌仔戲─平時演野台 年度精選挑戰「紅樓夢」〉,《中國時報》,第21版,2001年7月25日。
周美惠:〈遠東e世紀藝術盛宴今開幕〉,《聯合報》,第14版,A10版,2001年7月28日。
紀慧玲:〈魏、王、孫 戲曲三天后─京、豫、歌 三條白蛇新竹再鬥法〉,《民生報》,2001年7月28日。
賴廷恆:〈白蛇傳明晚鬧風城〉,《中國時報》,第21版,2001年7月28日。
周美惠:〈兩岸四城三十日起匯演歌仔戲及學術研討〉,《聯合報》,第14版,2001年8月8 日。
賴廷恆:〈兩岸歌仔戲演化新世紀〉,《中國時報》,第22版,2001年8月8日。
廖雅欣:〈兩岸歌仔戲宜蘭大匯演─「百年歌仔」週五登場〉,《聯合報》,第14版,2001年8月28日。
紀慧玲:〈兩岸歌仔戲研討會彼岸再續攤〉,《民生報》,A8版,2001年9月5日。
廖雅欣:〈台灣戲劇館窩心製作小朋友也有戲服穿〉,《聯合報》,第19版,2002年2月7日。
張伯順:〈首屆薪傳獎得主陳冠華病逝〉,《聯合報》,第14版,2002年2月27日。
施豐坤:〈傳承本土戲劇不遺餘力明珠歌仔戲團巡迴校園演出〉,《民生報》,CR2版,2002年3月12日。
邱坤良:〈策動傳統藝術的當代生機〉,《聯合報》,第14版,2002年3月16日。
吳淑君:〈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昨舉行第一階段開幕活動〉,《聯合報》,第17版,2002年3月17日。
紀慧玲:〈歌仔戲婦女圓夢之夜土城鬥熱鬧〉,《民生報》,A13版,2002年4月13日。
陳碧華:〈文建會鼓勵本土團隊前進大陸〉,《聯合報》,第14版,2002年4月16日。
蘇秀慧:〈政院核定國家藝術網路計劃〉,《民生報》,A12版,2002年4月27日。
于國華:〈陳其南勾勒文化創意產業願景〉,《民生報》,A13版,2002年4月27日。
戴永華:〈蘭陽戲劇團存廢議會引爭議〉,《聯合報》,第17版,2002年5月10日。
紀慧玲:〈外台名角競戲歌仔戲長生殿文雅富麗〉,《民生報》,A12版,2002年5月11日。
李玉玲:〈小明明要開班教歌仔戲〉,《聯合報》,第14版,2002年5月18日。
陳碧華:〈歌仔戲長生殿演唐朝愛情〉,《中國時報》,第14版,2002年5月21日。
賴廷恆:〈明華園推鴨母王,以創作彰顯台灣史〉,《中國時報》,第14版,2002年5月27日。
電子全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由拱樂社看台灣歌仔戲之發展與轉型
2.
楊麗花及其歌仔戲藝術之研究
3.
野臺歌仔戲演出風格之研究
4.
野台歌仔戲演員與觀眾的交流
5.
臺北地區外臺歌仔戲「胡撇仔」劇目研究
6.
從劇場演出看歌仔戲的現代化
7.
歌仔戲劇團結構與經營之研究
8.
傳統戲曲在台灣現代化之過程探討
9.
楊秀卿歌仔說唱之研究
10.
歌仔戲電影研究
11.
民權歌劇團外台歌仔戲的音樂運用
12.
河洛劇團歌仔戲舞台演出本之研究
13.
現今舞臺歌仔戲劇本之探究舉隅
14.
廖瓊枝歌仔戲舞台演出本之研究
15.
由劇團看高雄市歌仔戲之過去現在與未來
1.
周純一:〈台灣歌仔的說唱形式應用〉,《民俗曲藝》,第81期,1992年1月,頁108─143。
2.
顏綠芬:〈從民族音樂學觀點談歌仔戲音樂的研究─舉曲趣不同的實例試析都馬調的曲調特性〉,《藝術評論》,第3期,1991年10月,頁159─207。
3.
劉春曙:〈錦歌漫議─歌仔戲形成三要素〉,《民俗曲藝》,第72、73期,1991年7、9月,頁264─291。
4.
林茂賢:〈傳統歌仔戲的再生〉,《民俗曲藝》,第58期,1989年5月,頁66─73。
5.
李安和:〈論台灣「唸歌─歌仔戲」的戲曲語言詩美之所據─從音樂、語音、美學的觀點來探討〉,《民俗曲藝》,第58期,1989年3月,頁5─22。
6.
王振義:〈歌仔調的「樂合詩」歌唱傳統與特質初探〉,《民俗曲藝》,第54期,1988年7月,頁97─107。
7.
張炫文:〈「七字調」在台灣民間歌謠中的地位〉,《民俗曲藝》,第54期,1988年7月,頁78─96。
8.
曾子良:〈台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的內容及其反映之思想〉,《民俗曲藝》,第54期,1988年7月,頁57─77。
9.
周榮杰:〈歌仔戲的代表性「歌仔調」及其背景〉,《高雄文獻》,第32、33期,頁125─170。
10.
鄭龍:〈台灣歌仔戲的「都馬調」是由那裡來的〉,《南瀛文獻》,32卷合刊,1987年6月25日,頁20─29。
11.
簡上仁:〈把歌仔戲唱活起來─歌仔戲音樂之介紹〉,《民俗曲藝》,第26期,1983年10月,頁108─119。
12.
邱坤良:〈中國傳統戲曲在台灣的發展〉,《民俗曲藝》,第15期,1982年3月,頁34─43。
13.
張炫文:〈歌仔戲音樂的特殊風格〉,《民俗曲藝》,第1期,1981年1月,頁29─38。
14.
邱昭文:〈瞎子摸象乎─歌仔戲在現代舞台上過招〉,《表演藝術》,第27期,19995年1月,頁11─14。
15.
曾學文:〈歌仔戲戲曲化過程的再認識〉,《民俗曲藝》,第95期,1995年5月,頁35─46。
1.
小咪(陳鳳桂)演藝生涯研究─從歌舞劇團到歌仔戲界
2.
臺南市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
3.
九0年代台灣地區現代劇場歌仔戲研究
4.
台灣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歌仔戲之變遷-以嘉義「桂秋雲歌劇團」與台中「劉文和女子歌劇團」(1950~1970)為討論對象-以嘉義「桂秋雲歌劇團」與台中「劉文和女子歌劇團」(1950~1970)為討論對象
5.
戲院與劇團:台灣高南兩市內台歌仔戲之研究
6.
野台歌仔戲演員之生涯研究以認真休閒理論探討
7.
外台歌仔戲藝人表演風格形塑之探討﹘以蔡美珠演藝歷程為對象
8.
台灣歌仔戲坤生文化之研究
9.
台灣「現代劇場歌子戲」創作劇本研究--西元2001至2005年
10.
文化政策下的台灣歌仔戲─1982~2002
11.
歌仔戲歌唱藝術研究
12.
由劇團看高雄市歌仔戲之過去現在與未來
13.
歌仔戲坤生郭春美表演藝術與表演美學之研究
14.
歌仔戲劇團結構與經營之研究
15.
臺灣歌仔戲小生黃香蓮表演藝術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