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丁茂栓(1999),鄉鎮遊憩資源特色建立及發展策略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方世榮(1999),行銷學原理。臺北,台灣東華。
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臺北:遠流出版社。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8)台南縣八十八年度社區總體營造「產業文化化」工作計畫—美麗新故鄉,南瀛產業生態博物館。
白喜文,2000,白河地區居民的產業活動及其變遷,文化大學地研所地理組碩士論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建設白皮書>,臺北市,文建會出版,民87,頁255。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新竹市立文化中心、金廣福文教基金會(1999),台灣縣市文化藝術發展—理念與實務。
李明宗(2002),當代台灣節慶活動的形貌—休閒社會學詮釋觀點的提擬,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李貽鴻(1995),觀光行銷學。臺北,五南書局。
李青芬(1995)。組織行為學。臺北,華泰書局。
李泳龍,1999,台南縣白河鎮蓮鄉產業文化風貌營造計畫書,文建會委託研究。
吳淑玲(2001),台灣國際藝術節建構之研究,南華大學美術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的思考本質。臺北,城邦文化。
吳秋田(2000),社區居民之意識與產業文化活動認同度關係之研究─以白河蓮花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美琪(1999),休閒農業經營者管理意識對經營行為影響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福瑩(2001),台灣蓮業生產空間與經營特性變遷研究—延續水田生態永續經營之途徑,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享綠文化(2001),白河蓮花產業文化資訊館:府城薰風拂夏荷,臺北,文建會。
倪葆真(1999),農業產業文化發展。農政與農情,pp58-63。屏東縣政府文化局(2001),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系列活動—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胡俊傑(2001)觀光事業策略行銷之研究—以澎湖為例,政大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莊翰華(1998),都市行銷理論與實務,臺北,建都文化事業。
孫秀蕙(2000),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務,臺北,正中書局。
孫樹根(1989),休閒農業概念的探討」,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大農推系。
陳其南(1999):「綜合性文化活動的目標與實務」,<台灣縣市文化藝術發展計畫—理念與實務>,臺北市文化環境基金會,pp109-166。
陳其南(1999),綜合性文化活動的目標與實務:台灣縣市文化藝術發展計畫—理念與實務,臺北市,文化環境基金會,pp109-166。
陳其南(1996),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文建會,P2-4。
陳賡堯(1998),文化•宜蘭•遊錫堃。臺北,遠流。
陳美芬(2002),休閒農業遊憩發展的地方資源要素之研究,台大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陳家苓(2001), APEC議題研究精選系列2 觀光、文化節慶--促成更多的贊助關係。臺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陳家苓(2001),APEC議題研究精選系列2 觀光、文化節慶--慶典中的行銷策略與管理問題。臺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鄭健雄、陳昭郎(1998):台灣休閒農場市場區隔化之探討,休閒理論與遊憩行為。台北,田園城市。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2000),台南縣產業文化活動成效分析之研究—八十九年白河蓮花節,台南縣文化局委託研究。
郭百修(1999),地方文化產業化機制之研究—以美濃鎮為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遊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予參觀者對活動品質的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局委託靜宜大學觀光是業學系研究。
黃美傳(2001),社會網絡與地方產業文化發展—白河蓮花節與官田菱角節之比較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黃世輝(2001),社區自主營造的理念與機制—黃世輝研究論文集。臺北,恩楷。
黃俊英(2001),行銷學的世界。臺北,天下遠見。
黃毓淞(2001),亞太地區觀光行政單位觀光訓練手冊。APEC議題研究精選系列2 觀光、文化節慶,臺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張永誠(1998),事件行銷100。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張永進,1999。草地經驗—談台南縣產業文化政策形成與落實,社教雙月刊pp18-29。劉大和(2001),APEC議題研究精選系列2 觀光、文化節慶,臺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楊文燦,2002(地方產業文化活動應以顯現產業的獨特性為策略—以台南縣政府九十年度系列產業觀光活動節為例)〈台灣經濟金融月刊〉
楊慧華(2002),企業文化、企業遠景、經營策略、經營績效之關係研究—以台灣國際觀光旅館為實證,成大企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敏芝(2002),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堣E文化產業為例,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新新聞採訪組(2002),十億縣長,新新聞週報810期pp.43-61。
廖淑容、古宜靈、周志龍(2000):文化政策與文化產業之發展—西歐城市經驗的省思,理論與政策第十四卷第二期pp165-197。樊志育(1990),廣播電視廣告學,臺北,三民書局。
駱焜祺(2002)觀光節慶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為例,中大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蘇昭英(2001)「台灣縣市文化藝術發展—理念與實務」。行政院文建會出版品。
羅文坤(1995),行銷傳播學。臺北,三民。
二、西文部份:
Asker D.A. (1998) Strategy Market Management, 5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p.4-6; pp98-113.
Gunn, Clare(1988),Tourism planning. New York : Taylor & Francis.
Hambrick D.(1980) "Operationalizing the Concept of Business-Level Strategy in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5. No.4 pp.567-575.
Hoyle, Leonard H. (2002) Event marketing: how to successfully promote events, festivals, conventions, and exposi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Ian McDonnell, Johnny Allen, William O’Toole (1999).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Management,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Kotler, Philip (1988).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 7th ed.,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N. J.
Kotler, Philip (1999).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Upper Saddle River, N.J.
Nairobi(1991) Strategic Planning: Concepts & Strategies for Planned Change ,Guide for Managing Change for Urban Managers & Trainers , pp.123-143.
Robert Jackson(1997)Making special events fit in the 21st century, Champaign , IL Sagamore Pub.
Wen-Jen Lai (1997), Marketing festivals in Taiwan to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A case study of target market analysis in California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Peng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1 pp55-74
Watt (1998). Event Management in Leisure and Tourism, Wesley Co.p.60-74.
Wen-Jen Lai(2000), An old asset, a new market: The new definition for festivals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toursim. Journal of Peng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3 pp189-198
Zeppel, H. & Hall, C. M. (1992), Arts and heritage tourism. In B. Weiler & C. M. Hall (Eds.), Special interest tourism(pp. 47-68)