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6 15: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簡淑彬
研究生(外文):Shu-Pin Chien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組織再造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and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指導教授:鄭彩鳳鄭彩鳳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5
中文關鍵詞:組織效能組織再造國民小學
外文關鍵詞:elementary school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organization efficienc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5
  • 點閱點閱:51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組織再造與組織效能關係。研究目的有五:
(一)、探討國民小學行政組織再造之意義與內涵。
(二)、瞭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組織再造緣由與再造內涵的同意程度。
(三)、瞭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組織再造與組織效能上的差異情形。
(四)、分析國民小學組織再造與組織效能的關係情形。
(五)、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各校調整學校行政組織再造之參考。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實地訪談等三種研究方法。在文獻分析方面,以國內外有關組織再造與組織效能的相關文獻加以分析,作為編擬研究工具,歸納理論模式,再依教育部九十一學年度實施的「國民中小學行政組織再造及人力資源規劃方案」形成研究架構。在問卷調查方面,以教育部九十一學年度參與「國民小學組織再造與人力資源規劃方案」的實驗學校為取樣範圍,抽取800位樣本。調查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國民小學組織再造與組織效能關係調查問卷」與「半結構式訪談題目」為工具,加以研究。所得資料則透過SPSS,以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平均數、標準差、積差相關、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處理。實地訪談方面,選擇二所實驗學校(台南縣市各一所)以「半結構訪問」方式,分別與校長、主任、組長等六人進行訪談,尋求不同結果和發現,以彌補問卷調查之不足。
本研究獲致如下結果:
壹、在對組織再造緣由認知方面
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組織「再造緣由」整體上得到初步的認同。
二、國民小學校長與主任對「再造緣由」知覺之認知高於教師。
三、男性校長在「落實本位管理」知覺上有高度之認知。
四、服務30年以上教師在「活化學校組織」認知上高於服務未滿10年之教師。
五、服務於鄉鎮之教育人員對「落實本位管理」有高度知覺。
貳、在對組織再造內涵認知方面
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組織「再造內涵」整體上得到高度的認同。
二、國民小學服務於市區教育人員對「再造內涵」有高度知覺。
三、女性校長在「減輕負擔」與「發揮功能」知覺上有高度之認知。
四、設校歷史「10年以下」之教育人員在「減輕負擔」得分最高。
參、在國民小學組織效能的認知方面
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組織效能」整體知覺上得到初步的認同。
二、國民小學「25~48班」學校教師對組織效能有較高的知覺。
三、國民小學「12班以下」及「49班以上」學校教育人員對「組織氣氛」有高度的知覺。
四、設校歷史「10年以下」與「21年以上」學校教育人員對組織效能較高覺知。
五、設校歷史「21年以上」學校之教育人員對組織效能有高度認同。
肆、再造緣由、再造內涵與學校組織效能之關係
一、對組織再造緣由認同越高則組織效能得分就越高。
二、對組織再造內涵認同越高則組織效能得分就越高。
三、國民小學組織再造緣由認知與組織效能得分有顯著的正相關。
四、國民小學組織再造內涵認知與組織效能得分有顯著的正相關。
五、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組織再造緣由對「組織效能」有顯著的預測力。
六、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組織再造內涵對「組織效能」有顯著的預測力。
七、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組織再造緣由與再造內涵對組織效能有顯著的預測力。
依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壹、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加強政策宣導與溝通,廣泛聽取教育人員的意見。
二、修訂國民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以落實組織再造之精神。
三、宜增編幹事員額,部分組長改由職員專任,促使行政業務專門化與專業化。
貳、對國民小學的建議
一、配合國民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的修訂,調整處室行政組織架構,宜彈性編配,符應學校需求,以提升行政效率。
二、國民小學宜透過不斷溝通宣導,以提昇教師組織再造認知素質。
參、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擴大研究對象
二、充實研究變項
三、結合各種研究方法並能長期的研究與追蹤
四、改良研究工具
五、「組織效能」進一步待研究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s and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Investigating the meaning and content of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s.
