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書籍
Z.Smith Blau,1988,變遷社會與老年,巨流圖書公司
大衛席爾斯、傅利德曼、安蓓羅,1986,社會心理學,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王文秀 陸洛譯(1997),人際行為心理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Michael Argyle著(1985),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Behaviour,Penguin Group
內政部,2002,臺閩地區老人福利機構評鑑報告,內政部編印
內政部,1999~2001,社政年報,內政部編印
內政部,1995,祥和計畫-志願服務工作手冊,內政部社會司
台灣省社會處,1992~1997,社政年報,台灣省社會處編印
安艾利森,1990,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駿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美枝,1987,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運用,大洋出版社
李增祿,2002,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巨流
林萬億,2002,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苗延威譯(1996),人際關係剖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Michael Argyle& Monika Henderson(1985),The Anatomy of Relationships,Willian Heinemann Ltd
胡勝正,1999, 老人問題與政策,台北市:孫運全文化基金會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徐麗珠、蔡文輝,1996,老年社會學,巨流圖書公司
孫本初,2000,公共管理,台北:智勝文化圖書公司。
翁淑緣,1985,青少年的自尊以及相關變項的研究。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8期 ,79-114頁
陳皎眉,1997,人際關係,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瑞興圖書公司
郭麗安,1995, 性別與輔導,輔導季刊,31卷,4期,37-42頁。黃國彥,1994,銀髮族之心理與適應,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出版社。
彭駕騂,1999, 老人學,揚智文化事業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楊中芳,2001,中國人的人際關係、情感與信任,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漢銳克二氏,1988,大眾社會中的老化:神話與現實,變遷社會與老年,巨流圖書公司
歐陽趙淑賢,1988,社會心理學,三民書局
劉弘煌,1996,老人志願工作之運用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季刊,74,87-97。劉脩如,1982,中外社會政策比較研究,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劉秀娟,1997,兩性教育,揚智出版社
蔡漢賢,1990,社會工作辭典,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鍾秀園,1994,老人的職業生涯,彩霞滿天雙手繪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發展(頁229-246)。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謝高橋,1982,社會學,台北:巨流
關銳宣,1996,老年社會工作實務,桂冠圖書公司
關華山,1996,台灣老人的居住環境,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二、研究論文
王麗容,1996,老年婦女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個人屬性與家庭照顧之探討。
王宛如,1997,台灣地區老人安養供需求之研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雅臣,1998,自費安養老人經濟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頤苑為例,國立中山
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辛明珊,2002,自治組織在老人安養機構中之現況與分析,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寶靜,2000,老人朋友支持網絡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四卷第二期,頁43-88
吳光新,2003,台灣地區民間福利機構組織變遷-以南投仁愛之家為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以正,2000,人格特質與網路人際互動對網路成癮之影響,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以正,1984,自我檢校、人際關係、情境公開性與酬賞分配,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林聖峰,1993,臺北地區老人對自費安養機構居住意願之影響因素分析,國立中正
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杏足,1997,諮商中當事人自尊改變歷程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郝建生,1997,安養機構居民滿意度與經營方式意見之研究-以高雄市仁愛之家為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莊明德,2000,老人安養機構服務品質與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縣老人公寓為
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嘉英,1997,失能性慢性病患之自我評價歷程與自尊感對其初期因應策略的影響。國立台灣大學教育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陳正宗、陳武宗、劉慧俐,1998,高雄市老人福利政策研究,高雄市政府社會局
陳錦發,2001,論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爭議問題-以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相關立法與實施情況為比較對象,
陳樂屏,1988,台灣老人自費安養機構機構化問題之探討─公立頤年村個案研究,東海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陳亦暉,1995,影響安養機構內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因素-以中部某榮民之家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明珍(2002),養護機構老人生活適應過程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許祝齡,2001,存在學校兩性互動中的性別差異對待—一所茶鄉迷你小學的觀察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偉賢,2001,志工對地方政府推動志願服務團隊績效評價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葉瓊蘭,1998,自費安養機構老人社會支持與身體健康、憂鬱之相關性探討,中山
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辜慧瑩,2000,退休調適性別差異之研究,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松林,1994,老人養護機構服務提供與被養護者滿意程度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慧芬,1998,子女知覺父母了解、關係性自我及自尊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碩士論文葛雅琴,2000,台灣地區老年人遷居安養、養護機構生活適應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楊雅筠,2002,老年人友誼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台北市老人服務中心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靜芸,2002,老人安養護機構服務品質影響因素之探討,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蔡秋敏,2002,老人安養護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死亡態度之研究--以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為例,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鄭秋紅,1993,單親家庭國中生親子互動關係、自我尊重、社會支持與寂寞感
劉敏珍,2000,老年人之人際親密、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 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謝蕙玲,1999,自費安養機構老人社會支持與身體健康、憂鬱之相關性探討,中山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文亮,2001,志工教育訓練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三、英文文獻
Bitzan, J. E., & Kruzich, J. M. (1990).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nursing homeresidents. The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30, 385-390.
EASTWOOD ATWATER,Human Relations,PRENTICE-HALL,INC,Englewood Cliffs,NJ 07632
Diana Dwyer(2000)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Routledge
David J. O’Brien and Edward W.Hassinger ,1992,” Community Attchment Among Leaders in Five Rural Communities,Rural Socioloical,Rural Socioloical Society
Elder, G. (1981). History and the life course. In D. Bertaux (Ed.), Biography andsociety: The life history approa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Beverly Hills, CA:Sage.
John J. Beggs,Jeanne S. Herlbert & Valerie A.Haines(1996) Community Attachment in Rural Setting:a Refinement and Empirical Test of the Systemic Model,Rural Socioloical,Rural Socioloical Society
Karen,J.P.(1995).What Is Intimacy?The psychology of intimacy,p11-27.New York:Guilford.
Kelley,H.H.(1983).Close relations. New York:W.H.Freedman.
Delbert C.Miller,Handbook of research design and social measurement,CA: Sage.
Knapp,M&Vangelisti,A.L.(1992).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human relations, 2nded.Boston:Allyn&Bacon
Moos, R. H. (1980).Specialized living environments for older people: A conceptualframework for evaluatio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6(2), 75-93.
Moos, R.H., & Lemke, S. (1996). Evaluating residential facilities: The multiphasic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rocedure.CA: Sage.
Miller, D. B., & Beer, S. (1977). Patterns of friendship among patients in a nursing home setting. The Gerontologist, 17, 26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