2.Understanding the consens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affs on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3.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affs on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and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4.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and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5.Providing practical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Literature analysis, survey, and interviews are adopted in this study. In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f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and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is analyzed to make the implement and to induct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en, the study is structured by the “ the program of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and human resources planning of middle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mplemented by Education Bureau in the school year of 2002. In surveys, the schools, which participated “the program of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and human resources planning of middle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are sampled. The number of the persons sampled is 800. The self- edited “questionnaire of the relationship of elementary school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and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and “semi- structured interview” are used in the study. Data collected are analyzed through SPSS. Item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mean scores, standard deviati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t test, ANOVA,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are processed. In field interviews, 2 schools are selected. Six people, including the principal, directors and section chiefs, in each school are interviewed by “semi- structured interview”.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 cognition of the explanations of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A.Elementary staffs gain initial consensus on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B.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directors have better cognition than teachers on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C.Male principals have high cognition on “actuating school-base management”.
D.Teachers who have served for more than 30 years have high cognition on “activating school organization” than teachers who have served less than 10 years.
E.Staffs working in the countryside have high cognition on “actuating school-base management”.
2.Cognition on the content of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A.Elementary school staffs have high consensus on “content of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B.Elementary school staffs serving in the city area have high perception on “content of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C.Female principals have high cognition on “reducing responsibility” and “functioning”.
D.Educators in the schools that have established for less than 10 yeas have highest scores on “reducing responsibility”.
3. Cognition 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A.Elementary school staffs have initial consensus on the integrated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B.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containing 25~48 classes have higher perception on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C.Staff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containing less than 12 classes or over 49 classes have high perception on organization atmosphere.
D.Staff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that have established for less than 10 years or over 21 years have high perception on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E.Staff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that have established for over 21 years have high acceptance on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lanation of reestablishing, content of reestablishing and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A.The more they accept the explanation the higher scores they get on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B.The more they accept the content of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the higher score they get on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C.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and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D.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the cont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and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E.The degree of acceptance of the explanation of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staffs can predict significantly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F.The degree of acceptance of the content of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staffs can predict significantly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G.The explanation and content of reestablishment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 following suggestions:
1.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A.Improve the promotion of the policy and communication and listen to the opinions from the education staffs.
B.Revise Civil Education Law and its bylaws to actuate the spirit of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C.Increase the number of school clerks, and some of the section chiefs should be taken charge by the clerks to make administration more professional.
2. Suggestions to Elementary School
A.Adjust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each divisions with the Civil Education Law and its bylaws to meet school’s need and enhance administration efficiency.
B.Enhanc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 reestablishing through consistent communication.
3. Suggestions to future studies
A.Extend sampling subjects.
B.Increase study variables.
C.Combine other study methods and have long-term and follow- up studies.
D.Improve study implement
E.Hav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民小學行政組織現況與再造相關方案之分析 11
第二節 組織再造的理論與研究-------------------- 37
第三節 學校組織效能之理論與研究---------------- 6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7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9
第四節 實施程序------------------------------- 8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88
第六節 訪談設計與實施------------------------- 8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組織再造緣由、再造內涵與組織
效能差異分析---------------------------------- 91
第二節 組織再造緣由、再造內涵與組織效能的相關分析-----------------------------------------------121
第三節 訪談結果之分析與綜合討論---------------138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149
第二節 結論-----------------------------------156
第三節 建議-----------------------------------160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165
西文部分--------------------------------------172
附錄
附錄一 「國民小學組織再造及人力規劃方案」研究問卷
(建立專家效度用)------------------------------174
附錄二 專家效度問卷學者名單----------------181
附錄三 「國民小學組織再造及人力規劃方案」研究問卷
(預試問卷用)----------------------------------182
附錄四 「國民小學組織再造及人力規劃方案」研究問卷
(正式問卷用)----------------------------------187
附錄五 預試施測學校---------------------------193
附錄六 正式施測學校---------------------------194
附錄七 國民中小學組織再造與人力資源方案各試辦學校編制
----------------------------------------------196
附錄八 國民中小學組織再造及人力規劃試辦方案---198
壹、 中文部份
丁志仁、周愫嫻、吳財順、吳忠泰、江書良、張天安(2002)。國民中小學教師編制及合理教學負荷規劃專案研究報告。教育部委託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研究報告,未出版。
方德隆(1986)。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毛連塭、劉春榮、林天德、林天祐、陳明終(2000)。對教育部推動教育改革意見調查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民91年10月16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1/709/list.htm
毛連塭、劉春榮、林天德、林天祐、陳明終(2000)。對教育部推動教育改革意見調查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民91年10月16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1/709/list.htm
司徒達賢(2001)。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市:天下遠見。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知識經濟發展方案。行政院全球資訊網。民91年10月16日,取自:http://www.ey.gov.tw/web/kedp01.htm。
李柏佳(1999)。臺北市國民小學組織再造的方向與展望。學校行政,3期,頁39-50。
李柏佳、白麗美、邱馨儀、朱淑英、張志毓、李淑芬、邱春堂、陳文祥、陳秀玲(2000)。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行政組織結構之研究。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研究。
李皓光(民84)。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再長(譯)(1999)。組織理論與管理。頁302。台北:華泰。
呂生源(2000)。國民小學行政組織再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清(1997)。國民小學組織發展需求與組織變革之研究,新世紀的教育發展(p.417-436)。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明清(1998):學校教育改革的趨向與課題。教育資料與研究,22期,頁1-7。
吳清山(民78)。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清山(1998)。教育革新中學校組織再造之探究。北縣教育,24期,頁10-15。
吳清山(1099)。跨世紀學校組織再造之重要課題及其策略。教師天地,98期,頁4-9。
吳清山、江愛華、黃旭鈞、張正霖、張素偵、鄭望崢(2001)。學校組織再造之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民89)。 SPSS統計運用實務。台北市:松崗電腦圖書資料有限公司。
吳宗立(民89)。國民中學組織衝突、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毅(1998)。透視企業變革的核心一認識企業變革。人力發展月刊,55期,頁6-10。民91年10月16日,取自:http://www.tpg.gov.tw/a26/55/HG03.html
杜岐旺(2001)。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沈翠蓮(民83)。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安民,賴燊雲(1998)。從教育改革的觀點看學校組織再造。北縣教育,24期,頁24-30。
李皓光(民84)。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水木(1991)。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政陽(2002)。企業e化對組織變革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信義(1998)。從企業再造觀點談政府再造與創新。公務人員月刊,25期,頁5。
林月盛(1996)。國民小學公共關係、教師參與程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海清(2002)。知識管理與教育發展。台北市:元照。
林海清(1999)。教育與人力發展。高雄市:復文。
林蕙質(民91)。國民中學校長性別角色轉換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卓秀冬(1995)。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易丕修(1991)。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小學組織發展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施坤壽(2002)。應用資訊系統整合全面品質管理,企業再造與供應鏈管理建構企業競爭優勢之結構化模式分析---高科技與傳統產業之比較。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政府再造推動委員推會(民87)。政府再造推動計畫。台北:政府再造推動委員會。
秦夢群(1993)。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高義展(2000)。學校組織再造及其課程設計之因應。教育研究,8期,頁85-98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組織再造及人力規劃試辦方案。民91年6月26日,台(九一)國字第91086079號函。
教育改革行動方案(1998公布)。
教育基本法(1999公布)。
教育部(2002)。新思考、新行動、新願景。載於教育部(主辦),2001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大會結論暨建議資料彙編」。台北:教育部。
國教司(2002)。國民中小學組織再造及人力資源調整,預計九十一學年起依大中小型規模擇校試辦【公告】。臺北市:教育部。民91年7月16日,取自:http://www.eje.ntnu.edu.tw/c-board/c-mainframe.asp。
國教司(2002)。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進用辦法【公告】。臺北市:教育部。民91年7月16日,取自:http://www.eje.ntnu.edu.tw/ejedata/kying/2002711539/910624.htm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標準(1999修正)
國民中小學教師授課節數訂定基本原則(2002公布)。
國民教育法(1999增修)。
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2001修正)。
陳伯璋(民66)。組織發展理論及其在學校組織革新上的意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建東(民90)。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根深(民91)。國民小學行政組織結構調整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 -以教訓輔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芳全(1999)。教育改革行動方案評析。教育研究月刊,第77期,頁33。民91年10月16日,取自:http://www.edujournal.com.tw/77/33.htm。
張芳全(2001)。教育政策導論。台北市:五南。
張明輝(1999)。企業組織的革新對學校組織再造的啟示。教師天地,98期。
張德銳(1996)。美國教育改革中的重建學校運動。輯於黃政傑主編,各國教育改革動向。頁120-135。台北:師大書苑。
許士軍(2001)。二十一世紀管理的新典範—學習型組織。載於洪榮昭著,知識創新與學習型組織,序。台北:五南。
許籐繼(2000)。學校組織權力重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籐繼(2001)。學校組織權力重建。台北市:五南。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校長行政表現、組織氣氛、組織效能調查研究。新竹市,先登出版社。
張德銳(1999)。現代教師在重建學校運動中應加強的專業者角色。民91年10月16日,取自:http://www.tmtc.edu.tw/~primary/paper/Teacher/drc/drcP03.htm
張德銳(2000)。新世紀我國中小學學校經營的方向。學校行政,5期,頁12-22。
張輝雄、黃裕城、陳清義、劉林榮、魏兩岸(民88)。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標準修正條文草案計畫報告書。教育部委託台北市大龍國民小學研究。
張慶勳(1997)。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市:復文。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曾金美(2002)。國民小學教職員對學校組織再造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曾俊明(1998)。企業組織為取得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而從事之組織變革活動與變革後之績效表現。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曾浚添(2000)。臺灣省政府警政廳裁撤後警政機關組織再造策略之研究─以內政部警政署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久芬(民85)。國民小學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淑卿(2002)。國民中學行政組織再造。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游進年(民79)。國民中學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管康彥(1997)。顧客導向與服務觀念之企業型政府建構:成功民營企業改造之借鏡。民90年12月5日,取自: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p031.htm。
潘華倫(2000)。台灣縣市教育行政組織與人事制度變革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彩鳳(1999)。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鄭彩鳳(1990)。高級中等學校校長領導行為取向、教師角色衝突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彩鳳(1996)。競值途徑應用在高中職校長領導角色、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燕祥(2001)。學校效能及校本管理─發展的機制。台北:心理。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春榮(1999)。國民小學學校組織結構、教師對組織功能需求與學校衝突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刊,7期,頁39-84。
劉亞平(2001年6月8日)。國民中小學組織再造及人力規劃之我見。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民91年10月6日,取自:http://www.nta.tp.edu.tw/ntaindex.html
葉天賞(民90)。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鄧雅仁(2000)。政府再造政策執行之分析:兼論中央與地方政府政策執行互動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錢幼蘭(2002)。國民中學組織再造與校長領導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進雄(2000)。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台北市:師大書苑。
蓋浙生(2002)。教育經營與管理。台北:師大書苑。
鍾靜、黃裕城、張啟隆、張輝雄、陳清義、余坤煌、許永瑞(1999)。國民中小學教職員基本編制及專兼任行政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研究報告,未出版。
顏麗琴(民91)。台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內部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韓默與錢辟(1994)。改造企業:再生策略藍本(初版)(楊幼蘭譯)。台北市:牛頓。( Hammer, M. & Champy. J.原著出版年:1993)
蕭昭君譯(1997)。全是贏家的學校:借鏡美國教改藍圖。台北市:天下遠見。
貳、英文部份

Bolam, R .(1986). School improvement:The national scene. School Organization, 6(3), 314-70.
Casio, W. F. (1993). Downsizing:What do we know?What have we learned ?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7(1), 95-106. 
Camerson, K.,Freeman, & Mishra, J. (1993). Downsizing and Redesigning Organizations. In G. P. Huber and W. H. Glick (eds.), Organization and Resign.
:Oxford.
Campell,J.(1977).On the nature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s.In P.S.Goodman New 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sed ,Johannes Bass Pennings & Associates,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Publishers.
Elmore R. F. & Associates(1990), Restrcturing School:The next genera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Greenhalgh, L. , Lawerance, A.T. & Sutton, R. I.(1989). Determinants of Work Force Reduction Strategies in Decling Organization. Academy of Mangement Review, 13(2),241-254.
Hammer, M. (1990). 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Obliterate. New York, N.Y.:Harper Collins.
Hammer, M. & Champy, J. (1993).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New York, N.Y.: Harper Collins.
Hargreaves, A. (1993). Changing Teachers, Times; Teachers, Work and culture in the postmodern Age. London:Cassell.
Hong, J. C. & Kuo, C. L. (1999).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learning organi- zation.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20(4/5), 207-215.
Huber,G. & Gulick W.(1993).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Resign. N.Y.:Oxford.
Johansen & Swigart (1998).Upsizing the Individual in the Downsizing Organi zation:Managing in the Wake of Reengineering.
Levine, C.H. & Wolohojian G.(1983), Restructurment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Combatting the Discount Effects of Uncertainty. In Steven W. Hays & Richard C. Kearney(eds.), public personnel adminstration:problem and prospects, N.J.:prentic Hall.
Laughlin, R. C. (1991). Enviromental disturbances and organizational. trasi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Some aiternative models. Organization Studies. 12(2), 209-32.
Mathews, J.(1994).Catching the wave:workplace reform in Australia. Australia: Allen & Unwin Pty Ltd.
Owens, R .G.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 ( 4 th ed.).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sll.
Petrash, G. (1996), Managing knowledge assets for value. Boston:Linkage Inc.
Redding, J. (1997). Hardwri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Training & Development.51(8).61-67.
Schermerhorn J. R., Hunt, J. G. & Osborn, R.N.(1982). Managing OrganizationalBehavior.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enge, P. M.(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Southworth, G. (1994). The Learning School. In P. Ribbin & Burridge, (eds.), Improving Education:Promoting Quality in Schools. London:Cassell.
Stone, J. (1997). Increasing effectiveness:A guide to quality management. London:The Falmer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邱毅(1998)。透視企業變革的核心一認識企業變革。人力發展月刊,55期,頁6-10。民91年10月16日,取自:http://www.tpg.gov.tw/a26/55/HG03.html
2. 吳清山(1099)。跨世紀學校組織再造之重要課題及其策略。教師天地,98期,頁4-9。
3. 吳清山(1998)。教育革新中學校組織再造之探究。北縣教育,24期,頁10-15。
4. 吳明清(1998):學校教育改革的趨向與課題。教育資料與研究,22期,頁1-7。
5. 李柏佳(1999)。臺北市國民小學組織再造的方向與展望。學校行政,3期,頁39-50。
6. 李安民,賴燊雲(1998)。從教育改革的觀點看學校組織再造。北縣教育,24期,頁24-30。
7. 林信義(1998)。從企業再造觀點談政府再造與創新。公務人員月刊,25期,頁5。
8. 張芳全(1999)。教育改革行動方案評析。教育研究月刊,第77期,頁33。民91年10月16日,取自:http://www.edujournal.com.tw/77/33.htm。
9. 張明輝(1999)。企業組織的革新對學校組織再造的啟示。教師天地,98期。
10. 張德銳(2000)。新世紀我國中小學學校經營的方向。學校行政,5期,頁12-22。
11. [22] 黎慧玉,邱榮輝,「光學尺解析刻度細分割方法與實現」,技術學刊,第十三卷第一期,95∼102頁,民國87年。
12. [24]陳君彥,「光電量測技術應用-原理與產品-3」,光電資訊,第7期,40∼48頁,民國79年。
13. [25]陳君彥,「光電量測技術應用-原理與產品-4」,光電資訊,第8期,41∼49頁,民國79年。
14. [27] 廖文煇,「光學編碼器四倍分相電路之解析與實現」,技術學刊,第八卷第三期, 327∼331頁,民國82年。
15. [29] 徐力弘,廖得照,「數位光學尺感測系統」,雲林工專學報,第十四期,41∼62頁,民國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